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稻床已經夠好使的了,沒有想到世界上還能有這麽好使的東西!“可不是嗎,咱們喜樂的腦子是咋長的啊,這東西都能做得出來。要不是咱們親眼見到,我還以為隻有天宮上才有這麽個好物件呢。”“現在咱們種地跟玩似的,耕田的時候比以前輕鬆太多,插秧有秧馬,這脫粒有這玩意,舂米有水碾,活計不知道有多輕省!”“這日子真是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其實雖然有了這些東西,可大家依然十分辛勞,但是於之前相比,對這些樸實的農夫農婦們來說,已經像是做夢一樣了。如今常喜樂在桃源村的地位越來越高了,在本村還罷了,外村人見了都要領著自個孩子過來磕頭。好像拜神仙一樣拜他,美其名曰想要沾一點仙氣。就連宋挽呈都忍不住唏噓歎道:“我原本隻以為你比普通人稍微聰明了那麽一點,沒有想到你竟然能耐到這地步!”脫粒機出來的時候,宋挽呈也在那試了半天,他雖然從不曾做過農活,卻也是見過的怎麽一回事的。平日沒少寫一寫感歎農人辛苦的詩句,雖然不及《鋤禾》那般經典,卻也十分精彩,並非一寫文人的無病呻吟。所以宋挽呈一試就知道此物一出,會帶來多大的震撼,此會造福所有天下人!當時他就震驚得連頭都忘了用布包起來,稻草屑飛了他一臉。他從前總想著,隻有走入官道,才能最大限度的為民辦事。可如今他才知道從前的他有多狹隘,至少常喜樂做的這些就是他拍馬不及的。常喜樂被誇得十分不好意思,雖說這東西花費了他不少心血,可還真不是他首創的,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偏偏因為錢家之事,他不敢再把所有功勞都推到不存在的書籍上。“我是農人出身,在這上頭比普通文人靈光也是理所當然的。”宋挽呈一副我讀書少你別騙我的表情,“你我兄弟二人說話還這般客氣,你年紀這麽小怎麽言語謹慎得跟個小老頭似的。年少輕狂的勁怎麽都沒有在你身上體現?”常喜樂不想與他繼續說這個,轉移話題道:“現在正是農忙時候,這一陣子都沒法上課,宋兄為何不回縣裏與家人團聚。”宋挽呈不樂意了,“常弟這是急著趕我走?”常喜樂失笑,與宋挽呈接觸越深,越發現他不僅學識淵博還很是風趣幽默,與其他喜歡擺著正經臉以示穩重的讀書人很是不同。“宋兄不會是和家裏鬧矛盾了吧?”宋挽呈斜了他一眼,“我是那樣的人嗎!不過是想瞧一瞧秋收是何景象罷了。況且過兩日我的妻兒就會過來,我現在回去不是白奔波嗎。”常喜樂詫異道:“怎麽之前不曾聽宋兄提起,嫂嫂他們又是女人又是孩子的過來,得到縣裏去接才好,怎麽能讓他們自個過來啊!”宋挽呈擺擺手,“無需這麽麻煩,平日你嫂子也經常自個帶著孩子回娘家。況且我是讓熟悉的人把他們送過來的,不會出什麽事。現在大家如此忙碌,沒必要為我這小事操心。”常喜樂聽這話立馬明了,這是宋挽呈不想麻煩大家,在這個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為大家找事。因為宋挽呈要是回縣城,裏正必是會讓村子裏的極為壯丁一同護送的。“你要是提前說,讓我二哥回來的時候捎帶著也成啊。嫂子來多久?你現在住的那房子成不成啊?還有……”宋挽呈連忙打斷,“哎喲喂,你一天想這麽多事也不怕年紀輕輕頭發都給掉光了。這些小事你就別愁了,我看著你我都覺得累。我又不是廢物一個,哪裏用得你一個小屁孩去操心這些。你放心吧,之前裏正就讓人把那小竹樓弄了一遍,後來我自個也搗鼓了一番,如今那裏比我自個家住得還舒坦。”