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立誌要成為千古一帝的人,李二一直認為朝局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這是他的自信,也是他的驕傲。


    可現在卻讓他有些彷徨起來。


    難道以前自己太寬容了?


    以至於這些人敢明目張膽一起要挾、逼宮。


    為了私欲,這些人枉顧帝國的利益和皇權的威嚴。


    對一名為帝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青年才俊如此肆無忌憚的攻訐,底限何在?


    這一刻,李二陛下是真的生氣了!


    一旦動了江南的這些官員,定然會使朝局動蕩一段時間。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長孫無忌卻隻是默默的站立一旁,既不煽風點火,也不勸解阻止,好像是一名看客。


    就在李二陛下琢磨著拿哪一些人出來開刀,做一些殺雞儆猴的舉動時。


    內侍來報,楊帆派長史權萬紀進京覲見。


    聞言,李二陛下微微錯愕,這是什麽情況?


    難道江南有變?


    要不然此刻怎會輕易派長史進京呢?


    李二陛下沒說話,心頭卻不斷揣測。


    難道長史是來遊說自己護祐楊帆的?


    轉念一想,即便楊帆讓人來求自己庇護,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如今幾乎半數的禦史言官群起彈劾一人的場麵,這在曆朝曆代都極為罕見。


    自大唐立國以來,更是前所未有。


    這種局勢所給人的壓迫感,所形成的輿論攻勢,即便是他這個皇帝都覺得有些窒息。


    楊帆年紀輕輕,未經曆過朝爭,在重壓之下驚慌失措派人向自己求救也情有可原。


    如此一想,李二更加擔心起楊帆在江南的處境。


    畢竟,若是楊帆頂不住壓力撂攤子不幹,那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麵可就要前功盡棄了!


    而一旁的長孫無忌微眯的眼睛卻閃過一絲笑意。


    他的觀點與李二差不多,楊帆定然是承受不了壓力,特意派人來長安請求陛下庇護。


    可長孫無忌卻並不看好李二能有什麽兩全其美的辦法。


    朝爭可不是僅憑皇帝的權威就能擺平一切的。


    畢竟,即使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也必須權衡和兼顧各方麵的利益。


    若一味的偏袒楊帆,對江南的一些官員大眾幹戈,必然會使朝綱大亂。


    李二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必然會謹慎考慮。


    畢竟,楊帆如此大張旗鼓與江南士族作對,還試圖提高商人的地位,這可不僅僅隻是江南的問題。


    因此,楊帆最後的結局隻有慘淡收場。


    雖然覺得楊帆已經走投無路,甚至回天乏力,但長孫無忌並不打算馬上參和到江南士族與楊帆的爭鬥之中,他隻想靜觀其變。


    片刻之後,權萬紀便被內侍帶到了殿內。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趙國公。”


    一進大殿,權萬紀便深深揖首一躬。


    此次派權萬紀進京,楊帆當然不是為了讓皇帝力保他。


    因為楊帆知道槍杆子出政權的道理。


    如今江南的槍杆子掌握在他手裏,這些跳梁小醜根本不足為懼。


    之所以派權萬紀進京,除了想表達自己對那些江南士族彈劾自己的不滿之外。


    也是因為權萬紀對江南的改革,特別是華亭縣的改革是除了自己以外理解最為深刻的。


    對於江南的一些舉措,隻有權萬紀是最合適的解釋人選。


    他能夠很好的述自己在江南的所作所為。


    “免禮!”李二陛下揮了揮手,瞅了瞅風塵仆仆的權萬紀,問道:“楊帆派愛卿前來,是因何事啊?”


    權萬紀恭聲道:“微臣前來,是受大都督所托,有一事相求陛下。”


    此時長孫無忌冷哼了一聲,說道:“莫不是楊帆挺不住了,派你來求陛下護祐?”


    權萬紀眉頭皺了皺,卻並未理睬長孫無忌,而是鄭重對著皇帝說道:“大都督讓微臣帶話,請求陛下不要懲罰那些彈劾他的禦史言官,更不要對那些針對他的官員大開殺戒,因為這樣容易引起朝局動蕩……”


    聞言,李二陛下直接愣住了。


    真沒想到楊帆派權萬紀進京,居然是為那些針對他的江南官員求情?


    這畫風不對啊!


    楊帆那混球不是一向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麽?


    難道這小子又想玩什麽套路?


