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抱著孩兒,立於門口,立於園中的一眾僚屬,齊聲道賀:“恭喜主公,喜得公子!”


    “多謝諸位,文若,傳本王令,冀州大赦!”


    連年征戰,如今冀州有不少未投降的戰將,比如顏良文醜,兩員被俘的將領,分了田地,參與勞作,還有成建製投降又未歸心的兵馬,也分了區域用以屯田,加上一些偷雞摸狗之輩,皆可獲得大赦。


    通常那些罪重的,要麽處死,要麽發配邊地,反倒不在本次大赦範圍之內。


    “喏!”荀彧領命。


    “夫君,可有想好名字?”蔡琰提醒道。


    第一個孩子的名字,劉擎其實已經想過多次,兒子女兒的都想過,不過始終也沒有打定主意,不過當看到孩子的時候,劉擎突然有了主意。


    如今正值春播時節,正是各種糧食作物播種的時候,而稷,乃是百穀之長,和土地合稱“社稷”,所以劉擎想的名字,便是劉稷。


    “劉稷!”劉擎道。


    郭嘉聽了一愣,荀彧也怔怔的看著抱著孩子的劉擎,其他人也是相似的表情。


    怎麽?難道有什麽問題?劉擎心中。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還是荀彧提醒道:“主公,此名有諱於高祖。”


    劉擎恍然,原來如此,高祖名為劉季,正好同音。


    “諸位誤會了,此‘稷’為江山社稷之‘稷’,並非高祖之‘季’,我兒生於春耕時節,稷乃百穀之長,望大漢此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劉擎解釋道。


    眾人神色這才回複正常,劉擎這樣說,隻不過是美好的想法而已,劉擎清楚,未來的氣候,隨著小冰期的到來,會變得越來越極端,降水會越來越少,雨季越來越短,但事在人為,總有辦法的,比如增加耕地,興修水利,開發南方等等。


    “好名字!”荀彧讚道。


    “主公英明!”郭嘉卻是讚劉擎,對名字引而不提,這稷既有糧食之意,也有社稷之意,能體現主公之誌。


    劉擎抱了一會小稷兒,便將他放回了床榻之上。


    短暫的時間處置公務,劉擎一得閑,便往荀采院跑。


    數日時間,恍惚便過,小稷兒漸漸長開了,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和荀采十分相像,而淡淡的眉宇,已然有幾分劉擎的樣子。


    生產順利,荀采恢複的很快,加上劉擎這段時間悉心陪伴,心情愉悅,已經可以下地行走。


    王府之中,滿是歡快的氣氛,隨著滿月期限的臨近,沒有十分重要的事,荀彧幹脆沒有打擾。


    王府雖氣氛輕快,但鄴城,乃至整個冀州,卻忙忙碌碌。


    這個時候,春耕基本結束,登基在冊的精壯,紛紛接受征召,一對對人馬,以縣鄉為單位,朝著同一個方向——鄴城,行進。


    常常出入鄴城的人也發現,鄴城外的大營,人數日益增多起來,晨練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大批糧食從各大渡口渡過河水,分頭進入大河以南,即便是不明真相的百姓,也隱隱猜到,將有大事發生,很可能就是戰事,而且這等規模的戰事,於冀州而言乃是首次。


    魏郡,繁陽縣。


    一架華麗的馬車突然停在城外,並未入城,不過縣令車奔早早便迎在了此處,他早前便聽到荀彧的命令,渤海王近日將來視察新田的墾種情況。


    實際上,劉擎不是要查什麽墾種情況,劉擎此來,是為顏良文醜而來。


    大赦之後,兩人還籍繁陽,分了新田,而且兩人的田,還是挨著的。


    近日豔陽高照,到中午時,日頭打在人身上,已有焦灼之感,新翻的地,也被烤得一層發白。


    顏良和文醜正坐於樹下乘蔭,顏良望著田間萌發的綠意,心情十分舒暢,當得知有一塊地是屬於他的時候,他恨不得將田翻個兩遍,一顆雜草都不留下。


    “文醜,發現沒,我的禾苗,長得比你大!”


