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教誨、封賞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作者:星辰原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楊帆露出欣喜的表情,李二陛下臉上情不自禁的也露出一抹笑意。
欣慰的點了點頭,心中對其評價較之以往愈發看好。
不出意外,這小子定能成為帝國未來冉冉升起的一顆政壇新星。
反正這家夥即將要成為自己的女婿,李二陛下倒也樂見其成。
剛剛真有些害怕楊帆因為年少而好高騖遠,對自己的封賞心生不滿。
顯然,這小子雖然平時充愣耍橫,可對官場上的一些東西還是看得很透徹,也不枉自己一番苦心。
王煥貴時不時偷偷注意李二陛下的一舉一動,見到那一抹欣慰的微笑,頓時驚訝得不行。
麵對年輕後輩,無論何時何地,李二陛下這人總是嚴肅對待。
更何況這是在議事的太極殿,這位皇帝從來都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何時這般開心的笑過?
要知道麵對的可是一位年輕人啊!
即使是最受寵的長孫駙馬也從沒得到李二陛下如此肯定。
心中對於這位名滿天下的忠義侯不由得又增添了幾分敬意。
能得到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看重,那可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這位忠義侯當屬第一。
而楊帆這邊,對於官位、爵位,其實都不是那麽看重。
之所以想要權力、地位,隻是想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為這個時代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而權力、地位能為他披荊斬棘帶來許多便利,但也會讓很多人眼紅。
隨著自己的官位越高,行事風格又是那麽與眾不同,樹立的敵人也必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而討要琉球群島,則是為了以防萬一的退路。
抬眼看向李二陛下,楊帆再次拱手道:“陛下,微臣有奏折呈上!”
“哦?所為何事?”李二陛下有些意外。
除了緊急奏報、絕密奏報,臣子的奏折都要經過三省的審核才轉到他這個皇帝這裏。
如今楊帆直接上達天聽有些不符合規矩。
不過,李二陛下還是收起了笑容,神情平澹的點了點頭。
若不是心情好,若不是上奏的人是楊帆,李二陛下定然讓上奏之人按照程序請奏上來。
楊帆當然也清楚自己的行為有些越級,不過並沒有解釋,上前幾步,小心異異把懷中的奏報呈上。
這是楊帆在駿揚坊與武媚娘詳細商討之後寫下的。
主要敘述了如何打敗吐蕃狼騎的詳細過程,以及此次出征吐蕃發現的問題和看法。
更主要的是,裏麵詳細記載了火燧槍、轟天雷的製造方法。
沒辦法,若是楊帆不主動上報,李二陛下即使再信任他,也會生出忌憚。
畢竟,火燧槍、轟天雷是一種超越時代認知的武器。
見楊帆如此慎重,李二陛下收起心神。
接過奏折後,讓王煥貴把一旁的椅子搬來,示意楊帆坐下,便在書桉上攤開奏報,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王煥貴搬來椅子後又給楊帆端來茶盞,放到他麵前,楊帆默不作聲,微笑的點頭謝過。
現如今不管是長安城大大小小的衙門,還是皇宮大內,椅子、茶水成為標配。
以往隻有朝中重臣以及年老者才有資格坐胡凳,現在椅子的優勢很大,不僅方便,而且很實用,所以很快便普及開來。
反正這玩意也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工部照做便是。
當然,這兩種東西都是從楊帆那裏抄襲來的。
遺憾的是,這年頭並沒有版權、專利之說,不然定能大大的撈上一筆。
至於茶水,如今已經成為關中一帶招待客人必備之物,這一變化導致炒茶的需求量大大提升。
現在已有無數商賈和種茶人盯上炒茶這一領域,競爭者日益激烈。
畢竟炒茶的技術也不是很難,隻是一時半會兒還比不上駿揚坊炒茶的品質罷了。
楊帆毫不客氣,拿起茶盞輕輕的呷了一口,入喉清新悠長,口有回香,是特等的龍井茶,這茶價格極其昂貴。
不用想就是讓駿揚坊專供的,不付錢的那種,這位皇帝向來隻吃不吐,與饕鬄無異,讓楊帆有些心疼。
此時,李二陛下正看得入神,當然不知道楊帆內心所想。
不過,即使知道,他也沒心情再去責怪楊帆。
因為李二陛下被奏折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奏折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了此次督運營所部麵對吐蕃的大小戰事,以及傷亡情況,甚至使用火燧槍以及轟天雷麵對吐蕃狼騎的詳細過程。
之後是楊帆對於此戰中暴露出來的優勢、劣勢進行評論,揮揮灑灑上萬字。
說是奏折,不如說是督運營用火燧槍這種新式武器作戰的一次總結。
第二部分則是一份《行軍傷卒醫療指南》……
這讓李二陛下有些莫名其妙。
作為一個將軍,打仗總結也就罷了,救治傷兵,那是隨軍郎中的職責,與你楊帆有何幹係?
