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漢第一謙虛,韓遂正反都贏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作者:子虛笑烏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甫嵩勒轉馬頭,轉身離開,避開了令人惡心的景象,他並未下令追擊,但有一點不得不防。
梁山位於左馮翊境內,鮮卑若翻山北逃,追無可追,可若是其一直向西,那會翻越梁山,進入洛水穀地,再順穀地南下,依然可以進兵長安,威脅美陽。
鮮卑軍的意圖不用猜,但皇甫嵩覺得,必須要提前好做應對的準備,衙縣與粟邑是洛水穀地重鎮,兩地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走吧,先去夏陽瞧瞧,到底是何人,能將擋住鮮卑上萬大軍。”皇甫嵩衝朱儁傅燮兩人道,按理,原本屬於夏陽的一曲駐軍,應該被張溫調往美陽方麵了才對。
朱儁引馬跟上,揣測道:“我看,可能是張司空所為,夏陽落入敵手,外族大軍可就要渡洛水了,守洛水,不如守夏陽!”
“朱將軍所言甚是!”傅燮讚同。
三人齊頭並進,回到了河穀道上,這時,身後的騎哨快馬趕上三人。
“啟稟將軍,丁刺史正在趕來,約半個時辰到。”
“丁原也南下了?領軍多少?”朱儁問道。
“約數千人。”騎哨答。
“看來是南匈奴確已撤退,他才會領軍南下,我等便在此等候吧!”皇甫嵩道。
“丁刺史?哪個丁刺史?”傅燮問道,自從受命掃黃巾,傅燮便一直在外征戰,刺史這種重大任命,通常都是要行榜全國的,而他卻不知道。
“嗬嗬,南容兜兜轉轉,已曆五州之地,丁刺史乃是丁原丁建陽,新任命的並州刺史,之前外族聯軍勢頭過盛,導致張懿刺史被殺。”
傅燮點了點頭,兩族聯軍,足足有十萬,張懿自然不可能敵得過。
“聽聞劉擎公子便在並州,也不知如何了。”傅燮道。
“雁門亦受鮮卑侵害,公子手中兵馬不多,能守住雁門,已十分難得!”皇甫嵩道,說起來,這雁門太守之職,還是他為其謀取的。
三人原地等待,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從猜測鮮卑逃向,到美陽的雙方局勢……
半個時辰,一閃便逝。
而後方,不久後也出現了好些兵馬,道上煙塵遮天,可見來人,趕的還是比較急的。
“來了!”皇甫嵩笑道,“見見這並州刺史,他能獨一人扛住南匈奴大軍渡河,還有穀道中南下的聯軍,能力應該不俗!”
相比丁原,皇甫嵩知道自己這邊則清閑多了,鮮卑雖囤聚大軍,但一直沒有大舉渡河的行為。
三人看著來者,無疑就是為首那花白胡子之人,竟然還是一位老將。
等等,他的身旁……
皇甫嵩朱儁與傅燮紛紛將目光落在了與丁原並駕齊驅的年輕人身上。
劉擎!
“那是劉擎公子?不是我眼花吧!”朱儁老眼眯了眯,以讓自己看的更清楚。
“不會錯,是公子!”傅燮答道。
皇甫嵩一聲不吭,顯然也認出人來了,他思緒已經開始聯想,公子為何會與丁刺史一齊南下?
雁門郡的麻煩解決了?
南匈奴大軍快速北還,和他會不會有聯係?
劉擎與丁原叫停了大軍,兩人各帶了郭嘉與呂布迎向皇甫嵩三人而去。
一見麵,皇甫嵩就一陣爽朗大笑:“哈哈哈,實在意外,竟與公子在此地相遇!”
劉擎一邊拱手致意,一邊笑道:“皇甫將軍!別來無恙!”
說完,又對另外兩人拱手道:“朱將軍,傅將軍!”
朱儁傅燮亦十分有禮,一邊笑容滿麵,一邊行禮。
“見過公子!”