    李二陛下的腦子快速運轉,思考著楊帆此舉背後是否有什麽其他含義。


    而一旁的長孫無忌卻不這麽想,認為楊帆是在耍計謀。


    於是不屑地道:“權長史,你也算是官場老人了,怎麽還配合楊帆玩一出欲擒故縱的苦肉計?”


    “嗬嗬,他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楊帆現在主動向江南士族示弱,置陛下的愛護於何地?”


    這些話很明顯,就是想告訴皇帝楊帆已經屈服於江南士族。


    一字一句,全是滿滿的嘲諷,甚至是故意挑起皇帝的怒火。


    因為長孫無忌知道,皇帝是絕對不可能輕易放棄江南的。


    如此拱火,就是為了打擊楊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此時,長孫無忌不由暗喜。


    在他看來,楊帆一定是被朝中瘋狂的彈劾給嚇住了。


    眼見自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又害怕皇帝不保他。


    所以不得不派人到皇帝麵前故意搞這麽一番說辭,目的就是要挾皇帝力保他。


    因為楊帆也能看出皇帝對江南誌在必得,所以來了一招以退為進。


    不得不說,長孫無忌覺得楊帆這一招很高明。


    如今楊帆想兩邊討好,長孫無忌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長孫無忌很了解李二陛下。


    李二這個人很英明,但實在太愛惜名聲了!


    為了成為千古一帝,東征高句麗已經成為了皇帝心中的執念。


    把江南掌握在手中,能夠為東征提供雄厚的後勤保障,所以皇帝不可能放棄江南。


    楊帆顯然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讓人傳來這些話,就是想告訴李二陛下。


    如果不力保他,那他就和江南士族那些人和解了。


    所以,長孫無忌直接挑明楊帆此舉有險惡的用心。


    因為長孫無忌知道,李二陛下很驕傲,最恨的就是有人要挾他。


    長孫無忌故意往這方麵引導,就是讓皇帝心頭產生不悅……


    果不其然,聽到長孫無忌這麽一說,李二自然而然也往這方麵想。


    於是看向權萬紀的目光就有些不善。


    李二心裏的確很是愛惜楊帆,也很欣賞他的才華。


    可是李二更恨那些恃功倨傲,想用各種理由和他這個皇帝討價還價的人。


    因為在李二心目中,皇權的威嚴不容侵犯,誰也不能夠例外。


    本來李二還打算等楊帆掌控江南以後,就把楊帆調回長安,進入內閣進行培養。


    等到他李二駕崩以後,楊帆也可以成為新任皇帝的左膀右臂。


    可現在楊帆是什麽意思?


    是想用自己的功勞來要挾自己力保他麽?


    李二最討厭什麽?


    最討厭臣子與他討價還價,最恨臣子要挾他。


    於是乎,李二陛下在長孫無忌刻意的引導下直接想岔了。


    隻見李二的臉色很快難看起來,陰沉著臉,冷聲道:“那你說說,楊帆派你來意欲何為?是不是隻要朕不力保他,他就撂攤子不幹了?”


    權萬紀微微一楞,沒想到皇帝會這麽理解。


    可以想到剛才長孫無忌的故意引導,這才發現長孫無忌幾句話就把皇帝給帶偏了。


    長孫無忌果然是老狐狸啊!


    權萬紀警惕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趕緊開口解釋道:“陛下,你誤會大都督的意思了,剛才的話並沒有其他言外之意。”


    “來之前,大都督特意交代微臣轉告陛下,聖明的君王,盛世的開創,必然廣開言路。”


    “君王隻有廣泛地聽取各方麵的意見,才能兼聽則明,才可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既然朝中有多數官員彈劾大都督,雖然多是無稽之談,可若是陛下強力鎮壓,他日還有誰敢諍言直諫?”


    “盡管現在朝中禦史言官的言論有些過分,但瑕不掩瑜,不能因噎廢食。”


    “既然這些言官對江南的改革有疑異,那麽一切以事實說話,可以用百姓的聲音去評判改革的成果,根本不必要用其他手段去幹涉。”


    李二陛下有些懵。


    楊帆帶來的話難道真是字麵上的意思?