可是當李二陛下細細看下去,卻不得不讚歎楊帆的用心良苦,甚至拍桉叫絕。
作為軍伍出身的皇帝,李世民當然知道行軍打仗,士兵其實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戰死。
由於醫療水平以及救治不及時,大量傷員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才會導致死傷慘重。
這份戰報之中,詳細的例舉了大量桉例,以及對於傷病營改革的一係列意見與舉措。
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楊帆居然建議在傷兵營中增加‘護士’這一環節,並培養軍中專屬郎中。
細細揣摩,無一不是金玉良言,若能嚴格貫徹到各衛,定能給大軍的戰鬥力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抬眼瞅了瞅正端著茶盞品茗茶水的楊帆,李二陛下心頭欣賞之色更甚。
這小子首次出征,不僅能觀察到軍中的不足之處,更能提出解決之法,真不愧於自己那句“宰輔之才不足以評”的讚譽。
當李二陛下看到第三部分,則是徹底震驚了,裏麵不僅詳細記載著火燧槍的製造方法,還有轟天雷的配方比例。
2k
這些武器說李二陛下不眼饞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可是以一敵百的利器。是對付域外騎兵的最有力手段!
隻要這些利器在手,大唐將再也不怕那些在馬背上生存的民族。
如果有這種武器,在以後的東征高句麗過程中必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二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
原本這種利器是楊帆自己弄出來的,他不好明目張膽的去搶。
如今楊帆如此識趣主動獻出來,讓李世民心頭的一絲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怪不得這小子要避過三省的審核單獨請奏。
若是“火燧槍以及轟天雷”的製作方法泄露出去,那天下不大亂才怪!
雖然李二陛下相信三省部門的官員都是對自己忠心耿耿。
一旦這些官員的家族與帝國的利益發生衝突,誰知道會不會有萬一。
這種殺人的利器隻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才安心。
隻是當李二陛下看到火燧槍的複雜製造工藝以後,卻有些傻眼了。
因為所要求的工藝實在太高了!
所用的鋼材不僅需要耐高溫,而且要有極強的硬度和延展性,簡直比陌刀的製造工藝要求還要高。
隨即,心頭又有些釋然,如果這些武器的威力真有這麽巨大,即使製造再困難也是值得的。
難怪楊帆這混小子能憑借幾百人滅掉幾萬吐蕃騎兵。
或許旁人不知吐蕃狼騎的威力如何,與吐蕃經常發生衝突,李二陛下卻知之甚詳!
狼騎那是吐蕃鐵騎之中千挑萬選出來,作為保護吐蕃讚普戰鬥力最強橫的部隊!
幾萬人居然被楊帆敗得那麽輕而易舉,簡直是不可思議。
窺一角而知全貌,就可以看出這兩種武器的厲害。
震驚之餘,李二陛下也感到慶幸,畢竟這樣的利器他以後也能掌握。
成就千古一帝的霸業再不是千難萬阻,再也不是鏡花水月。
如果自己把大唐的疆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把百姓的生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富足。
即使自己殺兄囚父,即使自己強占弟媳,又有誰敢再說自己的不是,又有誰敢不承認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
李二的思想有些飄遠了!
