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聯邦軍總指揮部發布命令,向地下投入更多兵力,二號垂直通道作為主要增兵方向,從原先的兩個軍團增加到四個軍團,同時增加挖掘機械,在二十五公裏深度修建半永久型工事,第一批工事暫定為十二個,以成本和堅固性兼顧的原則,每個工事的麵積隻有幾百平方米,可以容納一千多戰鬥機械,同時還可以儲存必要的戰鬥物資。
地下巷道網有原先的十五條,增加到四十條,指揮部認為,隻要己方的巷道數量夠多,遲早會連通到敵方的地下世界中,隻要能發現恩斯特人的老巢,付出幾萬甚至十幾萬作戰單位也是值得的,畢竟恩斯特人在地下已經發展了十數年,現在聯邦地下軍事技術才剛起步,這個差距隻能用兵力來彌補。
其後的數個月裏,聯邦軍在地下幾十公裏深度上,與恩斯特軍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雙方在保護自己巷道的同時,想方設法破壞對方的通道,多條巷道曆經無數次的炸毀和修複,聯邦每深入一公裏,都要付出數千戰鬥機械的代價,恩斯特軍同樣損失不輕,狹窄的地形限製了恩斯特地下軍隊的技術優勢,即使是最優設計的地下型戰鬥機械,隻要對方向同歸於盡,一樣無法逃脫。
二號通道已經變成了雙方不斷失血的傷口,誰也無法徹底戰勝對方,聯邦方麵開始的
時候,要付出三架的代價,才能消滅對方一架戰鬥機械,隨著繳獲對方戰鬥機械殘骸,軍事科學院也在破解模仿恩斯特人的地下技術,經過研究所的改進,聯邦戰鬥機械漸漸拉平敵人技術優勢,幾個月後,雙方的占損比已經變為三比二上下。
在將近五個月的時間裏,聯邦損失了八十萬戰鬥機械,而恩斯特方麵損失五十萬作戰單位,聯邦的巷道網已經深入到地下七十公裏處,恩斯特人的反擊愈加凶猛,而聯邦補給線過長,沿途駐守了大量的部隊,防止被對方偷襲截斷後路。
雙方損失了這麽多部隊,竟然沒有一場戰鬥的數量超過五百參戰單位,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小規模的衝突,圍繞二號通道的中軸線,每天都有數十場的突襲,防守、破壞、同歸於盡的戰鬥,聯邦方麵空有龐大的軍力無從發揮,而恩斯特人同樣難受,隨著挖掘深度增長,距離恩斯特二號通道下的新城越來越近,讓城中居民情緒緊張,生怕某一天,聯邦的大軍就出現的城裏。
恩斯特人在地下一百一十公裏深度,總共修建了五座超大城市,容納了數億人口,由於空間不足,城市中顯得十分擁擠,而戰爭的加劇,也造成恩斯特人的工業力量向軍工方麵傾斜,地下城市早就實行補給製分配,半年的戰爭打下來,恩斯特人每天的定額,從原
先的五百克,降低到三百七十克,這點食物已經不夠一名恩斯特成年人填飽肚子,一股對未來的絕望在城市中蔓延。
在曆次的戰鬥中,恩斯特軍在戰場上從未發現一具聯邦戰士的屍體,等於他們都是同智能戰鬥單位交手,而自己卻陸續損失了一萬多名戰士,這本來對於還有數十萬人類戰士的恩斯特軍不算什麽,可是現在後方厭戰情緒嚴重,就連軍隊也受到影響,這讓恩斯特政府十分擔憂。
整個種族遷往地下,這是恩斯特政府的集體決定,事先也做過**調查,原本準備修建的第六座城市,由於聯邦的進攻,遲遲不能開工,長期處於地下環境,又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必然引起居民心裏上的變化,這種趨勢在遷移前就有所考慮,問題是恩斯特政府沒有想到,聯邦侵略軍有這麽大的決心,在地表大氣破壞之後,還要追入底層深處,不把恩斯特人滅族誓不罷休。
