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妹妹何苦還來取笑我,妹妹的長輩也是我的長輩,親戚們總該多親近接交得好,我何苦反說些閑話壞了親戚間的情分――我縱是個蠢物,這般淺顯的道理還是懂的。且妹妹讓我陪著家去,原是沒拿我當外人,我如何還能在她們麵前說妹妹的不是。……再說了,老太太本就擔心妹妹你身子不好,不大願你出門,好容易你有了這麽個妥當的去處可以散散心,若真為了我胡謅兩句,惹得老太太往後不放妹妹回家,豈不更是我的罪過……隻是這一日我過得著實無趣,除了與妹妹你說說,倒也不好再與旁人說去……哎,還是妹妹比我通透,是我誤了……”
寶玉仍沉浸在方才的話語中,這番話說得是有氣無力。可黛玉聽在耳內,想起進府以來寶玉明裏暗裏的維護與關照,不由輕輕歎息了一聲,心下觸動不已:寶玉待自己,確是十二分的盡心盡力了,雖說他身上有許多自己不喜之處,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僅憑以誠待人此點,寶玉就應算是一個不錯的朋友,奈何這朋友,最多也隻能算作精神上的,現實中麽,哎……
兩人一時都靜默下來,丫頭們見狀忙上來換茶的換茶,擺果碟的擺果碟,欲將兩人方才的話題給岔開去。寶玉怔怔地伸出手來要接茶盞,卻又忽地一縮手,避了開去。那茶盞頓時脫手碎在了地上,上茶的雪雁也唬了一跳。不禁呆了一呆,一旁春柳等忙上來為寶玉擦拭,房裏的嬤嬤也過來查看,好在這天氣穿得衣服尚厚,茶也是溫的,並不曾傷著哪裏。誰知寶玉的奶娘李嬤嬤得著信兒,也忙忙地自外麵趕進來,拉著寶玉一疊聲地問東問西,又指著雪雁罵了兩句,一抬眼瞧見黛玉冷冷地瞥著她,雖說還是個小人兒,卻也有幾分氣勢,李嬤嬤一驚之下住了嘴,臉上卻悻悻得下不來麵子,好在寶玉此時已醒過神來,拉住李嬤嬤,向眾人道:“不妨事的,原是我沒接住……可有驚到妹妹了?”正說著,綺霰、襲人也來了,賈母房裏也打發了個媳婦過來探問。(.)眾人簇擁著寶玉一時就往賈母房裏去了。紫鵑有些不放心跟到門邊,擔擾地回頭向黛玉道:“姑娘可要派個人跟去瞧瞧,老太太那兒……”黛玉也收回望向門口的眼神,長舒口氣笑道:“不必了,嘴長在她們身上,要怎麽說是她們自個兒的事兒,咱們隻管收拾收拾,關門睡自個兒的覺罷……這一日我可著實有些累著了……”――寶玉,在這般無邊的溺愛裏,你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呢?
……
天氣漸暖,院子裏的石榴樹打起了花苞,睡蓮也在水中舒展開圓圓的葉子。假山上也一層層地著上了濃淡相宜的綠。黛玉打家裏帶來那隻鸚鵡起了興致,與同掛在遊廊下的雀兒們嘰嘰呱呱地相互應答著,反襯著院子裏有種說不出的靜諡。黛玉借著體弱,隻在賈母身邊陪著,並不往學裏去。隻是今天來了外客,黛玉帶著孝,不便見客,借機辭了出來,回房繼續看父親的來信。
齊嫂子前些日子帶來了林父對嶽母的問候並家裏南邊幾處莊子上自產的春筍初茶等時鮮。數量較黛玉母親在世時並無什不同。賈母想是想通了罷,自己接這個外孫女來,本就有籠絡女婿的意思在裏麵,若女婿真對這外孫女不聞不問的,可不是於她初衷有背?如今雖說女婿看似管得寬了些,總是在意這個女兒方會如此的。是以將往日裏被挑起的一些芥蒂都拋了開去,這次見齊嫂子的態度也親近了許多。(.)
