第五十八章 剝洋蔥
仍是傅老侯爺的那擺了大件書架的書房,這回書架上零散的幾本書也收拾了,少有的幾件文房用具也通通包裹好堆在屋中心的圓桌上,書架櫃子全都空蕩蕩的,頗有幾分寥落。
傅老侯爺坐在桌邊,手扶著桌沿正在沉思,眉間是深深的褶皺溝壑,含章慢慢走進來,躬身行禮。老侯爺瞥了她一眼,屈指敲敲桌子:“坐。”
含章一聲不吭,規規矩矩過來坐在他下首。
老侯爺上下打量了她幾眼,深邃眼中似有深意:“你祖父那個老家夥這些年倒瞞得嚴實。連我都不知道。”含章默默聽著老人的埋怨,並不爭辯一詞。
傅老侯爺一撐桌子立起身,背著手在屋裏踱步:“但總算是明白了你為何這樣執著要查出真凶。”他停下腳步,回轉身,“可是隻能到此為止,不必再繼續了。”
含章一驚起身:“為什麽?!”
傅老侯爺眯眼看著她,含章目光灼灼回望過去,半晌,老侯爺一歎:“阿素丫頭,回去吧,這本不是你可以做得了的事,甚至連我和你祖父都是無能為力。”
含章冷笑一聲,道:“傅爺爺,加上您,已經有四個人,他們立場不同,目的也不同,卻都不約而同勸我回去。我真的不明白,我想查一件事,想為死去的兄長雪恨怎麽就這麽艱難?”
老侯爺幾步走過來,他比含章略高,身材魁梧,便居高臨下看著含章,眼中風雨欲來:“阿素,別胡鬧!你也知道那金葵花不是尋常人能得,皇家內鬥牽連者眾,一招不慎就會動搖國家根本。”
“所以呢?為了不損害國家根本,就要犧牲我們邊關的戰士?就白白送上我大哥的一條性命?我不服!”含章兩手抓著桌子,壓低聲音近乎低吼,這幾句話壓在她心裏許久,不吐不快。
“放肆!”這話委實有些大逆不道,傅老侯爺瞪向她,眼中帶了幾分狠意,含章胸前起伏不停,憋氣得厲害。
老侯爺看著她眼下黯然一片烏青,終於歎了口氣:“你這丫頭怎麽跟個不懂事的毛頭小子一樣,你祖父也放心讓你出來?”
含章收斂了些情緒,轉開臉道:“傅爺爺不必擔心,在外人麵前我還是知道好歹的。”
“你既然知道顧忌,就聽我的,這些事都撂開手,我已經給你祖父帶了信,讓他派人過來照應你,別讓你一個人孤單單在京裏,遇到事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含章垂眸道:“傅爺爺若是知道了什麽,不如直接告訴我,否則的話我是不會死心的。”
不能用言語說服對方那就用無賴的法子,隻要對方在意你,總會上套的。這方法趙慎君對含章用過,今日含章又有樣學樣對傅老侯爺來用,反正方法不在好壞,管用就行。
“你!”傅老侯爺果然氣得吹胡子瞪眼,狠狠瞪了這不識抬舉的丫頭一眼,見她低了頭毫無反應,不由更加生氣,可是她從小就不是個乖巧聽話的姑娘,長大了還做出一堆匪夷所思的事,也不是個好打發的善主,若是放任她不管,遲早要惹出禍事來。
堵不如疏,自己就要離開此地,以後無法相助於她,這事今日不說,身在其中的她遲早也會知道,不如索性挑明了,引導她想明白利害關係,隻要不是莽撞輕狂之輩,其中關竅自能好生衡量。況且含章身後還有一個沈三,她縱然不顧自己生死,也該顧慮祖父。
既然想定,傅老侯爺冷哼一聲,“也罷,你這丫頭行事勉強也知道給自己留條後路,不算是莽撞之輩,我索性就告訴你吧。”
他掃了一眼緊閉的門窗,自顧自苦笑著搖了搖頭:“此事真正的源頭,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這個開場白有些令人意外,含章一怔,緩緩抬頭看去。
傅老侯爺慢慢道:“當年孝文太子還在世,大軍親征西狄,今上隨軍為副將,那一仗打了兩年有餘,最後總算滅了西狄。”
含章自然知道這場戰事,李明則家的人在這兩年接二連三地陣亡,也成就了李家忠烈之名。
“那時候,孝文太子能文能武,才華出眾,在戰場指揮若定,風采卓著,此戰成名後,不但在軍中威望甚顯,朝中上下也無有不服者,可誰知兩年後一場惡疾,孝文太子將將而立便薨逝,死後無子,太子之位懸空。”
無子?含章敏銳地抓住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按理來說,身為儲君者為了鞏固地位,一定會先誕下子嗣,皇家富有四海,要什麽樣的女子沒有,這樣一個有威望年及而立的太子卻無子,確實有些怪異。但此事或許牽涉到宮闈秘聞,她也不便多問。
“之後有兩位皇子都有資格問鼎此位,一個是立有武功的淳王,另一個是文采斐然的景王。”
他這麽說下來,含章又恍惚察覺到什麽更不對勁的地方,淳王和景王,二王……二王相爭?含章猛然意識到,這不是和眼前的局麵一樣麽?
