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領著姚貢等人回了府堂,打算趁此機會,聊一聊渤海周邊數郡局勢。


    如今中山郡,趙郡,魏郡都勢在必得,渤海郡也在囊中,就剩徹底消化,冀州所剩,不過河間國、安平國和清河國三個郡國。


    河間原是劉宏封地,黃巾時亂成一團,被程遠誌從頭到腳劫掠了一遍,如今的河間,控製在曹操手中。


    安平王和清河國的甘陵王,黃巾時被張角所俘,也是劉宏用錢贖回來的,如今清河國已改郡,由姚貢任太守,而安平國得以幸免,劉續依然為王,如今國相是王基,這一次,袁紹倒也將他一起請了來。


    袁紹請他們來此的具體目的,劉擎並不知道,不過可以猜個大概,無非就是站出來對付董卓之類的。


    畢竟現在的劉擎,還沒有成為袁氏的眼中釘。


    劉擎望著有些惶恐的兩人,開門見山問道:“清河郡守姚貢,安平國相王基,明人不說暗話,袁本初喚你們來,所謂何事?”


    姚貢拱手道:“回渤海王,原本我等是來慶賀袁本初升任太守的。”


    “恭賀?難道不是結盟嗎?”劉擎問道,其實是胡亂試探的,或者說,是嚇一嚇他們。


    “結盟?哎呀渤海王,此事從何說起啊,袁本初四世三公,赴任來此,我等自然有心交好。”王基道。


    這也是人之常情。


    “那如今本王來此,不知你們是否願意交好呢?”劉擎人畜無害的笑著。


    但這個笑容,落在這兩人眼中,可不太友善,畢竟剛剛不久,劉擎就是用這笑容令袁紹生生昏厥。


    “自然,自然!”兩人一同賠笑道。


    當然,這隻是表麵的表態,裝裝樣子的,畢竟按照漢律,劉擎並不能治理渤海國,隻有稅收的權力。


    他們哪裏知道,劉擎是打算徹底吃下渤海郡的。


    作為自己的象征,劉擎不僅要自己任命郡國官員,而且國相的位置,已經給荀彧準備好了。


    他要召荀彧過來,不是跟荀諶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入城之後,劉擎便覺此行勝券在握,便直接將召喚荀彧的信送了出去。


    “王國相,安平王可好?”劉擎關心的問道,其實他知道劉續並不好,因為劉宏被刺之事就發生在安平國,境內發生數起大戰,王芬逃竄,劉續也免不了責罰。


    “還好,還好!”王基言不由衷的回道。


    劉擎又問了寫關於安平國和清河國的郡內之事,境內是否有流民,賊寇,百姓是否都傳得暖,吃的飽,是否都有地種等等。


    姚貢王基都被問出疑慮來了,好似渤海王對他們的郡,很熟悉似的,一些他們答不上來的地方,還是劉擎說出來的。


    他們哪知道劉擎行商多年,冀州數郡,就算離了輿圖,劉擎也能說個一二三四出來。


    送走了其他郡的客人,劉擎再去府前時,門口已經沒有任何人影,班明來報,袁紹已經帶人出城了。


    曹操,估計是送袁紹去了。


    田豐湊上來道:“主公留下這兩人,可是對安平清河二國有想法?”


    劉擎連忙瞪了一眼田豐,麵帶慍色道:“元皓休得胡言,安平國劉續與甘陵王劉忠乃是漢室宗親,與我乃是手足,我安能奪其郡國?”


    劉擎說完,甩甩袖子回去了,留給田豐一個背影,望著那個背影,田豐覺得——


    越來越看不懂主公了!


    ……


    魏郡。


    宴席已散,傅燮與郭典帶著酒意,剛剛離去不久。


    一封加急信報就送到了厲溫手中。


    是梁期縣令發來的,梁期縣外發現大批兵馬,如今梁期縣已經關閉城門,但縣內僅有一曲人馬,請求郡府支援。


    審配就在身旁,尚未離開,厲溫連忙將信中之事說明。


    審配想了想,道“府君,梁期兵少,應趁敵未攻之時,派兵防守。”


    “正南,你發現沒有,信中所言,乃是大批兵馬,而非流寇、黃巾或黑山軍,會是趙郡的兵馬嗎?我可是聽聞趙郡有一支兵馬,攆得黑山軍四處亂竄,會不會正巧是那軍隊,在邊界臨時駐紮?”厲溫猜測道。


    “府君所言,不無道理,但郡兵必須做二手準備,若能禦敵於外,自然再好不過。”審配道。


    “正南所言,甚合我意!”


    “府君,我還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何時?但說無妨!”厲溫道。


    “你不覺得傅將軍與郭太守此來,很是奇怪嗎?如此年關之時,兩人為何逗留鄴縣呢?若說拜謁,似乎過了些吧。”


    審配一說,令厲溫想起了宴會之上,似乎傅燮總有口難言一般,難道是因為宴會上人多口雜,不好相商?


