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養寇的鬧劇
不知過了多久時候,屋內火盆散落的炭火在地上忽閃了許久,漸漸熄滅,再沒有一絲暖意,風從敞開的門吹進來,冰寒徹骨,吹得一地炭灰撲騰亂飛,對麵一牆之隔的平王別院裏也安靜下來,火光已滅,呐喊聲也小了,隻不時被風吹來些斷斷續續的呻吟。
小六扶著含章立在屋中央,眼見自家小姐臉上淚痕猶在,卻血色全無、麵無表情的樣子,他不免有些害怕,囁嚅著道:“小姐……”含章冰涼的手指動了動,慢慢抬起胳膊將明月插回腰帶上,一把抹去臉上濕痕,發啞的嗓子低聲道:“把桌椅都扶起來吧。”小六忙應了,聲音極輕,像是怕嚇到她一般。兩人關好門窗,把桌椅扶正,小六從小藥爐裏掏出燃著的炭重新生炭火,含章便坐在床前腳踏上收拾地上的衣物,許多都被踩踏得不成樣子,她一樣樣撿起來,仔細疊好放置,行為並不反常,隻眼神有些發木,手也是機械地動著。
小六把地上藥渣和藥罐碎片掃起,憂心含章還沒有服藥,猶豫片刻,匆匆出門去太醫局藥房尋藥。
屋內含章手上動作愈發遲緩,最後徹底停了下來,整個人靜得像尊石像,當年盧愚山在眼前陣亡時,她腦中滿是瘋狂恨意與鬥誌,恨不得立刻化為烈火與狄人同歸於盡,而此刻卻是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以。
含章至今摸不透袁信或者袁家到底在這些事中是怎樣的角色,回京後兩人寥寥幾次會麵都來去匆匆,言談間也甚多保留。
但經曆了這些事,了解了那些內情,含章再不如以前心思單純。
戰場之人,原本是朝不保夕,不知何時就會馬革裹屍,早於生死之間看淡,但若真是死於敵手,忠心殉國,死得其所,也隻會豪情壯烈,慷慨滿懷,不會有絲毫怨憤。
可盧愚山身首異處,死得慘烈,雖是為國戰死沙場,卻實是被己方奸細所害。這一個血染就的忠字,不知已被汙了多少可笑色彩。昔日的袁信,何嚐不是一個胸襟壯闊不下盧愚山的驍勇之將,廝殺征伐間每每身先士卒,何曾畏懼過生死,但他今日之所為,協助反王謀逆,乃十惡不赦之首罪,徹底與忠字無緣,隻落得逆賊一流。
忠與不忠,都是同樣下場,做了別人棋盤上的棋子,鼓掌間的塵埃,可悲之極。含章看著自己未愈的腿,突然深感茫然無措,她不知道自己腿傷愈後,回到邊城,又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守衛國土。
為民?在位者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爭權奪位下又何嚐不是無數百姓死傷。君若不愛民,將又有何用。
為君?君王之威,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位高者如祖父也隻能如履薄冰,正麵對敵要殫精竭慮,背麵對君亦要戰戰兢兢,位低者如盧愚山及眾軍士,不過是命如草芥。
為國?什麽是國?百姓與君耳。
含章腦中陷入一個怪圈,無論怎麽想都是死結。她心裏隱隱有著恐懼,一直以來的從不曾動搖的純忠之心,終於經受不住長期的疑問和惶惑,滿是細碎裂紋的表麵又綻開了一道深深的裂口。
沉思中的她警惕性降低,沒有發現牆後的密室門不知何時又開了,趙昱從中緩緩走出,看了看屋內淩亂,皺起了眉頭,抬步走到含章身邊。
含章察覺到異樣,忙收斂心神,把手中疊好的衣服放在一旁,低聲問道:“今晚之事,王爺事先知道多少?”趙昱在密室中也能察覺敵人已走,定是有機關可以探聽外麵動靜,方才那番混亂必然已知曉。既然之前他已經承諾過會知無不言,含章此刻正有滿腹疑問不得紓解。
趙昱有些意外,原以為她此刻傷感不安需要有人寬慰,卻不料她這麽快調整思緒,已經用心思猜到一二,他略一猶豫,道:“今日在城外遇見有官兵盤查,察覺不對勁,便帶著小十二繞路回了城。”
“哦?”含章往後微靠在床沿,淡淡道,“王爺沒有趁亂避走,而是趕回了城,看來已是胸有成竹,這場叛逆必不會成功。”他們兄弟從郊外皇陵回來,遇上這事,有兩條選擇,或是進城,或是趕緊避開逃走。若以常理,逃難定是遠離是非之地才好,而趙昱卻反其道而行,偏往危險處去,實在是太過冒險,須知若是對方謀逆成功,一朝封城,那便是甕中捉鱉,任他插翅也難逃。
趙昱思量片刻,他與含章雖是相識,但彼此立場截然不同,若要實話實說,未免有交淺言深之慮,但他無意隱瞞含章,直言道:“此事已走漏不少風聲,相關人等並非沒有準備,隻沒提防到竟是提前發難了。”
聽得言外之意,這叛亂早不是秘密,含章縱然事先有過懷疑,也不免一驚:“皇上可知曉?”