黛玉也高高興興地得了父親一封家書,這還是她第一次收到父親的信,這幾日就差抱著這數頁信紙睡覺了。整日裏一空閑下來就隻管捧著那幾頁紙看了又看,看得最多,感觸最深的,就是抬頭與結尾的稱呼――“親愛的女兒……”、“……愛你的父親”――在這個禮教嚴謹、含蓄為美的時代裏,父親不僅沒有責備自己在信中使用如此放誕不羈的詞語,反而與自己用起了相同的方式來稱呼彼此,黛玉不論看多少次,都還是有種被“雷”到的感覺。憶起父親往日音容,一瞬間隻覺眼眶泛酸,父親實比自己預想的,還要“溺愛”自己呢,黛玉弱弱地抹了一把幸福的小眼淚。
可惜父親寫這封信時,還沒收到黛玉才寄出的前一批信,並未提到會寄書過來。黛玉隨船帶得都是些要緊的功課,並無多少閑書詩集,那些功課早就被她翻得爛熟。京中的宅子久無人住,哪有什麽書冊。前幾日她為著這個,還很沒骨氣地往寶玉房裏跑了兩趟,沒法子,三春的書更少。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自己當日買得那一大摞經濟世途的書卻是都隨船帶來了的,白白占了多少地兒,說是拿來“惡心”寶玉的,這會子反倒是弄得是自己無書可看了,這……算不算“害人不成反害己”,哎……
好在先時向父親提得一件難事,父親居然辦成了,卻是香菱的娘――甄封氏(真瘋氏,^o^)已經動身往京裏來了,黛玉這救香菱的第一步,已然邁出。
黛玉原也沒定下心來要救香菱的,她整日裏為了父親與她自己的命運,就夠彈精竭慮的了。又總擔心行差踏錯間加劇自身的悲慘命運,哪裏有精力扮“聖母”。隻是自進府來,這明裏暗裏,吃了二舅母王夫人不少排揎,就如昨個兒,二舅母王氏端著她慣常待黛玉的那種異常憐憫的態度慰問了黛玉一番後,又再三再四地向與黛玉一處作伴的三春姐妹叮囑了半晌,讓她們三人多多讓著她――黛玉著實看不出自己有這般可憐,可憐到連在一起繡個花都要人讓著的地步。更不用說二舅母每次這麽說話時,三春望著自己時疏遠的態度。當然,黛玉適應得也不錯,已由開始的目瞪口呆到之後微笑道謝。但適應得再不錯,並不表示她不受傷,是的,凡此種種讓人難受的“關心”,雖沒傷著她的身,卻著實傷到了她的心。隻是先時黛玉除了生生悶氣,或打點些小聰明外,再也沒想著別的法子。卻在那日想起香菱來後,心內模模糊糊地有了些想法。這個想法在王氏一日日地刺激下很快成形,並很有效率地立時施行起來。若說黛玉之前塑銀鎖的想法是一種戰役性準備工作的話,那現下這個想法就可謂是戰略性的部署了。是的,黛玉終於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有著作弊器的自己,幹嘛非要幹等著人上門來欺負自己?怎地就不能先下手為強了?此番若說是為了在王氏手裏搶回人,出口氣,倒不若說是黛玉要借救香菱一事,好好地敲打敲打王夫人未來的強大後援,薛家。――王氏啊王氏,你這麽天天惦記著黛玉作什麽呢,說句大實話,其實黛玉她並不是一隻hellokitty,真的,起碼這一世不是。
要救香菱,最難的,是如何哄得父親出手管這個閑事。黛玉左想右想,卻用了個最荒謬、也最簡單的法子:假托神仙之說。反正那甄士隱失女後,是跟著那兩個和尚道士去了的,大小也算是他兩位的徒弟,此事關乎神仙,絕非虛言。那和尚原是在她們家現過身的,又兩次為她預言――雖然有一次是重生的她胡謅的,但那和尚是神仙,這在她們林家可是全體默認了的。再則黛玉在信中所列得那些事情始末並一俱地址姓名等等,除了神仙托夢,再無他解,那是自己的父親,斷不會認為自己是個妖孽。這是一位有恩於己的仙人,為了渡化弟子而托她辦的一樁積德納福的善事也――這就是黛玉勸說於父親的理由。現下看來,父親深信不疑,並已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了前期的安排。
