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火將起依依別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作者:星辰原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媚娘輕輕一笑:“妾身知道,隻是希望夫君時時刻刻記得家中還有家人在等著你平安歸來,務必保重好身體,不要讓咱們擔心,夫君請放心,家裏有媚娘看著,一切都沒問題。”
武媚娘是個聰明的女人,也很了解楊帆的性格,雖然這個夫君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卻滿腹英才。
此次出征吐蕃,乃是楊帆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根本不需要哭哭啼啼讓他分心,把家裏照顧好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楊帆是個重情重義的男人,隻要讓他知道家裏平安,知道家裏還有人惦記著他,這就成了。
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因為楊帆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
楊帆點了點頭,這位武則天女皇大帝從來沒讓自己操心過,簡直是一位千年難尋的賢內助。
楊帆轉頭看了看被丫鬟拉著的納蘭敏月,一向好動的她卻十分安靜。
伸手在那肥嘟嘟的臉蛋上捏了一把,楊帆寵溺的笑道:“怎麽,敏月今天不開心?就沒有什麽要跟爹爹說的?”
納蘭敏月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娘親說了,爹爹去打壞蛋,敏月不能纏著您,不能讓您擔心。”
楊帆嗬嗬一笑:“唉喲,明月長大了,都會為爹爹考慮了,真乖,來,讓爹爹抱抱。”
“真的可以麽?”納蘭敏月眼裏升起了期望,隨即小短腿一蹬,便如袋鼠一般掛在了楊帆的大腿上。
“當然!”輕輕一提,小豆丁直接被楊帆抱在了臂彎裏。
此時納蘭敏月才四歲,畢竟是個小孩子,被楊帆抱起後,頓時咯咯直笑,哪裏還有剛才的小大人模樣。
欣喜的納蘭敏月翹起嘴巴在楊帆的臉頰上想了一嘴,說道:“敏月真不想爹爹走呢!不過姨娘告訴敏月,爹爹此去,是為了建功立業娶公主,要不爹爹不用去了,敏月長大以後嫁給爹爹。”
呃?
楊帆的臉色頓時黑了起來。
看來武媚娘對於自己娶高陽公主還是有怨氣的,居然對一個小孩子說打仗是為了娶公主這樣的戲言。
不過小豆丁的話卻讓眾人哈哈大笑起來,童言無忌,顯示了爺倆的親昵。
武媚娘卻暗暗擔心不已。
這個小侄女跟夫君的親昵勁有些過分了。
雖然納蘭敏月還小,但楊帆的年齡也不大呀。
等納蘭敏月及笄,楊帆也才二十來歲呢,正值青春年華,如果……
武媚娘有些不敢想下去,畢竟兩人可不是親生父女關係。
看時辰已不早,楊帆把小豆丁交給丫鬟,轉頭對著程處默幾人說道:“時辰將至,某也不再多言,各位兄弟多多保重,等凱旋之時,咱們再飲酒歡聚。”
“議善兄弟多保重,這邊有兄弟們看著,請放心。”程處默幾人一臉嚴肅的保證。
楊帆點了點頭!
看著楊帆身後的一眾親兵,武媚娘上前一步嬌聲道:“你等皆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護衛,也是楊府的一份子,此行作為夫君的親衛,妾身拜托諸位好生保護夫君;”
“戰場凶險,若是各位有什麽不測和意外,你們的父母將由楊府養老送終,你們的妻兒也由楊府庇佑培養,若違此誓,必受天打五雷轟。”
雖然武媚娘娘不是楊帆的正妻,但卻是掌管著楊府的一切大小事務。
而且武媚娘向來一言九鼎,這番表態算是給一眾親衛吃了一個定心丸。
楊府仁德親厚,眾所周知。
無論是楊帆,亦或是武媚娘等人,對待仆人從不苛刻,更不用說他們這些護衛了。
“諾,請夫人放心。”一眾親衛轟然應聲,聲音如雷貫耳。
通過層層測試的護衛總共也隻有90幾人,此次出征,楊帆選了五十人由王孝傑帶著一同前去。
看著這群雄赳赳,氣昂昂的侍衛,楊帆豪氣頓生,朗聲道:“出發!”