皇子揣測聖意乃是大忌,趙昱不便直接回答,隻低歎一聲,道:“父皇雖身體略有不適,但也還耳聰目明。”
如此說來,怕是這叛亂最後隻會成為有心人眼中一場可笑鬧劇。含章聽得舌頭發苦,她周圍之人幾乎都參與其中,似乎人人都清楚明白,唯獨隻有她事到臨頭才得知。
“既然知道寧王有異心,為何不早些將他拿下,非要等到他做下這些惡事連累這麽多人死傷?”自古謀逆乃大罪,今夜的事,已斷送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而事情平定後,受牽連者更不知凡幾。
趙昱沉默著展平衣襟,慢慢低□坐在腳踏另一側:“玄武門之變,太宗受盡天下人唾罵,鄭伯克段於鄢卻無人非議,占盡了仁義之名。如今有人也想效仿鄭伯。”
這便是某些人想坐實了逆謀事實,一舉除掉對方。說白了便是養寇二字,容忍甚至推動對方做大做強,待到時機成熟,一舉殲滅。於王權爭鬥上實屬兵行險招,但若用得好便能一勞永逸,隻是對百姓而言卻是一場橫禍。這也印證了含章關於京城開讚唐太宗之事的猜想,明麵上是反王為叛亂造勢,但在暗地裏不知有多少人各懷私心在推動。
外頭越發夜深風疾,一道烈風呼嘯刮過,衝得窗紙嘩嘩作響,隔壁院子的哭叫聲聽起來更尖利了些,似是近在耳邊。含章和趙昱兩人坐得極近,呼吸相聞,她幾乎能感覺到對方身體的熱度,卻毫無溫暖之感,隻覺得自己周身一陣一陣的寒氣,忍不住偏過頭仔細打量趙昱,眉目是已經熟悉了的,但又透出幾分陌生來。
此時這屋內危險並未消除,而趙昱仍是沉靜端方,舉止有度,毫無一絲失態,但在含章看來,隻覺得說不出的諷刺。
自從她發現那片殘紙後,許多原來奉為至高準則的東西接連被顛覆,今夜這些□的真相更是清楚直白擺在眼前,即便想掩上雙眼捂上雙耳假裝沒看見沒聽見,也是不可能了。兩人靜靜聽著,待那哭聲漸漸小下去,含章方徐徐問道:“王爺今晚特地來我這裏躲避,是因為知道前來搜查之人是袁信麽?”
