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背景屏浮動著一幕清新典雅的書齋背景,伴著時隱時現的溫香與鳥鳴,思維開始侃侃而談:“我們今天講的話題是‘科學與信仰’。人類認知世界萬物靠的是科學,人類追求存在價值靠的是信仰,科學與信仰密不可分,信仰隻有建立在科學體係基礎上,對於未知及已知的事物才能理性,才不困惑,才非迷信。


    同學們,人類文明就像一條河流,它的上遊是什麽?哲學。哲學解決世界觀最核心、人生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為什麽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麽。這條河流的中遊是什麽?是我們的文化,包括思想理論、精神信仰,下遊則是科學實驗、社會實踐的問題。如果處於上遊的哲理邏輯枯竭汙染,必將導致中遊的思想信仰空泛混亂,造成下遊的實踐發展步偏入極。朱子詩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隻有上遊固本清源,才能指望中遊水流平穩,才能期待下遊波瀾壯闊,人類文明的長河才能滔滔不息。”


    說到這,思維神情漸漸冷峻起來:“我們說,科學及信仰問題的源頭在哲學,哲學務須並能夠指導信仰與科學,是哲學通過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理性認知,抽象升華出存在普遍規律、核心價值,再應用到各門具體科學與社會實踐,使科學與信仰能夠在辯證理性的軌道上持續發展。如今,我們在宇宙方麵對黑洞、暗能量難以把握,生命方麵對經絡、意識束手無策,這是哲學與科學的倒掛造成的。這種倒掛是從愛因斯坦相對論開始的,它標誌著科學正式走到哲學前麵,這不是科學的過錯,而是哲學的問題。同時,哲學的停滯不前,更導致人類思想信仰乃至社會實踐領域的一係列困惑與濫觴,表現為迷信滋生、道德不振。大家看看身邊,醫療有紅包回扣的問題,教育有擇校補課的問題,學術有抄襲剽竊的問題,環保有滾滾紅塵的問題,更有人為博個來世的圓滿,義無反顧地拋出身家性命。人類科學看似前程似錦,民眾信仰仿佛花團錦簇,實則進退維穀、舉步維艱,在核心價值及關鍵技術上的死結始終解不開。


    我們現在最根本的問題,恰恰在於不知根本。孔子講‘一以貫之’,即有一條根本線索貫穿哲學、文化與實踐,忽視它,科學就難發展,文明就無正信,實踐就出問題。可以說,麵對當今科技阻滯、腐敗多發的局麵,不解決哲學、信仰根本性問題,不解決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一切都是隔靴搔癢、霧裏看花、揚湯止沸、緣木求魚。科學與信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具有自身規律,其存在問題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加以解決,更需要我們從文明的起點出發,廓清人性脈絡,找尋發展正途。


    今年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再次明確一個共識:人類要在東元時代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來,吸取孔子的智慧。也就是說,孔子的智慧裏有解決存在與發展、科學與信仰問題的答案。那麽我們要問一句,孔子真正的智慧是什麽,儒學乃至中華文明的根本到底是什麽?”


    思維看到有人舉手,便請他發言。


    “仁義!”彭勇起身,很確定地回答。


    “你說說看。”思維點了前排就座的雪芙。


    “孝吧……我說不好。”雪芙對講話沒有完全理解,仍在消化回味中。


    “還有嗎?”


    “忠恕。”廖凡的男中音在一片思索氛圍中響起。


    正當思維準備繼續演講的時候,“中和”——一個聲音低低地傳來,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叫什麽名字?”思維饒有興致地問那位同學。


    “周中和。”中和局促地起身應答。


    “我知道你為什麽能夠說出,我要講的答案了。”思維的幽默引起全場一陣笑聲。


    笑過之後,思維回到正題:“關於這個問題,說法確實很多,我想和大家講,仁孝忠恕等等都是儒學的思想體係,不是價值中樞,儒學的價值中樞是中和。什麽是中和?《中庸》裏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什麽是中和?中是天下之大本,大本是什麽,本質;和是什麽,天下之達道,達道是什麽,原理。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儒學是傳統文化的根,其歸根結底、追根溯源便是中和。中和是儒學的根本,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中華文明為什麽屹立五千年不倒,是因為中和不倒。孔子講‘本立而道生’,本是指核心價值,就是中和;道在這裏指符合真理性的認知與符合客觀性的實踐,我們隻有明確中和之根本,真知、正信才能徐徐而生、緩緩而來。