踏著整齊的步伐,眾護衛轉身大步簇擁著楊帆往駿揚坊行去。
如果說這些人屬於楊帆的貼身侍衛,那麽駿揚坊中剛訓練成型的500名新兵蛋子則充當楊帆的近衛軍。
此次征戰,則是對這群新兵蛋子血與火的考驗。
當然,這群新兵並不是保護糧草安全的絕對主力。
因為還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右衛大軍等待楊帆去接收。
說到右衛,就得提到唐朝的軍製。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府兵製,這是一種建立在均田製基礎上的兵農和一、寓兵於農的軍製。
府兵製把天下各地設置軍衙若幹,各軍衙的府兵由各地軍府從所在州縣的農民中挑選。
年滿十六入役、五十免役,農忙在家生產、農閑時訓練。
府兵服役時需要到輪流番上,其實就是輪流參與京畿的保衛任務,參與保衛工作的人府兵能夠減免賦稅。
而府兵則由軍衙管轄,不過軍衙隻是管理府兵的日常訓練,既不能統領府兵,也沒有戰時指揮權。
每個軍衙的府兵,由十六衛大將軍統領,而大唐十六衛,既是衛戍京域的禁兵,又是統領天下府兵的直接領導機構。
唐朝十六衛遙領天下654個折衝府,居中禦外保衛京城。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十六衛大將軍對天下軍府隻是遙領,並不具備真正的戰時指揮權。
一旦發生戰爭,戰時指揮權在皇帝選定的行軍大總管手上。
此次出征,侯君集就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坐陣中軍,而太子李承乾就在中軍督戰,也可以說是在刷戰功。
而十六衛,左右二衛的地位略高,因為這是兩支掌宮禁戍衛的部隊,是精銳中的精銳!
右衛大營,褒國公、右衛大將軍段誌玄端坐帥位,麵無表情,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什麽。
楊帆站於堂中,心裏有些打鼓,也不知道這家夥會不會刁難。
雖然這人上次栽在了自己手上,但這些身經百戰的名將,哪一個不是心思深沉、狠辣無情之輩。
如果他想在經營多年的右衛軍做一些手腳,還真有些麻煩。
但楊帆卻不得不來要這一支軍隊,雖然隻是右衛的一個大營,但也是一隻不可或缺的力量。
糧草作為戰爭的力量源泉,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而右衛是十六衛中的精銳之一,一般朝廷出征都是在左右衛、左右武衛之中選擇。
此次左衛大將軍侯君集帶走了左衛軍和左武衛軍作為前鋒。
顯然,李二陛下對吐蕃的二十萬大軍極為忌憚,而右衛軍右威衛軍則負責拱衛京城。
此次押運糧草,楊帆屬於第一次出征,李世民為了以防萬一,直接抽掉了最精銳的右衛配合楊帆。
本來這支部隊的一個營應該在楊帆與段誌玄比鬥勝利以後才能接手的。
看了看案幾上聖旨,又抬頭望了望楊帆,段玄誌語氣冰冷的問道:“既然陛下有旨,本將一定配合,隻是右衛軍卒向來隻佩服強者,你如果指揮不動,可不要怪本將故意刁難。”
“將軍讓人帶某前去便是,何必多言?”楊帆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家夥顯然是想刁難自己,大敵當前,隻能一致對外,不能義氣用事。
哼,讓這家夥再蹦躂幾天。
武媚娘是個聰明的女人,也很了解楊帆的性格,雖然這個夫君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卻滿腹英才。
此次出征吐蕃,乃是楊帆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根本不需要哭哭啼啼讓他分心,把家裏照顧好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楊帆是個重情重義的男人,隻要讓他知道家裏平安,知道家裏還有人惦記著他,這就成了。
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因為楊帆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
楊帆點了點頭,這位武則天女皇大帝從來沒讓自己操心過,簡直是一位千年難尋的賢內助。
楊帆轉頭看了看被丫鬟拉著的納蘭敏月,一向好動的她卻十分安靜。
伸手在那肥嘟嘟的臉蛋上捏了一把,楊帆寵溺的笑道:“怎麽,敏月今天不開心?就沒有什麽要跟爹爹說的?”
納蘭敏月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娘親說了,爹爹去打壞蛋,敏月不能纏著您,不能讓您擔心。”
楊帆嗬嗬一笑:“唉喲,明月長大了,都會為爹爹考慮了,真乖,來,讓爹爹抱抱。”
“真的可以麽?”納蘭敏月眼裏升起了期望,隨即小短腿一蹬,便如袋鼠一般掛在了楊帆的大腿上。
“當然!”輕輕一提,小豆丁直接被楊帆抱在了臂彎裏。
此時納蘭敏月才四歲,畢竟是個小孩子,被楊帆抱起後,頓時咯咯直笑,哪裏還有剛才的小大人模樣。
欣喜的納蘭敏月翹起嘴巴在楊帆的臉頰上想了一嘴,說道:“敏月真不想爹爹走呢!不過姨娘告訴敏月,爹爹此去,是為了建功立業娶公主,要不爹爹不用去了,敏月長大以後嫁給爹爹。”
呃?
楊帆的臉色頓時黑了起來。
看來武媚娘對於自己娶高陽公主還是有怨氣的,居然對一個小孩子說打仗是為了娶公主這樣的戲言。
不過小豆丁的話卻讓眾人哈哈大笑起來,童言無忌,顯示了爺倆的親昵。
武媚娘卻暗暗擔心不已。
這個小侄女跟夫君的親昵勁有些過分了。
雖然納蘭敏月還小,但楊帆的年齡也不大呀。
等納蘭敏月及笄,楊帆也才二十來歲呢,正值青春年華,如果……
武媚娘有些不敢想下去,畢竟兩人可不是親生父女關係。
看時辰已不早,楊帆把小豆丁交給丫鬟,轉頭對著程處默幾人說道:“時辰將至,某也不再多言,各位兄弟多多保重,等凱旋之時,咱們再飲酒歡聚。”
“議善兄弟多保重,這邊有兄弟們看著,請放心。”程處默幾人一臉嚴肅的保證。
楊帆點了點頭!