“我手下人中出了兩個奸細。”趙昱知她必有此問,也並不說是與不是,隻解釋道,“事出突然,不知那奸細供出多少別院的隱匿之處,思來想去也隻有這裏還算秘密。”他略頓,又解釋道,“我並沒有……”不知想到什麽,眼光微暗,話說了一半,終究沒有說下去。
對這半隱半藏的話,含章並無興趣細問,她此刻心裏隻關心另一樁事,眼神似是絕望中燃起一點希望般矛盾,咬了咬唇,道:“王爺和皇子今夜逃過一劫,全是袁信的功勞,待到事情平息,不知能否為他求情。”
趙昱垂下眼簾,默然片刻,終究不願騙她,低聲道:“隻怕已經晚了。”
含章心一沉,整個人從腳踏上彈了起來,繃直了立在一邊,直勾勾看著趙昱,似乎連發絲都在發抖,趙昱無言以繼,隻能用目光坦然以對,他眸色極深沉,不像初遇時那好似一成不變的溫善,此時便如兩泓深潭水一般柔軟包容,毫無一星棱角銳利。含章看了半晌,慢慢軟了下來,是她強人所難了,袁信選了自己的陣營和道路,便已經注定了要承擔的結果。
含章頹然垂下頭,無力道:“是我失禮了。王爺請見諒。”
改了好多遍。
不知過了多久時候,屋內火盆散落的炭火在地上忽閃了許久,漸漸熄滅,再沒有一絲暖意,風從敞開的門吹進來,冰寒徹骨,吹得一地炭灰撲騰亂飛,對麵一牆之隔的平王別院裏也安靜下來,火光已滅,呐喊聲也小了,隻不時被風吹來些斷斷續續的呻吟。
小六扶著含章立在屋中央,眼見自家小姐臉上淚痕猶在,卻血色全無、麵無表情的樣子,他不免有些害怕,囁嚅著道:“小姐……”含章冰涼的手指動了動,慢慢抬起胳膊將明月插回腰帶上,一把抹去臉上濕痕,發啞的嗓子低聲道:“把桌椅都扶起來吧。”小六忙應了,聲音極輕,像是怕嚇到她一般。兩人關好門窗,把桌椅扶正,小六從小藥爐裏掏出燃著的炭重新生炭火,含章便坐在床前腳踏上收拾地上的衣物,許多都被踩踏得不成樣子,她一樣樣撿起來,仔細疊好放置,行為並不反常,隻眼神有些發木,手也是機械地動著。
小六把地上藥渣和藥罐碎片掃起,憂心含章還沒有服藥,猶豫片刻,匆匆出門去太醫局藥房尋藥。
屋內含章手上動作愈發遲緩,最後徹底停了下來,整個人靜得像尊石像,當年盧愚山在眼前陣亡時,她腦中滿是瘋狂恨意與鬥誌,恨不得立刻化為烈火與狄人同歸於盡,而此刻卻是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以。
含章至今摸不透袁信或者袁家到底在這些事中是怎樣的角色,回京後兩人寥寥幾次會麵都來去匆匆,言談間也甚多保留。
但經曆了這些事,了解了那些內情,含章再不如以前心思單純。
戰場之人,原本是朝不保夕,不知何時就會馬革裹屍,早於生死之間看淡,但若真是死於敵手,忠心殉國,死得其所,也隻會豪情壯烈,慷慨滿懷,不會有絲毫怨憤。
可盧愚山身首異處,死得慘烈,雖是為國戰死沙場,卻實是被己方奸細所害。這一個血染就的忠字,不知已被汙了多少可笑色彩。昔日的袁信,何嚐不是一個胸襟壯闊不下盧愚山的驍勇之將,廝殺征伐間每每身先士卒,何曾畏懼過生死,但他今日之所為,協助反王謀逆,乃十惡不赦之首罪,徹底與忠字無緣,隻落得逆賊一流。
忠與不忠,都是同樣下場,做了別人棋盤上的棋子,鼓掌間的塵埃,可悲之極。含章看著自己未愈的腿,突然深感茫然無措,她不知道自己腿傷愈後,回到邊城,又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守衛國土。
為民?在位者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爭權奪位下又何嚐不是無數百姓死傷。君若不愛民,將又有何用。
為君?君王之威,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位高者如祖父也隻能如履薄冰,正麵對敵要殫精竭慮,背麵對君亦要戰戰兢兢,位低者如盧愚山及眾軍士,不過是命如草芥。
為國?什麽是國?百姓與君耳。
含章腦中陷入一個怪圈,無論怎麽想都是死結。她心裏隱隱有著恐懼,一直以來的從不曾動搖的純忠之心,終於經受不住長期的疑問和惶惑,滿是細碎裂紋的表麵又綻開了一道深深的裂口。
沉思中的她警惕性降低,沒有發現牆後的密室門不知何時又開了,趙昱從中緩緩走出,看了看屋內淩亂,皺起了眉頭,抬步走到含章身邊。
含章察覺到異樣,忙收斂心神,把手中疊好的衣服放在一旁,低聲問道:“今晚之事,王爺事先知道多少?”趙昱在密室中也能察覺敵人已走,定是有機關可以探聽外麵動靜,方才那番混亂必然已知曉。既然之前他已經承諾過會知無不言,含章此刻正有滿腹疑問不得紓解。
趙昱有些意外,原以為她此刻傷感不安需要有人寬慰,卻不料她這麽快調整思緒,已經用心思猜到一二,他略一猶豫,道:“今日在城外遇見有官兵盤查,察覺不對勁,便帶著小十二繞路回了城。”
“哦?”含章往後微靠在床沿,淡淡道,“王爺沒有趁亂避走,而是趕回了城,看來已是胸有成竹,這場叛逆必不會成功。”他們兄弟從郊外皇陵回來,遇上這事,有兩條選擇,或是進城,或是趕緊避開逃走。若以常理,逃難定是遠離是非之地才好,而趙昱卻反其道而行,偏往危險處去,實在是太過冒險,須知若是對方謀逆成功,一朝封城,那便是甕中捉鱉,任他插翅也難逃。
趙昱思量片刻,他與含章雖是相識,但彼此立場截然不同,若要實話實說,未免有交淺言深之慮,但他無意隱瞞含章,直言道:“此事已走漏不少風聲,相關人等並非沒有準備,隻沒提防到竟是提前發難了。”
聽得言外之意,這叛亂早不是秘密,含章縱然事先有過懷疑,也不免一驚:“皇上可知曉?”