雖然他們官階高,但這是對劉擎宗親身份的認可。
丁原與呂布怔怔的看著劉擎與三人充滿笑意與熟絡的打招呼,有些意外,劉擎與他們一起討伐黃巾軍他是知道,隻是沒想到,劉擎與他們關係竟然如此之近。
這個年未及冠的年輕人,是如何融入這幾位位高權重的將軍群體中的?
“丁刺史,久聞不如見麵,我已聽公偉誇你數次!”皇甫嵩笑道,朱儁曾親自去見過丁原,商議協作之事。
丁原又與幾人相互打個照麵,皇甫嵩引馬上前,來到劉擎身旁,直接將心中疑惑拋出:“公子,嵩有數件事不解,你可一定要告知!”
劉擎笑道:“皇甫將軍有問,擎必知無不言,不如邊走邊說吧!”說完,轉而對郭嘉道:“奉孝,令子龍跟上即可!”
郭嘉奉命而去,丁原也對呂布同樣吩咐道。
見郭嘉離去,劉擎策動戰馬,緩緩向前,眾人也都掉頭向南,劉擎道:“皇甫將軍想問,必是南匈奴之事吧。”
皇甫嵩未開口,朱儁反而搶著道:“南匈奴快速北上,丁刺史便懷疑是南匈奴王庭出了麻煩,我等都懷疑是公子你出手了,畢竟並州北邊,除了王智,也隻有公子有這個能耐能威脅南匈奴王庭了。”
劉擎沒有否認,笑著答:“諸位將軍神機妙算,劉擎佩服!”
“快說說,公子做了什麽,能讓南匈奴急行北上。”皇甫嵩催促道。
丁原望著劉擎,也很期待,他知道劉擎滅了南匈奴大軍,他大受震撼,但在南匈奴王庭做了什麽,他還真沒問過。
“我講南匈奴王庭夷為平地了!”劉擎淡淡道。
此話一出,幾人頓時怔住。
夷為平地?那是滅族?
見幾人表情怪異,劉擎解釋道:“諸位將軍莫要驚訝,我率軍攻入,並未受什麽抵抗,對無還手之力之人,我自然不會刀兵相向,不過南匈奴舉族叛漢,我自不會輕饒他們,我已經將其所有財產牲畜沒收,人也盡數徙往雁門,分散進入各縣,所以,某種意義而言,南匈奴已經不存在了!”
皇甫嵩看看朱儁,朱儁看看皇甫嵩,兩位老搭檔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不可思議。
劉擎的手筆,也太狠了!
這不是滅族,但形同滅族,南匈奴本就是匈奴降漢的一部分,人口隻有十幾萬,盡數遷去雁門郡,那雁門郡養的活這麽多人嗎?
當然,這個不是他們現在關心的,他們關心的是,南匈奴大軍會甘心劉擎將其基本盤徙走嗎?
“那南匈奴軍呢?”還是傅燮最先反映過來。
“都死了。”丁原輕描淡寫的替劉擎答道,他覺得他這個一州刺史,也太沒存在感了。
“死了?”皇甫嵩三人詫異道,齊齊將臉轉向丁原,臉上表情似乎在說,“進一步說說。”
“公子在穀羅城山穀中設伏,火攻南匈奴軍,全殲敵軍三萬餘人。”丁原將自己知道的介紹道。
三人又齊刷刷的轉向劉擎,欣賞,震撼,欽佩,三人心中五味陳雜。
朱儁收回目光,漫無目的的看著前方道:“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了長社。”
皇甫嵩聽了,也略有所感。
這一路上,幾人分享著分開月餘的種種經曆,時而發出歡聲笑語,時而又連連哀歎,皇甫嵩替提起被召回京師之後,羌涼叛軍便氣勢,幾任涼州刺史一通騷操作,直接失去了涼州防線,將戰火燒到了三輔之地,皇甫嵩亦受牽連,剛到長安呢,就被撤職了。
傅燮也提到了自己奔赴河東之時,在白波穀的奇遇。
劉擎留了個心,白波軍已經起勢了,這支軍隊日後可了不得,他們全據河東郡,一度超過十萬人,雒陽大亂之時,甚至還出手救了漢帝。
《最初進化》
離離原上譜,一歲一枯榮。
反賊殺不盡,還能救皇帝。
“南容,你說被白波黃巾軍圍困一日,然後又放你們通過?他們還用公子的話告訴你,先拒外族?”皇甫嵩也覺得新鮮,傅燮也是剛剛說起這事。
劉擎則陷入沉思,對於傅燮所說,劉擎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往下延伸是什麽意思,那白波軍還能聽我的不成!
