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解開心結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作者:星辰原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楊帆走出來,李二陛下焦急的問道:「麗質的傷怎麽樣了?」
「現在還沒有脫離危險,隻要熬過今晚,明天能醒來,就沒什麽大問題。」楊帆輕聲述說著,神情有些擔憂。
李二陛下虎目圓瞪,抬腳就將踹了楊帆一個趔趄,大罵道:「為了不讓你犯險,麗質,居然不要命,你小子何德何能?」
「若是麗質有個三長兩短,便是將你挫骨揚灰,亦抵不得麗質的一根毫毛,以後你若敢負了麗質,看朕不把砍了你腦袋。」
被李二踹了一腳,楊帆默然不語,他完全能理解李二作為一個父親的心情。
兒女受到傷害,作為父親那份擔心、怨恨、自責和無奈簡直無言以表,李二要找一個發泄的對象。
不可否認,這一切都是李二陛下的自負造成的。
但作為皇帝來說,李二對於自己的女兒,也確實好得沒話說。
程咬金忍著傷痛趕緊勸道:「陛下,不怪萬年縣公,一切都是那些亂臣賊子惹的禍。」
看著程咬金滿身傷口,李二陛下心裏的暴戾之氣稍稍緩解,甚至感到一絲慶幸。
他真沒料到李元昌、侯君集這些人居然能夠召集到這麽多人,更沒想到侯君集這麽狡猾,居然搞了一出借刀殺人。
幸好楊帆識破了侯君集和賀蘭楚石兩人的陰謀,若是自己跟隨他們回宮。
有心算無心之下,他這個皇帝一定落入了這些人的手中,那後果絕對是他李二能承受的!
想到楊帆幾次三番提醒他先下手為強,以及帶領著護衛抵擋住李元昌和侯君集的猛攻,甚至是在最緊要關頭識破侯君集的計策。
不管是從哪一點上來講,楊帆都立下了潑天大功。
而李二之所以生氣,也是因為女兒為了維護楊帆,發生了性命攸關的事兒,心裏有些嫉妒罷了。
不過真別說,隻要有楊帆在,每件事都能舉重若輕、化險為夷,真是一個大福星。
今日楊帆幾次不要命的救自己於險境,其實李二內心還是很感激的。
可李二哪裏知道,若不是即將下江南,李二這麽作死,楊帆才不想管此的死活。
從內心來講,楊帆在乎的是怕長樂和高陽傷心罷了。
見楊帆老實的挨訓,李二陛下再次問道:「長樂現在如何,可否,能進去探望?」
楊帆輕輕點頭,暗然說道:「現在麗質流血過多,正處在昏迷當中,當然,隻要不過於吵鬧,還是可以進去看看……」
聞言,李二陛下急不可耐的走了進去。
隻見軟塌上蓋著一床錦被,上麵正躺著麵無血色,已然昏迷過去的長樂公主。
李二陛下心裏仿佛被狠狠的揪了一下,腳步差點一個踉蹌,一旁的老太監王煥貴趕緊扶住。
看著傷口處包紮的極奇醜無比的繃帶,全都染成李二陛下不悅地道:「這包紮是你處理的?」….
「正是微臣。」楊帆上前一步大聲說道。
李二陛下又怒了,大聲喝斥:「簡直胡鬧,你不懂得包紮,怎麽不叫禦醫?再說,麗質乃是千金之軀,你個混小子居然如此敷衍、胡亂處置,若是發生意外,你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楊帆嘴角扯了扯,苦笑不已。
他覺得李二陛下明顯是關心則亂,完全就是一個喪失裏理智的父親,根本沒有道理可講。
不知軟塌上的長樂公主真聽到了什麽,亦或者潛意識的反應,蒼白的嘴唇微微蠕動。
「父皇,此事怪不得郎君,當時麗質若不當機立斷,逃出賀蘭楚石的掌控,不管是父皇還是郎君將會束手束腳,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李二陛下欣喜若狂,俯下身子輕聲呼喚:「麗質,你醒了嗎?放心,父皇在你身邊,不要怕!」
可惜,李二並沒有得到女兒的回應,顯然是潛意識的夢囈。
不過李二卻沒有再對楊帆發飆。
從內心來說,其實他並不是怨恨楊帆,反而是對自己行為任性的自責。
當然,更多是因為女兒心甘情願阻攔楊帆犯險差點丟掉性命,從而心頭有些鬱悶和嫉妒!
