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隱隱熒惑現
這一天來得很是突然,上午時分,小六嘴裏叼著一片糖瓜,懶洋洋靠在窗邊,一邊小心看著外頭動靜,一邊狀似閑聊地和含章說著京城的動靜。
離兩人已是一個多月過去,因是臘月二祭灶之日,需要用甜食來賄賂灶神,所以京中上下人人都在點心店中搶買糖果,街邊的小販叫賣著麥芽糖所做的糖瓜,街道上處處彌漫著甜膩的香味。但這片繁華熱鬧之後,似乎有什麽在蠢蠢欲動。
“有幾處茶館裏的說書先生本來在講什麽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的,卻都突然改口開始說貞觀的故事,這事兒挺稀奇的。”小六嚼著糖瓜,含含糊糊地說著。
含章腿還纏著繃帶在養傷,她半靠著床頭,皺眉想了想,問:“這事兒有多久了?”
小六咽下糖瓜,道:“少說也有大半個月了,因為過年要貼門神,兩個門神尉遲敬德和秦瓊都是唐人,所以這時候說唐朝故事,大夥兒也沒覺得稀奇。”他歪頭一想,又加了一句,“不過我聽了兩家,發現那些全是說唐太宗的好話,玄武門之變也不罵了,聽上去挺奇怪。不過這年節時分,別人都沒注意到這些,聽書的人都聽得挺起勁的。”
反常即為妖,小六常做探子,感覺一向敏銳,他說如此,想必是不離十了。含章的手指無意識地在上摩挲,眉頭皺得更緊。
小六心裏一緊,低聲問:“小姐,這可是有不對勁?”
含章點點頭,思索道:“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若這些情形乃是有人在背後推動什麽,隻怕會有大事。”
小六一驚:“大事?會有什麽大事?”
含章想得入神,不自覺就想掀開被子起身,可身子一動,左腿上劇痛傳來,才記起正在療傷,她眸光一黯,瞥了自己礙事的傷腿一眼,重新將被子蓋回,淡去心頭陰霾,隻道:“咱們昔日在,就算是對狄蠻一戰,也都是要師出有名,盡顯自家仁義。這回京城有人大肆褒讚唐太宗,不排除是有人想做些什麽事,妄圖用百姓之言為己造勢。”
小六恍然大悟,低頭細想,越想越覺得的確如此,不免有些緊張:“到底是誰呢?難道是……”他眼珠一轉,噤了聲,隻用手指比劃出一個四來。
如今雖未立太子,而除了先太子,已故的皇後也並未有其他嫡子,而若以長論,應當是英王繼承大統。平王初成年建府,又隻掌管醫藥這些無關緊要之處,自是不在皇位候選之列,趙昕年少,更不足為慮。能以李世民自比,又有這個能力當個李世民的,也隻有一個寧王了。
自古賢良忠臣不乏周公之流,即便是以非嫡非長之身而即位的明君亦不在少數,為何獨獨推捧一個殺兄滅弟的唐太宗?難道,寧王也想效仿太宗奪權?
含章眸光微閃,亦明了小六言外之意,但她似乎並不如此認為,隻緩緩搖了搖頭,:“這事很是古怪。”自古以來,若謀秘事,必定是出奇方能製勝,若無十足把握,哪裏有一開始就把己方謀劃公之於眾的?更何況此事一個不當就是謀逆之罪十惡不赦,如今英王寧王旗鼓相當,也不曾聽說皇帝屬意哪一個,在此關鍵時刻,隻要有幾分理智之人,也出此將意圖昭告天下的蠢事。難道這背後另有隱情?