傅燮看著劉擎道:“若非公子在場,我亦不會說出,此事事關公子聲譽,便是因外敵而通白波,亦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說話間,幾位將軍皆不動聲色的瞥了瞥丁原,看得後者一陣寒毛直豎。
丁原腹誹:就你們是自己人,老子是外人是吧!
“諸位將軍放心,丁原什麽都沒聽見!”
丁原的情商,劉擎是見識過的。
“此乃戲言耳,丁刺史莫要見怪!”劉擎笑道,飯後心中依舊在揣摩,自己明明沒有與白波軍有來往,甚至都不知道白波穀在哪。
白波軍的民族意識這麽強嗎?可為什麽要用劉擎的名義呢?還用他曾經說過的話,這話,他都對誰說過呢?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沮授知道,田豐知道,郭嘉知道,荀彧也知道,這些人應該不會背著自己去聯絡白波軍。
還有典韋也知道,典韋則直接不可能,因為一直跟隨自己。
突然,劉擎目光陡然一亮!
張角與張寧也知道!
張角已死,那麽做這事的人,隻可能是逃走的張寧!
張寧在白波穀,她本就是黃巾,離開了常山,自然尋找黃巾殘部,隻是沒想到,這關中之地,司隸的眼皮子底下,河東郡,還有一支黃巾在悄悄成長。
不過張寧為何會知道傅燮乃是為外族之事奔赴河東?
“公子何所思?”見劉擎沉默了半天,皇甫嵩好奇問道。
劉擎衝其一笑,帶著些許無奈道:“說來慚愧,我並未派人聯絡白波穀的黃巾軍,許是某人聽了我的話,故弄玄機。”
公子不承認!
傅燮看著劉擎,想不到,公子竟直接否認,真乃大漢第一謙虛!
既然如此,那他不妨配合一番,也不去說破算。
畢竟那封信言之鑿鑿,非常直白稱公子所言,傅燮覺得必然不僅僅是聽說這麽簡單。
公子明明心思縝密,麵麵俱到,卻總裝出一副似不經意的模樣,唉!傅燮心中悠長一歎。
半日路程,眾人終於見到了夏陽,遠遠望去,那高高吊起的護城橋拒人千裏之外,一路行來,多有鮮卑軍撤退的蹤跡,亦有不少已經幹涸的血跡。
說明夏陽曆經過戰鬥!
……
美陽縣南,羌涼大營。
自從張溫率駐守美陽,羌涼大軍就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如今張溫大軍人數已經和羌涼聯軍相差無幾,短短十多日,兩軍連日皆有小戰,但大規模的戰鬥,卻一次都沒有發生過。
似乎時間停止一般,韓遂與張溫的對峙,不在美陽,而是在河東。
兩人皆默契的覺得,河東之戰的結局,便是美陽之戰的結局。
若鮮卑與南匈奴聯軍勝出,三輔之地將成為一片孤地,外族聯軍合圍,張溫必定全軍覆沒。
而若是聯軍敗北,那大漢軍便會順勢支援美陽,羌涼軍也隻能暫避鋒芒,放棄攻打美陽,甚至直接退守陳倉。
韓遂獨自坐於軍帳之中,他的麵前,放著兩封信件,還有一觴酒。
兩封信,不久前剛剛收到,神奇之處在於,兩封信來自敵對雙方,給了他兩個說法,亦是兩個選擇,或者更恰當的說法,是美陽之戰的兩種結果。
一封信是鮮卑大人扶羅韓寫的,信中稱兩族聯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斬並州刺史張懿,殺西河太守邢紀,如今大軍渡河在即,河東郡沃野千裏,已誌在必得,河東之戰若勝,聯軍便可調轉攻勢,西進三輔之地,助羌涼破張溫,屆時雙方聯合,繼續東進,攻下雒陽,亦非不可!