常喜樂聽此也就放下心來,他被宋挽呈這麽一說也發現自己操心過頭了。“那便好,隻是不知嫂子這次過來是打算常住,還是隻過來瞧一瞧?”宋挽呈笑道:“這次住下除非我走了,否則她是不會離開的。我老娘總想趁著我還年輕,多抱幾個孫子,我家一直人丁不興旺,這是老人家的心病,所以直接就把你嫂嫂趕過來了。”這裏的女子都是嫁人以後,都要在家照顧公婆,哪怕丈夫去了外地,也得留在家中,美其名曰替代丈夫盡孝。常喜樂一直覺得這樣非常殘忍,如今見宋挽呈小兩口還有孩子能一家團聚,也為他們感到高興。“等嫂嫂來了,我們為她接風洗塵。”宋挽呈毫不客氣應下來,“我早就惦記你家的飯菜了,這次可算逮著機會。”常喜樂沒好氣道:“好像平時你沒來過似的。”宋挽呈也是吃貨一枚,而且臉皮極厚,完全沒有讀書人的矜持。他自打在桃源村混熟以後,經常跑到各家中去蹭飯吃。明明裏正都安排好了,人家就是喜歡到處亂竄。而且最喜歡去的就是他們家,半個月有十三四天都在他們家。“對了,我們可得說好,我妻兒都過來了,你那地裏的棉花得給我勻個十斤八斤的。”常喜樂十分大方道:“我給你五十斤,到時候幫你彈三床被子和褥子,一床你和嫂子用一床給我那沒見麵的小侄子還有一床給伯父伯母,剩下的織成布製作成衣,讓你們也試試棉花織成的布穿起來是什麽樣子。”這個時候常喜樂之前帶回的棉花籽也種成了,白絨絨的花朵讓從未見過的桃源村人瞧著非常的新鮮。都紛紛那說要不是常喜樂說這能玩意能織布,做成被子,他們還以為這東西就是普通的花朵。常喜樂之前雖然隻是種了一畝,可在精心照料之下一畝也能產兩百多近三百斤,雖遠不如現代,可這個結果常喜樂已經非常的滿意了。畢竟後世的種子都是進行改良過的,產量肯定是不能比的。而常家人之前擔心的輪作會因為過度使用土地而造成貧瘠的情況也沒有發生,之前跟著一塊這般做的,都獲得了豐收,甚至比從前還要好幾分。如今村子裏的人都等著秋收之後,就開始種植油菜花,又能給家裏添點進項。宋挽呈聽這話也十分高興,他雖不知這東西有多好,但知道是裴家帶來的,朝廷還想著以後推廣開來,就明白必然是好東西。他現在能第一批使用,親身體會這玩意的好壞,自然樂得很。不過言語上卻客氣道:“這怎麽好意思,你本來就沒多少,我再拿走這麽多,豈不是讓你們不夠用了。”常喜樂挑眉,“那好,就給你十斤吧。”宋挽呈連忙道:“別,別,為兄知道錯了,記得,五十斤,一斤都不能少。”說完拔腿就跑,生怕常喜樂會反悔似的。沒過兩天宋挽呈的妻兒果然來了,同行的還有常喜盛。說來也並不算巧,自從宋挽呈到桃源村當夫子,常喜盛隔三差五的就會給宋家送東西。全都是村子裏出產的土貨,雖然都不是什麽值錢東西,可讓宋家心裏十分熨帖。因為宋家如今沒有壯年男丁,雖然還算富足卻十分簡樸,家裏隻雇了個粗使婆子幹些雜活,沒有小廝之類的。所以宋家若有個什麽事,需要壯丁去做的,比如修房頂啊等等,常喜盛都會派手底下的小工去幫忙。宋家人之所以肯把宋挽呈的妻兒送到桃源村,一來也是根據常喜盛的表現,覺得桃源村是個不錯的地方;二來也是因為有常喜盛的幫襯,覺得不需要將宋挽呈的妻兒留在身邊伺候。常喜盛和宋家走得勤快,現在常喜盛的功課都是由宋老爹親自指導的,常喜盛現在成為宋家兩老半個兒子了。所以宋挽呈的妻兒要來桃源村,自然瞞不過常喜盛。兩老都十分開明,也想再抱孫子,就把宋挽呈妻兒趕到宋挽呈身邊。宋挽呈自己都沒有想到,他來到桃源村教學,會有這麽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