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之後很容易滋生瘟疫,常喜樂在水災發生後就連夜書信將災後該如何預防瘟疫之法詳細的寫了下來,讓沈家幫忙傳遞給京城的宋挽呈。秦鍾那裏也送了一分,還有之前的欽差等等,希望盡自己一份力,讓損失不要再擴大。若果州出事,他們也不會好過。不僅如此,他還將常家這些年囤積的糧食留下足夠常家人一年吃的,其他都讓沈家一同用商船運到果州。沈裴兩家這次並未像其他商賈一樣,趁機發國難財,而是全力救災,旗下所有米糧店都關閉了大半,好像不要錢一般都運往果州。沈裴兩家都是最早開始種植玉米和紅薯的,去年更是大豐收,囤積了不少。這次正好派上用場,也使得捐贈的數目非常的可觀和龐大。兩家這般做也是因為這次派往果州的欽差是自己人,因此也頗為放心。否則東西砸出去還沒有個聲響,還不一定能進災民口中,那可就虧大了。沈裴兩家會全力賑災,大部分緣故還真不是因為慈悲為懷,還是想要趁機為自己謀一份力。這種想法也並未有何,至少是真的在做,且能救活很多人。而常喜樂也想要盡一份力也何嚐不是為了自己著想,不讓災民因為受餓而往外走,這也是避免禍亂的產生。常喜樂想得很明白,現在捐一點不過是損失一些錢財,可若是災民來了,那可就不是這麽簡單了。不僅糧食什麽的保不住,很可能生命都會受到威脅。桃源村雖然易守難攻,可若是大批災民攻襲,那也是抵不住的。桃源村名聲在外,大家都知道這裏十分富足,還沒有軍隊守衛,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吞噬的目標。因為裏正和族老們的宣傳,村裏人也知道常喜樂這般做法是為何,紛紛也要求將村裏的糧庫開放,全都拿去賑災。不過常喜樂給拒絕了,今年的收成肯定會很糟糕,誰也不知道明年會如何,若全都拿了出去,很有可能到時候就會餓了自己。雖然他們手裏有些錢財,可因為果州受災,整個良國的糧價都會暴漲,到時候再多的錢也變得不夠看了。這也是常喜樂當初讓大家多屯糧,工坊加工所用糧食都是用所賺的錢去收糧而得,並控製大家用糧換錢。因為一旦有災,就很容易通貨膨脹,手裏的錢就變得不值錢了。常喜樂之所以如此並非因為一向謹慎,而是他看過稻香縣和臨近縣城的縣誌,還有南瓜府的府誌以及其他地方能夠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和曆史書籍。這些年雖然不用再科考,可並不代表他就閑著,一直在研讀這些。因為有沈家幫忙,自己又有舉人之名,所以拿到不少資料。而這些資料也讓他更深體會到囤糧的重要性,因為良國雖然整體一直往好的方向發展,可大災小難從不曾斷。要麽就是朝廷惹得禍,要麽就是老天不給力,總能惹出點事來讓百姓沒法安寧。所以他為了以防萬一,號召大家囤糧,公中也建了糧倉,裏麵務必保證是滿的,可維持整個稻香縣一年嚼用。桃源村的人雖然不太明白常喜樂為何如此謹慎,但是也都深信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的道理,因此無人有異議。“外頭的糧價都快飛天了,府裏已經比平日貴上五六倍,現在還一直在漲!”常喜盛歸來,將自己在府裏和縣裏所見所聞道出。大家一聽都瞪大了眼,王大嫂不可思議道:“咋突然漲得這麽厲害啊!”大災之後,糧價就開始在漲,雖然幅度也不小,但還在大家承受範圍內,可現在竟然突然漲了那麽多,讓人難以接受。糧價的不穩就是動蕩的最初表現,若是不能平穩下來,後麵必是會出亂子。常喜盛憤憤不平道:“還不是那些奸商!他們知道沈裴兩家的糧食都捐了,明白這府裏的糧食緊缺,且今年收成肯定不好,所以就開始不要命的往上漲。而且城裏還流傳咱們良國這次遭了大難,今年肯定會減收,糧食會不夠吃,各地糧倉還都是空的,現在不買以後有錢都沒地方使。所以城裏人還跟瘋一樣的搶,我剛到那的時候明明也就兩三倍,可我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五六倍了。這漲價真的就是一眨眼功夫,那米牌說變就給變了,一點餘地都沒有。一條隊伍第一個人跟最後一個人買入的價格都能差個兩三倍!”孫婆子直接用力拍大腿,“這些天殺的!這不是要老百姓的命嗎。”常老爹皺緊眉頭,“都成這樣了,官府也不管管嗎?”常喜盛歎道:“咱們府裏受災情況也十分嚴重,又得管果州那邊,衙門裏都快亂了套了,根本抽不出手來。況且人家說了嫌貴就別買,誰也沒逼著。這些人就是趁著這個時候發財呢,都紅了眼啥都不管了。”常家人現在早已經不是幾年前目不識丁的農夫,大家跟著常喜樂讀過書的,知道了很多道理,一聽這話心都被揪了起來。如此下去,必是會大亂。大家才剛過了幾年的好日子,未來充滿了盼頭,哪裏受得了現在又要打回原形。