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難過寒冬
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 作者:天空之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離開船台整整兩個月之後,“俾斯麥”號終於又回到了位於漢堡的布魯斯.福斯造船廠,這艘艨艟巨艦雖然已經正式入役,但經過一係列的海上測試和磨合之後,仍需要進行最後階段的調整和裝配,這一過程將視具體情況持續兩周到一個月時間,此後“俾斯麥”號將真正踏上戰爭之旅。
盡管前一階段英國空軍屢屢空襲德國本土,但德國北部尤其是漢堡周邊的防空情況還是較為令人滿意的,所以待“俾斯麥”號入塢裝配,張海諾也得以抽身前往柏林。
最近一段時間,德國軍界談論較多的莫過於意大利軍隊大舉入侵希臘和英軍空襲塔蘭托,兩者發生的時間和方式和張海諾所知的曆史幾乎如出一轍。
且不說德國元首對於盟友不告而入侵希臘的舉動反應如何,就意大利軍隊在西班牙內戰、入侵埃塞俄比亞之戰以及對法作戰中的拙劣表現,德軍內部普遍對其此次進攻的希臘行動持悲觀態度----雖說是悲觀態度,但人們臉上卻沒有一丁點兒的悲哀,相反,許多人都是抱著看意大利元首出醜的心態,畢竟那個禿頂的胖墩不論外貌還是人品在德國尤其是德國軍界確實不太得人心。
一個月的海上生活有些與外界隔絕的感覺,回到海軍司令部,張海諾很快從同僚們那裏了聽到了許多和意大利入侵希臘有關地信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便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得知意大利人此舉之後非常不滿。
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德國最高統帥部既定地策略----進攻蘇俄的秘密戰略是德國高層皆知的,而在這個計劃付諸實施且大局已定之前,希特勒並不打算在南斯拉夫和希臘這些東南歐國家身上消耗經曆。
此外,張海諾回到柏林方才一個星期,希臘前線就接連傳來對意大利非常不利的戰報:希臘軍隊轉入反擊,其先頭部隊在突破意軍防線後將戰火引到了意大利的殖民地阿爾巴尼亞,還順勢打了一個漂亮的圍殲戰,將意大利一個精銳步兵師的番號從墨索裏尼麵前抹去。
看來在冬天之前解決希臘問題對於意大利元首已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就在意大利入侵希臘後地第三個星期。
意大利海軍也步陸軍後塵遭受到災難性的挫折,這一點無疑比前麵那個消息更讓張海諾意外,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夏天借著前往意大利作軍事交流的機會還刻意提醒了意大利海軍的部分高層人物謹防敵人可能從空中發起地突襲。
意大利海軍當局當時不但非常客氣的接受了他的建議,還主動邀請德國同行參觀了意大利南部一係列軍港的防務情況。
在視察過塔蘭托等港口之後,張海諾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了意大利海軍對於軍港防務的重視。
部署嚴密的高炮部隊和大量係留氣球看上去完全能夠阻止敵人的飛機飛臨港口並進行精確地低空轟炸,曆史的慘劇仿佛失去了重演的可能性。
然而時隔半年,就在張海諾指揮以“俾斯麥”號和“格拉夫.齊柏林”號為核心的艦隊深入波羅地海進行演練的時候,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艦隊聯手在北地中海進行了一場載入史冊的突襲----在坎寧安將軍的指揮下,英國艦隊成功騙過了意大利海空軍的偵察部隊逼近了意大利南部海域,從光輝號和鷹號上起飛地30架箭魚趁夜出動,以照明彈、磁性魚雷和航空炸彈成功轟炸了駐泊在塔蘭托港地意大利主力艦隊,墨索裏尼的海上驕傲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三艘主力戰列艦一沉兩傷。
輕型艦艇以及港口油庫等設施也多有損壞,受益於德國海軍出色表現而一度在地中海占據優勢地意大利海軍頓時被打回原形……來自德國海軍調查團的報告適時的解開了張海諾心中的疑惑,意大利海軍部署在塔蘭托周邊的防空部隊雖然裝備不錯訓練也比較到位,但探照燈的配置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光柱往往不能有效引導炮火攻擊來襲目標,而且巧合的是,就在英軍飛機來襲的前一周,一場風暴襲擊了意大利南部沿海,但意大利軍方卻沒能及時收回部署在塔蘭托港口周邊的上百個係留氣球。
