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信使派出,向西隻一日,便到了東郡的臨邑縣,也是與濟北國交界帶上的一座縣城。


    劉備在此地遭遇的,皆是一些黃巾遊兵,自然無法對劉備軍造成威脅。


    “我早便聽聞青州黃巾,攜兵十數萬,而我遊走數日,皆為有所見,原來是被孟德盡數當下了!”劉備對著關張笑道。


    張飛拉著關羽直樂嗬:“俺倒說呢,黃巾去哪了,原來是曹孟德在吃獨食呢!哈哈哈!”


    “那他也要吃的下才行,目前看,吃不下!”關羽捋著胡須,臉上紅光煥發,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二弟三弟,我等速速整兵前往!”


    這時,一旁的簡雍卻道:“玄德,管亥傭兵十餘萬,我軍僅有千數,支援之事,是否斟酌一番?”


    “憲和勿慮,黃巾軍不足為慮,先前在渤海國,管亥也是舉兵十萬,生生被渤海王數千人擊潰,我二弟三弟,皆有不下典韋之勇,待我援至,與孟德裏應外合,定能痛擊黃巾!”劉備戰意已決,“憲和,我軍戰線漸長,糧草之事,便由你主理。”


    簡雍拱手領命。


    就在劉備整備兵馬,準備開拔之時,曹操的另外一路信使,也到了清河郡甘陵縣,將求援信送到了傅燮手中。


    看著曹操來信,傅燮由衷感歎:“主公真乃神人也!竟能預知兗州戰局!”


    原來,早在之前,劉擎便命朱靈與高順率軍壓上東郡邊境,以防兗州戰事外擴,其中還特地交代於他,容易劉備與曹操求援,可率兵前去支援,除了這兩人,其他人則作壁上觀。


    預先布置好了兵馬,又預見性的預判了曹操的求援,並事先同意。


    於是傅燮掏出帛書,開始給劉擎寫信,既然要出兵了,自然要將事情來龍去脈向主公匯報清楚。


    另外,離開之前,郡中事務,也要安排妥當,特別是甘陵縣防務,在朱靈軍調走之後,十分空虛,這種時候,更該加強戒備,以防止諸如姚貢這類人突然襲擊。


    傅燮事無巨細,悉數交待給功曹吏張先,後者仔細的一一記下,有不清楚的地方,便向傅燮請示,共事數月,張先已經摸到了傅太守的脾性,他不會嫌棄下屬學識不夠,不會嫌棄下屬笨手笨腳,他隻求結果。


    張先是傅燮到任之後,從郡吏中提拔出來的,而一直跟隨他的主簿楊會,做了郡丞,兼主簿。


    畢竟秘書這種職位,用習慣一個人,很難更改。


    看著不厭其煩交待郡務的傅燮,楊會直接埋怨道:“好了南容,你盡管上陣殺敵,清河郡便交給我了!”


    傅燮笑笑:“我若身殉,替我照看幹兒!”


    “走吧走吧!”楊會沒好氣的趕著。


    這句話聽著很不吉利的話,幾乎就是傅燮口頭禪,無論是被波才困於長社時,還是叛軍兵臨冀縣時。


    數日之後,魏郡劉擎住宅。


    烈日曝曬之下,書屋中的窗戶也緊緊閉著,屋內有些悶熱,更加令人昏沉,劉擎是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中,聽昭姬說出傅燮之信的內容的。


    聽罷,劉擎擺擺手,表示知曉了曹操被圍之事,然後繼續閉目養神。


    因為他早有安排,當初是自己慫恿劉備曹操進入兗州作戰的,若真有麻煩,自然是有求必應的。


    畢竟,我渤海王是個負責任的男人。


    見劉擎聽完信無動於衷,蔡琰想了想,還是開口道:“夫君,孟德兄長求援,您不作安排嗎?”


    “嗯?還要作何安排?”


    蔡琰愣了下,當然是安排馳援曹操之事了,不光光因為曹操與蔡父亦師亦友的關係,而且猜猜還是劉擎與她的媒人。


    但她沒有說出口,蔡琰心中有分寸,軍機大事,不是她能插嘴的。


    見蔡琰不出聲,劉擎突然睜開眼睛,瞧著蔡琰欲說還休的模樣,不由得笑道:“你要說便說嘛,是不是希望本王派兵支援孟德?”