這些疑問紛至遝來,不知為何,李明則和金掌櫃的臉在含章腦中一閃而過,似乎有什麽地方被忽略了,她緩緩合上眼,耐心思索。
“小姐,那,那咱們要不要先回胡楊?”小六遲疑的聲音打斷了含章的思緒。這話著實有些出乎含章的意料,但並不應該從小六口中說出,難道有什麽別的緣由?含章近日總是心緒不寧,聞言便眼一睜,抬起頭看去,隻見皮膚微黑的少年眼中流露出一抹擔憂,幸而其中並沒有絲毫怯懦之意,總算沒讓她失望。
小六悄悄掃了含章一眼,見她看著自己,眼神如水,他眼皮一跳,不自覺地瞥了眼含章的傷腿和她膝頭放著的明月匕首,有些訕訕地低了頭。
含章暗暗歎氣,唇角柔和下來,微笑道:“不要緊的。你繼續打探,有什麽事立刻來告訴我。”她頓了頓,又低聲補充道,“你稍後去找找北禁羽林軍衛隊長叫劉方的,托他帶個口信,我想見一見袁二哥。”當初含章從皇宮出來時隨行護送的禁軍頭目正是此人,還曾狀似不經意地同含章搭訕過,他是袁信親近的下屬。顧忌著薛定琰,含章不願直接去袁府找人,隻得繞這麽一個圈子。
小六一聽袁信的名字,便如一隻戒備十足的貓兒般後頸的汗毛都豎起來了,豎著眉頭哼哼道:“找他做什麽?”小六總覺得袁信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每次提及時都頗有幾分抵觸。
含章瞟了他一眼,從枕邊的包袱裏摸出塊碎銀子,隨手扔過去,道:“廢話少說,快去。”小六劈手接了塞在腰間,見她這樣子,知道是多說無益,也隻好撇撇嘴,從小桌上糖盤裏抓了一把糖瓜都揉進口中,噙著糖鼓著腮幫子,悄無聲息地溜了出去。
然而袁信最終也沒有來,劉方很是熱情,親自帶了小六進禁軍營,一番通報後,小六順利見到袁信,他正在案前寫著什麽,看樣子很是勞累,神態帶了疲乏,眼中布滿血絲,和小六說話時語氣十分冷漠,甚至有些不耐煩,似乎和小六甚至含章隻是交情一般,草草幾句就要打發了他。小六瞥了眼屋裏幾個高大冷峻的親兵,低了頭沒有多話,但心中卻已經軒然大波。
劉方原路送小六出來,臉上帶著尷尬的笑,路上遇見的羽林衛各個神情冷峻,並沒有人多看他們一眼,也沒有人和劉方寒暄,這情形怎麽看都頗有些異常,小六是在兵營裏長大,雖然軍隊規矩森嚴,但兵卒們私交都不錯,絕對不至於連個眼神交匯都沒有,這般彼此漠視的樣子倒像是在刻意逃避些什麽,以至於整座禁軍軍營鴉雀無聲,近乎一片死寂,令人心驚。
出了門,送到街邊,劉方帶了歉意笑道:“小老弟,回去跟沈校尉道個惱,讓她別介意,這陣子袁將軍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也沒時間去探望她,等忙完了這陣子也就好了。”
小六笑眯眯道:“劉大哥真是客氣了,我家校尉和袁將軍是舊識,現在校尉在養傷,動彈不得,便想尋將軍敘敘舊,既然這裏正忙,也就斷沒有為了私事不顧正事的道理。”他隻看著劉方,並沒有多看一眼旁邊一直跟著的兩個親兵。
劉方微怔,眼中閃過一絲焦灼,正待要多說些什麽,卻見小六一側的眉毛微微挑了挑,劉方會意,露出雪白的牙齒,哈哈笑道:“難得小老弟這樣通情達理。”他拍拍小六的肩,揮揮手道別,轉身回去了。兩個親兵一個跟了上去,一個略留了留,眼光冷冰冰掃了小六一眼,小六眨眨眼,臉上帶了幾分單純的疑惑。那親兵冷哼一聲,拔腿走了。
小六見他走遠,這才回轉身,慢慢走過街巷,在深巷裏繞了幾個彎後終於確定身後追來,他這才鬆懈下來,匆匆閃進一條窄巷,靠在牆上大口大口喘氣,背上已經濕透,額頭的冷汗忍到這會兒才慢慢滑下。他四下看了看,緩緩打開緊握的拳頭,掌心躺著一個小小紙團,正是剛才劉方一手拍他肩膀時另一隻手悄悄彈進他手裏的,聲東擊西,兩個親兵倒也沒有起疑。袁信和劉方竟被人監視到這般程度,到底所為何來?