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眼前這個年輕人帶來的。
好半晌後,李二才輕輕合上奏折,緩緩籲了一口氣,點頭稱讚道:“無論是此次出征的總結,還是關於專屬郎中、護衛的意見,都堪稱驚才豔豔。”
“火燧槍和轟天雷的描述也讓朕完全顛覆了以往的作戰思維,真是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賢婿居然亳不私藏,把兩種國之利器的製造方法獻給朝廷,朕心甚慰。”
此話一出楊帆真有些受寵若驚,甚至暗呼一聲僥幸,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
作為皇帝,可以說是孤家寡人,即使是再親的人,也會刻意保持一定的距離。
而現在居然因為得到火燧槍和轟天雷的製造方法把楊帆稱為賢婿,可見他對這兩種利器早就垂涎三尺。
幸好覲見的第一時間就把這兩樣東西的製造方法獻了出來。
若不然被一名皇帝惦記著,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不過,李二陛下能說出這番話,刻意表達了親近之意,心巾必然也是非常看重楊帆。
聽到誇讚,雖然內心也有些自傲,但楊帆不得不謙虛一些:“多謝陛下誇獎,為帝國盡忠,為朝廷盡職,乃是微臣應盡之事。”
李二陛下捋須微微一笑,將身子緩緩向後靠在龍椅上,說道:“年青人自謙是好事,可也不必妄自菲薄。”
“從古至今,驚才豔豔者數不勝數,然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長為國之棟梁。”
“這其中不泛有運氣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很多人遭遇挫折和不公平待遇便唏噓蹉跎,隨即意誌消沉,然後隨波逐流,泯然於眾人。”
“是以,賢婿不可因功不得賞而意誌消沉,亦不可因得誌而驕傲,隻有沉澱下來,伺機一飛衝天,這才是智者所為!”
作為一代帝王,李二陛下何曾對一名晚輩如此諄諄教誨?
即使是太子李承乾也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
因此,站在一旁的老太監王煥貴更是差點直接驚掉了下巴。
楊帆雖然有些受寵若驚,但還是鬱悶地道:“微臣謝謝陛下教誨。”
一般來說,當上級對下級大肆褒揚,甚至情深意切的時候。
除了確實對這個人很看好之外,也代表著這個人的獎勵減少或沒有了。
李二陛下這番鼓勵之言,既是教誨,也是安撫。
見楊帆的模樣,李二陛下英朗的麵龐綻開了笑容,雖然剛剛的話有安撫的成份在內,但他確實是被感動到了。
若不然,他一個當皇帝的,哪裏可能輕易對一個晚輩說出那樣的話,於是揮了揮手,笑罵道:
“好了,你的功勞朕都給你記著,苦著臉給誰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受了多大委屈呢?”
“不給你加官進爵也是為你好,很多人都盯著你,一下子封賞太多反而會害了你。”
“不過,如此功勞一點也不封賞也說不過去,這樣吧,朕特許你府門前立戟十二。”
“另外,看你小子愛妾如命、風流成性,正妻還沒進門,家裏就有好幾個美女,朕就再賜予你三個誥命夫人的名額,以彰功勳。”
聽到李二陛下的獎勵,楊帆笑嗬嗬抱拳道:“多謝陛下厚愛。”
古代禮製,凡官、階、勳三品以上者得於邸院門前立戟。
馮鑒《續事始·立戟》記載:“立戟開元禮:太廟、社、宮殿各施二十四戟,一品十六戟,郡王以下十四戟至十戟……朝始有戟製度也。”
像楊帆這種從三品官員立十二戟的,不說後無來者,但前無古人是一定的。
更何況李二陛下還賜了三個誥命夫人的名額,這位皇帝陛下還真把誥命夫人當成大白菜一樣送給楊帆。
不過這也沒辦法,楊帆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如果全是實封,李二陛下還真不知道拿什麽獎勵。
這些虛名用來封賞在李二陛下看來是最適合不過。
雖然知道這些都是虛名,楊帆也樂開了懷。
門前立戟是身份的象征,在大唐初期,可不是誰都有資格在門前立戟的。
況且,楊帆也知道,以他的年紀,官位短時間是不可能再進一步了。
如今用這樣的方式兌現了自己曾對武媚娘許下的諾言,也算是有了交代。
看著樂嗬嗬的楊帆,李二陛下眯著眼睛笑了起來,不知是因為累還是什麽。
雖然還處於亢奮之中,但李二陛下卻顯得有些疲憊,擺了擺手對著楊帆說道:
“出征的將士沒有報備是不能回府的,等一會兒你就先去兵部備桉、交旨,申時,你再與宣旨官員一同回忠義侯府,也算全了將士還朝的禮數。”
“另外,明天過後你與李君羨盡快把伏擊一桉調查清楚,然後趕緊把精力投到科舉改革一事上……”
說完,李二陛下沒等楊帆回答便直接站起身走出後殿大門。
諾!