令一封信來自老上司,漢大將軍何進,何進稱皇甫嵩、朱儁、傅燮等將駐守河東,外族聯軍萬萬不可能得逞,且日久必敗,屆時三將再攜勝勢馳援美陽,羌涼叛軍安能不敗?何進勸其反水,趁叛軍兵敗之時,斬殺叛將,將功贖罪,羌涼叛亂若平,必不失封侯之位。
鮮卑南匈奴若勝,順勢而為,可占據長安。
漢軍若勝,順勢而為,可將功補過,仍不失封侯之位。
韓遂隻需順勢而為,所以他選擇了等。
“韓將軍,邊首領求見!”帳外傳來了通報聲。
韓遂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立即收起信,舉起一旁的酒觴,衝外道:“有請!”
邊章入帳,跟在他身後的,還有北宮伯玉和李文侯。
“韓老弟,何故一人喝悶酒!”邊章笑著,自顧尋了個位置坐下。
韓遂故作長歎,“唉……我軍久不能克,故而心中煩悶。”
邊允與另外兩位羌人首領對視一眼,道:“韓老弟莫要煩悶,我們幾人前來,便是與老弟商議決戰之事!”
“決戰?”韓遂眼皮猛的一跳,嚇得不輕。
決戰意味著風險,順勢而為兩贏的局麵,韓遂如何願意放棄,要決戰,也不是現在!
這裏的兩贏,是正反都是韓遂贏。
“我軍遠道,且糧草有限,不能久支,必須速戰!”北宮伯玉道。
“後方亦多有盜匪劫掠我軍糧道,拖久了恐怕於我軍不利!”李文侯道。
三人皆欲決戰!原本隻有邊章欲速戰,韓遂之前是說服了兩位羌人首領保持坐山觀虎鬥姿態的,邊章又是如何說服他們的?韓遂心中疑惑道。
他目光深邃,看了邊章一眼,他這麽急,是不是在懷疑什麽?
但此時決不能貿然開戰。
韓遂又看了看兩首領,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擺與案上。
“此乃我剛收到的鮮卑大人扶羅韓來信,諸位看看,再決定是否決戰!”
(ps:求推薦票、月票)
梁山位於左馮翊境內,鮮卑若翻山北逃,追無可追,可若是其一直向西,那會翻越梁山,進入洛水穀地,再順穀地南下,依然可以進兵長安,威脅美陽。
鮮卑軍的意圖不用猜,但皇甫嵩覺得,必須要提前好做應對的準備,衙縣與粟邑是洛水穀地重鎮,兩地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走吧,先去夏陽瞧瞧,到底是何人,能將擋住鮮卑上萬大軍。”皇甫嵩衝朱儁傅燮兩人道,按理,原本屬於夏陽的一曲駐軍,應該被張溫調往美陽方麵了才對。
朱儁引馬跟上,揣測道:“我看,可能是張司空所為,夏陽落入敵手,外族大軍可就要渡洛水了,守洛水,不如守夏陽!”
“朱將軍所言甚是!”傅燮讚同。
三人齊頭並進,回到了河穀道上,這時,身後的騎哨快馬趕上三人。
“啟稟將軍,丁刺史正在趕來,約半個時辰到。”
“丁原也南下了?領軍多少?”朱儁問道。
“約數千人。”騎哨答。
“看來是南匈奴確已撤退,他才會領軍南下,我等便在此等候吧!”皇甫嵩道。
“丁刺史?哪個丁刺史?”傅燮問道,自從受命掃黃巾,傅燮便一直在外征戰,刺史這種重大任命,通常都是要行榜全國的,而他卻不知道。
“嗬嗬,南容兜兜轉轉,已曆五州之地,丁刺史乃是丁原丁建陽,新任命的並州刺史,之前外族聯軍勢頭過盛,導致張懿刺史被殺。”
傅燮點了點頭,兩族聯軍,足足有十萬,張懿自然不可能敵得過。
“聽聞劉擎公子便在並州,也不知如何了。”傅燮道。
“雁門亦受鮮卑侵害,公子手中兵馬不多,能守住雁門,已十分難得!”皇甫嵩道,說起來,這雁門太守之職,還是他為其謀取的。
三人原地等待,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從猜測鮮卑逃向,到美陽的雙方局勢……
半個時辰,一閃便逝。
而後方,不久後也出現了好些兵馬,道上煙塵遮天,可見來人,趕的還是比較急的。
“來了!”皇甫嵩笑道,“見見這並州刺史,他能獨一人扛住南匈奴大軍渡河,還有穀道中南下的聯軍,能力應該不俗!”