皇子揣測聖意乃是大忌,趙昱不便直接回答,隻低歎一聲,道:“父皇雖身體略有不適,但也還耳聰目明。”
如此說來,怕是這叛亂最後隻會成為有心人眼中一場可笑鬧劇。含章聽得舌頭發苦,她周圍之人幾乎都參與其中,似乎人人都清楚明白,唯獨隻有她事到臨頭才得知。
“既然知道寧王有異心,為何不早些將他拿下,非要等到他做下這些惡事連累這麽多人死傷?”自古謀逆乃大罪,今夜的事,已斷送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而事情平定後,受牽連者更不知凡幾。
趙昱沉默著展平衣襟,慢慢低□坐在腳踏另一側:“玄武門之變,太宗受盡天下人唾罵,鄭伯克段於鄢卻無人非議,占盡了仁義之名。如今有人也想效仿鄭伯。”
這便是某些人想坐實了逆謀事實,一舉除掉對方。說白了便是養寇二字,容忍甚至推動對方做大做強,待到時機成熟,一舉殲滅。於王權爭鬥上實屬兵行險招,但若用得好便能一勞永逸,隻是對百姓而言卻是一場橫禍。這也印證了含章關於京城開讚唐太宗之事的猜想,明麵上是反王為叛亂造勢,但在暗地裏不知有多少人各懷私心在推動。
外頭越發夜深風疾,一道烈風呼嘯刮過,衝得窗紙嘩嘩作響,隔壁院子的哭叫聲聽起來更尖利了些,似是近在耳邊。含章和趙昱兩人坐得極近,呼吸相聞,她幾乎能感覺到對方身體的熱度,卻毫無溫暖之感,隻覺得自己周身一陣一陣的寒氣,忍不住偏過頭仔細打量趙昱,眉目是已經熟悉了的,但又透出幾分陌生來。
此時這屋內危險並未消除,而趙昱仍是沉靜端方,舉止有度,毫無一絲失態,但在含章看來,隻覺得說不出的諷刺。
自從她發現那片殘紙後,許多原來奉為至高準則的東西接連被顛覆,今夜這些□的真相更是清楚直白擺在眼前,即便想掩上雙眼捂上雙耳假裝沒看見沒聽見,也是不可能了。兩人靜靜聽著,待那哭聲漸漸小下去,含章方徐徐問道:“王爺今晚特地來我這裏躲避,是因為知道前來搜查之人是袁信麽?”
“我手下人中出了兩個奸細。”趙昱知她必有此問,也並不說是與不是,隻解釋道,“事出突然,不知那奸細供出多少別院的隱匿之處,思來想去也隻有這裏還算秘密。”他略頓,又解釋道,“我並沒有……”不知想到什麽,眼光微暗,話說了一半,終究沒有說下去。
對這半隱半藏的話,含章並無興趣細問,她此刻心裏隻關心另一樁事,眼神似是絕望中燃起一點希望般矛盾,咬了咬唇,道:“王爺和皇子今夜逃過一劫,全是袁信的功勞,待到事情平息,不知能否為他求情。”
趙昱垂下眼簾,默然片刻,終究不願騙她,低聲道:“隻怕已經晚了。”
含章心一沉,整個人從腳踏上彈了起來,繃直了立在一邊,直勾勾看著趙昱,似乎連發絲都在發抖,趙昱無言以繼,隻能用目光坦然以對,他眸色極深沉,不像初遇時那好似一成不變的溫善,此時便如兩泓深潭水一般柔軟包容,毫無一星棱角銳利。含章看了半晌,慢慢軟了下來,是她強人所難了,袁信選了自己的陣營和道路,便已經注定了要承擔的結果。
含章頹然垂下頭,無力道:“是我失禮了。王爺請見諒。”
改了好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