    大家都學過數學,數學上講‘勾三股四玄定五’,如果有人質疑,應該是‘勾三股四玄定六’,那怎麽辦?很好辦,量啊。一量,你會發現一些客觀的東西,這種客觀的東西一定是源於一種永恒的價值來的,它不是偶然的。大家想,如果今天偶然定五了,明天數學老師講,‘同學們,對不起啊,勾三股四玄偶然又定六了,下次什麽時候改回來,再等通知。’”思維繪聲繪色的演繹再次博得眾人笑聲。


    “可能嗎,為什麽不可能呢,因為有一種恒常性、規律性、價值性的東西在裏麵,它恰恰是我們所需要拿來建立思想體係的標準與中樞,是什麽?就是中和。一旦確立了中和根本,有了永恒價值這條主線,宇宙萬物乃至生命意識的存在發展都可以追溯與推知。中和價值就是勾,人類文明就是股,我們就可以通過當今科技與文化的先進成果追本溯源、繼往開來,既能夠掌握宇宙起源之前世界狀態,也可以探尋未來更發達的生命形態,甚至實現人類長生不老、文明萬壽無疆。”


    稍作停頓,思維正色道:“中和信仰建立在科學進步與社會實踐之中,是人類辯證理性的集大成與主旋律,我們的使命和任務,是將其闡述出來,拓展開去。一方麵建立道德體係,使仁義禮智信各居其位,讓人性及社會有所依據,有所信仰;另一方麵建立宇宙、意識、生命的價值關聯,為科學發展指明方向,從而構建人類文明的浩蕩中流。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現在我們務須道,不能再打馬虎眼、玩擦邊球,建立人類正信時不待我、迫在眉睫。”


    思維眉頭一展,神色開朗:“同學們,當今時代是平等與自由深入人心,民主與文化日新月異,經濟與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人類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文明的轉折時刻,從來沒有任何時代,如此高效率、高節奏、高速度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與創新。多種跡象表明,人類文明正處於一個非凡時期與銳進階段,更經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人類社會就象一部緩緩開動的列車,經過數千年文明積聚乃至百萬年曆史沉澱,經濟與社會、智慧與信仰不約而同進入加速期,推進我們的意識形態及社會實踐處於不斷提速狀態,一切都仿佛在迅速滋長,甚至以幾何數量飛躍增長,其勢不可擋、扶搖直上,終於在當代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大震蕩與大交鋒注定將是一個大時代,我們這一代肩負著人類文明跨時代的重任,而樹立人類正信思想體係是這一時代的大命運與主旋律。需要看到,我們與人類文明的蠻荒時代並不遙遠,與各種文化淵源亦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不僅形成當今各類思想理論的交錯局麵,更留存諸多意識形態的殘骸和毒素,所有因素如此近密地交匯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思想意識形態熔爐,有待我們百煉而成真鋼——人類正信思想體係。”


    此刻,思維慷慨激昂的聲音響徹禮堂:“站在曆史積澱的社會基礎上,處於文明激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有理由走出迷局,有能力把握未來。在人們越發迫切的共鳴、呼喚與期待下,一個嶄新的世界即將破繭而出,未來科學與信仰的界限將不斷融匯,人類能夠以科學指導實踐,以信仰成就理想,蒙昧執迷的桎梏將被逐步清肅,文明發展的步伐將會日益堅實。站在曆史轉折點上,我們堅信,一個建立在科技發達、道德臻明之上的人類正信大時代必將到來!”


    學院師生全體起立,大廳裏回蕩著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為思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卓絕的長者風範所深深折服。此時,一位秘書模樣的年輕人悄悄走上講台,緊張地在思維耳邊說著什麽,他聽罷,神色不改,轉身對如嵐老師示意講座到此結束。


    雷鳴的掌聲平息下來,思維與大家告辭:“同學們,看到熱情洋溢的你們,我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湛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都如青春般充滿夢想和未知。我們每個人的經曆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人生的道路需要以真誠與堅韌去書寫、去開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希望你們當中能夠湧現出更多的專家、行家、大家,使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為人類夢想砥礪前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見思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見思閣並收藏中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