相比丁原,皇甫嵩知道自己這邊則清閑多了,鮮卑雖囤聚大軍,但一直沒有大舉渡河的行為。
三人看著來者,無疑就是為首那花白胡子之人,竟然還是一位老將。
等等,他的身旁……
皇甫嵩朱儁與傅燮紛紛將目光落在了與丁原並駕齊驅的年輕人身上。
劉擎!
“那是劉擎公子?不是我眼花吧!”朱儁老眼眯了眯,以讓自己看的更清楚。
“不會錯,是公子!”傅燮答道。
皇甫嵩一聲不吭,顯然也認出人來了,他思緒已經開始聯想,公子為何會與丁刺史一齊南下?
雁門郡的麻煩解決了?
南匈奴大軍快速北還,和他會不會有聯係?
劉擎與丁原叫停了大軍,兩人各帶了郭嘉與呂布迎向皇甫嵩三人而去。
一見麵,皇甫嵩就一陣爽朗大笑:“哈哈哈,實在意外,竟與公子在此地相遇!”
劉擎一邊拱手致意,一邊笑道:“皇甫將軍!別來無恙!”
說完,又對另外兩人拱手道:“朱將軍,傅將軍!”
朱儁傅燮亦十分有禮,一邊笑容滿麵,一邊行禮。
“見過公子!”
雖然他們官階高,但這是對劉擎宗親身份的認可。
丁原與呂布怔怔的看著劉擎與三人充滿笑意與熟絡的打招呼,有些意外,劉擎與他們一起討伐黃巾軍他是知道,隻是沒想到,劉擎與他們關係竟然如此之近。
這個年未及冠的年輕人,是如何融入這幾位位高權重的將軍群體中的?
“丁刺史,久聞不如見麵,我已聽公偉誇你數次!”皇甫嵩笑道,朱儁曾親自去見過丁原,商議協作之事。
丁原又與幾人相互打個照麵,皇甫嵩引馬上前,來到劉擎身旁,直接將心中疑惑拋出:“公子,嵩有數件事不解,你可一定要告知!”
劉擎笑道:“皇甫將軍有問,擎必知無不言,不如邊走邊說吧!”說完,轉而對郭嘉道:“奉孝,令子龍跟上即可!”
郭嘉奉命而去,丁原也對呂布同樣吩咐道。
見郭嘉離去,劉擎策動戰馬,緩緩向前,眾人也都掉頭向南,劉擎道:“皇甫將軍想問,必是南匈奴之事吧。”
皇甫嵩未開口,朱儁反而搶著道:“南匈奴快速北上,丁刺史便懷疑是南匈奴王庭出了麻煩,我等都懷疑是公子你出手了,畢竟並州北邊,除了王智,也隻有公子有這個能耐能威脅南匈奴王庭了。”
劉擎沒有否認,笑著答:“諸位將軍神機妙算,劉擎佩服!”
“快說說,公子做了什麽,能讓南匈奴急行北上。”皇甫嵩催促道。
丁原望著劉擎,也很期待,他知道劉擎滅了南匈奴大軍,他大受震撼,但在南匈奴王庭做了什麽,他還真沒問過。
“我講南匈奴王庭夷為平地了!”劉擎淡淡道。
此話一出,幾人頓時怔住。
夷為平地?那是滅族?
見幾人表情怪異,劉擎解釋道:“諸位將軍莫要驚訝,我率軍攻入,並未受什麽抵抗,對無還手之力之人,我自然不會刀兵相向,不過南匈奴舉族叛漢,我自不會輕饒他們,我已經將其所有財產牲畜沒收,人也盡數徙往雁門,分散進入各縣,所以,某種意義而言,南匈奴已經不存在了!”