    蔡琰輕輕點頭。


    “都怪南容信中未說明白,你再看看,我記得聽到一句‘已照令而行’。”


    “確有此言。”蔡琰道。


    “你可知‘照令而行’,是何令?”


    蔡琰搖了搖頭。


    “若收到曹操求援,便出兵支援。”劉擎笑道。


    “夫君已事先告知傅太守要出兵馳援孟德?”蔡琰眨著大眼睛,似覺得不可思議。


    劉擎伸手取過蔡琰手中之信,隨意放在榻邊,再握住她的手,拽在掌心。


    “昭姬放心,孟德不會有事,此事,南容自會處置,你我權當不知。”


    蔡琰被劉擎說得一頭霧水,一會可知不可知,一會已知當不知,到底在賣什麽關係。


    其實劉擎的意思很清楚,以他的身份,目下不適合介入地域之爭,更不適合直接與袁氏對著幹。


    現在袁氏的首要目標,是董卓,而自己介入的話,很可能會引火燒身,不幹涉兗州戰事,這是荀或與郭嘉的共同看法。


    至於傅燮,傅燮去支援老同事,幹我渤海王何事?


    “昭姬,你不午休麽?”


    劉擎說著拍了拍空著的半天竹榻,蔡琰頓時紅著臉,哪好意思真上去,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岔開話題道:“夫君,父親前往雒陽行中,曾去拜訪過一人,並將其隱居地告知於我,夫君若有意,可前往拜謁。”


    “哦?何人?”


    “此人姓胡名昭,字孔明,乃當世大賢,父親說過,此人弱冠之年就以絕世才華而為人稱道,他幼時便攻讀經史,學識淵博,且工於書法,堪稱一絕,但他曆來痛恨朝廷腐敗,鄙夷宦官外戚爭權奪勢,故而厭惡仕途,屢屢拒絕郡縣察舉與公府辟召,甚至為了避免無休止的打擾,選擇了客居冀州,隱居魏郡鄉裏。”


    聽著孔明二字,劉擎虎軀一震,隨後回過神來,應該不是諸葛孔明,諸葛孔明現在還是兒童呢。


    但聽著蔡琰對其推崇備至,想來應該是了不得的人物,可惜劉擎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東漢末年有兩個孔明。


    屢屢拒絕察舉,這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麽,無數寒士想得察舉而不成,他卻棄若敝履,最後選擇消失。


    這樣的人,劉擎想到的首先就是水鏡先生。


    “既然他如此厭惡官場,豈能為我所用?”劉擎疑惑問。


    “胡昭先生乃是厭惡朝廷,並非厭世,夫君不光有神勇之名,亦有仁德之名,冀州的改變,百姓有目共睹,胡昭先生豈能不知?”蔡琰道。


    劉擎將前後之事聯絡起來,想了一想。


    蔡邕離開冀州時,去拜訪了他,蔡邕再轉告蔡琰,蔡琰向自己推薦,這麽費周章一圈下來,劉擎好似想到了什麽。


    這頗有徐元直回馬薦諸葛的意味啊,而且蔡邕拜訪後方才推薦,說明胡昭也有意於此。


    就像諸葛亮有意於劉備,所謂推薦與三顧,不過是走個過場和給個台階,彼此塑造,直白一點說,這是高情商的做法。


    現代思維,便深諳此道。


    劉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十分認同蔡琰的話。


    “昭姬言之有理,胡昭先生在何處,我欲親往拜見,求其相助,一次不成,便去兩次,兩次不成,便去三次!”


    “夫君若有此心,先生必能被夫君感召,出山相助。”


    兩人交談一來二去,劉擎睡意全無,幹脆起身坐著。


    “上回崔琰說欲使崔林前來述職,想來應該到了吧。”


    劉擎特意記得此事,正是因為崔林也是個難得的人才,打天下易,守天下難,而要將天下治理好,那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崔林昨日便到了,昨日夫君巡視旱情,回來時天已黑了,故而未見。”蔡琰解釋道。


    “原來如此,那你我今日便見見他。”


    “我?”