傅老侯爺看到她詢問視線,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論出身,景王生母和孝文太子之母先皇後是親生姐妹,自然有不少孝文太子的舊人擁戴他。淳王的一切幾乎全憑自己一拳一腳打出來,母族式微,勝算極低。”他微合雙目,似是回憶往事,“那時朝臣門也是分為兩派,爭得激烈,先皇權衡之下,下了一道旨意,將淳王遣往封地。”
含章愣了一下:“淳王輸了?”
傅老侯爺臉色古怪,搖頭道:“就在淳王去往封地不到半年,景王還未冊封太子時,東狄聯合西狄殘餘,妄圖奪回已歸入大盛版圖的西狄舊土。有孝文太子榜樣在前,景王也不甘示弱,請旨領軍出征,好讓承位名正言順,可他一屆文人哪裏知道戰場之事,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李元帥在京中養傷,我們幾個老家夥也不是親係,也說不上話,不多久就被打得接連慘敗,若不是你祖父拚命相救,隻怕景王自己都要被俘虜了去。”
“祖父?”含章微愕,沈三從不曾和自己提及這段曆史,甚至有些諱莫如深的意味。
傅老侯爺撫須道:“你祖父因此功接連跳了三級,升了從六品副尉,也有許多賞賜,他那時意氣風發,滿心想著能憑戰功封妻蔭子,又恰逢老家遭了水災,便將妻女都送到京城。”
之後的事含章再清楚不過,農家丫頭出身的低職武將之女在出城上香的馬車上掀簾子貪看風景,卻恰恰看到縱馬而過的侯府子弟,靈動純真的她吸引了對方的注意,而豐神俊朗的錦衣兒郎也讓她怦然心動,再之後,就是一切糾葛的開始。
怪不得祖父不願意提,怕是後悔了吧,有因必有果,若是沒有立功受封,也不會將妻女送到京城,在鄉下長大的沈靈霞也許會嫁一個同村的村夫,雖然人物粗鄙,生活也不富足,但或許女兒到今天還能好好活著。
“東狄大軍占了西狄半壁土地,又往南打過了胡楊,氣勢洶洶往玉京而來,京城裏人心惶惶,淳王臨危受命,召集了十萬大軍援助京師,他和李元帥兵分兩路,皆大敗東狄軍,不但為京城解圍,還收回了失地。你祖父在其中也立下不少戰功,戰後封了五品將軍。”
這些戰功的賞賜,那三千畝地的來曆,含章捏了捏袖袋,不由惘然。
“之後呢?”她閉了閉眼,道,“景王敗了,自是沒有威信服眾吧。”
“景王請旨自貶為嶺南王,自往嶺南荒蠻之地教化民眾。淳王立了大功,成為民心所向,立他為太子自是眾望所歸。”傅老侯爺揪著自己的須尾,徐徐道出一段成王敗寇的曆史,短短幾句話內裏卻是驚心動魄。
其實對於含章來說,淳王登基為皇帝結果她早就知道,但即便如此,這個奪嫡的過程仍是聽得她心裏情緒幾起幾落。
含細細回想了一遍,問:“傅爺爺您說了這些,和我如今要查的奸細通敵一案又有什麽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洋蔥的第二層皮,不知道有幾個人還記得孝文太子呀……(__)
仍是傅老侯爺的那擺了大件書架的書房,這回書架上零散的幾本書也收拾了,少有的幾件文房用具也通通包裹好堆在屋中心的圓桌上,書架櫃子全都空蕩蕩的,頗有幾分寥落。
傅老侯爺坐在桌邊,手扶著桌沿正在沉思,眉間是深深的褶皺溝壑,含章慢慢走進來,躬身行禮。老侯爺瞥了她一眼,屈指敲敲桌子:“坐。”
含章一聲不吭,規規矩矩過來坐在他下首。
老侯爺上下打量了她幾眼,深邃眼中似有深意:“你祖父那個老家夥這些年倒瞞得嚴實。連我都不知道。”含章默默聽著老人的埋怨,並不爭辯一詞。
傅老侯爺一撐桌子立起身,背著手在屋裏踱步:“但總算是明白了你為何這樣執著要查出真凶。”他停下腳步,回轉身,“可是隻能到此為止,不必再繼續了。”
含章一驚起身:“為什麽?!”