當初恩斯特人利用無盡沙漠下麵的地質空穴,引爆地殼炸彈,造成聯邦百萬數量的損失,希望聯邦能夠看到恩斯特人的決心,為了自己的家園不惜與聯邦軍同歸於盡,沒想到卻惹起聯邦境內居民的反彈,反而讓畢達斯方麵的聯邦軍得到更多支持,這多少有點弄巧成拙的味道,畢達斯政府現在是有苦難言,想重啟談判,聯邦未必答應,就算答應
也會有更苛刻的條件。
恩斯特軍的主戰派一直希望對聯邦侵略軍實施更大的打擊,在二號城周圍十幾公裏範圍內,還有數十個小型的地下工業基地,一旦聯邦軍挖掘到附近,恩斯特軍很難保證它們不被發現,這些工業基地產能是保證二號地城正常運行的基礎,如果被聯邦摧毀,不用派軍攻打,這座城市自己就會崩潰。
這種結局是恩斯特人無法接受的,在聯邦軍挖掘到七十多公裏的地方,恩斯特軍再次動用戰略級武器,定向爆破彈,這種爆破彈的衝擊波可以延伸幾十公裏,在聯邦軍的各個坑道中引爆後,衝擊波從最底層向上噴發,一直衝出地麵上百米高空才消散,聯邦軍在地下的巷道被摧毀大半,就算沒有直接受到攻擊的巷道,也塌陷了不少地方。
在地下的兩個軍團幾乎全滅,聯邦軍一次就損失四十萬機械,恩斯特人的損失不清楚,不過指揮部估計,因為地下的特殊環境,他們的損失應該比聯邦少得多,這一次恩斯特人的反擊,等於把聯邦數月的挖掘成果瞬間摧毀,聯邦軍指揮部再次受到指揮不力的指責。
消息傳回聯邦,議會中立刻就有質疑西澤指揮能力的聲音,中央研究院對此保持沉默,等於默認了想替換總指揮的呼聲,不過,這次聯邦軍部卻明確地表示支持西澤繼續擔任總指揮,
聯邦地麵軍雖然損失一百多萬戰鬥單位,可是操控者卻沒有傷亡,這讓軍部幾位總長,對西澤有些刮目相看,畢竟這個成績,就是前任海希爾也未能做到。
地下巷道網有原先的十五條,增加到四十條,指揮部認為,隻要己方的巷道數量夠多,遲早會連通到敵方的地下世界中,隻要能發現恩斯特人的老巢,付出幾萬甚至十幾萬作戰單位也是值得的,畢竟恩斯特人在地下已經發展了十數年,現在聯邦地下軍事技術才剛起步,這個差距隻能用兵力來彌補。
其後的數個月裏,聯邦軍在地下幾十公裏深度上,與恩斯特軍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雙方在保護自己巷道的同時,想方設法破壞對方的通道,多條巷道曆經無數次的炸毀和修複,聯邦每深入一公裏,都要付出數千戰鬥機械的代價,恩斯特軍同樣損失不輕,狹窄的地形限製了恩斯特地下軍隊的技術優勢,即使是最優設計的地下型戰鬥機械,隻要對方向同歸於盡,一樣無法逃脫。
二號通道已經變成了雙方不斷失血的傷口,誰也無法徹底戰勝對方,聯邦方麵開始的
時候,要付出三架的代價,才能消滅對方一架戰鬥機械,隨著繳獲對方戰鬥機械殘骸,軍事科學院也在破解模仿恩斯特人的地下技術,經過研究所的改進,聯邦戰鬥機械漸漸拉平敵人技術優勢,幾個月後,雙方的占損比已經變為三比二上下。
在將近五個月的時間裏,聯邦損失了八十萬戰鬥機械,而恩斯特方麵損失五十萬作戰單位,聯邦的巷道網已經深入到地下七十公裏處,恩斯特人的反擊愈加凶猛,而聯邦補給線過長,沿途駐守了大量的部隊,防止被對方偷襲截斷後路。