結果這些本可以幹擾來襲敵機的點狀屏障在戰鬥之前隻剩下一半不到。
此外。
4個多月之前,德國元首特意將四套陸軍雷達係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墨索裏尼。
但意大利元首卻沒有將哪怕一套撥給海軍使用,這直接導致塔蘭托防空部隊隻能依靠傳統的飛機艦艇巡邏和目測來預警,夜黑風高的狀況下他們沒能盡早發現英國飛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戰爭雖然已經進行了16個月,一係列的挫折卻還沒有讓意大利真正看清自己的斤兩,不要說是張海諾,就連德國元首目前也沒有辦法改變羅馬作出的種種決定,所以對於塔蘭托之哀張海諾隻有無盡的悲哀----英國人的勝利悄然改變了地中海的形勢,之前意大利海軍還可以威脅一下英軍的地中海航線,但此役過後他們必然銳氣盡失,在法國戰役剛結束時沒能抓住機會一舉拿下防守相對薄弱的馬耳他,如今也就更加不用說了。
就英國的戰略形勢而言,地中海一旦盤活,整個非洲乃至本土的形勢都會大為好轉,意大利人雖然還在東非和北非部署有40萬軍隊,卻已經失去了最為重要的補給屏障,今後的日子必將更加難熬。
在這些難以逆轉的事實麵前,張海諾不得不再一次靜下心來深思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
打造經濟帝國、強化海軍技術以及憑一己之力避免海軍在曆史上出現的種種戰術失利,如今英德海軍實力已經較曆史縮近了許多,但德國的整體戰略卻依然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
閃擊波蘭、巧取挪威以及橫掃西歐這幾場戰役固然漂亮,連帶幾次出擊遠洋的行動也頗為成功,德國卻不得不再次麵臨西線戰事未結而又轉向東線的命運,以意大利軍隊難改的消極本性,出兵希臘和北非看來也是難以避免的。
若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德國最後的命運讓張海諾感到了發自內心的顫栗。
在離開柏林之前,張海諾試著和德國的軍事獨裁者進行了一次有關戰略決策的溝通,盡管早已知道希望渺茫,但他仍勸說阿道夫.希特勒在進攻蘇俄的抉擇上更加慎重一些----畢竟將英軍殘餘勢力驅逐出非洲的難度要遠遠小於和強大的蘇俄對決,至於英國本土,隻要萊茵演習獲得成功,即便不發動跨海登陸作戰也有機會將英國政府逼入絕境,而同時在這兩個方向上全力作戰也無需德國動用太多的力量,德軍完全可以利用這之間的時間對現有陸空軍主要裝備進行一次升級,然後再以鼎盛的陣容出征大清洗之後實力尚未完全恢複的蘇俄,勝算必然大大增加。
張海諾的建議遭到否定並不意外,盡管阿道夫.希特勒依然將他看作是多年來的忠實戰友,看作是海軍最有遠見和能力的指揮官,看作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但大權在握的他此刻卻不肯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戰略決策權,哪怕隻是一絲一毫。
在進攻蘇俄的問題上,他的口氣異常堅決,俄國是德國目前最大的敵人,戰役將在次年夏天到來之前打響,至於英國人,一次萊茵演習就足以將他們打垮,陸空軍絕不會在其他方向上分散一兵一卒!和往常一樣,一頓大棒之後希特勒便有拿出了可口的胡蘿卜,他對張海諾的海軍才能讚不絕口,並且熱切期待著自己的老戰友成為德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元帥和最有成就的人物。
另一方麵,他告訴張海諾,在他的親自過問下位於上阿爾卑斯山區的新莊園已經接近完工,一切都按照最高級別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待他在萊茵演習中凱旋歸來後便將成為海軍元帥的新府邸。
軍銜和榮譽上的**也許還能起到一點作用,但以張海諾的真實身價,任何物質上的引誘都可以說是徒勞的,對於阿道夫.希特勒一貫的伎倆,他打心底感到深深的失望,但他最終隻是不發一言的離開元首辦公室,因為他知道此時爭辯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若是希特勒一怒之下臨陣換帥,結果隻可能更加糟糕---俾斯麥號乃至德國海軍的命運如曆史那般慘淡也未可知。