小六聯想起含章的分析,不由一陣心驚肉跳。他忙忙地展開紙條細看,似乎是從什麽信紙上匆匆撕下的一小片,上頭寫了一個地址,還有四個字,千萬保重。這些似乎都是在匆忙下寫就,字跡還是濕的,十分潦草,重字的最後一筆猛地一帶,幾乎比正常比劃長了一倍,顯然寫字的人心緒沒有壓抑住心中的緊張慌亂。小六認得這是袁信的字跡,他一咬牙,將紙條揉成一團,小心塞進懷中暗袋,緊了緊身上夾襖,警覺地查看了周圍情形,這才閃身出了暗巷。
到了太醫局已經是夕陽西下,小六仍和平時一樣,不急不緩地進了內院,路上遇見人還笑著招呼兩聲,毫無一絲異狀。等進了小院,卻發現含章屋裏卻並不是隻有她一個,小皇子趙昕也在,他一身素服,臉色比往日更蒼白了些,正坐在桌邊和含章說話,原來今日是趙昕生母的冥壽,因臨近年關,又是祭灶之日,不好在宮中操辦,便求了恩典去郊外皇陵致祭,趙昱放心不下弟弟,親自護送去了皇陵,結果趙昕體弱,禁不起顛簸,回來的路上略慢了些,便沒有趕上宮禁,隻好先打發快馬回宮報信,把弟弟帶到了自己住處。趙昕知道含章在隔壁院子養傷,便特地從平王別院過來問候一聲。
含章自己也是自幼喪母,聞此不由得對趙昕多了幾分同情,寬慰了幾句,隻是她到底不是心思細膩溫柔的人,幾句話隻能算是普通。趙昕也不介意,搖了搖頭,勉強彎了彎唇角:“母妃用自己性命換了我,又有哥哥照顧我長大,無論命數如何,我定然是要好好惜福的。”
話說得狀似豁達,其中卻是別有含義。他生母是難產而死,在宮廷內算不得特別。趙家皇族子嗣不易,趙昕十來個兄弟如今隻剩下四人,其中趙昕又是個病歪歪的病秧子,每次即便是小病都叫人捏把汗,而下一輩的孩童更是稀少,英王寧王兩家成婚好些年隻各有一子,也都有幾分和趙昕一般病弱,怕是難以永壽,前陣子寧王妃好容易診出有孕卻又滑胎了,皇帝的兒子們子嗣上艱難如此,旁係同齡的王爺縣公卻是孩子一個接一個生,不免有些好事者偷偷嚼了舌根,說現如今的皇家怕不是受了什麽詛咒,要絕後了,這樣的消息不過小傳了一陣子就被嚴厲鎮壓了下去,但小六耳聰目明,拜他所賜,含章也聽到了一耳朵。
聽了趙昕的話,含章微皺了眉,這孩子隻怕聽了些什麽,心裏有些想歪了。她正要再說些什麽,眼角餘光瞥見門邊小六的身影,雖臉上帶笑,但脊背僵硬,眼神中頗有些急迫之意。他是去找袁信的,回來時卻是這幅樣子,含章看得心頭一沉,目光不由緊緊盯在他身上。
這一天來得很是突然,上午時分,小六嘴裏叼著一片糖瓜,懶洋洋靠在窗邊,一邊小心看著外頭動靜,一邊狀似閑聊地和含章說著京城的動靜。
離兩人已是一個多月過去,因是臘月二祭灶之日,需要用甜食來賄賂灶神,所以京中上下人人都在點心店中搶買糖果,街邊的小販叫賣著麥芽糖所做的糖瓜,街道上處處彌漫著甜膩的香味。但這片繁華熱鬧之後,似乎有什麽在蠢蠢欲動。
“有幾處茶館裏的說書先生本來在講什麽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的,卻都突然改口開始說貞觀的故事,這事兒挺稀奇的。”小六嚼著糖瓜,含含糊糊地說著。
含章腿還纏著繃帶在養傷,她半靠著床頭,皺眉想了想,問:“這事兒有多久了?”
小六咽下糖瓜,道:“少說也有大半個月了,因為過年要貼門神,兩個門神尉遲敬德和秦瓊都是唐人,所以這時候說唐朝故事,大夥兒也沒覺得稀奇。”他歪頭一想,又加了一句,“不過我聽了兩家,發現那些全是說唐太宗的好話,玄武門之變也不罵了,聽上去挺奇怪。不過這年節時分,別人都沒注意到這些,聽書的人都聽得挺起勁的。”
反常即為妖,小六常做探子,感覺一向敏銳,他說如此,想必是不離十了。含章的手指無意識地在上摩挲,眉頭皺得更緊。
小六心裏一緊,低聲問:“小姐,這可是有不對勁?”
含章點點頭,思索道:“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若這些情形乃是有人在背後推動什麽,隻怕會有大事。”
小六一驚:“大事?會有什麽大事?”