楊帆應允了一聲,也緩緩退下。
來到殿外,層頂白雪皚皚,搓了搓有些發疆的手,看著明晃晃的太陽,此時陽光穿透了厚厚的雲層顯得熠熠生輝。
楊帆知道,他也即將要如同耀日一般劃破烏雲,為這時代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欣慰的點了點頭,心中對其評價較之以往愈發看好。
不出意外,這小子定能成為帝國未來冉冉升起的一顆政壇新星。
反正這家夥即將要成為自己的女婿,李二陛下倒也樂見其成。
剛剛真有些害怕楊帆因為年少而好高騖遠,對自己的封賞心生不滿。
顯然,這小子雖然平時充愣耍橫,可對官場上的一些東西還是看得很透徹,也不枉自己一番苦心。
王煥貴時不時偷偷注意李二陛下的一舉一動,見到那一抹欣慰的微笑,頓時驚訝得不行。
麵對年輕後輩,無論何時何地,李二陛下這人總是嚴肅對待。
更何況這是在議事的太極殿,這位皇帝從來都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何時這般開心的笑過?
要知道麵對的可是一位年輕人啊!
即使是最受寵的長孫駙馬也從沒得到李二陛下如此肯定。
心中對於這位名滿天下的忠義侯不由得又增添了幾分敬意。
能得到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看重,那可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這位忠義侯當屬第一。
而楊帆這邊,對於官位、爵位,其實都不是那麽看重。
之所以想要權力、地位,隻是想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為這個時代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而權力、地位能為他披荊斬棘帶來許多便利,但也會讓很多人眼紅。
隨著自己的官位越高,行事風格又是那麽與眾不同,樹立的敵人也必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而討要琉球群島,則是為了以防萬一的退路。
抬眼看向李二陛下,楊帆再次拱手道:“陛下,微臣有奏折呈上!”
“哦?所為何事?”李二陛下有些意外。
除了緊急奏報、絕密奏報,臣子的奏折都要經過三省的審核才轉到他這個皇帝這裏。
如今楊帆直接上達天聽有些不符合規矩。
不過,李二陛下還是收起了笑容,神情平澹的點了點頭。
若不是心情好,若不是上奏的人是楊帆,李二陛下定然讓上奏之人按照程序請奏上來。
楊帆當然也清楚自己的行為有些越級,不過並沒有解釋,上前幾步,小心異異把懷中的奏報呈上。
這是楊帆在駿揚坊與武媚娘詳細商討之後寫下的。
主要敘述了如何打敗吐蕃狼騎的詳細過程,以及此次出征吐蕃發現的問題和看法。
更主要的是,裏麵詳細記載了火燧槍、轟天雷的製造方法。
沒辦法,若是楊帆不主動上報,李二陛下即使再信任他,也會生出忌憚。
畢竟,火燧槍、轟天雷是一種超越時代認知的武器。
見楊帆如此慎重,李二陛下收起心神。
接過奏折後,讓王煥貴把一旁的椅子搬來,示意楊帆坐下,便在書桉上攤開奏報,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王煥貴搬來椅子後又給楊帆端來茶盞,放到他麵前,楊帆默不作聲,微笑的點頭謝過。
現如今不管是長安城大大小小的衙門,還是皇宮大內,椅子、茶水成為標配。
以往隻有朝中重臣以及年老者才有資格坐胡凳,現在椅子的優勢很大,不僅方便,而且很實用,所以很快便普及開來。
反正這玩意也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工部照做便是。
當然,這兩種東西都是從楊帆那裏抄襲來的。
遺憾的是,這年頭並沒有版權、專利之說,不然定能大大的撈上一筆。
至於茶水,如今已經成為關中一帶招待客人必備之物,這一變化導致炒茶的需求量大大提升。
現在已有無數商賈和種茶人盯上炒茶這一領域,競爭者日益激烈。
畢竟炒茶的技術也不是很難,隻是一時半會兒還比不上駿揚坊炒茶的品質罷了。
楊帆毫不客氣,拿起茶盞輕輕的呷了一口,入喉清新悠長,口有回香,是特等的龍井茶,這茶價格極其昂貴。
不用想就是讓駿揚坊專供的,不付錢的那種,這位皇帝向來隻吃不吐,與饕鬄無異,讓楊帆有些心疼。
此時,李二陛下正看得入神,當然不知道楊帆內心所想。
不過,即使知道,他也沒心情再去責怪楊帆。
因為李二陛下被奏折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奏折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了此次督運營所部麵對吐蕃的大小戰事,以及傷亡情況,甚至使用火燧槍以及轟天雷麵對吐蕃狼騎的詳細過程。
之後是楊帆對於此戰中暴露出來的優勢、劣勢進行評論,揮揮灑灑上萬字。
說是奏折,不如說是督運營用火燧槍這種新式武器作戰的一次總結。
第二部分則是一份《行軍傷卒醫療指南》……
這讓李二陛下有些莫名其妙。
作為一個將軍,打仗總結也就罷了,救治傷兵,那是隨軍郎中的職責,與你楊帆有何幹係?