自己的女兒金枝玉葉身份高貴,憑啥才剛嫁人就對楊帆這個棒槌如此死心塌地?
見女兒並沒有反應,李二深深吸了口氣,壓下心底的煩躁,轉頭對著守在一旁的程咬金說道:「你即刻派人前去通知尉遲恭,一旦孫思邈道長前來為長樂醫治傷處,直接把他們帶進來,現在驪山行宮被南衙禁衛團團圍住,沒有禦令,既上不了山,也出不去。」
「諾!」程咬金立即領命,快步離去。
楊帆這才恍然,發生這等天大之變故,李二當然不敢再有絲毫大意。
驪山行宮自然要進行戒嚴,對叛軍進行地毯式。
即使席君買能夠把孫思邈帶到驪山,便是有翅膀也飛不上驪山行宮。
在他看來,楊帆之所以不會包紮也不讓禦醫動手,顯然是正在等待孫思邈。
見程咬金離去,李二陛下頓了頓,又對著王煥貴吩咐道:「傳朕旨命,命人前往長安城,讓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三司主官前來見朕。」
「朕要立即審理此次叛亂的相關人員,隻要直接參與的,不管涉及到誰,開國功勳也好,皇室宗親也罷,一旦參與,必須嚴懲!」
在古代,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皇帝一言就能決定的。
特別是一些牽扯極廣的桉件,要想讓人信服,就必須要進行公審。
在唐朝,大理寺作為最高審判機關,相當於後世的最高人民法院。
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勳貴,都有資格審理。
而刑部為司法調查機關,既可以負責審理低級官員和核查各方證據,其實相當於後世的公安機關。
禦史台則是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防止冤假錯桉。….
當然,有時也參與某些桉件的審判。
因此,其實三司在古代的分工其實並沒有後世的公檢法那麽清晰。
所以,古代一旦遇到大桉,都會由大理寺卿會同刑部尚書、禦史中丞共同審理,也就是常說的「三司會審」!
由於事發突然,三司衙門主官都沒有在驪山,如今長安城內的情況又不明朗,李二陛下當然不想輕易涉險,讓三司主官前來驪山覲見是最穩妥的辦法。
王煥貴領命而去:「奴婢遵旨,這就前去安排。」
老太監剛離去,殿外便傳來一陣喧嘩,李二陛下臉色陡然一沉。
很快李君羨入內稟告:「陛下,上山鬧事的官員已然有人招供,其中很多人聲稱都是受人指使,這是口供……」
聞言,李二陛下陰晴不定,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他內心有些猶豫,若是這些人全部追究下來,那可能要涉及到好幾萬人。
看了看躺在自己身邊已然昏迷不醒的晉陽公主,這才抬眸看著楊帆輕聲說道:
「朕先去會會這些人,等孫思邈道長到來,你也趕緊過來。」
說著,李二看了女兒一眼,朝著旁邊的臨時辦公點走去。
一時間,整個正常反而安靜了下來。
而楊帆看著軟塌上的長樂公主神誌昏迷,此時似乎正在經曆著一場噩夢,眉頭微蹙,微弱的氣息不斷掙紮著,模湖的聲音喃
喃自語:「夫君……不要離開我……如果長樂做的什麽不對,我可以改……有壞人……小心……」
隨著她的掙紮,包紮的傷囗血水再一次浸了出來,把白色的繃帶染的一片血紅。
楊帆的心不由揪了起來。
對於如何對待長樂公主,楊帆的內心其實是很糾結的。
若說從審美和性格上來講,長樂公主都是妻子的上上人選。
可惜因為長孫無垢的關係,這段時間楊帆對她都是若隱若離。
這也是為什麽成親快一個月了,楊帆也沒有與長樂公主圓房的原因。
因為楊帆的內心在害怕,他害怕處理不好他們之間的關係而傷害了長樂公主的內心。
可是現在楊帆徹底釋然了。
既然長樂公主這樣傾心於自己,自己又何必瞻前顧後?
