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鹽堿地並不是易事,尤其這麽大一片地方,不僅僅要考慮當前要治理的一小部分,還得為之後治理其他土地打算。


    如此一來前期的準備工作就非常多了,要仔細的統籌計劃才行。而這方麵桃源村的人雖然也能找到能人幫忙,可大家都是沒有經驗,籌備工作依然會耗費不少精力和時間。


    這段時日常喜樂必是沒有心思分心在學堂上,不管是教育還是治理鹽堿地都是不可以耽擱的。所以他先讓常喜盛在縣裏調查一下情況,並宣傳一下他們桃源村想要請夫子的消息。


    稻香縣裏雖然不像府裏有專門查探消息的地方,但是因為縣城小,大家都知根知底,想要查探消息並不困難。尤其讀書人更少,常喜盛不過用幾天功夫,就把縣裏頭讀書人的情況摸得差不多。


    不僅如此,縣城裏的人幾乎都知道桃源村的人想要邀請夫子。大家議論紛紛,都說這桃源村從前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沒多久工夫就能辦學堂了。在稻香縣,學堂還是非常稀少的,能請得動夫子的家族都是本地頗有名望的,而鄉村裏則一所學堂都沒有。


    有些人也嘲笑,說一群泥腿子異想天開,雖然出了一個神童常喜樂,可不代表泥腿子能走這條道啊。如此,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


    不掛眾人如何評價,這事至少是宣傳出去了。


    能這般迅速也是因為常喜盛之前在縣裏奔波打下基礎的功勞,否則若是像以前一樣,必是沒有這麽順利。


    之前沈家商隊到桃源村裏將常家生產的東西運走,這事早就傳遍了整個稻香縣。大家都意外不已,雖說之前因為常喜盛,對常家的產的東西並不陌生,可完全沒有想到還能賣到府裏去!


    雖說不少人並不認識沈家,可覺得竟然能吸引府裏商隊親自過來運回去,那東西必是十分好的。因為就連錢家,那也得自討腰包護送收上來的玩意。


    不少人好奇心的驅動,紛紛到常喜盛那裏購買能讓府裏親自過來拿貨的東西是什麽味道。


    如此一來倒是讓常家在縣裏的生意更好了,比常喜盛這段日子辛苦吆喝不知道有效多少倍。


    常喜盛那邊調查得差不多,常喜樂就帶著常昱一起到縣裏去。


    “我按照你之前交代的,那種隻知道讀書的,還有不學無術、名聲不佳以及家中不便的都給踢出去,隻剩下這兩位。”


    常喜樂雖然早就料到合適的人不多,卻沒有想到隻剩下兩個人初檢合格。


    常喜盛歎道:“咱們縣裏讀書人本就不多,都是有錢人家才能去私塾。這些人家出來的,多半對咱們這些泥腿子都瞧不上,言語裏頗多嫌棄,更別說到咱們山溝溝裏做夫子。


    而貧寒人家出身的,又太過珍惜得之不易的機會,基本都是全身心埋到書堆裏。又或者跟那些有錢人家子弟一樣觀點,再加上又考慮你說的那些,最後就剩下這兩人了。”


    常喜樂聽此也隻能歎了一口氣,之前想要自己來也就是覺得想要尋一個合適的夫子並不容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咱們村要請夫子的消息放出去,就沒有人過來毛遂自薦嗎?”


    常喜盛搖頭道:“沒有。”


    文人本就相對清高,加上大家都有一種送上門的不值錢感覺。去桃源村做夫子又不是什麽非常好的選擇,未考上秀才的基本都還在學堂裏攻讀,考上的大部分則在縣學裏。


    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堂,縣裏學習氛圍更濃,如是有想不明白的難題,還有人一同探討。如此一來大家更加不願意去到桃源村這山旮旯裏,況且還有不少人都是拖家帶口的。


    常喜樂也明白這點,談不上失望,原本也隻是為了讓大家心裏有個底而已。


    “你把兩人的情況跟我說一下。”


    常喜盛將剩下二人情況一一告知給常喜樂,一人名為宋挽呈,在稻香縣裏算是書香門第出身。家中父親和爺爺都考得秀才功名,隻不過也都止步於此。如今宋挽呈也考中了秀才,使得宋家名聲更旺。


    宋家家境不錯,宋挽呈為家中獨子,平時日子過得頗為富足,穿戴用物都是極好的。


    而另一個叫馮天欽,其狀況跟常家從前頗為相似,家境一般,一家子傾盡全力供他一個。


    常喜盛道:“我覺得這個馮天欽挺合適,他不僅用功學問好,還經常會抄書和給別人寫書信賺錢。如今他也極少會去學堂了,多半是在家裏攻讀。而且他家裏人多,家中父母有兄弟照顧,來咱們桃源村也不會礙什麽事。對了,他如今雖然已經二十歲,卻並未成婚。”


    在這裏還在努力科考的學子相對結婚比較晚的,多半是怕分了心。也有的人想得深遠的,不想早早定下,若是他日飛黃騰達,家中的妻子就配不上了,成為了阻礙。


    “那宋挽呈呢?”


