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準備,蘇城就寫了一篇中韓局勢的文章,遞到了周辦。


    他如今算是周辦的在冊人員,標準的幕僚或智囊身份,撰寫的關於國際局勢的文章,周老是一定會看的。


    天底下,最難的事是預測,最簡單的事是馬後炮。


    預測是要從千絲萬縷的事物中,抽離總結出一個結論。馬後炮則是從結論,上溯聯係到任何一件或幾件事情。


    蘇城確知中韓建交是成功的,而且確知就是今年,隨便找幾個緣由,就能形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其他的幕僚,如焦國平之流,就算是肯定此事,也要留一線餘地,以免話說的太滿,影響了自己的權威地位。對比蘇城的斬釘截鐵,氣勢上首先就低了一級。


    再涉及到較為困難的朝鮮態度,以及台灣態度的時候,各種五huā八門的預測更是目不暇接,說什麽的都有,避而不談的也有。這裏麵,又隻有蘇城,給出了論斷:朝鮮方麵不會高興,但也不會有激烈的反對。


    以馬後炮的觀點來看,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朝鮮能夠答應韓國一起加入聯合國,本來就說明此事水到渠成。


    但實際上,隻有事情水到渠成了,人們才用水到渠成這個詞。中間出現反複也是常態,所以才有了“好事多磨”。


    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如果〖中〗國執意與韓國建交,朝鮮會不會搞一個憤然退出聯合國的抗議,甚至製造一次炮擊事件,都是說不準的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朝鮮製造點衝突,中韓建交再拖一年,並非無稽之談。到那時,盧泰愚的任期結束,他要在任期內和中蘇東歐建交的“北方政策”固然會破產,但新任總統的態度,也會給事情平添變數。


    蘇城的文章,多用肯定,極少數用猜測,立刻引來了周辦的討論。沒兩天的時間,周辦就派人來請他去參加中韓建交的準備會議。


    到了地方,蘇城當著崔國平等人的麵,說完了自己的意見,然後趁著機會,試探性的提出了中韓經貿活動,以及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周老聽的很仔細,除了中間詢問了一句資金和股權問題,就隻是聽著。


    蘇城一口氣說了40分鍾,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他自己上學的時候,對lng船的了解就是大而化之的,雖然沒有獲得實用的技術,但對lng技術的構造非常清晰,加上又詢問了大華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幾名專家,即使周老不懂油氣運輸,也能聽的明白。


    焦國平無所事事的坐在邊上,很是無奈。


    他從外國語大學畢業,就進入了外交部,早年走遍了前蘇聯的千山萬水,80年代以來,還去了很多非洲和歐洲國家,對於世界外交關係的造詣已經很深了。


    但液化天然氣船這種東西,他哪裏有什麽概念!


    如果不是周老在側,焦國平連聽都懶得聽。


    等蘇城報告技術,周老首先點頭道:“和南朝鮮交流技術可以。嗯,這個液化天然氣船,我記得有人提過?”


    他回憶似的語式,仿佛按動了開關似的,他的秘書立刻補充道:“是滬東造船廠。他們已經組織了相關的專家和人員,研究了液化天然氣船的相關資料,包括規範規則、船型資料、貨艙專利資料等等信息的收集工作。科技部和計委的意見,是允許他們自行籌備,進行早期研發……”


    自行籌備就是不給錢,隻給政策了,正是90年代〖中〗央的一貫作風。在財稅改革以前,〖中〗央也確實沒錢撥給企業搞技術研發。像是lng船這種需要數千萬美元才能啟動的項目,也就隻能想一想,甚至,僅僅是收集資料,都能消耗光一家大型國企的外匯存額。


    想來,滬東造船廠最終是沒有自籌到資金了。


    蘇城邊想邊點頭,道:“lng船是一套複雜的體係,全靠自己來生產和製造還是比較困難的,回去以後,我和滬東造船廠接觸一下,看看他們的進度怎麽樣。世界船業市場的規模大的很,大華實業一口也吃不下去。”


    周老馬上擺擺手道:“我不是給他們說情,也不認識他們。首先,你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企業,若有餘力,幫助一下國內的其他企業也未嚐不可。”


    領導的一句話,就會引來下麵的無數猜測。周老也知道此點,所以特意說道:“大華實業在這方麵做的很好,不用刻意搞什麽。你們做這個lng船,自己的負擔估計也很重,不要節外生枝。”