香菱的父親甄士隱即然姓甄,又是江南人士,想想也應與江南的大姓――甄家有點瓜葛。而這甄家又是賈家的老親,在京中的親戚常走動著的,可見交情極厚。黛玉自此處下手,請父親一路查去,不僅查出甄士隱一家在甄家的輩份,還居然發現那封氏於林家。也是沾親帶故的表親。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口有限,且又交通不便,人們慣常終老故鄉,是以江南雖大,想來這十幾二十輩地族譜排下來,隻怕是個人都能拉上點親戚關係。黛玉曾戲言,那句有名的“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若用在當下,隻怕算不得是誇張的比喻,而是一個很平常的陳述呢,若是有心,隻怕這全江南的人都能攀得上親罷。父親的手段自是不用說的,不日就將這甄封氏進京事宜打理好,居然連林府的名義都未用,竟是由甄氏出麵送她進京治病――她即失了女兒,又走了丈夫,若說她心疾沉重,隻怕也未必就是謊話。
其實黛玉倒不是沒想過幹脆讓薛家進不成京,或是不能借住於賈府,隻是待細細慮過寶釵入京的相關片段後,方知這薛家入京投賈府,乃是幾方利益共贏使然,相互糾纏甚深,決非是尋常的走親戚呢。
寶玉仍沉浸在方才的話語中,這番話說得是有氣無力。可黛玉聽在耳內,想起進府以來寶玉明裏暗裏的維護與關照,不由輕輕歎息了一聲,心下觸動不已:寶玉待自己,確是十二分的盡心盡力了,雖說他身上有許多自己不喜之處,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僅憑以誠待人此點,寶玉就應算是一個不錯的朋友,奈何這朋友,最多也隻能算作精神上的,現實中麽,哎……
兩人一時都靜默下來,丫頭們見狀忙上來換茶的換茶,擺果碟的擺果碟,欲將兩人方才的話題給岔開去。寶玉怔怔地伸出手來要接茶盞,卻又忽地一縮手,避了開去。那茶盞頓時脫手碎在了地上,上茶的雪雁也唬了一跳。不禁呆了一呆,一旁春柳等忙上來為寶玉擦拭,房裏的嬤嬤也過來查看,好在這天氣穿得衣服尚厚,茶也是溫的,並不曾傷著哪裏。誰知寶玉的奶娘李嬤嬤得著信兒,也忙忙地自外麵趕進來,拉著寶玉一疊聲地問東問西,又指著雪雁罵了兩句,一抬眼瞧見黛玉冷冷地瞥著她,雖說還是個小人兒,卻也有幾分氣勢,李嬤嬤一驚之下住了嘴,臉上卻悻悻得下不來麵子,好在寶玉此時已醒過神來,拉住李嬤嬤,向眾人道:“不妨事的,原是我沒接住……可有驚到妹妹了?”正說著,綺霰、襲人也來了,賈母房裏也打發了個媳婦過來探問。(.)眾人簇擁著寶玉一時就往賈母房裏去了。紫鵑有些不放心跟到門邊,擔擾地回頭向黛玉道:“姑娘可要派個人跟去瞧瞧,老太太那兒……”黛玉也收回望向門口的眼神,長舒口氣笑道:“不必了,嘴長在她們身上,要怎麽說是她們自個兒的事兒,咱們隻管收拾收拾,關門睡自個兒的覺罷……這一日我可著實有些累著了……”――寶玉,在這般無邊的溺愛裏,你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呢?
……
天氣漸暖,院子裏的石榴樹打起了花苞,睡蓮也在水中舒展開圓圓的葉子。假山上也一層層地著上了濃淡相宜的綠。黛玉打家裏帶來那隻鸚鵡起了興致,與同掛在遊廊下的雀兒們嘰嘰呱呱地相互應答著,反襯著院子裏有種說不出的靜諡。黛玉借著體弱,隻在賈母身邊陪著,並不往學裏去。隻是今天來了外客,黛玉帶著孝,不便見客,借機辭了出來,回房繼續看父親的來信。
齊嫂子前些日子帶來了林父對嶽母的問候並家裏南邊幾處莊子上自產的春筍初茶等時鮮。數量較黛玉母親在世時並無什不同。賈母想是想通了罷,自己接這個外孫女來,本就有籠絡女婿的意思在裏麵,若女婿真對這外孫女不聞不問的,可不是於她初衷有背?如今雖說女婿看似管得寬了些,總是在意這個女兒方會如此的。是以將往日裏被挑起的一些芥蒂都拋了開去,這次見齊嫂子的態度也親近了許多。(.)