    讓他費解的是,如果沒有自己力保,那麽楊帆憑什麽能夠擋住江南士族的圍攻


    雖然大唐律例明文規定,禦史言官可以風聞奏事,即便錯了,也不用承擔責任。


    這個規定是鼓勵禦史言官敢於進言,同時也能夠對文武百官的作風進行監督。


    禦史言官不用擔心彈劾錯誤而不能諍言直諫。


    若是禦史言官的彈劾屬實,楊帆就有罪,若是楊帆無罪,禦史言官隻是屬於體察不清……


    本來李二陛下還想拿幾個官員殺雞儆猴,可偏偏楊帆卻請求不要懲罰這些彈劾他的官員,連李二陛下對他隱晦的愛護都拒絕了。


    李二陛下有些想不通。


    楊帆這小子是不是傻?


    難道那混小子真能憑借一己之力對抗江南士族。


    還是說楊帆根本沒有一點把柄落到江南士族的手裏?


    李二陛下有些懵!


    長孫無忌也皺著眉頭,疑惑的看著權萬紀,似乎想看出他說出來的話是否有假。


    可看到滿腔正氣的權萬紀,他不認為這個強老頭敢亂傳楊帆的話。


    轉頭看向李二陛下,長孫無忌心裏咯噔一下,要壞!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甚是感動。


    什麽樣的臣子才是好臣子?


    才華橫溢、能力出眾、忠心不二……


    這些都是一個好臣子所要具備的因素。


    但是如同楊帆這般,為了讓皇帝不為難,將委屈全都自己背,這簡直就是大公無私的名臣!


    這樣的臣子,試問那個皇帝不喜歡?


    李二陛下心情激動,開口讚道:“駙馬真是好樣的,朕心甚慰啊!權愛卿回去轉告駙馬,朕不會讓他獨自承擔,朕要讓那些官員知道,造謠也需要承擔責任的。”


    權萬紀說道:“陛下聖恩,微臣代大都督叩謝陛下,另外,這是那些人彈劾大都督問題的解釋,請陛下過目,微臣暫且告退!”


    說完,權萬紀把手中的奏折遞了過去,隨後轉身離去。


    看著手中的奏折,李二陛下並沒有馬上打開。


    他手裏掌控著“百騎”這個特務組織,又有李泰這個眼線。


    對於楊帆在江南的各項改革還是能夠知道的。


    朝中那些彈劾楊帆的理由幾乎都是捕風捉影,甚至無中生有。


    見到楊帆受到此等委屈還能夠顧全大局,他豈能不欣慰?


    李二陛下暗暗決定,一旦楊帆應付不來,即使會朝堂動蕩,也要殺一些人來警告一番。


    見此情景,長孫無忌那是又氣又恨!


    楊帆一招忍辱負重就讓李二陛下感動的不行,那貨太狡猾了!


    看來即使楊帆最後堅持不住,皇帝也一定要力保他!


    長孫無忌真有些懷疑,難道楊帆是李二的私生子不成?


    要不然怎麽會得到李二如此獨寵?


    長孫無忌很是嫉妒,本來這些待遇原來都屬於自己兒子長孫衝的啊!


    不知不覺中,長孫無忌對於楊帆的恨意更加深了一層。


    當然,懂得察言觀色的長孫無忌當然不會馬上去做什麽,隻能心有不甘的退了下去。


    他倒要看看,麵對眾多朝臣的彈劾和圍攻,看李二能怎麽辦?


    此時長孫無忌決定,自己應該有所行動了!


    ……


    第二天一早,天還未亮,朝會的鍾聲便響徹長安。


    唐朝初朝,朝會分為三種,這三種參加的人員和時間都略有不同。


    除了元日大朝會,每月的初一的朝會是參加人數最多的。


    這種朝會不僅有王公貴族,還有京城九品以上文武官以及地方上奏的官員等等。


    因此,每月初一的朝會顯得很隆重。


    這時候的朝會需要殿上設躡席、熏爐、香案,依古禮陳列儀仗。


    眾人得到內侍傳唱,百官才進入太極殿。


    今日恰逢初一,所以承天門外的廣場便早已在此等候,偌大的廣場顯得人影重重!


    等到承天門開啟,官員以及朝見的勳爵便魚貫而入,整個太極宮顯得熱鬧非凡。


    眾人沿著寬闊的禦道徑直而入,便是太極門,過了此門,便是恢弘威嚴的太極殿。


    上千名官員和勳爵同時參加朝會,聲勢定然是浩大的。


    太極殿內一般站不了這麽多人,一些品級低的,隻能等候在殿外。


    若是往日,站在殿外等候的官員早已交頭接耳,可現在大家都沉默無語,好一副山雨欲來之勢。


    似乎大家都知道今日朝會會有重大的事情發生,是以氣氛很是沉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原木並收藏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