    見周老真的不是說情,蘇城悄悄的鬆了一口氣,穩穩的答應了一聲。同時,他對這家滬東船廠也來了興趣。


    蘇城記憶裏,〖中〗國船業公司的lng船最早是在法國世界杯前後(98年前後)起步的,離現在還有五六年的時光。想來還是被錢給難住了。


    國企積累資金速度一向比私企慢。而且,國企不光是生產效率低,無畏的huā費也高。同樣是做lng船,私企有幾千萬美元估計就敢起步,國企肯定要破億才敢動手。要是沒有一位強勢人物坐鎮,滬東船廠不光要等待自己積累資金,說不得還要等銀行和國家政策,若是內部反對的聲浪大的話,還有可能要等到傳統船舶利潤降低以後,才會有做lng船的衝動。


    盡管如此,這個滬東造船廠還是給蘇城留下了相當好的印象。1992年的〖中〗國做商業的多,做工業的少,能上馬重工業的已經是裏麵的大膽者了,追求高技術重工業的,差不多全是傻大膽。


    當然,此時做高技術重工業的要是能活下來,也是相當了不得的,相當於長征時期的紅軍活到了解放後,根紅苗正根基深穩。20年後,正是〖中〗國重工業開始大放異彩的時間,除了lng船,〖中〗國船廠已經在傳統船舶領域獲得了大批的訂單,用於生產船舶的巨型浮吊等設備,也基本由〖中〗國的重型機械生產廠提供。


    假如滬東造船廠能提前幾年起步,想來能在lng船的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或者,再給他們幾年的發展時間,說不定就能將市場份額提高到韓國船廠的程度。


    周老也有自己的考量,他隨手拿起會議記錄看了看,滿意的放下後,再次開聲問道:“韓國的現代重工也是剛剛獲得的lng船技術,價格估計不會低的,大華實業的預算是多少?”


    “純技術轉讓,4000萬美元左右。”


    周老皺皺眉:“4000萬美元的外匯……嗯,就我了解的情況,現代集團恐怕不會為4000萬美元,造出一個競爭對手的。”


    他一方麵是覺得外匯用的太多,另一方麵,周老也知道這筆錢在國際技術市場上並不多,擔心現代集團不肯賣。


    蘇城輕聲道:“正常情況下,我們出2億美元和4000萬美元,效果估計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們想趁著建交的機會?”


    “也不光是這樣。”蘇城輕輕咳嗽一聲,然後道:“假如現代集團認為我們大華實業已經掌握了lng技術的核心部分,隻是為了加快速度,才和他們商談,他們的態度大概會有所轉變的。您知道的,國外的一些公司,總是喜歡給咱們的自主研發找麻煩……”


    偽裝自己掌握了技術,借機壓低價格的戲碼,不光在〖中〗國上演,在國外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商業手段了。


    周老點點頭,問:“那你們實際掌握了多少?”


    “不太多。lng船的4個主要技術,船體建造,貨艙維護,超低溫液貨管路和主推進器,我們真正有所接觸的,隻是貨艙維護裏的一小部分,比如絕緣箱安裝,密封實驗,薄膜焊接,我們在做海上鑽井平台的時候,培養了一大批的相關工人。”蘇城笑了笑,道:“所以說,隻能是策略了。”


    周老也被他給逗樂了,道:“你還真是有骨子衝勁,也好,成與不成,還可以再談。”


    “要是韓國的技術不便宜的話,我們也許優先考慮法國。”蘇城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即將執政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也就是現在的〖總〗理希拉克是一個親〖中〗國的左派,〖中〗國和法國關係最好的12年即將到來。這段時間裏,〖中〗國自法國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直到右派的薩科齊執政。而在lng船技術上,法國的技術是目前的頂尖技術,隻要付的錢夠多,一水的係統解決方案都是能拿到的。當然,這種解決方案的價格絕對是歐洲的,也是此時的大華實業無法承受的。


    周老向來很欣賞蘇城的堅持,不吝鼓勵的道:“有什麽不好解決的事,就來找我。天然氣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咱們國家也不能總是租用國外的液化天然氣船。”


    後一句非常簡單,卻是給大華實業的技術購買定了性。


    拿外匯去購買技術,在1992年並不容易得到理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國人,眼睛總是盯著麵前的一畝三分地,總是想要購買更多的食物、日用品和家用電器,對工業生產有興趣的,在看到諸多國企的窘境以後,往往也會打消念頭。


    如果沒有周老的這句話,保不齊哪天,就會有人提出huā錢不如存錢之類的歪理邪說。


    但在蘇城看來,用外匯購買高新技術,隻有賺多少的問題,絕沒有不劃算的事。


    日後的〖中〗國有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存起來再借給美國,又有什麽意義。今天投資幾億美元出去,日後收獲的將是一艘艘貨真價實的巨輪。而購買技術節省下來的時間,必然創造更多的價值。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能源強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超級能源強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