寒冬的到來減緩了交戰雙方在希臘和阿爾及利亞邊境附近的戰鬥力度,但在相對溫暖的非洲,數量占優的意大利軍隊則仍然在繼續著自己滑稽的表演,超過20萬意大利陸軍雖有飛機和坦克的掩護,卻在區區數萬英軍麵前停頓不前,到了12月初,英軍僅以3萬軍隊和一個坦克旅發動從馬特魯以南向意軍發動反攻,短時間內便將數倍於己的意軍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裏,軸心國在北非的戰略局麵看來也是岌岌可危了nk"
盡管前一階段英國空軍屢屢空襲德國本土,但德國北部尤其是漢堡周邊的防空情況還是較為令人滿意的,所以待“俾斯麥”號入塢裝配,張海諾也得以抽身前往柏林。
最近一段時間,德國軍界談論較多的莫過於意大利軍隊大舉入侵希臘和英軍空襲塔蘭托,兩者發生的時間和方式和張海諾所知的曆史幾乎如出一轍。
且不說德國元首對於盟友不告而入侵希臘的舉動反應如何,就意大利軍隊在西班牙內戰、入侵埃塞俄比亞之戰以及對法作戰中的拙劣表現,德軍內部普遍對其此次進攻的希臘行動持悲觀態度----雖說是悲觀態度,但人們臉上卻沒有一丁點兒的悲哀,相反,許多人都是抱著看意大利元首出醜的心態,畢竟那個禿頂的胖墩不論外貌還是人品在德國尤其是德國軍界確實不太得人心。
一個月的海上生活有些與外界隔絕的感覺,回到海軍司令部,張海諾很快從同僚們那裏了聽到了許多和意大利入侵希臘有關地信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便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得知意大利人此舉之後非常不滿。
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德國最高統帥部既定地策略----進攻蘇俄的秘密戰略是德國高層皆知的,而在這個計劃付諸實施且大局已定之前,希特勒並不打算在南斯拉夫和希臘這些東南歐國家身上消耗經曆。
此外,張海諾回到柏林方才一個星期,希臘前線就接連傳來對意大利非常不利的戰報:希臘軍隊轉入反擊,其先頭部隊在突破意軍防線後將戰火引到了意大利的殖民地阿爾巴尼亞,還順勢打了一個漂亮的圍殲戰,將意大利一個精銳步兵師的番號從墨索裏尼麵前抹去。
看來在冬天之前解決希臘問題對於意大利元首已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就在意大利入侵希臘後地第三個星期。
意大利海軍也步陸軍後塵遭受到災難性的挫折,這一點無疑比前麵那個消息更讓張海諾意外,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夏天借著前往意大利作軍事交流的機會還刻意提醒了意大利海軍的部分高層人物謹防敵人可能從空中發起地突襲。
意大利海軍當局當時不但非常客氣的接受了他的建議,還主動邀請德國同行參觀了意大利南部一係列軍港的防務情況。
在視察過塔蘭托等港口之後,張海諾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了意大利海軍對於軍港防務的重視。
部署嚴密的高炮部隊和大量係留氣球看上去完全能夠阻止敵人的飛機飛臨港口並進行精確地低空轟炸,曆史的慘劇仿佛失去了重演的可能性。
然而時隔半年,就在張海諾指揮以“俾斯麥”號和“格拉夫.齊柏林”號為核心的艦隊深入波羅地海進行演練的時候,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艦隊聯手在北地中海進行了一場載入史冊的突襲----在坎寧安將軍的指揮下,英國艦隊成功騙過了意大利海空軍的偵察部隊逼近了意大利南部海域,從光輝號和鷹號上起飛地30架箭魚趁夜出動,以照明彈、磁性魚雷和航空炸彈成功轟炸了駐泊在塔蘭托港地意大利主力艦隊,墨索裏尼的海上驕傲一夜之間損失慘重:三艘主力戰列艦一沉兩傷。
輕型艦艇以及港口油庫等設施也多有損壞,受益於德國海軍出色表現而一度在地中海占據優勢地意大利海軍頓時被打回原形……來自德國海軍調查團的報告適時的解開了張海諾心中的疑惑,意大利海軍部署在塔蘭托周邊的防空部隊雖然裝備不錯訓練也比較到位,但探照燈的配置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光柱往往不能有效引導炮火攻擊來襲目標,而且巧合的是,就在英軍飛機來襲的前一周,一場風暴襲擊了意大利南部沿海,但意大利軍方卻沒能及時收回部署在塔蘭托港口周邊的上百個係留氣球。
結果這些本可以幹擾來襲敵機的點狀屏障在戰鬥之前隻剩下一半不到。
此外。
4個多月之前,德國元首特意將四套陸軍雷達係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墨索裏尼。