黛玉也高高興興地得了父親一封家書,這還是她第一次收到父親的信,這幾日就差抱著這數頁信紙睡覺了。整日裏一空閑下來就隻管捧著那幾頁紙看了又看,看得最多,感觸最深的,就是抬頭與結尾的稱呼――“親愛的女兒……”、“……愛你的父親”――在這個禮教嚴謹、含蓄為美的時代裏,父親不僅沒有責備自己在信中使用如此放誕不羈的詞語,反而與自己用起了相同的方式來稱呼彼此,黛玉不論看多少次,都還是有種被“雷”到的感覺。憶起父親往日音容,一瞬間隻覺眼眶泛酸,父親實比自己預想的,還要“溺愛”自己呢,黛玉弱弱地抹了一把幸福的小眼淚。
可惜父親寫這封信時,還沒收到黛玉才寄出的前一批信,並未提到會寄書過來。黛玉隨船帶得都是些要緊的功課,並無多少閑書詩集,那些功課早就被她翻得爛熟。京中的宅子久無人住,哪有什麽書冊。前幾日她為著這個,還很沒骨氣地往寶玉房裏跑了兩趟,沒法子,三春的書更少。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自己當日買得那一大摞經濟世途的書卻是都隨船帶來了的,白白占了多少地兒,說是拿來“惡心”寶玉的,這會子反倒是弄得是自己無書可看了,這……算不算“害人不成反害己”,哎……
好在先時向父親提得一件難事,父親居然辦成了,卻是香菱的娘――甄封氏(真瘋氏,^o^)已經動身往京裏來了,黛玉這救香菱的第一步,已然邁出。
黛玉原也沒定下心來要救香菱的,她整日裏為了父親與她自己的命運,就夠彈精竭慮的了。又總擔心行差踏錯間加劇自身的悲慘命運,哪裏有精力扮“聖母”。隻是自進府來,這明裏暗裏,吃了二舅母王夫人不少排揎,就如昨個兒,二舅母王氏端著她慣常待黛玉的那種異常憐憫的態度慰問了黛玉一番後,又再三再四地向與黛玉一處作伴的三春姐妹叮囑了半晌,讓她們三人多多讓著她――黛玉著實看不出自己有這般可憐,可憐到連在一起繡個花都要人讓著的地步。更不用說二舅母每次這麽說話時,三春望著自己時疏遠的態度。當然,黛玉適應得也不錯,已由開始的目瞪口呆到之後微笑道謝。但適應得再不錯,並不表示她不受傷,是的,凡此種種讓人難受的“關心”,雖沒傷著她的身,卻著實傷到了她的心。隻是先時黛玉除了生生悶氣,或打點些小聰明外,再也沒想著別的法子。卻在那日想起香菱來後,心內模模糊糊地有了些想法。這個想法在王氏一日日地刺激下很快成形,並很有效率地立時施行起來。若說黛玉之前塑銀鎖的想法是一種戰役性準備工作的話,那現下這個想法就可謂是戰略性的部署了。是的,黛玉終於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有著作弊器的自己,幹嘛非要幹等著人上門來欺負自己?怎地就不能先下手為強了?此番若說是為了在王氏手裏搶回人,出口氣,倒不若說是黛玉要借救香菱一事,好好地敲打敲打王夫人未來的強大後援,薛家。――王氏啊王氏,你這麽天天惦記著黛玉作什麽呢,說句大實話,其實黛玉她並不是一隻hellokitty,真的,起碼這一世不是。
要救香菱,最難的,是如何哄得父親出手管這個閑事。黛玉左想右想,卻用了個最荒謬、也最簡單的法子:假托神仙之說。反正那甄士隱失女後,是跟著那兩個和尚道士去了的,大小也算是他兩位的徒弟,此事關乎神仙,絕非虛言。那和尚原是在她們家現過身的,又兩次為她預言――雖然有一次是重生的她胡謅的,但那和尚是神仙,這在她們林家可是全體默認了的。再則黛玉在信中所列得那些事情始末並一俱地址姓名等等,除了神仙托夢,再無他解,那是自己的父親,斷不會認為自己是個妖孽。這是一位有恩於己的仙人,為了渡化弟子而托她辦的一樁積德納福的善事也――這就是黛玉勸說於父親的理由。現下看來,父親深信不疑,並已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了前期的安排。
香菱的父親甄士隱即然姓甄,又是江南人士,想想也應與江南的大姓――甄家有點瓜葛。而這甄家又是賈家的老親,在京中的親戚常走動著的,可見交情極厚。黛玉自此處下手,請父親一路查去,不僅查出甄士隱一家在甄家的輩份,還居然發現那封氏於林家。也是沾親帶故的表親。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口有限,且又交通不便,人們慣常終老故鄉,是以江南雖大,想來這十幾二十輩地族譜排下來,隻怕是個人都能拉上點親戚關係。黛玉曾戲言,那句有名的“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若用在當下,隻怕算不得是誇張的比喻,而是一個很平常的陳述呢,若是有心,隻怕這全江南的人都能攀得上親罷。父親的手段自是不用說的,不日就將這甄封氏進京事宜打理好,居然連林府的名義都未用,竟是由甄氏出麵送她進京治病――她即失了女兒,又走了丈夫,若說她心疾沉重,隻怕也未必就是謊話。
其實黛玉倒不是沒想過幹脆讓薛家進不成京,或是不能借住於賈府,隻是待細細慮過寶釵入京的相關片段後,方知這薛家入京投賈府,乃是幾方利益共贏使然,相互糾纏甚深,決非是尋常的走親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