常喜樂想了想安撫道:“朝廷現在是沒有騰出手來,畢竟果州大災各地也受災嚴重,等過了一陣必是不會讓這些奸商得逞,咱們且看著吧。”“對,當今皇上乃明君,必是不會任由這些奸商作妖的!”常喜旺讚同道。其他人也紛紛附和,甚至開始合掌保佑起來。常喜樂見常喜盛欲言又止,問道:“二哥,還有什麽事,為何不直言?”常喜盛歎了一口氣,望向王大嫂,“我這次不是還去了一趟縣裏,縣裏糧價也提得厲害,不少鄉親都到縣裏去賣糧,我還看到了大嫂的哥哥。我看那架勢,怕是家裏大部分糧都給運出來了……”與府裏的謠言不同,縣裏並未傳今年會沒糧吃,而是一直宣揚朝裏一直在積極賑災,很快就有大批糧下來,而糧價到時候就會平穩。若現在不加緊賣糧,到時候可就虧了。現在這價錢可是幾十年都難得一遇,很是令人心動。附近農戶見現在糧價竟然這麽高,原本見這天不作美,不肯賣糧也都心動了。不少人都跟王家人一樣,把家裏的糧食都拿出來賣,就想賺這差價。想著稻香縣雖然也受了災,可比外頭要好些,且因為種植了大量玉米和紅薯,覺得肯定餓不著,所以都趁機賣糧。王大嫂愣了愣神,好一會才反應過來,“我之前還專門捎信回去讓他們別賣糧!怎麽還拉出去賣啊!”常喜盛歎道:“之前裏正就到處遊走,讓其他村子別賣糧,當時那些村子的裏正都是應下的。可實在是現在糧食價錢太誘人,壓根攔不住人。攔人財路就是毀人性命,我不是去阻止了,嫂兄就是這般回我的。還說我們日子好了,就見不得他們好。”如今常家無話不說,且王家之前鬧過,而王大嫂這些年也看開了,所以大家也不避諱,常喜盛才會將事情原本直接道來。王大嫂氣得整個人都在發抖,這些年她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逆來順受,隻是良善慣了,沒法做到真的把父母丟到一邊。平日一直有補貼,隻是不再像從前那般,而常喜興也再沒有去過王家,表明了立場態度。王家這些年也頗為老實,雖然時不時喜歡利用與常家有姻親關係謀些便利,到底沒有出什麽幺蛾子。這些年也過得還不錯,至少溫飽不愁。可沒有想到腦子還是這般糊塗,千叮嚀萬囑咐,還是被那點錢給弄得魔障了。“他們真是糊塗啊!”王大嫂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早就知道家裏什麽德行,就是目光短淺的主。這些年她不是沒有想過幫襯,可是又懶又好高騖遠,且就知道賺眼前的,壓根就是扶不起的阿鬥,跟其他妯娌家人完全不同模樣,她也隻能放棄了。倒是家裏小的都被她接過來,讓他們在桃源村念書,希望自家好歹下一輩不會被毀了。可就這,王家人以為常家已經把當年事忘了,又想上門打秋風,還責怪王大嫂竟是讓孩子住在老宅,而不是住他們早就眼饞的常家大院。王大嫂當即就火了,直接讓他們把孩子接回去。王家人哪裏肯,他們很清楚孩子們去桃源村不僅以後前程不愁,現在也能省些糧食!而王家人也因為這事,更沒機會進入桃源村了,就是接孩子都隻能在村口。王家人心裏有怨卻敢怒不敢言,現在的常喜樂可是舉人老爺,而他們一家都要仰仗王大嫂。他們也瞧明白了,這個女兒不是任由拿捏的,而姑爺更是見都沒有見過他們,外孫也跟他們不親,隻能夾著尾巴做人。這次竟然跟常喜盛說這話,看來被這高價糧價迷了神誌了,又開始犯了眼皮子淺的毛病。常喜樂聽到這些消息臉色也不好,若是這般到時候真出了岔子,可就是內憂外患了。到時候其他村子的人都餓得沒糧吃,可不得一窩蜂湧入桃源村了?這些村莊不少人是在桃源村打工做活的,處理起來會非常麻煩。“賣糧的人多嗎?”“瞧著還不少,不過熟臉也就大嫂兄弟,其他的都比較麵生,並不是經常和咱們村打交道的那些。想來裏正之前的遊說起了作用,大家都知道這種時候賣糧非明智之舉,這時候賣糧的多半都是平日咱們瞧不上的那些人家。”這些年附近村莊都依仗桃源村賺錢,包括賣糧、做工等等,而桃源村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與其做生意,尤其是請人做工,手腳利落是其一,最重要的還得人品好。像那種村霸,他們是不會去搭理的,即便改邪歸正也得經過嚴格的審核,比其他人麻煩得多。桃源村這般做十分有底氣,那些人平日囂張這時候也不敢吱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桃源農家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絡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絡繽並收藏桃源農家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