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軍撤退,邏些城終於回複了平靜,由於楊帆的名聲不錯,邏些城的百姓和商賈很快便從家裏出來,一下子又恢。複了往昔吐蕃都城的喧鬧。


    看著熱鬧的街道以及不時向他打招呼樸實百姓,楊帆宛然一笑,知道自己做得並沒有錯。


    對於吐蕃,楊帆的心情其實挺複雜的,他不知道應該采取一個什麽樣的態度來對待。


    畢竟吐蕃國的大部分地區在後世都屬於華夏的一部分。


    可是即便在後世,除了邏些城這邊的百姓有屬於中華的榮譽感,可在某疆地區卻還有一些作亂分子,這部分人實在太可恨!


    不過這也是由於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因為這裏距離中原實在是太過遙遠。


    不說這裏的道路難行,環境惡劣,甚至中原以後的各個王朝也把這裏當成雞肋一樣的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因此,不管是哪個朝代,對這個地區其實並不是很看重。


    雖然名義上歸屬於中原,但很多時候都以自治的方式存在。


    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四夷懾服,吐蕃地區還算穩定。


    可一旦中原王朝政局動蕩,出現衰弱,這一塊地方又喜歡攪風攪雨。


    在楊帆看來,歸根結底還是這裏的人沒有民族歸屬感。


    沒辦法,這是自然因素和地理環境決定的,並不以某些人的意誌而轉移。


    因此,楊帆才建議通過文化的入侵逐步潛移默化,再依靠經濟的依賴從而達到掌控吐蕃地區的目的。


    其實按理說楊帆沒必要花費這麽大的精力來改變這裏。


    當然,除了因為後世的一些情結以外,更主要的是,這裏是通往古印度以及孟加拉等國的重要通道,也是溝通亞太地貿易的陸路主要通道。


    雖然楊帆深信,一旦海路貿易開通之後,陸路其實已經屬於雞肋一般的存在。


    但從地緣角度來講,如果沒有陸路的接壤,總感覺沒有歸屬感。


    來到這裏後,不知不覺中,楊帆漸漸生起了一顆狂熱的野心。


    他想讓大唐文化灑落這顆藍色星球的每個角落。


    讓唐人的民族自豪感在各地生根發芽!


    甚至想以大唐為基礎,建立一個疆域遼闊、富有四海的超級帝國。


    當然,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經過精細的規劃以及強有力的底蘊作為後盾,這隻是南柯一夢。


    可是楊帆不甘心!


    因為他不想看到漢人高傲的頭顱在以後不斷被夷人踐踏,甚至一跪幾百年。


    想想這顆美麗的星球在不遠的將來會被一群茹毛飲血的野人頤指氣使,楊帆就有一種痛徹心扉的憤概。


    要知道這些野人在唐朝時連‘人’都稱不上!


    楊帆知道隻有打下一個鐵桶的江山,才能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才提出了吐蕃人治理吐蕃的建議,這也是借鑒了後世自治區的一種想法。


    其實讓大軍在吐蕃駐軍也不是不行,但是大唐現在的府兵製度卻有著天然的缺陷。


    因為吐蕃實在太遠了,府兵輪番駐守的策略肯定不行,輪值一趟就得一年,這對於大唐於兵於民的府兵製度相衝突。


    畢竟中原是一個農耕國家,生產力還達不到的時候不可能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


    糧食才是百姓生存的根本。


    軍人職業化雖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朝廷的經濟又支撐不住。


    財富不積累到一定程度,說社會進步隻是一種空談罷了,這就是時代背景的局限性。


    因此,就目前的大唐社會形勢和發展階段來看,府兵才是最為適合的製度。


    想要將府兵製度轉換成軍人職業化,時機未到。


    若貿然提出,不僅會遭受重大阻力,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導致社會動蕩。


    那該用什麽方式把四夷與大唐緊緊的聯係在一起呢?