    “對頭,大王與王後一同召見,方顯器重,以後他辦事,亦會更加賣力。”


    蔡琰看著劉擎,心想做了渤海王之後,劉擎已經開始展現與年齡不符的深沉心思了。


    府宅正堂,劉擎端坐其上,身旁便是昭姬,郭嘉與厲溫,也皆在場。


    劉擎遠遠的瞧見,迎麵走來一道身材矮小的身影。


    這也太矮了,劉擎心想。


    直到崔林步入堂中,劉擎才看出,原來不是崔林矮小,而是他的樣貌,分明是個還帶著稚氣的少年。


    少年身著一襲綠袍,頭發裹在同色緇撮之中,他輕聲慢步的走入堂中,步伐沉穩,絲毫沒有怯場。


    見的人多了,劉擎如今也有幾分看人能力,光看這年少氣度,劉擎便知道此人經曆比尋人少年要複雜一些。


    劉擎多看了一眼。


    姓名:崔林,字德儒


    品級:出類拔萃


    耐力:31


    武力:22


    統率:34


    智力:72


    政治:81


    魅力:76


    特性:【振興】治下民生發展,提升區域開發速度,振興農商。


    【大器晚成】隨著執政經驗積累,可增加相應屬性,每十年統率+1、智力+1、政治+1。


    【立誌】崔林少年立誌,並能以此鼓舞他人,提升士氣或幹勁。


    相比許多人而言,崔林屬性並不出眾,不過他有一項成長性特性:【大器晚成】,統率、智力、政治三屬性+1,以他十多歲的年紀,若幹年後,政治直逼90,治理能力也可見性的提升。


    不過,得長壽才行。


    崔林中規中矩的行禮,朗聲道:“臣崔林,拜見大王,王後!”


    儀式感一上來,劉擎就收到了+0.81的政治加成,當前政治76.81。


    “快快起身!”劉擎平舉著雙手,示意道。


    崔林再度在堂中站直,又分別衝兩邊的郭嘉與厲溫點頭致意。


    “你兄崔琰可未曾說起過,你還是以少年啊。”劉擎道。


    “有誌不在年高!”崔林答道。


    謔,還真是人小誌氣大,我以前在你這個年紀,放學還要爸媽接送呢,劉擎心想。


    不得不承認,古人確實牛逼,霍去病十八歲便能擊敗匈奴封侯,而劉擎那年十八,站著如嘍囉。


    現在十八所取得的成就,那是逆天的開掛。


    “好一個有誌不在年高,你今年多大?”


    “十三。”


    “那本王與王後倒是好好聽聽,你是如何述職的?”


    崔林再度對著渤海王與王後行了一禮,便開始講述河間國事。


    從崔琰入主開始,到他如何安撫百姓,說服士族大戶出錢出錢,恢複生產的,又是如何整頓吏治,將原先寄居在官僚體係中的蛀蟲清除的,凡此種種,劉擎聽得別樣入神。


    不是因為崔林說得好,而在於崔琰做得好,讓士族大戶,以及豪強們參與恢複生產之中來,比光向其借錢借糧,要來得深入,劉擎目前的方式,太過於依托最底層,反而對中等水平的社會中堅力量有所忽視,雖然知道這樣不對,但劉擎目前沒有找到平衡點。


    因為許多時候,他們是對立的,劉擎不得不做出選擇,劉擎選擇扶持底層百姓,但並不意味著他要放棄別的。


    崔琰的做法,給劉擎提供了一個方向,若能行得通,可改進之後再行推廣。


    如今劉擎治理冀州九郡的辦法,可謂五花八門,郡守們各顯神通,治理一段時間,劉擎打算到時候博采眾長。


    最後,崔林歎到了幽州的問題。


    “公孫瓚的行動很快,控製遼西郡之後,便已經兵臨右北平郡,而且因為幽州戰亂再起,原本相安無事的烏桓各部,如今又開始興風作浪,崔國相預估,七月以內,公孫瓚便能占據右北平郡,兵臨漁陽郡。”


    公孫瓚的擴張,來得早了一些,也來得迅猛了一些。


    袁氏是給他吃了什麽藥?能令他如何瘋狂。


    幽州牧?


    如果是幽州牧,確實可以令他瘋狂。


    要知道劉擎立功無數,奮鬥至此,還在等著朝廷給自己一個並州牧,若是光光攻下幽州城池土地,就能做幽州牧,那劉擎早就暴兵平推到雒陽去了。


    隻不過豪強出身的公孫瓚,未必懂這個道理,或者他懂,隻是克製不了野心。


    小書亭app


    崔林的話,令郭嘉厲溫等人也陷入了沉思,如今兗州正亂,北方幽州又亂了。


    “趙雲可到河間了?”