傅老侯爺眯眼看著她,含章目光灼灼回望過去,半晌,老侯爺一歎:“阿素丫頭,回去吧,這本不是你可以做得了的事,甚至連我和你祖父都是無能為力。”
含章冷笑一聲,道:“傅爺爺,加上您,已經有四個人,他們立場不同,目的也不同,卻都不約而同勸我回去。我真的不明白,我想查一件事,想為死去的兄長雪恨怎麽就這麽艱難?”
老侯爺幾步走過來,他比含章略高,身材魁梧,便居高臨下看著含章,眼中風雨欲來:“阿素,別胡鬧!你也知道那金葵花不是尋常人能得,皇家內鬥牽連者眾,一招不慎就會動搖國家根本。”
“所以呢?為了不損害國家根本,就要犧牲我們邊關的戰士?就白白送上我大哥的一條性命?我不服!”含章兩手抓著桌子,壓低聲音近乎低吼,這幾句話壓在她心裏許久,不吐不快。
“放肆!”這話委實有些大逆不道,傅老侯爺瞪向她,眼中帶了幾分狠意,含章胸前起伏不停,憋氣得厲害。
老侯爺看著她眼下黯然一片烏青,終於歎了口氣:“你這丫頭怎麽跟個不懂事的毛頭小子一樣,你祖父也放心讓你出來?”
含章收斂了些情緒,轉開臉道:“傅爺爺不必擔心,在外人麵前我還是知道好歹的。”
“你既然知道顧忌,就聽我的,這些事都撂開手,我已經給你祖父帶了信,讓他派人過來照應你,別讓你一個人孤單單在京裏,遇到事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含章垂眸道:“傅爺爺若是知道了什麽,不如直接告訴我,否則的話我是不會死心的。”
不能用言語說服對方那就用無賴的法子,隻要對方在意你,總會上套的。這方法趙慎君對含章用過,今日含章又有樣學樣對傅老侯爺來用,反正方法不在好壞,管用就行。
“你!”傅老侯爺果然氣得吹胡子瞪眼,狠狠瞪了這不識抬舉的丫頭一眼,見她低了頭毫無反應,不由更加生氣,可是她從小就不是個乖巧聽話的姑娘,長大了還做出一堆匪夷所思的事,也不是個好打發的善主,若是放任她不管,遲早要惹出禍事來。
堵不如疏,自己就要離開此地,以後無法相助於她,這事今日不說,身在其中的她遲早也會知道,不如索性挑明了,引導她想明白利害關係,隻要不是莽撞輕狂之輩,其中關竅自能好生衡量。況且含章身後還有一個沈三,她縱然不顧自己生死,也該顧慮祖父。
既然想定,傅老侯爺冷哼一聲,“也罷,你這丫頭行事勉強也知道給自己留條後路,不算是莽撞之輩,我索性就告訴你吧。”
他掃了一眼緊閉的門窗,自顧自苦笑著搖了搖頭:“此事真正的源頭,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這個開場白有些令人意外,含章一怔,緩緩抬頭看去。
傅老侯爺慢慢道:“當年孝文太子還在世,大軍親征西狄,今上隨軍為副將,那一仗打了兩年有餘,最後總算滅了西狄。”
含章自然知道這場戰事,李明則家的人在這兩年接二連三地陣亡,也成就了李家忠烈之名。
“那時候,孝文太子能文能武,才華出眾,在戰場指揮若定,風采卓著,此戰成名後,不但在軍中威望甚顯,朝中上下也無有不服者,可誰知兩年後一場惡疾,孝文太子將將而立便薨逝,死後無子,太子之位懸空。”
無子?含章敏銳地抓住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按理來說,身為儲君者為了鞏固地位,一定會先誕下子嗣,皇家富有四海,要什麽樣的女子沒有,這樣一個有威望年及而立的太子卻無子,確實有些怪異。但此事或許牽涉到宮闈秘聞,她也不便多問。
“之後有兩位皇子都有資格問鼎此位,一個是立有武功的淳王,另一個是文采斐然的景王。”
他這麽說下來,含章又恍惚察覺到什麽更不對勁的地方,淳王和景王,二王……二王相爭?含章猛然意識到,這不是和眼前的局麵一樣麽?