    文醜還真看了眼顏良的地,又看了眼自己的,哪有什麽區別,分明是顏良那眼懟著禾苗看,所以顯得很大。


    “嘁,等產的糧比我多,再吹吧!”文醜道。


    突然,兩人聽到一陣馬蹄聲,自從被俘之後,兩人便沒有騎過馬了,於是雙雙透過目光,循聲望去。


    這麽一望,目光頓時停滯。


    那馬很眼熟。


    渤海王的金戈戰馬。


    再看那人英姿,不是渤海王,還能是誰。


    渤海王身後便是典韋和郭嘉,還有他們認得的繁陽縣令車奔,後方遠遠跟著十數騎。


    “顏良,那是渤海王,他來幹嘛。”


    顏良沒好臉色道:“自然是想你我投靠他。”


    文醜沉默一下,問道:“顏良,你還想縱馬疆場,揮刀殺敵嗎?”


    這話問得,顏良一愣。


    不由想起數日前的光景,趁著大赦,他回了故鄉趙郡一趟,顏氏雖沒什麽名望,但也是人多的大族,原本顏良跟隨袁紹,屬顏氏榮光。


    不過劉擎控製趙郡之後,改國為郡,抑豪強,分田地,對於顏氏這等底層氏族,自然是獲益良多,族裏對渤海王的評價,也十分崇高,族中族老甚至交待,若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渤海王大恩。


    顏良原本一心向袁,但見了族中的變化,和族老的勸說之後,對渤海王的看法也大有改觀。


    “還有機會嗎?”顏良不答反問。


    文醜冷笑一聲,“不然渤海王為何來此呢?總不至於是教我等種田的吧。”


    顏良沉默未答,靜靜的聽著馬蹄聲,漸漸靠近,直到停下。


    果如文醜所言,顏良心中不由期待起來。


    “兩位將軍好自在呐!”劉擎笑道。


    文醜大方的起身,順手拉了一把顏良,兩人雙雙向劉擎行禮。


    “拜見大王。”


    “免禮!”


    “兩位將軍,種田近一年,可有感觸?”


    “難!”文醜回道。


    “百姓艱辛。”顏良這般說。


    劉擎下馬,徑直走到田邊,極目望去,是一片片的田地,被分割成一塊塊,絕大部分已經覆上了綠色,禾苗已然開始長了。


    劉擎彎下腰,揪起一根雜草,將之拔掉,回道:“然而當今天下,還有多少人想種田卻不能。”


    劉擎回過頭,對兩人道:“不知兩位將軍之誌,是在這一畝三分地,還是在更廣闊的土地呢?”


    兩人麵麵相覷,似乎沒聽明白。


    顏良從文醜眼中看出:渤海王覺得地少,打算再分一塊給我們?


    文醜從顏良眼中看出:渤海王是在試探,膽敢染指其它土地,會被渤海王製裁。


    劉擎眉頭一皺,這兩個家夥,莫非沒聽懂,


    “本王之意,是兩位將軍,是否願意幫助天下更多百姓,耕種上屬於自己的土地!”


    兩人眼眸一亮,頓時明了。


    渤海王這是要他們助其作戰,平定天下,然後然天下百姓,都和冀州百姓一樣,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顏良決定不再猶豫,當即單膝一跪,“大王,顏良蒙大王饒恕,苟活到今日,之前愚昧,回鄉一趟後,才知故鄉變化,知大王仁德,今願獨身報效,還望大王恕我無知,允我追隨征戰。”


    文醜看了顏良一眼,也不再猶豫,也一跪,嚷道:“俺也一樣!”


    劉擎心中大喜,果然,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冀州之現狀,劉擎就不信降服不了任何人。


    一手托住顏良,一手托住文醜,劉擎笑道:“兩位速速平身,本王得兩位將軍,南下之日,便可隨本王建功!”


    恭喜主公收服武將【顏良】


    姓名:顏良


    品級:卓爾不群


    耐力:88


    武力:93


    統率:86


    智力:40


    政治:32


    魅力:51


    特性:【疾風】率隊衝殺時統率+2,氣勢如虹,降低敵方士氣。


    【果敢】戰鬥中陷入重圍,也不會導致混亂。


    【罵戰】戰鬥中辱罵敵人,使其士氣降低,提升自身士氣。


    【豪傑】戰鬥時容易觸發單挑。


    忠誠度:70%


    收益:武力值已達極值,不再獲得收益。


    恭喜主公收服武將【文醜】


    耐力:87


    武力:94


    統率:85


    智力:25


    政治:25


    魅力:40


    特性:【迅雷】率隊衝殺時武力+2,其勢難當。


    【怒發】若附近友軍被敵軍擊潰,己方士氣上升。


    【驍將】麾下兵馬越多,戰鬥力和攻城裏能力越強。


    【豪傑】容易發生單挑。


    忠誠度:70%


    收益:武力值已達極值,不再獲得收益。


    顏良文醜,一齊加入麾下,劉擎頓覺如虎添翼。


    看兩人屬性,武力值是真的高,放眼整個漢末,除了那零星的武力天花板,顏良文醜那93-94的武力,已然是一流水平,即便身後的典韋,武力也不過95點,當然典韋的長處在於耐力。