看著楊帆身後的一眾親兵,武媚娘上前一步嬌聲道:“你等皆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護衛,也是楊府的一份子,此行作為夫君的親衛,妾身拜托諸位好生保護夫君;”
“戰場凶險,若是各位有什麽不測和意外,你們的父母將由楊府養老送終,你們的妻兒也由楊府庇佑培養,若違此誓,必受天打五雷轟。”
雖然武媚娘娘不是楊帆的正妻,但卻是掌管著楊府的一切大小事務。
而且武媚娘向來一言九鼎,這番表態算是給一眾親衛吃了一個定心丸。
楊府仁德親厚,眾所周知。
無論是楊帆,亦或是武媚娘等人,對待仆人從不苛刻,更不用說他們這些護衛了。
“諾,請夫人放心。”一眾親衛轟然應聲,聲音如雷貫耳。
通過層層測試的護衛總共也隻有90幾人,此次出征,楊帆選了五十人由王孝傑帶著一同前去。
看著這群雄赳赳,氣昂昂的侍衛,楊帆豪氣頓生,朗聲道:“出發!”
踏著整齊的步伐,眾護衛轉身大步簇擁著楊帆往駿揚坊行去。
如果說這些人屬於楊帆的貼身侍衛,那麽駿揚坊中剛訓練成型的500名新兵蛋子則充當楊帆的近衛軍。
此次征戰,則是對這群新兵蛋子血與火的考驗。
當然,這群新兵並不是保護糧草安全的絕對主力。
因為還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右衛大軍等待楊帆去接收。
說到右衛,就得提到唐朝的軍製。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府兵製,這是一種建立在均田製基礎上的兵農和一、寓兵於農的軍製。
府兵製把天下各地設置軍衙若幹,各軍衙的府兵由各地軍府從所在州縣的農民中挑選。
年滿十六入役、五十免役,農忙在家生產、農閑時訓練。
府兵服役時需要到輪流番上,其實就是輪流參與京畿的保衛任務,參與保衛工作的人府兵能夠減免賦稅。
而府兵則由軍衙管轄,不過軍衙隻是管理府兵的日常訓練,既不能統領府兵,也沒有戰時指揮權。
每個軍衙的府兵,由十六衛大將軍統領,而大唐十六衛,既是衛戍京域的禁兵,又是統領天下府兵的直接領導機構。
唐朝十六衛遙領天下654個折衝府,居中禦外保衛京城。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十六衛大將軍對天下軍府隻是遙領,並不具備真正的戰時指揮權。
一旦發生戰爭,戰時指揮權在皇帝選定的行軍大總管手上。
此次出征,侯君集就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坐陣中軍,而太子李承乾就在中軍督戰,也可以說是在刷戰功。
而十六衛,左右二衛的地位略高,因為這是兩支掌宮禁戍衛的部隊,是精銳中的精銳!
右衛大營,褒國公、右衛大將軍段誌玄端坐帥位,麵無表情,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什麽。
楊帆站於堂中,心裏有些打鼓,也不知道這家夥會不會刁難。
雖然這人上次栽在了自己手上,但這些身經百戰的名將,哪一個不是心思深沉、狠辣無情之輩。
如果他想在經營多年的右衛軍做一些手腳,還真有些麻煩。
但楊帆卻不得不來要這一支軍隊,雖然隻是右衛的一個大營,但也是一隻不可或缺的力量。
糧草作為戰爭的力量源泉,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而右衛是十六衛中的精銳之一,一般朝廷出征都是在左右衛、左右武衛之中選擇。
此次左衛大將軍侯君集帶走了左衛軍和左武衛軍作為前鋒。
顯然,李二陛下對吐蕃的二十萬大軍極為忌憚,而右衛軍右威衛軍則負責拱衛京城。
此次押運糧草,楊帆屬於第一次出征,李世民為了以防萬一,直接抽掉了最精銳的右衛配合楊帆。
本來這支部隊的一個營應該在楊帆與段誌玄比鬥勝利以後才能接手的。
看了看案幾上聖旨,又抬頭望了望楊帆,段玄誌語氣冰冷的問道:“既然陛下有旨,本將一定配合,隻是右衛軍卒向來隻佩服強者,你如果指揮不動,可不要怪本將故意刁難。”
“將軍讓人帶某前去便是,何必多言?”楊帆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家夥顯然是想刁難自己,大敵當前,隻能一致對外,不能義氣用事。
哼,讓這家夥再蹦躂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