含章想得入神,不自覺就想掀開被子起身,可身子一動,左腿上劇痛傳來,才記起正在療傷,她眸光一黯,瞥了自己礙事的傷腿一眼,重新將被子蓋回,淡去心頭陰霾,隻道:“咱們昔日在,就算是對狄蠻一戰,也都是要師出有名,盡顯自家仁義。這回京城有人大肆褒讚唐太宗,不排除是有人想做些什麽事,妄圖用百姓之言為己造勢。”
小六恍然大悟,低頭細想,越想越覺得的確如此,不免有些緊張:“到底是誰呢?難道是……”他眼珠一轉,噤了聲,隻用手指比劃出一個四來。
如今雖未立太子,而除了先太子,已故的皇後也並未有其他嫡子,而若以長論,應當是英王繼承大統。平王初成年建府,又隻掌管醫藥這些無關緊要之處,自是不在皇位候選之列,趙昕年少,更不足為慮。能以李世民自比,又有這個能力當個李世民的,也隻有一個寧王了。
自古賢良忠臣不乏周公之流,即便是以非嫡非長之身而即位的明君亦不在少數,為何獨獨推捧一個殺兄滅弟的唐太宗?難道,寧王也想效仿太宗奪權?
含章眸光微閃,亦明了小六言外之意,但她似乎並不如此認為,隻緩緩搖了搖頭,:“這事很是古怪。”自古以來,若謀秘事,必定是出奇方能製勝,若無十足把握,哪裏有一開始就把己方謀劃公之於眾的?更何況此事一個不當就是謀逆之罪十惡不赦,如今英王寧王旗鼓相當,也不曾聽說皇帝屬意哪一個,在此關鍵時刻,隻要有幾分理智之人,也出此將意圖昭告天下的蠢事。難道這背後另有隱情?
這些疑問紛至遝來,不知為何,李明則和金掌櫃的臉在含章腦中一閃而過,似乎有什麽地方被忽略了,她緩緩合上眼,耐心思索。
“小姐,那,那咱們要不要先回胡楊?”小六遲疑的聲音打斷了含章的思緒。這話著實有些出乎含章的意料,但並不應該從小六口中說出,難道有什麽別的緣由?含章近日總是心緒不寧,聞言便眼一睜,抬起頭看去,隻見皮膚微黑的少年眼中流露出一抹擔憂,幸而其中並沒有絲毫怯懦之意,總算沒讓她失望。
小六悄悄掃了含章一眼,見她看著自己,眼神如水,他眼皮一跳,不自覺地瞥了眼含章的傷腿和她膝頭放著的明月匕首,有些訕訕地低了頭。
含章暗暗歎氣,唇角柔和下來,微笑道:“不要緊的。你繼續打探,有什麽事立刻來告訴我。”她頓了頓,又低聲補充道,“你稍後去找找北禁羽林軍衛隊長叫劉方的,托他帶個口信,我想見一見袁二哥。”當初含章從皇宮出來時隨行護送的禁軍頭目正是此人,還曾狀似不經意地同含章搭訕過,他是袁信親近的下屬。顧忌著薛定琰,含章不願直接去袁府找人,隻得繞這麽一個圈子。
小六一聽袁信的名字,便如一隻戒備十足的貓兒般後頸的汗毛都豎起來了,豎著眉頭哼哼道:“找他做什麽?”小六總覺得袁信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每次提及時都頗有幾分抵觸。
含章瞟了他一眼,從枕邊的包袱裏摸出塊碎銀子,隨手扔過去,道:“廢話少說,快去。”小六劈手接了塞在腰間,見她這樣子,知道是多說無益,也隻好撇撇嘴,從小桌上糖盤裏抓了一把糖瓜都揉進口中,噙著糖鼓著腮幫子,悄無聲息地溜了出去。
然而袁信最終也沒有來,劉方很是熱情,親自帶了小六進禁軍營,一番通報後,小六順利見到袁信,他正在案前寫著什麽,看樣子很是勞累,神態帶了疲乏,眼中布滿血絲,和小六說話時語氣十分冷漠,甚至有些不耐煩,似乎和小六甚至含章隻是交情一般,草草幾句就要打發了他。小六瞥了眼屋裏幾個高大冷峻的親兵,低了頭沒有多話,但心中卻已經軒然大波。
劉方原路送小六出來,臉上帶著尷尬的笑,路上遇見的羽林衛各個神情冷峻,並沒有人多看他們一眼,也沒有人和劉方寒暄,這情形怎麽看都頗有些異常,小六是在兵營裏長大,雖然軍隊規矩森嚴,但兵卒們私交都不錯,絕對不至於連個眼神交匯都沒有,這般彼此漠視的樣子倒像是在刻意逃避些什麽,以至於整座禁軍軍營鴉雀無聲,近乎一片死寂,令人心驚。