    “拜見主公!”兩人行跪拜禮。


    “快快起身!”劉擎這都三扶兩人了。


    收服顏良文醜,此行比想象中的更加順利,或許,這就是大勢所趨吧。


    劉擎引兵回鄴,剩下的最後一件事,便是小劉稷的滿月酒了。


    四月底,劉擎在王府大宴鄴城諸官,甚至在軍營,也大大改善了一頓夥食,人人有肉。


    翌日,鄴城城頭號角,長鳴不止,劉擎領兵十萬,大軍集結新南門,真真正正的一大片。


    劉擎設想中的最後一戰,開始了!


    劉擎手持赤霄寶劍,拔劍高舉,喝道:“大軍,進發!”


    身後城牆上,是荀彧,戲誌才,是蔡琰,抱著劉稷的荀采,還有糜仁甘梅,悉數前來送行。


    城門前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百姓,有些拿著吃的東西,有些折著花,前來壯行。


    一令下達,數十令兵疾馳而出,將劉擎的開拔命令送出,十萬大軍,光靠喊,是無法傳令軍令的。


    大軍井然有序,徐徐而動。


    就在大軍開動之時,鄴城內外許許多多的暗探,都紛紛冒頭,將渤海王大軍開拔的消息,送往全國地處。


    劉擎數月前就在準備了,暗探們自然不會無動於衷,特別近一個月大軍開始集結的時候,便再也無法瞞住。


    劉擎本就無意隱瞞,這又不是突襲戰,而是要昭告天下的平亂之戰,大軍所到之處,就該所向披靡。


    信一封接著一封,皆是渤海王進兵的動向,劉擎這南下第一目的地,就是汝南。


    袁氏殘餘,也該畫上一個休止符了。


    不知道十萬大軍將汝陽城內的小偽宮圍個水泄不通的時候,當他看到顏良文醜,變成自己的先鋒大將的時候,袁紹會是如何的想法?


    此行,不再殺人,就在誅心!


    ……


    荊州,襄陽。


    自從渤海王大軍開動之時,劉表就未睡過一個好覺,惹得蔡氏很是不滿,而白日裏,劉表大多數時間,也是召集眾人議事。


    蒯氏兄弟,從南陽召回的蔡瑁,從洞庭湖召回的劉磐,更有從零陵召來的太守張羨。


    堂上的氣氛,十分凝重,一直都是劉表在陳述信報,眾人很少有回應。


    “十萬大軍,渤海王的十萬大軍,主公,渤海王必是衝荊揚二州而來的,好在其進兵方向,是揚州,我等或可再圖喘息。”蔡瑁坐於客座之首,儼然是一副主事人的樣貌。


    蒯越道:“陳溫,孫策,主公三家,如今有了同一個大敵人,或許,還有辦法。”


    “什麽辦法?”劉表追問。


    “合三家之力,力抗劉擎!”蒯越道。


    蒯良當即糾正:“主公麾下黃忠,剛射殺孫堅,如今主公與孫氏已是不共戴天之仇,焉能攜手?”


    頓了頓,蒯良接著道:“主公與袁氏,為奪南陽,打得不可開交,而陳溫乃是袁氏擁躉,如今雖據揚州,然僅有丹陽會稽二郡,九江為沮授所占,吳郡為劉備所占,陳溫自保尚且不得,何來聯合之力。”


    “世人皆知丹陽兵驍勇,人人皆可為兵,子柔莫要輕視之!”蒯越爭辯道。


    蒯良搖了搖頭,蒯越顯然不願意麵對現實。


    “叔父,其它的我不知,孫堅死時,其麾下將士,未有絲毫退縮,反而爆發出更強大的威力,將我與黃將軍,趕出了大營,孫氏將士如此血性,是斷然不會和好的!”劉磐道。


    劉表歎了口氣,“我亦以為,聯合並不可行。”


    然而心中且是另一道念頭:


    除非,是和渤海王聯合。


    (ps:求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