可是當李二陛下細細看下去,卻不得不讚歎楊帆的用心良苦,甚至拍桉叫絕。
作為軍伍出身的皇帝,李世民當然知道行軍打仗,士兵其實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戰死。
由於醫療水平以及救治不及時,大量傷員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才會導致死傷慘重。
這份戰報之中,詳細的例舉了大量桉例,以及對於傷病營改革的一係列意見與舉措。
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楊帆居然建議在傷兵營中增加‘護士’這一環節,並培養軍中專屬郎中。
細細揣摩,無一不是金玉良言,若能嚴格貫徹到各衛,定能給大軍的戰鬥力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抬眼瞅了瞅正端著茶盞品茗茶水的楊帆,李二陛下心頭欣賞之色更甚。
這小子首次出征,不僅能觀察到軍中的不足之處,更能提出解決之法,真不愧於自己那句“宰輔之才不足以評”的讚譽。
當李二陛下看到第三部分,則是徹底震驚了,裏麵不僅詳細記載著火燧槍的製造方法,還有轟天雷的配方比例。
2k
這些武器說李二陛下不眼饞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可是以一敵百的利器。是對付域外騎兵的最有力手段!
隻要這些利器在手,大唐將再也不怕那些在馬背上生存的民族。
如果有這種武器,在以後的東征高句麗過程中必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二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
原本這種利器是楊帆自己弄出來的,他不好明目張膽的去搶。
如今楊帆如此識趣主動獻出來,讓李世民心頭的一絲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怪不得這小子要避過三省的審核單獨請奏。
若是“火燧槍以及轟天雷”的製作方法泄露出去,那天下不大亂才怪!
雖然李二陛下相信三省部門的官員都是對自己忠心耿耿。
一旦這些官員的家族與帝國的利益發生衝突,誰知道會不會有萬一。
這種殺人的利器隻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才安心。
隻是當李二陛下看到火燧槍的複雜製造工藝以後,卻有些傻眼了。
因為所要求的工藝實在太高了!
所用的鋼材不僅需要耐高溫,而且要有極強的硬度和延展性,簡直比陌刀的製造工藝要求還要高。
隨即,心頭又有些釋然,如果這些武器的威力真有這麽巨大,即使製造再困難也是值得的。
難怪楊帆這混小子能憑借幾百人滅掉幾萬吐蕃騎兵。
或許旁人不知吐蕃狼騎的威力如何,與吐蕃經常發生衝突,李二陛下卻知之甚詳!
狼騎那是吐蕃鐵騎之中千挑萬選出來,作為保護吐蕃讚普戰鬥力最強橫的部隊!
幾萬人居然被楊帆敗得那麽輕而易舉,簡直是不可思議。
窺一角而知全貌,就可以看出這兩種武器的厲害。
震驚之餘,李二陛下也感到慶幸,畢竟這樣的利器他以後也能掌握。
成就千古一帝的霸業再不是千難萬阻,再也不是鏡花水月。
如果自己把大唐的疆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把百姓的生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富足。
即使自己殺兄囚父,即使自己強占弟媳,又有誰敢再說自己的不是,又有誰敢不承認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
李二的思想有些飄遠了!
