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戰場,塵埃漸漸落定,但關注者的目光,卻始終盯著。


    特別那些有心人士。


    渤海王就這般輕易的走進臨湘城中,當消息送到劉表的案台之前,劉表一時間難以適從。


    劉表以為,以孫策之勇,加上孫堅善戰之軍,堅守一段時日,應該沒有問題,荊州方麵,劉表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籌劃,該如何應對。


    原本,主戰派的呼聲一直蓋過主和派,然長沙之役的結果傳來,州府之中那些主戰的聲音,頓時小了許多。


    雖然荊州兵馬也有不俗的力量,比如劉磐黃忠的軍隊,黃祖的水軍,亦有不俗實力,但這種力量,比的還是孫氏的兵馬,可此次渤海王展現出來的摧枯拉朽般的力量,頓時讓那些主戰派都閉上了嘴巴。


    一日。


    臨湘便城門洞開,降了。


    幾乎和揚州丹陽郡的狀況如出一轍。


    渤海王就這麽領兵走了過去,周氏兄弟就連夜將陳溫綁了,送到了劉擎跟前,也獻出了丹陽郡。


    渤海王走到了長沙郡,聽說是孫策前去一戰,不敵自刎,然後,孫氏降了,渤海王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臨湘城。


    接下來,身處荊州的他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他們,會如何?


    會不會與丹陽和長沙如出一轍?


    實際上,經過劉擎給劉表書信,劉表心中,也是傾向於和的,朝廷派給他一個爛攤子,如今收拾好,歸於朝廷是應該的,而且漢室江山幾經波折,社稷已經瀕臨頹廢,他身為漢室宗親,實在不應該再有私心。


    至於那些主戰派,不如就讓他們去戰好了,想著想著,劉表取過一份空白的帛書,開始書寫起來。


    “主公,蒯良求見。”


    一道聲音打斷了劉表,劉表當即收起帛書,回道:“快請!”


    蒯良一人進入劉表書房,這一次,他是一個人來的,並未與蒯越結伴。


    “子柔,此來所謂何事?”


    蒯良坐定,神色似有憂愁,回道:“自然是為戰和之爭而來。”


    “哦?蒯氏不是一力主戰的嗎?子柔難道有別的想法?”劉表故意引發道,實際上他是知道蒯良的心思的,在蒯氏中,蒯良算是一個和派。


    說服不了氏族,所以,這次他前來嚐試說服劉表。


    “主公該知,荊州有如此景況,得益於何人。”蒯良先道,提示出了話中的弦外之音。


    不錯,他劉表能以最快速度坐穩荊州牧這個位置,便是得意於各地豪強的支持。


    劉表懂了,但裝作沒懂,一臉認真的聽著。


    “主公,戰端一開,勝敗幾何?即便有人力主作戰,那是因為渤海王乃是衝他們而去的,他們戰是敗亡,不戰,亦是敗亡,主公焉能被其掣肘?”


    劉表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做吃驚狀,對蒯良道:“子柔,你所言之事,蒯氏亦在其列,難道你……”


    要和蒯氏對著幹,劉表沒有說出口。


    “主公,臣所為,真是為了蒯氏,懇請主公力求和平,於公,勿要使荊州再生禍亂,於私,也望主公能向渤海王替蒯氏求情,蒯氏願意全力配合渤海王新政。”


    蒯良將其來的目的說了出來,劉表絲毫不懷疑他的公心,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蒯良之言,劉表心中再認同不過了,但是他也要提防蒯良是否是來試探的,畢竟他是蒯氏核心。


    劉表表現得頗為勉強和無奈,歎道:”確如子柔所言,我也不希望看見將士們再受苦了,然無論是戰是和,皆需慎重。


    聽劉表這麽一說,似有鬆口,蒯良連忙建議:“主公,我有一策,可促成此事?”


    “哦?說來聽聽。”


    “荊襄各大勢力,大部分乃是主戰,主公明麵上,可支持主戰,再命他們積極備戰,另一麵,再書信給渤海王,告知主和之意,但是,需要他幫忙,讓那些主戰派,改變想法。”


    “子柔的意思是,讓渤海王將主戰派打到主和?”


    蒯良點點頭,確實如此!


    劉表一時無言以對,蒯良為人一向正派,沒想到這回,竟然獻計陽奉陰違,可見他也是毫無辦法了。


    劉表越看,越覺得蒯良是認真的,而非試探,於是將心中所思,微微透露。


    “子柔啊,我身為漢室宗親,又是受先帝之名,牧領荊州百姓,如今中原太平,戰亂將息,我又何忍將荊州再度推入戰火,又何忍破壞這得之不易的太平呢?”


    蒯良一聽,心中驚喜,當即取出一份帛書,呈給劉表。


    “臣擅作主張,已將主公寫給渤海王的書信擬好,請主公過目!”蒯良道。


    劉表十分欣賞的看了蒯良一眼,打開帛書一看,其中大意,正是自己所思,不過,蒯良還加了不少自己沒有想到的細節,比如荊州治理如今的困難,各方勢力難以調和,其大意就是向渤海王吐苦水,來引起渤海王共情,因為渤海王當初,也麵臨過這般狀況。


    “子柔之術,寫得甚好,子柔之計,亦可實行,此書便留在此處,我會命人秘密送出。”劉表表態。


    蒯良連連拱手道謝:“謝過主公!”


    隨後告退。


    劉表看著蒯良之書,暗自笑了笑,子柔真是,瞌睡了送枕頭來,劉表再度取出那份剛寫了開頭的帛書,默默抄了起來,大意不變,略微改了下措辭,比如“大王”改成“賢弟”,更顯親近。


    再不如,加上了一些感激,算是對渤海王數次提出幫助荊州平叛的回複,當初他信都沒來得及回,長沙之亂,卻先結束了,也真是無奈。


    書寫完畢,劉表長舒一口氣,此事,便先依照蒯良之計來辦,私下給渤海王一封信,讓他配合自己,演一出戲。


    如此,既滿足了主戰派的堅持,又滿足了自己主和派的結局。


    因為劉表自始至終都明白,他無法戰勝渤海王,以前不可以,此次,就更不可能了。


    但是反過來,他一個人搞不定幾大豪強,但在渤海王的幫助下,卻可以!


    隻不過,背地裏一些不好的名聲,恐怕要自己來背負了,比如過河拆橋之類的。


    同樣,接受渤海王入主之後的荊州,無疑是真正的荊州百姓之福,荊州百姓,自然也會記得他這個始作俑者。


    這麽一算,好像也不虧。


    (求月票,推薦票支持。)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