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伯利亞的中心城市就是秋明州的秋明市。這裏也被俄國人稱作他們的“石油之都”,就像是大慶市一樣,平原上建立的秋明市整齊、幹淨、富足,擁有種類繁多的工業公司,以及十多所高校和研究院。


    秋明市同樣扼守著俄羅斯的交通大動脈,西伯利亞鐵路和聯接內外的戰略級公路皆在此交匯。


    蘇聯解體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這座遠東的城市,居民仍然像是往常那樣,正常的作息,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


    秋明火車站也在照常運行。他們每天都要接送數千人次的旅客,還有數千噸的物資,是西西伯利亞的最大吞吐機構。這個規模也許還比不上中國一個縣區的規模,但考慮到秋明市隻有一個中國普通縣十分之一的人口,倒是能說明來往人數的比例之高。


    “嗚嗚!”


    火車的長鳴聲響起,兩名檢修工從月台的值班室走出來,慢吞吞地的往軌道處走。列車開行數百公裏就要檢查,同時,他們還要兼做給水工作,以保證火車上的用水充足。西伯利亞鐵路在運行之初是以豪華旅行的方式進行的,隨著蘇聯時代的到來,曾經的豪華車廂通通變成了特權人物的專列,但火車運行的一係列標準仍然遺留了下來。


    “加夫裏,去把水管拿來。”隊長高聲呼喝。


    “知道了。是貨車嗎?這是今天進過的第幾輛貨車了?有點超過數量了。”


    “也許又是送往莫斯科的物資,那裏快要窮透了。咱們都在向中國要援助了,你能想象嗎?俄羅斯聯邦,哼哼……”


    “隊長,小心說話。”


    “怕什麽。他們不是講民主嗎?我這就是在講民主。”隊長盡管這樣說,還是沒有繼續講下去。在蘇維埃共和國內,越是遠離莫斯科的俄羅斯城市,對蘇聯的忠誠度就越高。西伯利亞即是一個典型。當蘇聯解體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火車站裏是哭聲一片。隊長也不止一次的詛咒過莫斯科人,詛咒他們為了金錢拋棄國家的行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西伯利亞提供了蘇聯20%以上的穀物,秋明市物資充沛,政府和商業機關繼續運作。這裏的人很少挨餓,反而是追求未來和幸福的莫斯科人餓的死去活來。


    “茲拉”


    長途跋涉的火車輪子濺出火花,用了上百米的距離才停下來。


    兩名檢查員不急不慢的過去,提著扳手挨著輪子敲。探傷儀那種高級東西,不是蘇聯人喜歡的裝備。


    和他們相對的另一邊,也有兩名檢查員跳下了月台,漫不經心的工作。不管是蘇聯還是俄羅斯,數十年來,他們的工作就是如此。不似蘇聯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的人口非常少。相當於20個法國的麵積,人口還比不上巴黎。就業問題在西伯利亞就不是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工作,生活方式與莫斯科完全不同。


    大約十幾分鍾後,他們才給火車加滿水。拍拍車廂,各自回房間休息去了。


    “今天好累。”加夫裏將沉重的身體小心的放置在躺椅上,麵朝陽光,準備趁著天還暖和,睡一個好覺。在他的經驗裏,每天的工作量就應該這麽多。


    “嗚嗚——”火車的鳴笛聲分外惱人。


    加夫裏用手使勁的在臉前麵扇一扇。似乎想要把聲音驅逐出去似的。


    “茲拉……”火車的刹閘聲,伴隨著隊長的吼聲:“加夫裏,把水管拿來。”


    “又怎麽了。”加夫裏被嚇醒來了,聲音也大的很。


    隊長指指前方,道:“遠東來的列車,快點,必須要在15分鍾內幹完。”


    “這麽急做什麽?”加夫裏嘟囔著,但還是爬了起來。


    隊長抓起工具袋的同時,道:“因為後麵還有火車。”


    “還有……怎麽可能?”加夫裏的印象裏,車站30分鍾能來一班車就不少了,輪到他們的,2個小時也不一定。所以有充裕的時間睡午覺。


    “聽說增加了列車。”隊長搖搖頭,拉著他就走。


    加夫裏無奈的跟在後麵,再將適才的工作來了一遍,人困馬乏的回到自己的躺椅上,昏昏欲睡的道:“不知運的什麽東西,竟然有這麽多。”


    “誰知道呢,以前隻有阿富汗戰爭的時候,才會有這麽密集的列車。你知道的,西伯利亞地區就那麽些列車,要密集發車,還得從別的地方調運,十分麻煩。”他說的阿富汗戰爭,是蘇聯70年代發起的戰爭,持續10年,傷亡三萬,也是武裝直升機和毒刺導彈大放異彩的戰場。


    加夫裏打了一個激靈,裹住躺椅上早就準備好的毯子,皺眉道:“不會又要打仗了吧。”


    隊長不能確定的搖頭道:“應該不會吧。”


