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誌寧選擇蔡於明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蔡於明善於授徒,也就是說嶽山隻能是一個提升名氣的作用,能夠有所成就也隻是自己的戰力提升,而蔡於明卻不同,他對於各種武學都是很容易就能夠通曉,所以可以因材施教,才能夠真正的提升華山的實力。


    所以在李誌寧看來,單個人的英雄並不能長久,就像是五絕,洪七公之後若不是有郭靖扶持,不會這麽昌盛,但是就算麽有丐幫也不會滅掉,還是能夠傳承甚遠。


    但是歐陽鋒就不是如此,武功一脈單傳,在歐陽克死後,可以說是傳承就斷了,雖然之後教授給了楊過,但是楊過也不是可以傳承的人。不過李誌寧倒是覺得有可能之後被後人傳至武當。因為李誌寧有印象之後武當有一門金蟾勁的內家功夫傳承。所以有可能乃是之後楊過後人傳給武當。


    南帝就比較慘了,雖然有四大家臣傳承武學,但是最後還是被滅掉傳承,雖然李誌寧懷疑笑傲中的殺人醫生


    平一指就是段家武功傳人,但是最後也是隻能作為行醫手段,想想日月神教與明教的關係,以及最後逃亡西域建立山莊的武家與柳家。很容易就可以想到當日定是家將帶著降龍十八掌殘篇,一陽指傳承,還有北冥神功的殘篇,當然也包括桃花島一部分傳承,但是李誌寧想楊逍一定是知道的,從他傳承彈指神通就知道,一定是了解這些。


    中神通傳承最久,雖然最後已經完全變成了道修門派,武功不顯,但是還有華山的俗家門派在江湖上占一份道義。


    但是七脈道修卻是從來都沒有斷掉傳承,所以李誌寧也深深明白,作為宗門最注重的其實是傳承,所以傳人最重要的不是武力和稱霸,而是懂得因時製宜,保證不被滅掉。


    李誌寧相信若是將華山讓嶽山掌控,他一定把華山弄到反元大業當中,到時候就是名聲再大,也難逃被滅的地步,所以通過觀察嶽山的表現,李誌寧打定主意不讓嶽山接替華山,嶽山的性格沉穩,而且做事仔細,若是在軍中必是大將,且雖有好勝之心,但是心中存豪氣,不會記恨,最容易讓人尊重,但是蔡於明就有些毛躁,雖然不會因為別人強就心中記恨,但是也不會有害的態度,但是他對全真的忠心卻是不用考慮的,所以磨練一下便是一個合格的發展門派的人。


    還有就是少權謀,但是隻要傳授紫霞功之後,權謀之道倒是不會缺少,所以對紫霞功了解的透徹之後,李誌寧也已經明白,紫霞功卻是不能同時傳授多人,要不然隻是內鬥就能夠讓華山多出許多滅門的危險。


    所以李誌寧已經確定,之後華山的道家一脈便是蔡於明的,至於嶽山就隻能是返回嶽家寨了,哪怕他天資再好,隻要心中首位不是全真,而是心中的大業,那麽李誌寧寧願不要。


    此時李誌寧也終於明白為什麽北少林一直是長盛不衰,而南少林卻幾度被滅,其原因便是北地多動亂,早就學會了如何服軟,而南地多是剛烈之人,所以才會抵抗到底,最後隻能被消滅。


    而全真更是聰明,一直維持著道家的理念,隻是在元初被打壓一回,便一直當縮頭烏龜,所以就是傳承不斷。


    既然做出決定,李誌寧已經沒有興趣再呆在襄陽,此時的自己若是漏出名號,難免被雙方利用,不小心就會給全真招災,於是李誌寧很快便聯係兩個徒弟,此時的嶽山已經被任命為城防的一個小首領,倒是蔡於明因為輕功好,被安排參與到外麵偷襲的隊伍。


    李誌寧很快便做出決定,嶽山此時不會離開,李誌寧從暗中觀察就知道此時的嶽山正是樂在其中,就是蔡於明也是振奮非常。


    李誌寧沒有理嶽山,畢竟一時半會蒙古還不會攻城,倒是蔡於明危險性要高一些。


    此時的嶽山還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師傅給放棄了,嶽山一直的願望便是如同嶽武穆一樣,能夠帶領大軍攻略北地,重新收回漢家江山,心裏也想著若是能夠建立一支義軍,然後通過全真教再北地的勢力,發展起來一定速度飛快,所以嶽山一直沒有暴漏自己的全真弟子的身份,在嶽山想來,自己若是砸暗中發展還是能夠得到支持,但是若是暴漏之後,要麽全真支持自己,被蒙古打壓,要麽就是全真完全與自己脫離。


