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很大,想要憑著腳力走個南北通透沒有大半天是根本不可能的。


    長安城又很小,因為隻要有什麽風吹草動便能很快的傳遍每個角落。


    新春佳節的熱鬧勁已經逐漸散去,但吃瓜群眾高漲的熱情以及閑談聊資卻顯得更加豐富。


    長安城酒樓一處雅座,一桌滿是錦袍華服的年輕人已經喝得麵紅耳赤。


    隻見一幹瘦的小年輕把手中的酒一飲而盡,笑意盈盈地說道:


    “聽說了沒有,褒國公二公子被忠義侯砍了一條手臂,簡直太解氣了,沒想到那個無法無天的紈絝也有今天,忠義侯果然牛逼!”


    同桌的另一名稍胖年輕人撇了撇嘴:“我當然知道,昨天我表哥還在現場看到了呢?”


    “那快說說,到底怎麽回事?”一些信息滯後的人頓時伸長耳朵仔細傾聽,一副好奇的模樣。


    稍胖年輕人得意一笑,把昨天在驪山之上發生的一切繪聲繪色的道了出來,好像親身在場一般,沒去做說書的先生真有些可惜了!


    當講到楊帆當著段瓚的麵砍了段瓘的手,大夥紛紛暗罵段瓚無能的同時又爽快不已,畢竟他們這些人可沒少被段瓘欺負。


    當講到楊帆暴打周道務的時候,紛紛豎起大拇指,佩服不已,周家那可是累世豪門。


    當講到打臉長孫衝幾人的時候,眾人直接驚掉了嘴巴,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忠義侯調戲長樂公主,難道就不怕陛下責罰?”


    不過,臉上又露出了向往和羨慕的神色,顯然,他們是長樂公主的一個小迷弟。


    幹瘦年輕人昂起腦袋,揚眉吐氣地道:“忠義侯乃神仙一樣的人物,當然沒人敢追究;況且,忠義侯是高陽公主的夫婿,陛下怎麽可能責罰?再說了,忠義侯對朝廷對百姓那可是功比天高……”


    稍胖年輕人捉狹著說道:“唉喲,張老三,當初長樂公主下嫁給長孫衝,汝可是生氣了好幾天沒吃飯,忠義侯調戲長樂公主,汝居然沒有生氣,還真是難得呢!”


    其他人也紛紛調侃道:“王老二,你是不知道,張老三以前被段瓘欺負慘了,忠義侯為他出氣,他當然不會生氣。”


    說完,頓時引來哄堂大笑。


    幹瘦年輕人可能酒有些喝多了,無所顧忌的說道:“哼,某就是心情好了,咋地?依某看來,也隻有忠義侯這樣的人才能配上仙女一樣的長樂?公主殿下……”


    此話一出,眾人大驚失色,往門外趕緊看了一眼,這才趕緊勸道:“張老三,喝醉了可不要胡言亂語連累兄弟幾個!”


    眾人紛紛拍著胸脯,後怕不已!


    雖然家資富足,但比起位高權重的趙國公府,猶如雲泥之別。


    況且,如此枉議公主之事,那可是大不敬之罪,讓朝廷發現,輕則杖刑,重則殺頭。


    他們可不是忠義侯這樣的牛人,


    知道自己失言,幹瘦年輕人嘿嘿一笑強裝鎮定定說道:“無妨,反正這裏隻有咱們兄弟幾個,又有誰能夠傳出去呢?”


    “況且,事實也是如此,長樂公主被調戲,長孫衝都不敢出頭,如此縮頭烏龜的作為難道還不讓人說不成?”


    幾人都是火氣重的年輕人,喝得有些醉醺醺的,倒是紛紛點頭讚同。


    雖然他們遠比不上長孫衝出身高貴。


    可若是有人這樣調戲自己的老婆,即使是死,他們也會從那人身上咬一下一塊肉來。


    一時間,雅座內又熱火朝天的聊起了起來,聊天的內容當然是如日中天的楊帆。


    而事件的主角楊帆,從驪山回到長安城府邸便悶頭大睡。


    因此,並不知道自己驪山的所作所為已經成為了長安城百姓的酒後淡資。


    更不知道自己成為了年輕人仰慕的對象。


    不過楊帆即使知道也不會在意,因為他腦中還在思考著昨夜與李世民的對話。


    甚至想不通,李世民為什麽要征求自己的意見。


    畢竟,以楊帆現在的資曆和職位,根本不可能左右李世民是否易儲的決定。


    可楊帆哪裏知道,因為種種神奇的表現,李世民雖然不能給他馬上許以高位。


    但也是把楊帆當做朝廷的頂梁柱來培養。


    畢竟,李世民他們這一代人終究要老去,李二陛下總要給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一些可用之才。


    而楊帆則是李世民選中的後備力量之一。


    當然,李世民除了真的有易儲的想法以外,更重要的便是想看看楊帆的立場。


    作為皇帝,不僅要保證自己的王朝能夠正常的延續下去。


    更要清楚留給下一任皇帝的臣子是不是一個拉幫結派、玩弄權術的奸臣。


    一個正直的臣子,就應該隻對皇帝負責,不能因為其他的原因受到鼓惑、幹擾。


    而楊帆無意的表現恰恰贏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在李世民看來,楊帆之所以擁護李承乾,並不是因為什麽私情,而是因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他這個皇帝赦封的。


    在皇帝沒有明確易儲之前,作為臣子當然得擁護合法的皇帝繼承人。


    楊帆可不管李世民有那麽多彎彎道道。


    畢竟,他得要考慮怎麽才能在正月十五丙朝會上全身而退。


    據《新唐書·百官誌》的記載,唐朝參與朝會官員的品級有著相關的規定。


    六品至九品在京文武官及前朝帝王後裔,每個月初一、十五二日參加朝會。


    一品至五品在京文官、門下和中書二省中的六品以下官員,主簿和錄事除外。


    監察禦史、太常博士、尚書左右司及六部各司員外郎,每天都要上朝,所以他們被稱為常參官。


    三品以上在京武官(也就是十六衛將軍和大將軍)——三天上一次朝,所以他們被稱為九參官。


    四品和五品在京武官及各折衝府入京守衛皇帝的官兵——五天上一次朝,所以他們被稱為六參官。


    在國子監及弘文館讀書的學生——每一季上一次朝。


    入朝參見皇帝的王爺們——每天上一次朝。


    因此,很多文武百官以及勳貴朝見皇帝的時間其實是錯開的。


    但有一個日子例外。


    每年新春正月十五,隻要身在長安城的官員、勳貴都會一同前往太極殿參加朝會。


    一方麵是為了讓平時很少見麵的官員以及勳貴之間混個熟臉。


    另一方麵則是為了表示朝廷開朝有一個好兆頭。


    如果是以往,正月十五的朝會隻是一個走過場而已,根本不會討論其他的事情,但這一次卻很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