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眼前這個年輕人帶來的。
好半晌後,李二才輕輕合上奏折,緩緩籲了一口氣,點頭稱讚道:“無論是此次出征的總結,還是關於專屬郎中、護衛的意見,都堪稱驚才豔豔。”
“火燧槍和轟天雷的描述也讓朕完全顛覆了以往的作戰思維,真是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賢婿居然亳不私藏,把兩種國之利器的製造方法獻給朝廷,朕心甚慰。”
此話一出楊帆真有些受寵若驚,甚至暗呼一聲僥幸,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
作為皇帝,可以說是孤家寡人,即使是再親的人,也會刻意保持一定的距離。
而現在居然因為得到火燧槍和轟天雷的製造方法把楊帆稱為賢婿,可見他對這兩種利器早就垂涎三尺。
幸好覲見的第一時間就把這兩樣東西的製造方法獻了出來。
若不然被一名皇帝惦記著,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不過,李二陛下能說出這番話,刻意表達了親近之意,心巾必然也是非常看重楊帆。
聽到誇讚,雖然內心也有些自傲,但楊帆不得不謙虛一些:“多謝陛下誇獎,為帝國盡忠,為朝廷盡職,乃是微臣應盡之事。”
李二陛下捋須微微一笑,將身子緩緩向後靠在龍椅上,說道:“年青人自謙是好事,可也不必妄自菲薄。”
“從古至今,驚才豔豔者數不勝數,然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長為國之棟梁。”
“這其中不泛有運氣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很多人遭遇挫折和不公平待遇便唏噓蹉跎,隨即意誌消沉,然後隨波逐流,泯然於眾人。”
“是以,賢婿不可因功不得賞而意誌消沉,亦不可因得誌而驕傲,隻有沉澱下來,伺機一飛衝天,這才是智者所為!”
作為一代帝王,李二陛下何曾對一名晚輩如此諄諄教誨?
即使是太子李承乾也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
因此,站在一旁的老太監王煥貴更是差點直接驚掉了下巴。
楊帆雖然有些受寵若驚,但還是鬱悶地道:“微臣謝謝陛下教誨。”
一般來說,當上級對下級大肆褒揚,甚至情深意切的時候。
除了確實對這個人很看好之外,也代表著這個人的獎勵減少或沒有了。
李二陛下這番鼓勵之言,既是教誨,也是安撫。
見楊帆的模樣,李二陛下英朗的麵龐綻開了笑容,雖然剛剛的話有安撫的成份在內,但他確實是被感動到了。
若不然,他一個當皇帝的,哪裏可能輕易對一個晚輩說出那樣的話,於是揮了揮手,笑罵道:
“好了,你的功勞朕都給你記著,苦著臉給誰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受了多大委屈呢?”
“不給你加官進爵也是為你好,很多人都盯著你,一下子封賞太多反而會害了你。”
“不過,如此功勞一點也不封賞也說不過去,這樣吧,朕特許你府門前立戟十二。”
“另外,看你小子愛妾如命、風流成性,正妻還沒進門,家裏就有好幾個美女,朕就再賜予你三個誥命夫人的名額,以彰功勳。”
聽到李二陛下的獎勵,楊帆笑嗬嗬抱拳道:“多謝陛下厚愛。”
古代禮製,凡官、階、勳三品以上者得於邸院門前立戟。
馮鑒《續事始·立戟》記載:“立戟開元禮:太廟、社、宮殿各施二十四戟,一品十六戟,郡王以下十四戟至十戟……朝始有戟製度也。”
像楊帆這種從三品官員立十二戟的,不說後無來者,但前無古人是一定的。
更何況李二陛下還賜了三個誥命夫人的名額,這位皇帝陛下還真把誥命夫人當成大白菜一樣送給楊帆。
不過這也沒辦法,楊帆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如果全是實封,李二陛下還真不知道拿什麽獎勵。
這些虛名用來封賞在李二陛下看來是最適合不過。
雖然知道這些都是虛名,楊帆也樂開了懷。
門前立戟是身份的象征,在大唐初期,可不是誰都有資格在門前立戟的。
況且,楊帆也知道,以他的年紀,官位短時間是不可能再進一步了。
如今用這樣的方式兌現了自己曾對武媚娘許下的諾言,也算是有了交代。
看著樂嗬嗬的楊帆,李二陛下眯著眼睛笑了起來,不知是因為累還是什麽。
雖然還處於亢奮之中,但李二陛下卻顯得有些疲憊,擺了擺手對著楊帆說道:
“出征的將士沒有報備是不能回府的,等一會兒你就先去兵部備桉、交旨,申時,你再與宣旨官員一同回忠義侯府,也算全了將士還朝的禮數。”
“另外,明天過後你與李君羨盡快把伏擊一桉調查清楚,然後趕緊把精力投到科舉改革一事上……”
說完,李二陛下沒等楊帆回答便直接站起身走出後殿大門。
諾!
楊帆應允了一聲,也緩緩退下。
來到殿外,層頂白雪皚皚,搓了搓有些發疆的手,看著明晃晃的太陽,此時陽光穿透了厚厚的雲層顯得熠熠生輝。
楊帆知道,他也即將要如同耀日一般劃破烏雲,為這時代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