但意大利元首卻沒有將哪怕一套撥給海軍使用,這直接導致塔蘭托防空部隊隻能依靠傳統的飛機艦艇巡邏和目測來預警,夜黑風高的狀況下他們沒能盡早發現英國飛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戰爭雖然已經進行了16個月,一係列的挫折卻還沒有讓意大利真正看清自己的斤兩,不要說是張海諾,就連德國元首目前也沒有辦法改變羅馬作出的種種決定,所以對於塔蘭托之哀張海諾隻有無盡的悲哀----英國人的勝利悄然改變了地中海的形勢,之前意大利海軍還可以威脅一下英軍的地中海航線,但此役過後他們必然銳氣盡失,在法國戰役剛結束時沒能抓住機會一舉拿下防守相對薄弱的馬耳他,如今也就更加不用說了。
就英國的戰略形勢而言,地中海一旦盤活,整個非洲乃至本土的形勢都會大為好轉,意大利人雖然還在東非和北非部署有40萬軍隊,卻已經失去了最為重要的補給屏障,今後的日子必將更加難熬。
在這些難以逆轉的事實麵前,張海諾不得不再一次靜下心來深思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
打造經濟帝國、強化海軍技術以及憑一己之力避免海軍在曆史上出現的種種戰術失利,如今英德海軍實力已經較曆史縮近了許多,但德國的整體戰略卻依然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
閃擊波蘭、巧取挪威以及橫掃西歐這幾場戰役固然漂亮,連帶幾次出擊遠洋的行動也頗為成功,德國卻不得不再次麵臨西線戰事未結而又轉向東線的命運,以意大利軍隊難改的消極本性,出兵希臘和北非看來也是難以避免的。
若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德國最後的命運讓張海諾感到了發自內心的顫栗。
在離開柏林之前,張海諾試著和德國的軍事獨裁者進行了一次有關戰略決策的溝通,盡管早已知道希望渺茫,但他仍勸說阿道夫.希特勒在進攻蘇俄的抉擇上更加慎重一些----畢竟將英軍殘餘勢力驅逐出非洲的難度要遠遠小於和強大的蘇俄對決,至於英國本土,隻要萊茵演習獲得成功,即便不發動跨海登陸作戰也有機會將英國政府逼入絕境,而同時在這兩個方向上全力作戰也無需德國動用太多的力量,德軍完全可以利用這之間的時間對現有陸空軍主要裝備進行一次升級,然後再以鼎盛的陣容出征大清洗之後實力尚未完全恢複的蘇俄,勝算必然大大增加。
張海諾的建議遭到否定並不意外,盡管阿道夫.希特勒依然將他看作是多年來的忠實戰友,看作是海軍最有遠見和能力的指揮官,看作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但大權在握的他此刻卻不肯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戰略決策權,哪怕隻是一絲一毫。
在進攻蘇俄的問題上,他的口氣異常堅決,俄國是德國目前最大的敵人,戰役將在次年夏天到來之前打響,至於英國人,一次萊茵演習就足以將他們打垮,陸空軍絕不會在其他方向上分散一兵一卒!和往常一樣,一頓大棒之後希特勒便有拿出了可口的胡蘿卜,他對張海諾的海軍才能讚不絕口,並且熱切期待著自己的老戰友成為德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元帥和最有成就的人物。
另一方麵,他告訴張海諾,在他的親自過問下位於上阿爾卑斯山區的新莊園已經接近完工,一切都按照最高級別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待他在萊茵演習中凱旋歸來後便將成為海軍元帥的新府邸。
軍銜和榮譽上的**也許還能起到一點作用,但以張海諾的真實身價,任何物質上的引誘都可以說是徒勞的,對於阿道夫.希特勒一貫的伎倆,他打心底感到深深的失望,但他最終隻是不發一言的離開元首辦公室,因為他知道此時爭辯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若是希特勒一怒之下臨陣換帥,結果隻可能更加糟糕---俾斯麥號乃至德國海軍的命運如曆史那般慘淡也未可知。
寒冬的到來減緩了交戰雙方在希臘和阿爾及利亞邊境附近的戰鬥力度,但在相對溫暖的非洲,數量占優的意大利軍隊則仍然在繼續著自己滑稽的表演,超過20萬意大利陸軍雖有飛機和坦克的掩護,卻在區區數萬英軍麵前停頓不前,到了12月初,英軍僅以3萬軍隊和一個坦克旅發動從馬特魯以南向意軍發動反攻,短時間內便將數倍於己的意軍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裏,軸心國在北非的戰略局麵看來也是岌岌可危了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