    “趙將軍已至河間,目下屯兵易縣。”崔林答道。


    易縣,劉擎有印象,自己在那裏發了一筆橫財,程遠誌征涿郡,被自己抄了家。


    “奉孝,幽州之事,如何看待?”


    郭嘉答道:“主公,傳聞公孫瓚戰鬥強悍,其麾下白馬義從,騎射一流,大司馬兵馬不多,且都是縣兵,無作戰經曆,若公孫瓚執意攻取幽州全境,恐大司馬獨木難支,七月下右北平,今年之內,便可全據幽州。”


    “公孫瓚是何東西,也敢覬覦幽州,大漢朝還沒亡呢,”


    劉擎厲聲罵著,典韋一聽主公生氣,當即上前幾步,拱手單跪,“主公,若子龍不夠,我去協助子龍!我倒是可以與子龍比一比,看誰先斬下公孫瓚的狗頭!”


    劉擎散了散手,典韋瞪著眼睛看著:這是何意?


    是要他退下,還是要他立即出發?


    “典韋,主公不想與公孫瓚交戰。”


    郭嘉出聲替典韋解圍,典韋一聽,又湊到了郭嘉的桉前。


    “為何?此僚如此放肆,攻擊當朝大司馬,還是他的上司幽州牧,還光明正大,這不是形同謀反?”


    郭嘉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了,要解釋,得從袁隗與董卓分庭抗禮開始解釋了。


    “因為他的背後,是袁氏!”崔林直接開門見山道。


    “袁氏,又是袁氏,那便更該打此僚了!上一回,就不該放袁紹回去!”


    崔林能看到這一層,屬實不像是這個年齡該有的眼光,或許是崔琰告知的。


    “主公,可先傳信警告,命公孫瓚不得越過右北平郡,更不得蓄意加害幽州牧,否則,便是以渤海王為敵。”郭嘉建議道。


    這算是一種名示警告,但凡公孫瓚能有一點理智,都應該避免與渤海王為敵。


    就算他沒見過劉擎的戰鬥英姿,必也應該聽過渤海王的赫赫戰功與如雷威名。


    待將並州收入囊中,河水以北,便隻剩幽州了,依照先定“大河北”再圖“大河南”的方陣,下麵一個就是幽州了,而幽州的最強反派,無疑就是公孫氏的公孫瓚。


    嗯,不錯,到時候就不是收拾公孫瓚一人了。


    “奉孝之言,合乎我意,並州尚有諸多變故,在取得並州之前,不宜節外生枝。”劉擎目光瞥向偏座的書左,厲聲道:“按我意傳信給公孫瓚,若敢染指漁陽郡,抑或對劉虞動手,公孫族滅!”


    言簡意賅,義正辭嚴。


    劉擎鮮有在蔡琰麵前冒出火氣,雖然不是對她的,但也驚得她心兒一顫。


    崔林那稚氣尚存的臉上,有些發怔,雙目放光的看著劉擎,顯然已經被劉擎的虎軀一震發出的王霸之氣震懾到了。


    到底是個小屁孩。


    就連郭嘉,也有些咋舌。


    他的建議是警告,而劉擎說出口的話,是赤裸裸的威脅。


    公孫族滅,這是何等的霸氣,郭嘉似乎已經聯想到公孫瓚見到書信的氣急敗壞的模樣了。


    然而又能怎樣,他看不慣劉擎,也隻能憋著,除非他沒腦子。


    恐嚇信也寫了,公孫瓚的事,就此揭過,整體而言,劉擎對崔林還是滿意的,特別他如此年紀,可以說是驚喜的。


    領兵打仗的將領缺,但是後方發展的能臣謀士,更缺。


    小規模戰鬥拚的是兵將,大規模戰爭,拚的則是錢糧,國力。


    就在劉擎領著幾人繼續圍繞河間之事交談討論之時,一聲嘹亮的通報,突如其來的打算了眾人。


    “雒陽加急!雒陽加急!”


    劉擎眼光頓時一亮,雒陽加急!


    若沒猜錯,便是心心念念的並州牧了!


    ……


    (ps:求推薦票,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