雙方損失了這麽多部隊,竟然沒有一場戰鬥的數量超過五百參戰單位,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小規模的衝突,圍繞二號通道的中軸線,每天都有數十場的突襲,防守、破壞、同歸於盡的戰鬥,聯邦方麵空有龐大的軍力無從發揮,而恩斯特人同樣難受,隨著挖掘深度增長,距離恩斯特二號通道下的新城越來越近,讓城中居民情緒緊張,生怕某一天,聯邦的大軍就出現的城裏。
恩斯特人在地下一百一十公裏深度,總共修建了五座超大城市,容納了數億人口,由於空間不足,城市中顯得十分擁擠,而戰爭的加劇,也造成恩斯特人的工業力量向軍工方麵傾斜,地下城市早就實行補給製分配,半年的戰爭打下來,恩斯特人每天的定額,從原
先的五百克,降低到三百七十克,這點食物已經不夠一名恩斯特成年人填飽肚子,一股對未來的絕望在城市中蔓延。
在曆次的戰鬥中,恩斯特軍在戰場上從未發現一具聯邦戰士的屍體,等於他們都是同智能戰鬥單位交手,而自己卻陸續損失了一萬多名戰士,這本來對於還有數十萬人類戰士的恩斯特軍不算什麽,可是現在後方厭戰情緒嚴重,就連軍隊也受到影響,這讓恩斯特政府十分擔憂。
整個種族遷往地下,這是恩斯特政府的集體決定,事先也做過**調查,原本準備修建的第六座城市,由於聯邦的進攻,遲遲不能開工,長期處於地下環境,又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必然引起居民心裏上的變化,這種趨勢在遷移前就有所考慮,問題是恩斯特政府沒有想到,聯邦侵略軍有這麽大的決心,在地表大氣破壞之後,還要追入底層深處,不把恩斯特人滅族誓不罷休。
當初恩斯特人利用無盡沙漠下麵的地質空穴,引爆地殼炸彈,造成聯邦百萬數量的損失,希望聯邦能夠看到恩斯特人的決心,為了自己的家園不惜與聯邦軍同歸於盡,沒想到卻惹起聯邦境內居民的反彈,反而讓畢達斯方麵的聯邦軍得到更多支持,這多少有點弄巧成拙的味道,畢達斯政府現在是有苦難言,想重啟談判,聯邦未必答應,就算答應
也會有更苛刻的條件。
恩斯特軍的主戰派一直希望對聯邦侵略軍實施更大的打擊,在二號城周圍十幾公裏範圍內,還有數十個小型的地下工業基地,一旦聯邦軍挖掘到附近,恩斯特軍很難保證它們不被發現,這些工業基地產能是保證二號地城正常運行的基礎,如果被聯邦摧毀,不用派軍攻打,這座城市自己就會崩潰。
這種結局是恩斯特人無法接受的,在聯邦軍挖掘到七十多公裏的地方,恩斯特軍再次動用戰略級武器,定向爆破彈,這種爆破彈的衝擊波可以延伸幾十公裏,在聯邦軍的各個坑道中引爆後,衝擊波從最底層向上噴發,一直衝出地麵上百米高空才消散,聯邦軍在地下的巷道被摧毀大半,就算沒有直接受到攻擊的巷道,也塌陷了不少地方。
在地下的兩個軍團幾乎全滅,聯邦軍一次就損失四十萬機械,恩斯特人的損失不清楚,不過指揮部估計,因為地下的特殊環境,他們的損失應該比聯邦少得多,這一次恩斯特人的反擊,等於把聯邦數月的挖掘成果瞬間摧毀,聯邦軍指揮部再次受到指揮不力的指責。
消息傳回聯邦,議會中立刻就有質疑西澤指揮能力的聲音,中央研究院對此保持沉默,等於默認了想替換總指揮的呼聲,不過,這次聯邦軍部卻明確地表示支持西澤繼續擔任總指揮,
聯邦地麵軍雖然損失一百多萬戰鬥單位,可是操控者卻沒有傷亡,這讓軍部幾位總長,對西澤有些刮目相看,畢竟這個成績,就是前任海希爾也未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