傅老侯爺看到她詢問視線,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論出身,景王生母和孝文太子之母先皇後是親生姐妹,自然有不少孝文太子的舊人擁戴他。淳王的一切幾乎全憑自己一拳一腳打出來,母族式微,勝算極低。”他微合雙目,似是回憶往事,“那時朝臣門也是分為兩派,爭得激烈,先皇權衡之下,下了一道旨意,將淳王遣往封地。”
含章愣了一下:“淳王輸了?”
傅老侯爺臉色古怪,搖頭道:“就在淳王去往封地不到半年,景王還未冊封太子時,東狄聯合西狄殘餘,妄圖奪回已歸入大盛版圖的西狄舊土。有孝文太子榜樣在前,景王也不甘示弱,請旨領軍出征,好讓承位名正言順,可他一屆文人哪裏知道戰場之事,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李元帥在京中養傷,我們幾個老家夥也不是親係,也說不上話,不多久就被打得接連慘敗,若不是你祖父拚命相救,隻怕景王自己都要被俘虜了去。”
“祖父?”含章微愕,沈三從不曾和自己提及這段曆史,甚至有些諱莫如深的意味。
傅老侯爺撫須道:“你祖父因此功接連跳了三級,升了從六品副尉,也有許多賞賜,他那時意氣風發,滿心想著能憑戰功封妻蔭子,又恰逢老家遭了水災,便將妻女都送到京城。”
之後的事含章再清楚不過,農家丫頭出身的低職武將之女在出城上香的馬車上掀簾子貪看風景,卻恰恰看到縱馬而過的侯府子弟,靈動純真的她吸引了對方的注意,而豐神俊朗的錦衣兒郎也讓她怦然心動,再之後,就是一切糾葛的開始。
怪不得祖父不願意提,怕是後悔了吧,有因必有果,若是沒有立功受封,也不會將妻女送到京城,在鄉下長大的沈靈霞也許會嫁一個同村的村夫,雖然人物粗鄙,生活也不富足,但或許女兒到今天還能好好活著。
“東狄大軍占了西狄半壁土地,又往南打過了胡楊,氣勢洶洶往玉京而來,京城裏人心惶惶,淳王臨危受命,召集了十萬大軍援助京師,他和李元帥兵分兩路,皆大敗東狄軍,不但為京城解圍,還收回了失地。你祖父在其中也立下不少戰功,戰後封了五品將軍。”
這些戰功的賞賜,那三千畝地的來曆,含章捏了捏袖袋,不由惘然。
“之後呢?”她閉了閉眼,道,“景王敗了,自是沒有威信服眾吧。”
“景王請旨自貶為嶺南王,自往嶺南荒蠻之地教化民眾。淳王立了大功,成為民心所向,立他為太子自是眾望所歸。”傅老侯爺揪著自己的須尾,徐徐道出一段成王敗寇的曆史,短短幾句話內裏卻是驚心動魄。
其實對於含章來說,淳王登基為皇帝結果她早就知道,但即便如此,這個奪嫡的過程仍是聽得她心裏情緒幾起幾落。
含細細回想了一遍,問:“傅爺爺您說了這些,和我如今要查的奸細通敵一案又有什麽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洋蔥的第二層皮,不知道有幾個人還記得孝文太子呀……(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