    “他這人不太定性,經常出門遊山玩水,聽說他之前還跟人去跑商,一去竟是去了一年多,才剛回來沒有多久。所以他十八歲就考中秀才,卻一直沒有精進。”


    常喜盛有些不讚同道,覺得宋挽呈沒有讀書人的模樣,全然忘記常喜樂跟宋挽呈半斤八兩。


    不過常喜盛的偏見也並無道理,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可這世想要在科考上有所作為,就得寒窗苦讀。除非天生極其聰慧,否則很難在考試上有所建樹。


    常喜樂好奇問道:“這個宋挽呈多大年紀?”


    “如今已經二十有八了,最大的孩子都已經有五六歲了。”


    常喜樂點了點頭,“這兩個都是有秀才功名的,沒有功名的沒有合適的嗎?”


    常喜盛搖頭道:“那些人基本都不願意離開縣城,想要在學堂裏多學點東西。不在意學堂的,多半又是功課不大好,平日好玩的。”


    “咱們村子要請夫子的事傳出去,大家有什麽反應?”


    常喜盛有些憤憤不平道:“普遍老百姓就罷了,多是覺得咱們村大手筆。反倒是一些讀書人,覺得這是有辱斯文,什麽人都能來讀聖賢書了。這使得一些本來心動的,被這話刺激的不敢接這一茬了。”


    “他說這話也沒錯。”


    常喜盛愣了愣,常喜樂笑道:“所以才有他這樣的人也讀書,還自詡讀書人。”


    常喜盛頓時樂了,“對,就是這個理。”


    “哥,我想要去會會這兩人,你把他們的住址給我,我親自去拜訪。”


    常喜盛將兩人地址交給常喜樂,常喜樂沒有耽擱,就立馬去尋二人了。


    他最先接觸的是常喜盛口裏很滿意的馮天欽,馮天欽的家距離常喜盛租住的地方並不遠,在常喜盛的帶領下,很快就把人尋到了。


    馮家雖說條件不夠好,可對比村子裏的人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也怪不得能供出一個讀書人。


    馮家人一聽他們的身份,詫異的同時卻並不怎麽意外。他們早就知道桃源村想要請夫子,隻是沒有想到常喜樂會親自過來請。在稻香縣裏,隻要家中有學子的,都知道有常喜樂這麽一個人及其經曆。


    馮天欽見到他們也有些意外,常喜樂向前拱手作揖,“馮秀才,多有打擾還請恕罪。”


    馮天欽是個溫和之人,連忙道:“莫要這般客氣,早聞常秀才大名,如今終於能得一見。”


    兩人寒暄了幾句,常喜樂便是直奔主題,“不知你可聽說我們桃源村想要聘請一位夫子,為村裏的孩童授課之事?”


    “確有耳聞。”


    “我今日登門,就是想要邀請風秀才,不知風秀才可有興趣?”


    馮天欽頓了頓,“多謝常秀才抬愛,隻是不知為何常秀才不親自教導?”


    常喜樂並未隱瞞,將要忙碌整治鹽堿地以及準備繼續科考一事道出。


    “我也實在是忙不過來,所以隻能過來邀請馮秀才。若馮秀才願意前往,一切都不用操心,隻需每日抽半天去教導一下孩子們就行。也不需要多講究,隻需讓他們認識最常用的字會算數亦可。若是有特別聰穎的,再為另說。”


    “常秀才也有機會繼續科考,那可真是大好事!隻是既然有機會怎麽能把精力放在其他事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農事是農家人的事。隻要常秀才在科考上大放異彩,就不怕以後沒有田地,何苦現在就去浪費時間?常秀才還是莫要費這工夫,專心看書的好。”


    馮天欽苦口婆心勸道,他從前就極為羨慕常喜樂,後來聽說常喜樂因為不小心受傷,而毀了前程,心裏那叫個惋惜。如今聽到常喜樂還要去忙些不相幹的事,心裏很是焦急,就怕常喜樂走了歪路。


    常喜樂也知道馮天欽是真心為他好,可他卻因為這些話覺得馮天欽並不適合教導桃源村孩童。


    常喜樂並未與他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去閑扯其他,經過一番對話,常喜樂更加確定馮天欽並不適合。


