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歲首。


    雖然天色才剛剛露白,但整個長安城已是燈火通明。


    整條朱雀大街已經掛滿了大紅燈籠,顯得喜慶非凡。


    長安城裏的百姓都身著盛裝,早早的候在朱雀大街兩旁,即使是清冷的清晨,卻已是人頭湧動。


    原來,大朝會的日子到了。


    大朝會,即百官朝見天子。


    每逢歲首舉行大朝會,是始於西周的一種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曆代承襲不衰。


    《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這便是對大朝會的解釋。


    諸侯、百官朝見天子的時辰是早晨,故稱之曰“朝”。


    天子接見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圖天下之事”。


    同時詢問地方的治理情況,謂之圖考績,類似現在對各級官員的績效考核或稱目標管理,相當於現在領導幹部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


    從此可以知道,大朝會既是一種禮製,也是天子對諸侯、官員的一種約束。


    不過隨著朝代演變,大朝會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在唐朝,大朝會衍生出了藩國、朝臣對皇帝春節的祝福以及各邦國之間的交流。


    因此,大朝會的場麵恢宏而龐大,參會人數多達幾萬人,可說是古代朝廷禮儀的顛峰。


    因為參會人數眾多,除了召見朝臣以及使臣在太極殿內進行。


    其他活動的會址,布置在了承天門前的廣場之上。


    因為隻有朱雀大街的承天門廣場,才能容下這麽多人。


    到時,除了留出主要交通要道進行管製,可以允許百姓近距離參觀。


    百姓之所以如此積極,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自從李世民登基以來,雖然天災不斷,但朝廷吏治廉明,每次都盡力救助,也算是國泰民安,已有盛世之像。


    其實中原的老百姓很樸實,誰給他們吃飽飯他們就跟誰、挺誰。


    填飽肚子才是老百姓最實際的需要。


    即使李二陛下德行有虧,但都與他們沒有關係。


    因為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能讓他們吃飽飯的皇帝,而不是滿口仁義道德而不做實事的聖人。


    所以,朝廷主持如此盛會,各藩國使臣與朝臣向皇帝拜年,百姓還是很希望看到的。


    百姓對於那些不遠萬裏到來的藩國使臣,更是體現出了高高在上的民族優越感。


    按照流程,當然是由皇帝在太極殿內召見各路人員。


    由於負責招待外賓的任務是由鴻臚寺負責,此時的楊帆倒也沒有什麽其他事。


    因此與其他三省六部各司官員一同在太極殿外的廣場上等候召見。


    放眼望去,整個廣場已人滿為患。


    這裏不僅有長安城的各級官員,也有從各地趕來述職的各地官員,更有帶有異域風情的外族人員。


    因為禮部早已安排好各自的區域,大家都在規定的區域內靜靜的等待著。


    這麽多的覲見人員,當然是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被接見,所以有著嚴格先後順序。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皇帝首先應該接見的是各藩國使臣這些國際友人。


    畢竟國家形象很重要嘛!


    如果你這麽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大唐恰恰相反。


    首先覲見皇帝的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如大都督、各州刺史。


    其次才是各州府地方官員。


    最後才到所謂的藩國使臣這些國際友人。


    至於這樣的安排會不會影響到大唐的國際形象,李二陛下以及眾朝臣從未考慮。


    因為自從東突厥被大唐兵鋒所滅,大唐從上到下那可是自豪感滿滿。


    這些外族的蠻夷,在眾人的眼裏根本就是還沒有進化完全的野人,屬於妥妥的下等人。


    對於下等人有必要尊重麽,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時候可還沒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沒有阿諛奉承、甘願做奴才的軟腳蝦。


    更何況,李二陛下以及眾大臣那可是從戰馬上取得的天下。


    他們清楚的知道,這世界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交情。


    尊重也好、交情也罷,都是用拳頭換來的,而不是用嘴巴喊出來的。


    這些蠻夷雖然看起來低聲下氣,但何嚐不是狼子野心。


    所以這樣的安排也就理所當然。


    看著遠處碧眼黃毛的國際友人,正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排隊等候。


    這些人沒有絲毫的傲氣,也不敢有絲毫的抱怨,楊帆不由一股豪氣從心底升起。


    這才是煌煌天朝,這才是一個有脊梁國家應有的氣度。


    就該這麽威武,就該這麽霸氣!


    外國蠻夷而已,愛來就來,不來就收拾你,直接打到你服為止。


    一個國家的強大永遠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


    從這一點上,楊帆真的很佩服李世民,也許隻有在這煌煌天朝才能見到每一個人都是挺直的腰杆。


    感歎之餘,楊帆環顧了一下自己所在的區域。


    因為安排各官員等候區域和覲見次序是由禮部決定的。


    見到自己的區域居然有上百人之眾,楊帆也有些暗暗感歎。


    當大官的也挺多的,要知道他們所在區域可是專供正四品以上大員等候的地方。


    官員再加上隨身攜帶的隨從,讓劃定的區域顯得有些擁擠。


    這些隨從當然不是覲見皇帝的,而是幫忙搬運禮物的。


    畢竟大朝會作為皇帝恭賀新春祝福的節日,當然得準備禮物。


    而且這些禮物是平常不常見的奇珍異寶,所以整個場麵顯得人滿為患。


    雖然熱鬧的場景讓人津津樂道,但更吸引眾人注意力的卻是楊帆身旁的物件。


    因為楊帆身側正放著幾個大水缸。


    大家的眼神讓跟在楊帆身旁的薛仁貴也是一陣臉紅。


    畢竟其他大臣盡獻的東西要麽顯得極盡華貴、要麽不時閃現出珠光寶氣。


    顯然這些東西都是世之罕見的奇珍異寶。


    而自己家的公子呢?


    除了三個大大的水缸,最顯眼的就是水缸裏的土壤了。


    難道這些土是金子不成?


    至於生長在水缸裏的植物直接被無視了。


    因為這些植物,有的才剛冒芽,有的已經敗落。


    雖然有一個水缸的植物正在開著花朵,不過看起來也太寒顫了一些。


    在如此重要的節日送上一顆不怎麽好看的景觀花。


    即使是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的花朵,但也太……


    眾官員紛紛暗罵楊帆摳搜,不過更多的卻是以看好戲的愚弄眼神。


    在他們看來,楊帆在大朝會如此莊重的日子,居然敢送幾株不知名的景觀花。


    簡直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


    即使李二陛下再寬容大度,如此任性妄為,也一定會大發雷霆。


    這下有好戲看了!


    楊帆當然也知道這些人的意思,但並不打算作解釋。


    畢竟天才的行為一般人怎麽能夠理解。


    楊帆又裝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