    “哎呀!”厲溫一打手,驚呼道:“險些壞了大事,傅將軍故鄉遠在涼州,他焉能來拜謁於我,他來此地,自然是有大事與我相商!正南,馳援的事,你速去安排,我去見見傅將軍!”厲溫連忙吩咐道,一邊往外走,一邊喊著:“備馬!”


    傅燮與郭典已經來到驛館,對於賈琮的到來,兩人還是很意外的,一州刺史,雖然實權很小,但寬的卻很寬,特別是他們要與厲溫商議之事,乃是攜郡歸順主公,如此大事,自然不能當著監察官的麵說。


    更何況,這個刺史,還是南方來的。


    “君業,你以為,厲太守會同意此事嗎?”傅燮道。


    郭典思而不語。


    “我怎麽覺得,那賈琮似乎已經知道了你我來意一般?”傅燮又道。


    “傅將軍,莫要胡思亂想,我覺得伯衝應該會答應的,實在不行,便將公子在白波穀救他命的事告知,看他如何!”郭典道。


    傅燮還有些坐不住,站起身來,開始踱步。


    “府君!有消息!”一名侍從突然跑來,氣喘籲籲道:“營門處的探子來報,審配入了兵營之後,郡兵就出征了。”


    “什麽!你再說一遍!”郭典一聽惱怒道。


    還沒開口呢,審配就點了兵馬出去了?


    “營門處的探子來報,審配入了兵營之後,郡兵已經出征了。”


    “速將此消息,快馬報給郭嘉軍師!”傅燮道。


    又一名侍從過來道:“傅將軍,郭太守,厲太守來了!”


    厲溫!竟然主動來了!


    傅燮與郭典對視一眼,兩對眼中皆露出一抹驚喜。


    有戲!


    “快請他進來!”傅燮連忙道。


    驛館的裝飾很一般,也沒有像樣的會客廳,有一扇窗,還關不嚴實,不時有冷風鑽進來,三人就在屋裏隨意坐著。


    厲溫開門見山,直接道:“招待不周,傅將軍與郭太守見諒!”


    郭典笑笑,“厲太守說笑了,我等皆是行伍出身,什麽刻苦環境沒待過!”


    “宴席之上,人多耳雜,溫此來,是想問問,傅將軍遠道而來,可是有什麽大事?”


    傅燮與郭典一聽,會心一笑,這個厲溫直覺夠準的!


    “確實有一大事!”傅燮鄭重其事道。


    “傅將軍請說。”


    “此事說來話長,去歲以來,黃巾荼毒,朝廷昏聵,以致天下大亂,百姓蒙難,冀州之民猶甚!”傅燮道。


    厲溫點點頭,非常認可傅燮所言,繼續聽了下去,涉及蒼生之事,必然是大事,厲溫心想自己直覺真準。


    “燮征戰豫兗冀並四州,所見甚多,親為漢陽太守之後,更是深深感受到治郡之難,豪強不能奪其地,兵馬不能平其賊,百姓不能得其所,如此山河落入我手,慚愧啊!”


    這話說著像是傅燮在自省,但無論郭典還是厲溫聽了,都在想自己。


    自己這個太守,做的如何?


    郭典自不必說了,作為黃巾之戰的主戰場,漢軍與黃巾軍來回拉鋸的地方,說民不聊生都是輕的。


    而厲溫,則想到了魏郡之中的那些豪強,他非不恨,亦非不敢,而是沒有能力動。


    豪強們若聯合起來,他們的私兵,可能就能比的上郡兵。


    黃巾之時,他們募兵自保,如今,已經是尾大不掉,成擁兵之患了。


    加上西南各縣,飽受黑山軍襲擾,百姓苦不堪言。


    傅燮在漢陽的治績,可是天下聞名的,可惜刺史作孽,致使漢軍反叛,漢陽郡才失守。


    相比傅燮,厲溫當然是更加不合格的。


    “慚愧啊!”厲溫跟著說了一聲。


    “更慚愧啊!”郭典也跟著說了一聲。


    “伯衝,你一定好奇,我此行是為何而來吧。”


    厲溫點了點頭,這也是他來的目的。


    “不知你是否聽過常山郡現狀?”


    一說這個,又扯起厲溫一件頭疼的事,那就是郡民不斷外逃,便是要逃往常山郡去,幸好有趙郡阻隔,趙郡之內,有不少黑山軍,百姓才不敢貿然逃向北方,若是常山在北領,厲溫真擔心郡民會跑光。


    隻是他一直沒有機會見見,百姓心心向往的常山郡,到底是如何地方。


    “略有耳聞,聽聞常山郡不僅治郡清明,幾乎無賊盜,無流民,百姓皆可安居溫飽,就算是流民,也能靠勞動,換得糧食,不過此些是我聽到的傳言,算不得真。”厲溫道。


    “若我說,伯衝所言,句句為真,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你做何想?”