    楊帆極力想要尋找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雖然不想承認,但某資製度還是有借鑒的地方。


    穀俵


    記得以前的某個超級大國,雖然不是唯一的,卻用本國經濟全球化控製了世界上百年。


    以這種方式所獲得的財富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而且每當發生經濟危機,也可以轉嫁到其他國家身上,這就是經濟霸權的優越性。


    現在的吐蕃已經納入了大唐版圖,用來作為一塊試驗基地是最適合不過。


    更何況,這裏也是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隻要打通了經貿之路,就可以讓大唐的影響力傳遍周邊國家。


    以經濟奴役一個國家才是長遠之計。


    當然,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大唐的鐵騎又是強有力的保證。


    思緒間,楊帆騎馬穿過街道來到營地,剛想下馬,便聽到有人呼喚自己的名字。


    扭頭看去,卻是李恪正站在遠處不停向他揮手。


    楊帆叮囑親衛先進去,然後策馬來到李恪身旁,翻身下馬便抱拳問道:“殿下怎麽不隨大軍一同回去?”


    作為前鋒營的督軍,牛進達都已經走了,李恪卻留下來,確實讓楊帆有些意外。


    李恪憋了憋嘴:“我倒是想隨軍回去,可惜這裏的事情太多了,暫時先留下來幫忙。”


    “既然事情很多,那你來這裏做什麽?”楊帆好奇地道。


    李恪苦著臉,不悅地道:“你還有沒有點良心,本王當然是來跟你知會一聲,誰讓你是本王的朋友……”


    那副幽怨的模樣,直接讓楊帆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要不是知道這家夥的性取向正常,真想一巴掌給甩過去。


    不過,如果這家夥隨便穿上一身女裝,定能把榜一大哥迷得昏頭轉向。


    當然,楊帆自然不會被這家夥的表像迷惑。


    無事不登三寶殿!


    如果隻是想讓自己知道他不走,隻需要派一個親兵過來就行,何必要親自跑一趟。


    這家夥自從知道自己的計劃,總是隔三差五過來問這問那的,求知欲極強。


    今天來找自己,顯然是又有事要問。


    楊帆可不吃這一套,擺了擺手說道:“某知道了,那殿下先去忙吧。”


    說著,就要轉身離去。


    李恪頓時傻眼了!


    不是應該邀請自己進營喝兩杯茶,再感激涕零的說自己受不起嗎?


    我可是吳王殿下啊!


    見楊帆根本懶得搭理他,李恪頓時急了,一把拉著楊帆的胳膊,說道:“咳咳,本王還有事要請教!”


    “這不就完了,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無語,那進來說吧。”楊帆翻了個白眼,甩開李恪的手,一馬當先走進營房。


    雖然覺得楊帆的話很粗魯,但李恪卻一臉欣喜,還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


    因為他知道,楊帆越是隨意,就越是把他當成朋友看待。


    對他恭恭敬敬的人多的是,李恪缺少的是真正的朋友。


    走進營房,楊帆一屁股坐下,拿起茶壺就直接灌了幾杯清茶。


    剛剛在太陽底下送行,一站就是好幾個時辰,確實有些口渴了。


    雖然李恪有些鬱悶,卻也知道隻有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想要楊帆給他倒茶,門都沒有。


    李恪拿起茶杯直接給自己倒上,與平時恪守禮儀的形象判若兩人。


    看著李恪俊朗的臉蛋,楊帆沒好氣地問道:“說吧,找某有什麽事?趕緊說了滾蛋。”


    這家夥簡直是男人的天敵,每次見到李恪,楊帆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真不想和他多待。


    對於楊帆的說話方式,李恪倒也逐漸適應了,臉色一正,問道:“父皇已經把吐蕃納入大唐的版圖,以後在這裏傳播大唐文化也算是名正言順。”


    “可本王怎麽也理解不了,忠義侯說的經濟捆綁、經濟依賴到底該如何實施和開展?”


    “吐蕃地處高原,窮鄉僻壤,根本沒有我大唐需要的東西,何必要勞師動眾在這裏傳播大唐的文明?請忠義侯解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