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八成新的桑塔納奔馳在新城區寬闊的道路上。桑塔納掛著市委二號車牌照,車裏坐著三位年輕人。其中兩位,自然就是年輕的浩陽市長劉偉鴻和更年輕的通訊員向耘。另外一位,年紀略大,約有二十五六歲的樣子,乃是司機。


    這位司機名叫楊亞傑,走向耘推薦給劉偉鴻的。楊亞傑雖然年輕,卻比較穩重,是部隊轉業回來的,正式幹部編製。其實給劉偉鴻選司機,也是個“技術活”。因為劉偉鴻太年輕,給他配的司機如果年齡太大,顯然不是那麽合適,太年輕又不夠穩重。給領導開車,安全第一。楊亞傑剛好符合這些條件,年輕穩重,技術很不錯。由此可見,向耘已經逐漸開始學會怎樣做一個好秘書了。


    到偉鴻今天是專程來新城區逛一逛的。


    治理浩陽市的思路,和治理林慶縣的思路,基本點一致,細微處頗有不同。根據劉偉鴻的記憶,隨著社會經濟的特續發展,華夏國的城市化進程亦會逐漸加快。浩陽地區遲早要改成地級浩陽市。目前他主政浩陽市,除了要大力發展經濟,城市建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事實上新城區的規劃……”與建設,不僅僅是浩陽市政府一家在主管,浩陽行署也是正管單位,甚至多數決策都是浩陽行署做出來的,浩陽市政府負責執行。


    據相關文件規定,新城區的整體規劃,必須經過浩陽行署的批準。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浩陽市政府和劉偉鴻就可以輕視這一塊的工作。相反,還要加倍重視才行。官場規則如此,上級領導重視的事情,下級就要更加重視。


    劉偉鴻本人也確實很重視這個工作。新興城市的建設,關係到今後數十年的發展和民生,不可疏忽。


    劉偉鴻上任之後,很是花費了一番心思,仔細研究了浩陽市新城區的整體規劃哼方案單從規劃……”方案上看,整個規劃還是比較完備大氣的遠景規劃……”做到了十五年之後。新城區第一期規劃工程,規劃占地麵積就超過了十平方公裏。而浩陽市的老城區,犄角旮旯全算進去,也不過四五平方公裏罷了。九十年代初的內陸小縣城,普遍都是這麽個水準。


    第一期規劃j工程目前正在實施之中,地委行署的主要單位,基本上都在新城區建了新的辦公大樓和家屬樓,連浩陽地區農業局都搬遷到了新城區,用上了“洋樓”,不再是當初草創之時呆在釘子廠裏麵的那個破落戶樣子。整個新城區已經初具規模。


    當然,因為新城區現階段主要是行政單位搬過來辦公,商鋪和居民住宅區尚在規劃哼之中,整個新城區顯得有些冷清,馬路上的車輛不多,行人就更加稀少。


    按照劉偉鴻的吩咐,楊亞傑刻意控製了車速,沒有開得太快。劉市長今天前來視察新城區,並沒有固定的目的地,就是走走看看,希望腦海裏對新城區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市長,前麵不遠處就是我們新市委大院的規劃地址了……”


    楊亞傑低聲說道。他生性比較沉默,話語不多,必要的時候才會開口說一兩句。


    劉偉鴻很喜歡這樣的性格,這種性格的人,總是能給人比較安心的感覺。


    劉偉鴻微微點頭,說道:“過去看看。”


    “好。”


    楊亞傑略略踩了一下油門,桑塔納加快了速度,大約!兩分鍾之後,就來到了一片巨大的開闊地前麵,楊亞傑將小車停靠在了路邊。


    劉偉鴻從車裏走了下來,站到了開闊地的邊界處。


    新市委大院的規劃……”地址,占地十分廣闊。粗略一看,不在地委行署大院的占地麵積之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浩陽市委市政府的所轄部門和編製人員,並不比地委行署的所轄部門和編製人員少很多。再說了,既然是新建市委大院,自然要從寬規劃,長遠打算,不要搞得緊緊巴巴的,忒小家子氣。


    因為隻是規劃哼用地,暫時尚未開始建設,不遠處就有一座小山包,上麵鬱鬱蔥蔥的,保特著原始風貌。


    “走,上山去看看。”


    劉偉鴻說著,邁步向前。


    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地勢比較低,視野不是很開闊,看不到大多的東西。如果站在山上,估計就能一覽全貌了。