更何況,在古代,母女共侍一夫並不鮮見,這又有什麽大不了的?
如果真的無顏麵對李二陛下,最多以後自己帶著自己的女人去海外定居罷了。
想通以後,楊帆不再糾結,俯身坐在長樂公主身邊,輕輕在她耳邊輕柔的說著什麽。
好半晌,長樂公主才漸漸平靜了下來,安穩的睡去,嘴角也泛起了笑意。
當天色徹底暗了下來,席君買也帶著孫思邈趕到。
在一翻診治以後,長樂公主的傷情也是徹底穩定了下來。
******
天色已晚,但驪山的一座行宮內卻燈火通明。
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先後伏誅,謀逆叛軍在南衙禁軍和左武衛的聯合打擊之下,迅速被殲滅。….
而那些充當暴亂引火線的官員和百姓也都被抓起來一一審問。
連已經死亡的侯君集、李元昌等人的屍體也被抬進了行宮內。
此時李二陛下見到侯君集和李元昌身首異處,眼睛依舊瞪得圓圓的,顯然死不瞑目。
此時兩人的屍體上早被砍得血肉模湖,不由得讓李二陛下有些悲戚的感慨。
雖然李二陛下被侯君集和李元昌算計差點丟了小命。
原本應該恨之入骨,恨不得將這兩人挫骨揚灰才能消得心頭之恨。
但不管怎麽說,李元昌的血緣之情是斷不了,而侯君集更是曾經征戰天下的左膀右臂。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大唐曆經四任皇帝的不倒翁。
正當眾人猜測李二陛下心思的時候,尉遲恭頂盔摜甲一身戎裝了進來,直接來到李二陛下近前,抱拳施禮道:「啟稟陛下,叛逆之賊除了侯君集、李元昌、結杜率……等人已然伏誅,叛軍餘者全部投降,鬧事的官員和百姓死傷半數,其餘之人也已經關押……末將救駕來遲,讓陛下受驚,請陛下責罰!」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愛卿辛苦了,這都是朕錯估了形式,才讓賊人有機可乘,怪不了你,對了,如今長安城內形勢如何?」
任何計劃都不可能絕對完美,李二這次雖然事先預做安排,讓尉遲恭的南衙禁軍時刻驪山的事態,一旦發現不妥,立刻上山救駕。
在他看來,有百騎和左武衛在山上,不管是誰謀逆,足以抵擋至援軍到來。
卻沒想到,李元昌能夠找來這麽多的死士,而且侯君集和賀蘭楚石居然帶領左衛謀反,確實超出了李二的預計。
幸好有楊帆帶領著一眾護衛救駕,雖然不能擊潰了李元昌和侯君集的叛軍,但楊帆在最緊要關頭救了他這個皇帝,算是立下了頭功。
隻是李二陛下有些想不明白,難道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侯君集和李元昌的算計,他的兒子真的沒有參與到其中?
尉遲恭大聲說道:「末將收到叛亂的信號,立刻開拔前來護駕,同時傳令城內的右衛配合拱衛皇城宮門,嚴守宮禁,想來皇宮不會有叛軍作亂。」
尉遲恭很是興奮。
雖然平定叛軍的頭功被楊帆、程咬金搶走了,不過他並未有太多失望。
能夠被皇帝安排在最重要的時候前來救駕,同時拱衛皇城,便足以證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當然,作為李二陛下的嫡係,尉遲恭從不愁沒有立功的機會。.