    馮天欽的想法太傳統,不習慣接受新東西新觀點。


    馮天欽雖未明說,但是觀點就是讀書就是為了科考,為了為官,為了做人上人。認為隻有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敢,為天下百姓謀利。


    這些觀點是和常喜樂的觀點相悖,常喜樂覺得讀書是為了尋求更多的路子發展,而馮天欽卻拘泥於一條路。馮天欽並非是官迷,也是有一顆悲憫天下的心,隻是想法太過局限,與常喜樂背道而馳。


    這也使得馮天欽隻注重看些科考相關書籍,對於其他從不曾理會。


    如此一來就不符合常喜樂的要求,馮天欽帶出來的學生必是會跟他一樣的觀點,若是真有這方麵天賦的孩子還罷了,若是沒有隻會讓孩子更加迷茫。


    馮天欽也知道常喜樂的想法,隻是兩人並未點破,馮天欽以不便為由婉拒了。


    常喜樂後來還給馮天欽送來高元收集來的往年試題,雖說兩人觀點不同,可不得不說馮天欽的學問非常好。且馮天欽雖然固執,卻也是基於自身條件。依照馮天欽的學問,還是很有可能一路扶搖而上的。所以他堅持走科考這一條道路,也並沒有什麽不對,隻不過不適合其他人罷了。


    常喜樂此舉也是為了賣個好,若是高元能考中,那就是結了善緣。反正這種東西也沒有必要藏著掖著,前世那種曆年真題滿天都是,也沒有出什麽亂子。


    常喜樂告別馮天欽,立馬就去尋宋挽呈。


    宋挽呈見他們到來,笑道:“我還以為你們會直接把我給否了,還算你有點眼力勁。”


    常喜樂沒有想到宋挽呈這麽直接,他還一句話沒說呢。


    對方幹脆,常喜樂也就直接開門見山,態度極為誠懇的邀請,“不知宋秀才可願到我們桃源村為孩子們教導?”


    “常秀才才學不比我差,為何不親自教導?”


    常喜樂將之前與馮天欽的解釋告知於他,宋挽呈頓時眼睛一亮,“你還能整治斥鹵之地?”


    “如今還未正式著手,不過八-九不離十。”


    宋挽呈唏噓道:“不曾想你小小年紀竟然這般厲害,連農學之事都這般清楚,你簡直生下來就是讓人嫉妒的。”


    常喜樂笑道:“多謝宋秀才誇讚,不過是農家出身,自然平日對這些多為注意罷了。”


    宋挽呈擺擺手,“你我二人莫用這般生疏,若你不介意我們以兄弟相稱,我就占個年紀大的便宜,稱你為常弟。”


    常喜樂從善如流,拱手道:“宋兄。”


    “常弟,既然你稱我為兄長,你親自相邀我也沒有拒絕的道理,況且我也想去瞧瞧你能把那地方整治成什麽樣。對了,你們村叫桃源村,那裏是不是有一片桃林?”


    “是的,有一個山頭皆是桃樹,一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美不勝收。而且結的果子味道非常好,隻是不易運輸,所以極少往外賣。不僅如此,我們桃源村風景秀麗,如今正是春日,野花綻放,宋兄若是到那必定能讓你詩興大發。”


    常喜樂這話不假,雖說整個稻香縣都是丘陵地區,到處是青山綠林,好似瞧著差不多,可桃源村的風景依然能脫穎而出。那裏就跟其名一樣,宛若一個世外桃源。


    宋挽呈聽此更加向往了,“你們什麽時候回村?我跟你們一起回去。”


    常喜樂沒有想到宋挽呈竟然這麽性急,連忙道:“宋兄無需這般著急,總要讓我們準備準備。你是我們桃源村的貴客,自然要好生接待。況且以後你就要住進我們桃源村,想要住在哪裏,屋子裏怎麽布置等等,都得有個章程。因為怕提前準備會不如意,所以現在都隻是空著呢。”


    宋挽呈擺了擺手,“有個地方躺著有個地方蹭飯就行,無需那麽講究。”


    常喜樂沒有想到宋挽呈灑脫成這副模樣,“可宋兄的家中……”


    宋挽呈更是無所謂了,“妻兒自當跟我一塊,若他們不願意去那裏,我隔三差五回來一趟就成。我平時經常一走就是大半年呢,我父母妻兒已經習慣了。”


    常喜樂嘴角忍不住抽抽,嫁給這種人也真是挺倒黴的。


    宋挽呈見常喜樂的模樣就知道他想些什麽,笑道:“這次我也想好好為科考準備,你那裏安靜,我也能安心讀書。況且有你在,我若遇到什麽難題,也有人與我一同琢磨。不瞞你說,我早聞你名聲,早想與你一同探討。”


    常喜樂笑道:“我也正有此心。”