皇甫嵩看看朱儁,朱儁看看皇甫嵩,兩位老搭檔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不可思議。
劉擎的手筆,也太狠了!
這不是滅族,但形同滅族,南匈奴本就是匈奴降漢的一部分,人口隻有十幾萬,盡數遷去雁門郡,那雁門郡養的活這麽多人嗎?
當然,這個不是他們現在關心的,他們關心的是,南匈奴大軍會甘心劉擎將其基本盤徙走嗎?
“那南匈奴軍呢?”還是傅燮最先反映過來。
“都死了。”丁原輕描淡寫的替劉擎答道,他覺得他這個一州刺史,也太沒存在感了。
“死了?”皇甫嵩三人詫異道,齊齊將臉轉向丁原,臉上表情似乎在說,“進一步說說。”
“公子在穀羅城山穀中設伏,火攻南匈奴軍,全殲敵軍三萬餘人。”丁原將自己知道的介紹道。
三人又齊刷刷的轉向劉擎,欣賞,震撼,欽佩,三人心中五味陳雜。
朱儁收回目光,漫無目的的看著前方道:“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了長社。”
皇甫嵩聽了,也略有所感。
這一路上,幾人分享著分開月餘的種種經曆,時而發出歡聲笑語,時而又連連哀歎,皇甫嵩替提起被召回京師之後,羌涼叛軍便氣勢,幾任涼州刺史一通騷操作,直接失去了涼州防線,將戰火燒到了三輔之地,皇甫嵩亦受牽連,剛到長安呢,就被撤職了。
傅燮也提到了自己奔赴河東之時,在白波穀的奇遇。
劉擎留了個心,白波軍已經起勢了,這支軍隊日後可了不得,他們全據河東郡,一度超過十萬人,雒陽大亂之時,甚至還出手救了漢帝。
《最初進化》
離離原上譜,一歲一枯榮。
反賊殺不盡,還能救皇帝。
“南容,你說被白波黃巾軍圍困一日,然後又放你們通過?他們還用公子的話告訴你,先拒外族?”皇甫嵩也覺得新鮮,傅燮也是剛剛說起這事。
劉擎則陷入沉思,對於傅燮所說,劉擎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往下延伸是什麽意思,那白波軍還能聽我的不成!
傅燮看著劉擎道:“若非公子在場,我亦不會說出,此事事關公子聲譽,便是因外敵而通白波,亦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說話間,幾位將軍皆不動聲色的瞥了瞥丁原,看得後者一陣寒毛直豎。
丁原腹誹:就你們是自己人,老子是外人是吧!
“諸位將軍放心,丁原什麽都沒聽見!”
丁原的情商,劉擎是見識過的。
“此乃戲言耳,丁刺史莫要見怪!”劉擎笑道,飯後心中依舊在揣摩,自己明明沒有與白波軍有來往,甚至都不知道白波穀在哪。
白波軍的民族意識這麽強嗎?可為什麽要用劉擎的名義呢?還用他曾經說過的話,這話,他都對誰說過呢?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沮授知道,田豐知道,郭嘉知道,荀彧也知道,這些人應該不會背著自己去聯絡白波軍。
還有典韋也知道,典韋則直接不可能,因為一直跟隨自己。
突然,劉擎目光陡然一亮!
張角與張寧也知道!
張角已死,那麽做這事的人,隻可能是逃走的張寧!
張寧在白波穀,她本就是黃巾,離開了常山,自然尋找黃巾殘部,隻是沒想到,這關中之地,司隸的眼皮子底下,河東郡,還有一支黃巾在悄悄成長。
不過張寧為何會知道傅燮乃是為外族之事奔赴河東?
“公子何所思?”見劉擎沉默了半天,皇甫嵩好奇問道。
劉擎衝其一笑,帶著些許無奈道:“說來慚愧,我並未派人聯絡白波穀的黃巾軍,許是某人聽了我的話,故弄玄機。”
公子不承認!
傅燮看著劉擎,想不到,公子竟直接否認,真乃大漢第一謙虛!