星辰原木
「現在還沒有脫離危險,隻要熬過今晚,明天能醒來,就沒什麽大問題。」楊帆輕聲述說著,神情有些擔憂。
李二陛下虎目圓瞪,抬腳就將踹了楊帆一個趔趄,大罵道:「為了不讓你犯險,麗質,居然不要命,你小子何德何能?」
「若是麗質有個三長兩短,便是將你挫骨揚灰,亦抵不得麗質的一根毫毛,以後你若敢負了麗質,看朕不把砍了你腦袋。」
被李二踹了一腳,楊帆默然不語,他完全能理解李二作為一個父親的心情。
兒女受到傷害,作為父親那份擔心、怨恨、自責和無奈簡直無言以表,李二要找一個發泄的對象。
不可否認,這一切都是李二陛下的自負造成的。
但作為皇帝來說,李二對於自己的女兒,也確實好得沒話說。
程咬金忍著傷痛趕緊勸道:「陛下,不怪萬年縣公,一切都是那些亂臣賊子惹的禍。」
看著程咬金滿身傷口,李二陛下心裏的暴戾之氣稍稍緩解,甚至感到一絲慶幸。
他真沒料到李元昌、侯君集這些人居然能夠召集到這麽多人,更沒想到侯君集這麽狡猾,居然搞了一出借刀殺人。
幸好楊帆識破了侯君集和賀蘭楚石兩人的陰謀,若是自己跟隨他們回宮。
有心算無心之下,他這個皇帝一定落入了這些人的手中,那後果絕對是他李二能承受的!
想到楊帆幾次三番提醒他先下手為強,以及帶領著護衛抵擋住李元昌和侯君集的猛攻,甚至是在最緊要關頭識破侯君集的計策。
不管是從哪一點上來講,楊帆都立下了潑天大功。
而李二之所以生氣,也是因為女兒為了維護楊帆,發生了性命攸關的事兒,心裏有些嫉妒罷了。
不過真別說,隻要有楊帆在,每件事都能舉重若輕、化險為夷,真是一個大福星。
今日楊帆幾次不要命的救自己於險境,其實李二內心還是很感激的。
可李二哪裏知道,若不是即將下江南,李二這麽作死,楊帆才不想管此的死活。
從內心來講,楊帆在乎的是怕長樂和高陽傷心罷了。
見楊帆老實的挨訓,李二陛下再次問道:「長樂現在如何,可否,能進去探望?」
楊帆輕輕點頭,暗然說道:「現在麗質流血過多,正處在昏迷當中,當然,隻要不過於吵鬧,還是可以進去看看……」
聞言,李二陛下急不可耐的走了進去。
隻見軟塌上蓋著一床錦被,上麵正躺著麵無血色,已然昏迷過去的長樂公主。
李二陛下心裏仿佛被狠狠的揪了一下,腳步差點一個踉蹌,一旁的老太監王煥貴趕緊扶住。
看著傷口處包紮的極奇醜無比的繃帶,全都染成李二陛下不悅地道:「這包紮是你處理的?」….
「正是微臣。」楊帆上前一步大聲說道。
李二陛下又怒了,大聲喝斥:「簡直胡鬧,你不懂得包紮,怎麽不叫禦醫?再說,麗質乃是千金之軀,你個混小子居然如此敷衍、胡亂處置,若是發生意外,你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楊帆嘴角扯了扯,苦笑不已。
他覺得李二陛下明顯是關心則亂,完全就是一個喪失裏理智的父親,根本沒有道理可講。
不知軟塌上的長樂公主真聽到了什麽,亦或者潛意識的反應,蒼白的嘴唇微微蠕動。
「父皇,此事怪不得郎君,當時麗質若不當機立斷,逃出賀蘭楚石的掌控,不管是父皇還是郎君將會束手束腳,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李二陛下欣喜若狂,俯下身子輕聲呼喚:「麗質,你醒了嗎?放心,父皇在你身邊,不要怕!」
可惜,李二並沒有得到女兒的回應,顯然是潛意識的夢囈。
不過李二卻沒有再對楊帆發飆。
從內心來說,其實他並不是怨恨楊帆,反而是對自己行為任性的自責。
當然,更多是因為女兒心甘情願阻攔楊帆犯險差點丟掉性命,從而心頭有些鬱悶和嫉妒!