    厲溫愣了愣,無奈一笑,道:“那這沮授,可真是棟梁之才,當位列九卿!”


    “伯衝!”傅燮突然正色喚了一聲,“我要說之事,你千萬莫要慌張。”


    “將軍請說。”


    “常山太守沮授,乃是劉擎幕僚,常山都尉趙雲,亦是趙雲幕僚,還有這位——”傅燮指了指郭典,介紹道:“钜鹿太守郭典,廮陶縣長董昭,皆是劉擎幕僚。”


    厲溫表情頓時呆滯,劉擎是雁門太守,按理與他們平級,怎麽……


    “還有一事。”傅燮接著道:“劉擎公子如今,已爵複渤海王,先帝臨終前下旨,渤海國複!”


    厲溫被這些消息震撼的無以複加,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哦,差點忘了,我傅燮如今也算渤海王幕僚,我已奉其為主公。”


    什麽?厲溫嘴巴微微張開,這句“什麽”,都是在心裏喊的。


    劉擎公子,武州侯,雁門太守,他很敬仰的一個人,哪怕劉擎年歲小他許多。


    可怎麽短短幾句話的功夫,小半個冀州就都是他的了?他是何時,發展到這一步的?


    “話已至此,我還可以告訴你,渤海王之誌,乃是將常山百姓之生活,惠及天下!”


    惠及天下,短短四個字,就令厲溫心驚不已,如此說來,劉擎是誌在天下了?


    這豈不是說,渤海王要反?


    嗬嗬,渤海國曾因此兩度被撤,渤海王要反這個全天下傳了數十年的謠言,要成真了?


    而且眼前的傅燮,郭典,在厲溫看來對大漢一等一的忠臣良將,竟然要追隨於他?


    那朝廷……嗬嗬,一想到朝廷,厲溫嘴角無奈的冷抽了下,或許,這才是他們這些忠臣良將選擇劉擎的原因吧。


    畢竟渤海王,是先帝親侄嘛,若真要改立皇庭,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傅將軍來此,是做說客的?”厲溫似乎意識到了。


    “這魏郡,渤海王誌在必得,想必你已知道梁期縣外之兵馬了。”傅燮道。


    厲溫抬眼望了傅燮一眼,“所以,兩位前來,是先禮後兵嗎?”


    厲溫語氣之中帶著一絲冷淡,換作是誰,都會不舒服,因為他是魏郡太守,魏郡,是冀州治所所在,是最重要的一郡。


    “伯衝,聽我一言,為了魏郡百姓,冀州百姓,便順了渤海王,他帶人寬厚,禮賢下士,甚至是你魏郡太守之職,都不會變!”


    “可我是大漢之臣,非渤海國之臣!”厲溫正色道。


    傅燮怔了怔,這就算厲溫的最後表態嗎?


    “伯衝,我亦是大漢之臣,渤海王,亦是大漢之王。”郭典趁著傅燮停頓,插了一句。


    “那有朝一日,他是不是要做大漢天子?”


    這……郭典被厲溫一句話堵了回去,大漢天子,可不興亂說。


    “唉!”傅燮歎了口氣,沉聲道:“伯衝,你可知,在漢陽郡,叛軍圍困冀縣之日,我原打算據城死城,以身殉國的。”


    這件事天下皆知,後麵是因為城外叛軍跪求傅燮放棄抵抗,聲稱不傷害他和城中百姓,傅燮為了城中百姓才不得已失城的。


    “那時我死誌彌堅,最後棄城,並非因為城外叛軍跪哭請求。”傅燮淡淡道。


    厲溫臉上爬上一絲好奇,不是因為此事?


    傅燮旋即取出一封信,十分小心的將之展開,調個個兒,移到厲溫麵前,以便他可以直接閱讀。


    厲溫看著上方文字,眼睛漸漸瞪大,信中內容,簡直匪夷所思,卻又無法反駁,這是顛覆經典的大義之言!


    “此信,乃是我在漢陽郡時,公子給我的,起初我不明白其中之意,直到打算以身殉國那一刻,我方領會公子良苦用心!漢陽郡乃四戰之地,涼州局勢複雜,月月叛亂,公子便是早早的預料到了我有這一日。”


    厲溫臉上滿是難以置信,這信竟是渤海王提前寫的?他不僅預料到了傅燮的必死處境,還預判到傅燮必定會以身殉國……


    厲溫不由得不寒而栗起來。


    都說渤海王不僅神勇,且用兵如神,想不到連這種事,都能料到。


    “伯衝,我知你心忠於大漢,可這如今這大漢,非在朝堂,而在子民百姓啊,與之相比,你我個人榮辱生死,何足道哉!”


    “個人榮辱生死,何足道哉?”厲溫反問自己一句,目光繼續落在那封信之上。


    “為忠義而死,乃是小名;為天下而生,才是大義!”


    ……


    (ps:求推薦票,月票)去讀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