    既然宋挽呈這麽說,常喜樂也就沒有拒絕,他也確實不希望村裏的孩童太長時間沒有上課,使得之前學的都忘了幹淨。


    “宋兄願意前去教導之前,有些話還得與宋兄說明白。”


    宋挽呈並不意外,被別人邀請上門教導,和自己收學生那是兩回事,便道:“應該如此。”


    常喜樂便是將辦學堂的目的告知於他,“我們村的孩童資質各不同,所以基本隻要達到認識字、明事理亦可,若是碰到有才學的,宋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導。但是我希望平常時候,莫要給這些孩童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一論調。如此一來隻會害了他們,以後隻會高不成低不就。”


    宋挽呈點了點頭,“我也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若那些孩童無心向學,我也是不會留的。”


    常喜樂自然沒有不應,又將桃源村頗為貧窮,孩童們無法用買書和用筆墨寫字等事也一一告知,宋挽呈也沒有覺得有何不對,反而覺得如此一來會更加輕鬆。


    因為要求不高,不像縣城裏,會將孩子送到學堂的,大部分都是為了以後能在科考路子上走的。因為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所以在這裏識字和讀書是同一個意思,若讀書不是為了科考,那就覺得沒有什麽必要。


    這麽一來,身為夫子就得下大工夫去教導,十分費神費力。


    不過隻是教認字,那就容易許多。


    “常弟年紀雖小卻是有見識的,讀書可以明智,本就應普及大眾。讀書也不止隻有一條路,反而因此擁有更多路,端看各人適合什麽。如此困苦還不忘要讀書,想來都是一群可教之人。若說之前為了常弟而去,現在倒是想會一會你們村子裏的人了。”


    如此觀點與常喜樂完全相同,常喜樂心裏十分痛快,連忙應道:“定不會讓宋兄失望。”


    兩人最後約定十日以後再過來接宋挽呈入村,就算再急也得把所有事安排好才成,省得到那裏一團亂。


    把這老大難問題解決,常喜樂整個人神清氣爽,與常昱走在街上都覺得步子輕盈了許多。


    “小喵,怎麽了?”


    常喜樂被常昱拉了拉袖子。


    常昱指著路邊一個雜貨攤子,道:“買東西。”


    常喜樂樂了,這還是常昱第一次主動要求買東西呢,他自然沒有不同意的。


    “小喵想要買什麽呢?”


    攤子不大可品種不少,五花八門都是些小玩意,什麽針線、發簪、手帕、胭脂水粉、筆墨紙硯、油紙傘、草鞋等等,讓常喜樂瞧不出常昱想要買什麽。


    常昱指著掛在架子上的笛子,“這個。”


    常喜樂愣了愣,這孩子竟然還對音樂感興趣?


    “小喵怎麽突然想買笛子?”


    “騎牛,吹笛。”


    常喜樂頓時明白了,心裏閃過萬般滋味,沒有想到他隨口的一句話,竟是讓常昱記得這麽清楚。


    “小喵是因為我喜歡,所以才想要買和學的嗎?”


    常昱毫不掩飾的點頭,“恩,樂樂喜歡。”


    常喜樂心中觸動不已,以前從未曾想過會有一個人這麽在乎自己。即便是親生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這般,況且他之前父母對他比常人還要漠然。


    他摸了摸常昱的腦袋。“小喵,你不用為了我強迫自己做什麽,首先你得自己喜歡。”


    常昱歪了歪腦袋,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樂樂喜歡,小喵就喜歡。”


    常喜樂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這時候也沒法想什麽沒有獨立人格就沒法健康成長等等教育觀點,隻剩下滿滿的感動。


    “你這孩子怎麽這麽討人喜歡呢,怪不得婆媳容易大戰,要把自己愛對方也愛自己的人和別人分享,心理還真不是滋味。”


    常喜樂忍不住再一次歎道,他現在都有點無法想象常昱以後長大娶新媳婦,然後建立自己的小家,不再圍著自己轉的模樣。


    才剛相處不到一年就如此,以後還要一起生活這麽長時間,感情隻會越來越深。到了常昱娶妻生子的那一天,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失態。


    可也不能為了這種可能性而不與常昱親近,這不是典型的腦子有問題嗎。


    也許是他想太多,他從小就和人不親近,所以有這麽一個既依賴自己,又以自己為先處處為自己著想的人,難免一時不知所措。


    常昱不太理解常喜樂後麵的話,不過聽到前麵一句心裏非常高興,“樂樂最好。”


    常喜樂笑了起來,玩笑道:“知道我好以後就別做對不起我的事,否則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常昱頓時一臉認真,“不會。”


    頓了頓,又強調道:“永遠不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桃源農家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絡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絡繽並收藏桃源農家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