    所以自己不暴漏全真的身份,而是利用自己嶽王爺後人的身份帶起一支義軍一定容易的很,說不定還會建功立業賜王封侯,想到這些嶽山就感覺一陣激動,嶽家寨算什麽,一個小小的農莊,華山派呢,也隻是全真教的一個小支脈而已,就是整個全真也隻能在開始的時候給自己幫助。


    看著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江湖人,穿插著還有襄陽的兵丁,嶽山還是忍不住振奮,這幾天他一直熱情的結交這些江湖英雄,其中不少都是北地的山匪,這些人對嶽山的武功和待人都是非常佩服,所以很簡單這些熱血的漢子都對嶽山很有好感。


    而且嶽山還通過這次守城,了解了不少的軍中的消息,之前自己的父親也曾經傳授過自己祖先在軍中學來的一些戰場的經驗和戰法,而且還講過許多曾經經曆的對戰,雖然都是有些模糊不清,但是還是讓嶽山知道了一些東西。


    所以嶽山對接下來的攻防戰很是期待,他太想經曆對戰,能夠讓自己盡快的熟悉戰場,然後襄陽防衛戰結束之後找幾個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北地起事。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師父一直在觀察他的所作所為,自己這些天的行動其實隻要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是在結交群雄,但是大家都感覺很正常,因為來這裏餓大部分都是抗蒙的人,就算有心思也是去北地禍害,,所以大家都樂見其成。


    但是這些對於李誌寧和全真教來說卻是非常大的威脅,事實上若是嶽山之後勢力大的話,甚至於弄不好會造成全真的宗門滅門之險。


    想想若是嶽山之後勢力大漲,讓全真看到一個可以政教合一的國度可以建立,那麽會有多少全真弟子會去積極的參與,這其中會有多少磨難,而成功之後呢,一旦建國嶽山會留下全真教嗎,就算他留下,那麽之後呢。


    自從漢末張角和張魯兩人建立政教合一的路子失敗之後,就再也沒有道家的人在打算建國家。原因便是道家吸取了教訓,明白沒有一個宗教可以在漢地建立這樣的國度,佛教在漢地興盛了多少次,就被屠滅了多少次。


    從南北朝時期就有無數的帝王參與滅佛行動,雖然其中少不了道家的推動,但是最大的原因也是帝王的忌憚。


    所以道家之後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天師之位,也隻有在北宋出現了一個林靈素的霍亂朝廷的人,其他幾乎都不見道家參與朝廷的決策,就是後來嘉靖皇帝自己都幾十年在內宮修道,也沒有什麽道家的高人去幹涉朝堂。


    所以發現嶽山的打算之後,李誌寧已經完全放棄了這個弟子,看到城牆之上的嶽山意氣風發的樣子,李誌寧搖頭歎氣之後,隨即轉身離去,望著襄陽北方的深山趕去,蔡於明的一支隊伍就在其中駐紮。


    此時的嶽山突然心中一動,突然往李誌寧離去的方向看去,總感覺那個方向有什麽東西離自己而去。正感覺心中悵然若失,突然身邊的一個漢字突然過來,問道‘嶽家兄弟,你真的有心思在北方建立義軍。’


    嶽山此時連忙振作精神,這個漢字乃是河北人,也是一方豪傑,自從知道嶽山乃是嶽武穆後人之後,就一直對嶽山很是尊重,而且好幫著自己聯絡了不少北方的寨主。


    嶽山很豪氣的說道‘章會兄弟,你知道我是嶽家傳人,卻是不知道我其實是嶽王爺前妻的孩子,我家有遺訓,隻要有嶽王爺嫡係血脈我們就要視其為兄弟,且全部改性為嶽王爺留下血脈,所以我們嶽家寨一直以嶽王爺後人自居,寨中的嶽家散手和嶽家槍法一直有傳承。也一直以嶽王爺為傲,所以我從小就想著有一天能夠帶著大軍收複漢地,將胡人趕回大漠,此次大戰若是有幸生還,一定會到北地建立大軍。’


    此時的章會看著一臉真誠的嶽山也是心中一陣激動,嚴肅的說道‘兄弟大誌,若是此次能夠生還,一定追隨兄弟而去,隻為了北方的百姓不再被胡人欺負。’


    說著兩個人激動的互相握住雙手,此時的他們都隻是隻能在城牆守衛的小兵,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心中都是存在著大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道全真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童李小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童李小寧並收藏修道全真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