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到大陸,肯定是去京城了。他談判的對象都是國家領導,和蘇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蘇城影響不到大佬,隻能在王勝身上下功夫,問:“台塑的目標改變了嗎?”


    這句話問的沒頭沒尾,但知情人都明白。台塑以前的目標是要大陸提供好政策,保證低成本,不求快速投產,順便促使台灣政府通過六輕的提案。


    這樣的目標,要想得到國內的認同確實不易。台塑其實是借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封鎖,伺機賺取平時難得的好處。不過,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大陸未嚐沒有利用台塑的意思。值此封鎖期間,有7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也能說明企業主對大陸的信任。


    雙方空對空,除了引起嘴炮之外,全是政治上的東西。蘇城委實是無心搭理。從他個人的角度來看,海滄計劃施行下來還是很好的, 70萬噸的乙烯和1000萬的煉油廠,對國內的石化產業是一次不小的衝擊,於公於私皆不錯。


    但是,基地拖延的太晚就沒意思了。1990年的70億美元很稀罕,1995也許還是稀罕的,但2000年就隻是一般了。到時候,有錢有勢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估計都不會讓台塑主導這樣大的一個項目,他們自會去建石化基地了。然而,這麽大的項目,以台塑的慢性子,浪費四五年時間真不稀奇。還有各種來自台灣的下遊工廠,受製於台灣政局的變化。肯定也是慢吞吞的。


    曆史上,台塑在兩年後放棄海滄計劃,專攻六輕,到了1999年才開始建設,而六輕計劃提出的時間是1973年,相隔26年。


    一個工廠,用20年的時間蓋鋼印。做籌備,這份堅韌和雄心,即使是蘇城也唯有歎服。歎服過去。則要擔憂,用經驗的說法,王永慶能等20年的六輕。又如何等不了20年的海滄計劃?


    如果不是他年歲大了,台塑說不定真能登陸大陸,那時候也許不是70萬噸乙烯,而是140萬噸了吧。


    蘇城建立在“先知”基礎上的目標簡單明確,然而,王勝和王克嶺是很難理解的。


    王勝躊躇片刻,答道:“具體情況我不知道,想來隻是例行的會麵吧。”


    能與國家領導人例行會麵的人真是不多,蘇城感慨中又有些失望,道:“這麽說。目標還是沒有變化嗎?”


    “如此重大的投資,怎能不慎重考慮。”王克嶺站了出來,正容道:“我們要充分考慮各種風險。”


    “你讚同慢慢來?”蘇城並不奇怪王克嶺的態度,隻是很平常的問。


    王克嶺“哼”了一聲,道:“市場經濟有自己的規律。雙方談判,當然要慢慢來了。”


    蘇城苦笑一聲,道:“就怕你們慢慢來,最後徒費時間。”


    “什麽意思?”


    “中國經濟發展快的很,你們現在投資70億,中央很高興。但你們不滿足,還想要更好的待遇。再過幾年,你們投資70億,估計就隻是高興了,那時候,要保住現在的待遇也不容易。再過幾年,70億美元也許隻能在省一級得到這樣的接待了。”蘇城說的全是大實話,卻讓周圍的人迷惑不解。


    王克嶺就嘿嘿笑了兩聲:“吹牛吧。那是70億美元,大陸一年的投資才多少?”


    “經濟是發展的。”


    王克嶺表示不相信。


    蘇城無可奈何。中國經濟增漲每年保持8%以上這種事情尚未開始呢。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個人相信,中國能夠連續20年的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漲。中國人自己都不信。


    西方國家最喜歡用來與中國類比的國家是印度,後者的gdp年增長是4%左右,起步基礎還比中國好。所以,當中國發布8%或者9%的gdp增漲的時候,質疑聲不斷。然而,經過10年和20的發展,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已經拉開了,但就像是蘇城所說的,到了2010年,中國中央政府又豈會因為70億美元的投資而折腰?


    1992年以前的中國,是台塑大筆投資的最後機會。他們如果拿穩了,不僅能夠賺到大筆的利潤和政治聲望,還能擴展自己的產銷網絡到大陸。同時,中國也可以借助台塑,發展自己的石化產業。


    但是,過了這個節點,好事就不再了。


    看著王克嶺的表情,蘇城有些好笑又小氣,轉念一想,自己在這裏瞎擔心,給一個毛頭小子說什麽啊,甩甩手告辭。


    王勝將他們送了出去,回來後,王克嶺也抱怨:“ 這麽個冒頭小子,有什麽好說的,你還送出門了。”


    王勝本不想說話的,看他的態度,轉念一想道:“克嶺,你記得集團建榮達工廠的目的嗎?”