    向耘和楊亞傑自然沒有意見,緊緊跟隨在後。


    小山包看似不高,但真登上去之後,眼前豁然開朗,前後左右一大片地區盡收眼底。劉偉鴻左右看著,腦海裏浮現出自己這幾天仔細研究過的新城區規劃圖。緊挨新市委大院的,也都是規劃中的市直局委辦機關辦公用地。略遠一點的地方,則有幾棟辦公樓拔地而起,是地區的幾個單位,已經有人搬進去辦公和生活了。


    劉偉鴻仔細看著,忽然說道:“等新城區都開發建設起來,這裏要算是黃金地段了。如果開發成大型的商業街,一定會比較搶手的。”


    向耘和楊亞傑對視一眼,誰也不敢接口。


    對城市規劃,他倆都不在行。而且楊亞傑說得明白,這是新市委大院的規劃哼用地,怎麽劉市長的腦海裏,忽然會冒出這樣的想法來?


    劉偉鴻自也沒指望他們回答,他剛剛就是有感而發罷了。當下背著雙手,慢慢向小山的另外一個方向走去,小山包上有一些樹木,遮住了視線。


    站在小山包上向北望去,是一大片田土,炊煙嫋嫋。


    “向耘,我問你一個問題。”


    劉偉鴻忽然扭頭對站在身邊的向耘說道。


    向耘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市長,您要問我什麽問題?”


    “你覺得,我們浩陽市的經濟要發展,重點應該放在哪個方向?”


    向耘就有點拿不準了,合著劉市長這是在考自己呢?當然,也可以看做是劉市長對秘書的一種栽培。向耘自認,還不夠資格和劉市長“坐而論道”。劉市長這是在啟發自己的思路,心中隻怕早就有了主見。


    “市長,我個人的看法,覺得我們應該借鑒林慶的方式,將全市的礦產資源統一管理起來,這樣建設資金就有了保障。隻要有了充足的資金,城市就好發展了。我們浩陽的礦產資源蘊藏量可不比林慶少。”


    向耘略略在腦子裏轉了一圈,便試探著說道。


    市長問話,肯定不能長時間的猶豫不答。況且向耘自認回答還是比較得體的,林慶縣那個模式,本來就是劉偉鴻鼓搗出來的,鄧仲和隻是配合。所有資金和設備,也都是靠劉偉鴻那個江口的大老板女朋友搞定的。同樣的模式,完全可以在浩陽市依樣畫葫蘆再來一回。由劉偉鴻這個“始作俑者”親自操刀,效果肯定比鄧仲和弄的還要好。


    劉偉鴻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礦產資源肯定要統一管理,這是必然的。但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儲存量有極限,不可過度開采。不然會引發很多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而且,一座城市完全依賴礦產資源也是不保險的。一旦資源枯竭或者開采成本過高,形成大麵積虧損,整個城市都會因此受累。一條腿走路不行,要學會兩條腿甚至是四條腿走路。才能形成一個平衡,全市的發展才有充足的動力。”


    向耘眼睛一亮,說道:“市長,你是說,除了賣資源,我們還要再搞其他的支柱產業?”


    自從跟著劉偉鴻,向耘的腦子就時時刻刻處於高速運轉之中。因為劉偉鴻就有這個習慣,沒準什麽時候就向他問上一兩句。向耘下班之後,隻好拚命多看書來充實自己,以便“應對”劉偉鴻突如其來的提問。時間一長,向耘自我感覺進步很明顯。


    跟著一個好的領導,秘書長進也是很快的。


    “對。能源產業,隻能提供啟動資金,不能完全依賴這個東西。賣能源得來的錢,不能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設之中,更不能在其他一些不能產生實際效益的項目上浪費掉。要撥出一部分來發展其他產業。不然,我們就成了中東。中東那些國家,賣石油發了大財,生活是富裕了,國家卻不見得如何強大。他們那錢啊,用的地方不對!”


    劉偉鴻帶著點感歎地說道。


    “更何況,我們現在的資源,價格很低,能不能賺錢還得兩說呢。價格偏低,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就隻能拚命的開采。產量越多,價格就越低。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定要想辦法從這個惡性循環中跳出來。”


    “是啊,就像多收了三五鬥裏麵寫的那樣,穀賤傷農。”


    向耘的腦子反應蠻快,馬上就找到了“理論依據”,附和了劉市長一句。


    劉偉鴻微微一笑,伸子拍了拍他的肩膀。


    “開發新城區,不一定要機關先行,幹部先行。這些豪華的辦公大樓要不要建,我看還要再多方論證一下。要有益於經濟發展才搞,不然就要壓一壓。”


    劉偉鴻又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說道。


    楊亞傑和向耘再次對視一眼,臉上閃過一抹驚訝和憂慮之色。


    要真這麽幹,得罪的人怕是少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官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官家並收藏官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