出了門,送到街邊,劉方帶了歉意笑道:“小老弟,回去跟沈校尉道個惱,讓她別介意,這陣子袁將軍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也沒時間去探望她,等忙完了這陣子也就好了。”
小六笑眯眯道:“劉大哥真是客氣了,我家校尉和袁將軍是舊識,現在校尉在養傷,動彈不得,便想尋將軍敘敘舊,既然這裏正忙,也就斷沒有為了私事不顧正事的道理。”他隻看著劉方,並沒有多看一眼旁邊一直跟著的兩個親兵。
劉方微怔,眼中閃過一絲焦灼,正待要多說些什麽,卻見小六一側的眉毛微微挑了挑,劉方會意,露出雪白的牙齒,哈哈笑道:“難得小老弟這樣通情達理。”他拍拍小六的肩,揮揮手道別,轉身回去了。兩個親兵一個跟了上去,一個略留了留,眼光冷冰冰掃了小六一眼,小六眨眨眼,臉上帶了幾分單純的疑惑。那親兵冷哼一聲,拔腿走了。
小六見他走遠,這才回轉身,慢慢走過街巷,在深巷裏繞了幾個彎後終於確定身後追來,他這才鬆懈下來,匆匆閃進一條窄巷,靠在牆上大口大口喘氣,背上已經濕透,額頭的冷汗忍到這會兒才慢慢滑下。他四下看了看,緩緩打開緊握的拳頭,掌心躺著一個小小紙團,正是剛才劉方一手拍他肩膀時另一隻手悄悄彈進他手裏的,聲東擊西,兩個親兵倒也沒有起疑。袁信和劉方竟被人監視到這般程度,到底所為何來?
小六聯想起含章的分析,不由一陣心驚肉跳。他忙忙地展開紙條細看,似乎是從什麽信紙上匆匆撕下的一小片,上頭寫了一個地址,還有四個字,千萬保重。這些似乎都是在匆忙下寫就,字跡還是濕的,十分潦草,重字的最後一筆猛地一帶,幾乎比正常比劃長了一倍,顯然寫字的人心緒沒有壓抑住心中的緊張慌亂。小六認得這是袁信的字跡,他一咬牙,將紙條揉成一團,小心塞進懷中暗袋,緊了緊身上夾襖,警覺地查看了周圍情形,這才閃身出了暗巷。
到了太醫局已經是夕陽西下,小六仍和平時一樣,不急不緩地進了內院,路上遇見人還笑著招呼兩聲,毫無一絲異狀。等進了小院,卻發現含章屋裏卻並不是隻有她一個,小皇子趙昕也在,他一身素服,臉色比往日更蒼白了些,正坐在桌邊和含章說話,原來今日是趙昕生母的冥壽,因臨近年關,又是祭灶之日,不好在宮中操辦,便求了恩典去郊外皇陵致祭,趙昱放心不下弟弟,親自護送去了皇陵,結果趙昕體弱,禁不起顛簸,回來的路上略慢了些,便沒有趕上宮禁,隻好先打發快馬回宮報信,把弟弟帶到了自己住處。趙昕知道含章在隔壁院子養傷,便特地從平王別院過來問候一聲。
含章自己也是自幼喪母,聞此不由得對趙昕多了幾分同情,寬慰了幾句,隻是她到底不是心思細膩溫柔的人,幾句話隻能算是普通。趙昕也不介意,搖了搖頭,勉強彎了彎唇角:“母妃用自己性命換了我,又有哥哥照顧我長大,無論命數如何,我定然是要好好惜福的。”
話說得狀似豁達,其中卻是別有含義。他生母是難產而死,在宮廷內算不得特別。趙家皇族子嗣不易,趙昕十來個兄弟如今隻剩下四人,其中趙昕又是個病歪歪的病秧子,每次即便是小病都叫人捏把汗,而下一輩的孩童更是稀少,英王寧王兩家成婚好些年隻各有一子,也都有幾分和趙昕一般病弱,怕是難以永壽,前陣子寧王妃好容易診出有孕卻又滑胎了,皇帝的兒子們子嗣上艱難如此,旁係同齡的王爺縣公卻是孩子一個接一個生,不免有些好事者偷偷嚼了舌根,說現如今的皇家怕不是受了什麽詛咒,要絕後了,這樣的消息不過小傳了一陣子就被嚴厲鎮壓了下去,但小六耳聰目明,拜他所賜,含章也聽到了一耳朵。
聽了趙昕的話,含章微皺了眉,這孩子隻怕聽了些什麽,心裏有些想歪了。她正要再說些什麽,眼角餘光瞥見門邊小六的身影,雖臉上帶笑,但脊背僵硬,眼神中頗有些急迫之意。他是去找袁信的,回來時卻是這幅樣子,含章看得心頭一沉,目光不由緊緊盯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