    “說明我們是真心談判。”王克嶺吐了一口氣,道:“這麽一來,我們在島內的壓力就更大了,要我說,是不建這個工廠的。”


    “建榮達工廠,讓我們在島內的壓力大了,但是能減小我們在大陸的壓力,促使協議盡快簽訂。你知道,我們在大陸的壓力為什麽增大了嗎?”


    “大華石化。”王克嶺做了工廠的負責人,怎可能不了解內情。


    不用王勝再說,王克嶺就深思了起來,一會兒,說道:“這麽說,蘇城這個毛頭小子,是壓我們加速的人?”


    “沒錯,就是通過甲醇罐子,12萬噸的擴到20萬噸,而且要擴到50萬噸。咱們要是不管不問,真說不好海滄基地會不會被他占去了。”王勝不是隨便說說的。像是台灣六輕計劃,算到1990年,也有17年了,還沒有動工。大華若是以每年12萬噸的速度增產,10年以後就有120萬噸。在東南亞範圍,這是能夠支撐上百家小廠的產量了,占據海滄計劃的撥地,也不是不可能。


    王克嶺卻不相信,道:“他怕是沒這個本事。”


    王勝苦笑。本事這個東西,又是怎麽說的呢。


    兩人相對無言。過了會兒,王克嶺略帶後悔的道:“要不是甲醇漲價,大華石化的資金估計要出問題。再早半年,或者晚一年就好了,正好讓他們賺到一個包銷合同,穩固了後方。”


    包銷合同是王勝去談的,而且得到了董事會的同意,這下子被拿出來,王勝又羞又怒道:“大華名下是有油田的,哪裏會現金枯竭。”


    “他們不是還有一個花錢的大華燃氣公司?再說了,聯合國都通過了製裁伊拉克的決議,開戰以後,阿聯酋的油能不用運出來還是兩說。伊拉克進攻科威特的時候,公告裏是帶著阿聯酋的。”王克嶺確實是去國外讀書回來的,不是泡吧泡滿回來的,對於關係的問題,了解的相當多。


    王勝雖是王係旁支,不耐譏諷,直接道:“大華租到了阿聯酋的輸油管道,原油轉往沙特運輸。”


    “哦?有點本事啊。”王克嶺撚著下巴,這招明顯是父輩那裏學來的,他的年紀太嫩,有點不倫不類。


    王勝無語的退出辦公室,讓王克嶺一個人玩去了。 第 285 章 團宣布同時再次投資4000萬美元,安裝8萬噸甲醇設備,將產量提升到30萬噸每年。


    王勝並不奇怪蘇城有這樣的動作,隻是快速的瀏覽下去。


    “你看到了。”不知何時,王克嶺站到了他身後。


    王勝點頭道:“就知道蘇城不省心,看樣子是昨天放出的消息。”


    “隻是宣布投資,既沒有設備也沒有投產,不知道怎麽有這麽多人捧他的臭腳。”


    王勝有些奇怪的抬起頭。心想:咱不是也隻宣布一個投資的消息,就有無數人接見嗎?


    王克嶺一無所覺,發泄了兩句,低頭道:“董事長讓我邀請蘇城去北*京。”


    “董事長?”


    “大概是要談一談吧。”


    “30萬噸甲醇,確實不少了。偏生他選的是氣頭甲醇,設備單價高,他又有包銷來的天然氣。價格便宜,數量又多。”


    “讓他沾到了便宜了,戰爭一起,天然氣的價格就漲了。”


    “還好漲的不多。”王勝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王克嶺坐了下來,道:“也好,爺爺要是出麵的話,不管哪種交易方法,都能把事情捋順了,免得我們在這裏不好下手。王總,你去邀請蘇城吧,你們兩個的關係好像不錯。”


    “我們和大華的400萬噸的原油合同,也是我談的。”王勝提點的說了一句。石化行業對原油的渴求幾近無限,能夠簽下長期的原油合同都算是立功。而且,台塑借給蘇城的錢也付息返回,從結果上看,王勝談的合同無可挑剔。


    王克嶺見王勝的表情認真起來了,想到兩人還要一起工作,臭臉轉眼消失,換上了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能源強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超級能源強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