自己的女兒金枝玉葉身份高貴,憑啥才剛嫁人就對楊帆這個棒槌如此死心塌地?
見女兒並沒有反應,李二深深吸了口氣,壓下心底的煩躁,轉頭對著守在一旁的程咬金說道:「你即刻派人前去通知尉遲恭,一旦孫思邈道長前來為長樂醫治傷處,直接把他們帶進來,現在驪山行宮被南衙禁衛團團圍住,沒有禦令,既上不了山,也出不去。」
「諾!」程咬金立即領命,快步離去。
楊帆這才恍然,發生這等天大之變故,李二當然不敢再有絲毫大意。
驪山行宮自然要進行戒嚴,對叛軍進行地毯式。
即使席君買能夠把孫思邈帶到驪山,便是有翅膀也飛不上驪山行宮。
在他看來,楊帆之所以不會包紮也不讓禦醫動手,顯然是正在等待孫思邈。
見程咬金離去,李二陛下頓了頓,又對著王煥貴吩咐道:「傳朕旨命,命人前往長安城,讓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三司主官前來見朕。」
「朕要立即審理此次叛亂的相關人員,隻要直接參與的,不管涉及到誰,開國功勳也好,皇室宗親也罷,一旦參與,必須嚴懲!」
在古代,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皇帝一言就能決定的。
特別是一些牽扯極廣的桉件,要想讓人信服,就必須要進行公審。
在唐朝,大理寺作為最高審判機關,相當於後世的最高人民法院。
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勳貴,都有資格審理。
而刑部為司法調查機關,既可以負責審理低級官員和核查各方證據,其實相當於後世的公安機關。
禦史台則是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防止冤假錯桉。….
當然,有時也參與某些桉件的審判。
因此,其實三司在古代的分工其實並沒有後世的公檢法那麽清晰。
所以,古代一旦遇到大桉,都會由大理寺卿會同刑部尚書、禦史中丞共同審理,也就是常說的「三司會審」!
由於事發突然,三司衙門主官都沒有在驪山,如今長安城內的情況又不明朗,李二陛下當然不想輕易涉險,讓三司主官前來驪山覲見是最穩妥的辦法。
王煥貴領命而去:「奴婢遵旨,這就前去安排。」
老太監剛離去,殿外便傳來一陣喧嘩,李二陛下臉色陡然一沉。
很快李君羨入內稟告:「陛下,上山鬧事的官員已然有人招供,其中很多人聲稱都是受人指使,這是口供……」
聞言,李二陛下陰晴不定,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他內心有些猶豫,若是這些人全部追究下來,那可能要涉及到好幾萬人。
看了看躺在自己身邊已然昏迷不醒的晉陽公主,這才抬眸看著楊帆輕聲說道:
「朕先去會會這些人,等孫思邈道長到來,你也趕緊過來。」
說著,李二看了女兒一眼,朝著旁邊的臨時辦公點走去。
一時間,整個正常反而安靜了下來。
而楊帆看著軟塌上的長樂公主神誌昏迷,此時似乎正在經曆著一場噩夢,眉頭微蹙,微弱的氣息不斷掙紮著,模湖的聲音喃
喃自語:「夫君……不要離開我……如果長樂做的什麽不對,我可以改……有壞人……小心……」
隨著她的掙紮,包紮的傷囗血水再一次浸了出來,把白色的繃帶染的一片血紅。
楊帆的心不由揪了起來。
對於如何對待長樂公主,楊帆的內心其實是很糾結的。
若說從審美和性格上來講,長樂公主都是妻子的上上人選。
可惜因為長孫無垢的關係,這段時間楊帆對她都是若隱若離。
這也是為什麽成親快一個月了,楊帆也沒有與長樂公主圓房的原因。
因為楊帆的內心在害怕,他害怕處理不好他們之間的關係而傷害了長樂公主的內心。
可是現在楊帆徹底釋然了。
既然長樂公主這樣傾心於自己,自己又何必瞻前顧後?