既然如此,那他不妨配合一番,也不去說破算。
畢竟那封信言之鑿鑿,非常直白稱公子所言,傅燮覺得必然不僅僅是聽說這麽簡單。
公子明明心思縝密,麵麵俱到,卻總裝出一副似不經意的模樣,唉!傅燮心中悠長一歎。
半日路程,眾人終於見到了夏陽,遠遠望去,那高高吊起的護城橋拒人千裏之外,一路行來,多有鮮卑軍撤退的蹤跡,亦有不少已經幹涸的血跡。
說明夏陽曆經過戰鬥!
……
美陽縣南,羌涼大營。
自從張溫率駐守美陽,羌涼大軍就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如今張溫大軍人數已經和羌涼聯軍相差無幾,短短十多日,兩軍連日皆有小戰,但大規模的戰鬥,卻一次都沒有發生過。
似乎時間停止一般,韓遂與張溫的對峙,不在美陽,而是在河東。
兩人皆默契的覺得,河東之戰的結局,便是美陽之戰的結局。
若鮮卑與南匈奴聯軍勝出,三輔之地將成為一片孤地,外族聯軍合圍,張溫必定全軍覆沒。
而若是聯軍敗北,那大漢軍便會順勢支援美陽,羌涼軍也隻能暫避鋒芒,放棄攻打美陽,甚至直接退守陳倉。
韓遂獨自坐於軍帳之中,他的麵前,放著兩封信件,還有一觴酒。
兩封信,不久前剛剛收到,神奇之處在於,兩封信來自敵對雙方,給了他兩個說法,亦是兩個選擇,或者更恰當的說法,是美陽之戰的兩種結果。
一封信是鮮卑大人扶羅韓寫的,信中稱兩族聯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斬並州刺史張懿,殺西河太守邢紀,如今大軍渡河在即,河東郡沃野千裏,已誌在必得,河東之戰若勝,聯軍便可調轉攻勢,西進三輔之地,助羌涼破張溫,屆時雙方聯合,繼續東進,攻下雒陽,亦非不可!
令一封信來自老上司,漢大將軍何進,何進稱皇甫嵩、朱儁、傅燮等將駐守河東,外族聯軍萬萬不可能得逞,且日久必敗,屆時三將再攜勝勢馳援美陽,羌涼叛軍安能不敗?何進勸其反水,趁叛軍兵敗之時,斬殺叛將,將功贖罪,羌涼叛亂若平,必不失封侯之位。
鮮卑南匈奴若勝,順勢而為,可占據長安。
漢軍若勝,順勢而為,可將功補過,仍不失封侯之位。
韓遂隻需順勢而為,所以他選擇了等。
“韓將軍,邊首領求見!”帳外傳來了通報聲。
韓遂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立即收起信,舉起一旁的酒觴,衝外道:“有請!”
邊章入帳,跟在他身後的,還有北宮伯玉和李文侯。
“韓老弟,何故一人喝悶酒!”邊章笑著,自顧尋了個位置坐下。
韓遂故作長歎,“唉……我軍久不能克,故而心中煩悶。”
邊允與另外兩位羌人首領對視一眼,道:“韓老弟莫要煩悶,我們幾人前來,便是與老弟商議決戰之事!”
“決戰?”韓遂眼皮猛的一跳,嚇得不輕。
決戰意味著風險,順勢而為兩贏的局麵,韓遂如何願意放棄,要決戰,也不是現在!
這裏的兩贏,是正反都是韓遂贏。
“我軍遠道,且糧草有限,不能久支,必須速戰!”北宮伯玉道。
“後方亦多有盜匪劫掠我軍糧道,拖久了恐怕於我軍不利!”李文侯道。
三人皆欲決戰!原本隻有邊章欲速戰,韓遂之前是說服了兩位羌人首領保持坐山觀虎鬥姿態的,邊章又是如何說服他們的?韓遂心中疑惑道。
他目光深邃,看了邊章一眼,他這麽急,是不是在懷疑什麽?
但此時決不能貿然開戰。
韓遂又看了看兩首領,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擺與案上。
“此乃我剛收到的鮮卑大人扶羅韓來信,諸位看看,再決定是否決戰!”
(ps:求推薦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