    但他也說不準,蘇聯都解體了,現在要是有人說,月亮會從天上掉下來,他也有可能躲到通古斯去。


    列車沒有留給他們多長時間去疑惑,“嗚嗚”的汽笛聲再次響起,加夫裏也不睡了,悶悶的起身。


    令他驚訝的是,火車並沒有停在月台上,而是緩慢的開向了秋明車站的貨場,遠遠的能夠看到一群人等在那裏,準備卸貨的樣子。


    “看來不是打仗了,否則不會卸貨在秋明市。”隊長鬆了一口氣。


    “去看看?”加夫裏這下來了精神,不等隊長回答,收緊領口就往貨場而去。


    卸車的隻是幾節車廂,加夫裏眼尖的發現了幾台地震儀。秋明市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生,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石油工業打交道,地震儀之類的東西。加夫裏在中學時就曾參觀過。


    “看來是要開發油田了……”加夫裏嘀咕著,腳步向前,又想靠近些。


    “在此止步。”一個工人模樣的俄羅斯人攔住了他,指指後麵道:“我們要卸車了。”


    加夫裏這才注意到,早先一輛貨運列車,竟也停靠在了火車站內,而且廂門打開。


    一輛塗成綠色的吉普車。在牽引車的幫助下,緩緩的倒了出來。後麵的工人等位置騰出來以後,一擁而上。將無數的紙箱搬了出來。


    “是罐頭。”加夫裏不自覺的舔了一下嘴唇。西伯利亞不太缺乏穀物,罐頭等輕工產品一樣匱乏。


    俄羅斯工人點點頭,道:“油田偏僻缺少食物。”


    “哎。兄弟,能不能給我弄一箱。”


    加夫裏搜遍褲兜,就找出來半包煙,全塞給了對方。


    本地生產的煙草,有特別的香味和衝味,在蘇聯的鐵路係統內也有一點知名度。


    俄羅斯工人拈起一根點燃,點點頭道:“我幫你去問一下,肯定是要花錢的。估計還不便宜,是中國貨。”


    “麻煩你了,我帶著錢呢。”加夫裏作為鐵路工人。經常能夠見到南來北往的產品,若有機會就買下來。自己家裏用不上的,也可以分給親戚朋友。像是罐頭這種稀缺品,肯定有人願意要。


    那俄羅斯工人爬到車廂上詢問去了。一會兒,有黃皮膚的中國人伸出頭來。看了看加夫裏,然後又縮回頭去。


    不大一陣子,俄羅斯工人又出來,道:“老總同意了,一盒罐頭1000盧布,最多賣你一箱12罐。你要多少?”


    “就12罐。”加夫裏沒有挑剔的意思,從靴筒內掏出錢來,數給對方。在蘇聯興盛的時候,1萬盧布可以買一輛東德或捷克產的私人汽車。現在隻能買12罐罐頭,大家沒什麽選擇,隻能盡可能且盡快的把每月的工資花完。


    等交易結束,加夫裏將罐頭箱滿意的放在地上,然後問:“其他人能來買罐頭嗎?”


    這個問題早就有了答案,俄羅斯工人點頭道:“可以賣50箱。這一次。”


    “這一次?”


    “對的。”


    “這是哪個公司的車?”


    “大華實業。”


    “沒聽說過,俄羅斯的公司嗎?”


    “中國。”


    “中國!”加夫裏重複了一遍。


    就在此時,“嗚嗚”的火車汽笛聲又鳴響了,他隻好匆匆趕回月台工作。


    與前幾輛車不同,這次是一輛客車。


    加夫裏驚訝的看著一隊又一隊黃皮膚的中國人,走下火車,在月台上排成整齊的隊伍,然後喊出嘹亮的口號。


    加夫裏的腳步不禁慢了下來。


    此情此景,讓他想到了很多很多。當他還是少先隊員的時候,秋明市的石油工人,每天都要排著隊出發。一些大型工廠的工人,也經常舉行準軍事訓練。最近10年,這種事情就再難見到了。


    “他們來秋明市做什麽?”加夫裏來到隊長身邊,下意識的問。


    “開采石油。”隊長的語氣沉悶,用手指了一下。


    加夫裏走過來的地方,已經卸下來的汽車,正組成車隊,順著舊鐵道顛簸的開過來。


    這些車輛,有些是蘇聯產的,有些是外國產的,但大部分都是中國產的。大華實業租賃來的各種裝備中,就包括了車輛和車輛上攜帶的儀器。


    “列隊上車。”


    “列隊上車!”加夫裏不熟悉的中國話,在月台前後響起。


    汽車一輛輛的停在站前,搭載滿乘客,就向著城外的方向開去,竟是一點停歇的意思都沒有。


    有的工人隊伍靜悄悄的上車,有的工人隊伍喊著口號上車,有的工人隊伍唱著歌上車……唯一相同的,是一種加夫裏熟悉又陌生的力量。


    那力量,默默的澎湃,湧動……


    那力量,令加夫裏想要快步奔跑……


    那力量,仿佛可以讓人觸摸到幸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能源強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超級能源強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