更何況,在古代,母女共侍一夫並不鮮見,這又有什麽大不了的?
如果真的無顏麵對李二陛下,最多以後自己帶著自己的女人去海外定居罷了。
想通以後,楊帆不再糾結,俯身坐在長樂公主身邊,輕輕在她耳邊輕柔的說著什麽。
好半晌,長樂公主才漸漸平靜了下來,安穩的睡去,嘴角也泛起了笑意。
當天色徹底暗了下來,席君買也帶著孫思邈趕到。
在一翻診治以後,長樂公主的傷情也是徹底穩定了下來。
******
天色已晚,但驪山的一座行宮內卻燈火通明。
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先後伏誅,謀逆叛軍在南衙禁軍和左武衛的聯合打擊之下,迅速被殲滅。….
而那些充當暴亂引火線的官員和百姓也都被抓起來一一審問。
連已經死亡的侯君集、李元昌等人的屍體也被抬進了行宮內。
此時李二陛下見到侯君集和李元昌身首異處,眼睛依舊瞪得圓圓的,顯然死不瞑目。
此時兩人的屍體上早被砍得血肉模湖,不由得讓李二陛下有些悲戚的感慨。
雖然李二陛下被侯君集和李元昌算計差點丟了小命。
原本應該恨之入骨,恨不得將這兩人挫骨揚灰才能消得心頭之恨。
但不管怎麽說,李元昌的血緣之情是斷不了,而侯君集更是曾經征戰天下的左膀右臂。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大唐曆經四任皇帝的不倒翁。
正當眾人猜測李二陛下心思的時候,尉遲恭頂盔摜甲一身戎裝了進來,直接來到李二陛下近前,抱拳施禮道:「啟稟陛下,叛逆之賊除了侯君集、李元昌、結杜率……等人已然伏誅,叛軍餘者全部投降,鬧事的官員和百姓死傷半數,其餘之人也已經關押……末將救駕來遲,讓陛下受驚,請陛下責罰!」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愛卿辛苦了,這都是朕錯估了形式,才讓賊人有機可乘,怪不了你,對了,如今長安城內形勢如何?」
任何計劃都不可能絕對完美,李二這次雖然事先預做安排,讓尉遲恭的南衙禁軍時刻驪山的事態,一旦發現不妥,立刻上山救駕。
在他看來,有百騎和左武衛在山上,不管是誰謀逆,足以抵擋至援軍到來。
卻沒想到,李元昌能夠找來這麽多的死士,而且侯君集和賀蘭楚石居然帶領左衛謀反,確實超出了李二的預計。
幸好有楊帆帶領著一眾護衛救駕,雖然不能擊潰了李元昌和侯君集的叛軍,但楊帆在最緊要關頭救了他這個皇帝,算是立下了頭功。
隻是李二陛下有些想不明白,難道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侯君集和李元昌的算計,他的兒子真的沒有參與到其中?
尉遲恭大聲說道:「末將收到叛亂的信號,立刻開拔前來護駕,同時傳令城內的右衛配合拱衛皇城宮門,嚴守宮禁,想來皇宮不會有叛軍作亂。」
尉遲恭很是興奮。
雖然平定叛軍的頭功被楊帆、程咬金搶走了,不過他並未有太多失望。
能夠被皇帝安排在最重要的時候前來救駕,同時拱衛皇城,便足以證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當然,作為李二陛下的嫡係,尉遲恭從不愁沒有立功的機會。.
星辰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