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周折,士族豪強聯軍終究是徹底分成了兩派,約有七成的人選擇了放棄,也就是交糧贖人,隻不過餘下三成,依舊不從。


    不管哪個階層,這大漢就是不缺硬骨頭的人。


    劉擎再度上前,看了看那些不願低頭之人。


    「既不願順從本王提議,那便戰場上一分高下,若你們能走出這嵩山,本王便不追究此叛逆之罪!」


    言罷,劉擎給了張遼一個眼色。


    後者領會,當場將鐵槊一舉,迎風喝道:「列陣,突擊!」


    霎時間,張遼鐵騎紛紛舉槍,隨後齊整的前指,騎兵們開始調整位置,做衝鋒前最後的準備。


    鐵甲錚錚,槍芒如林,騎兵呈現出的威武之姿,那些妥協者都鬆了口氣:幸好不用麵對如此嚴酷的場麵。


    而剩下的那三成人,既然戰意不低,但見了這場麵,不少人心裏有些犯怵,打西涼軍讓他們打出不少士子,然而麵對張遼的騎兵時,僅僅是列陣,便讓他們覺得壓力如這嵩山一般大。


    隨著張遼坐騎一陣嘶鳴,奮蹄向前,騎兵也徑直衝殺上去。


    另一邊,豪強的兵馬也迎戰向前,一場廝殺,在嵩山半山腰展開。


    「大王,咱也上吧!」董卓自告奮勇,打算領著自己的殘兵支援張遼。


    「不用了,仲穎,交給文遠,無需多少時間,打發了他們之後,等受到贖金贖糧,你便與我再去冀州一趟。」劉擎道。


    「大王讓咱去哪,咱就去哪。」


    劉擎笑笑,換了個話題,「仲穎,與本王說道說道,處廟堂高位,是何感想?」


    「呃……咱也說不好,有些得意,但不敢忘形,有些煩,但不想與人傾訴,看似得到了許多,可好似又沒得到什麽,很想信別人,又不敢信別人……」董卓一點點形容,都是些前後矛盾的話,很奇怪,又不奇怪,因為位居高位者,極難像普通人那般。


    劉擎看著董卓,神秘一笑:「如今雒陽之中,可有你信得過之人?」


    董卓稍加思索,說出了一個名字。


    「王允。」


    所以說,連朝中最大的老六都深信不疑,董卓安能不敗?


    「仲穎可知,袁術兵不血刃進入雒陽,正是因為王允為內應。」


    董卓臉色變了變,一臉的難以置信。


    詫異也是正常的,畢竟董卓是真的很信任王允,出征袁紹,幾乎將天子和雒陽都交到王允手中,而王允借勢行事,先獻於袁紹,袁紹不從,王允又將之獻於袁術,後者看到了機會,果斷出擊。


    「大王所言,當真?」


    「本王騙你作甚。」劉擎笑著回道。


    「王允老賊,咱定要啖其肉,飲其血,方解心頭之恨!」董卓說著說著,又一驚一乍瞪了劉擎一眼,「大王,那王允既是逆賊,那貂蟬豈不是——大王速速命人處死貂蟬,以防不測!」


    「仲穎有心了,王允那點計倆,本王早就識破了,貂蟬是個聰明的女子,何為報恩,何為報國,她分得清。」


    「大王早就知道了?難以置信,大王真神人轉世,董卓拜服!」


    「仲穎,你可還記得,昔日本王對你說的話?」劉擎問。


    董卓眉頭一皺,「大王與我說過許多話,不過……我知道了!大王曾勸誡卓,要不忘初心!」


    「正是此言,你因被黃巾所敗而落罪,後又為朝廷建功立業,官至並州牧,你做過雁門的縣尉,後來官至並州刺史,你與並州,甚為有緣,日後,便回太原,替本王守護並州吧。」


    董卓又通的一聲跪下,「多謝大王!」


    劉擎拍拍董卓的肩膀,倒沒有扶他,隨後


    轉身走向戰場。


    張遼一馬當先,持槊衝陣,橫衝直撞,鐵槊揮舞起來,周遭一丈之內,空無一人,而麾下鐵騎如同一張嚴密的大網,橫退過去,留下的,隻有一匹匹空蕩蕩的戰馬。


    上麵的騎兵,以及地上的步軍,地上幾無完人。


    豪強聯軍由各家部曲兵組成,他們的戰鬥力,不過是驅趕流民,捉些小賊,算上這次對董卓軍作戰,也是以追擊董卓敗軍為主,這種戰鬥力碰上張遼,別說區區小幾千人,即便後麵再加個零,張遼也能順暢無阻的將之殺穿幾個來回。


    交兵之處的慘烈,大大震懾那些願意交贖金之人,剛剛的心情還是淡定,這一回,便成了慶幸。


    可想而知,如果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那麽躺在地上的,或死或傷,缺肢斷臂的,就是他們了。


    片刻之後,此地的戰鬥結束,還有一些後軍逃走了,張遼則率軍追了上去,主公給這些人的定位是叛逆,叛逆自然是要趕盡殺絕的。


    「看,結束的挺快,好在你們大多數人,心中還是有大漢的,至於頑固叛賊,死不足惜,莫不要以為他們戰死了,此事便了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大漢的,同樣,大漢的一切,也屬於大漢的臣民,日後如何做,我想你們應該有數了!」


    聯軍降軍相互看了看,點點頭,齊聲道:「我等謹遵大王教誨,日後爭做大漢順民!」


    劉擎笑笑,對身旁班明道,「班明,贖金贖糧之事,交給你,限時三個月,接下來,本王要取回虎牢關。」


    「主公放心,一個子也不會少!」班明拱手稱道。


    回過頭,劉擎衝董卓笑道:「仲穎,走,隨我虎牢關走一遭!」


    ……


    雒陽,驃騎將軍府上。


    衣著殷紅錦服的袁術,雙手扶著自己衣擺,小跑著上前扶起孫堅。


    「文台無需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袁公,董卓已敗,懇請袁公兌現承諾!」孫堅堅持僵著半跪之姿,不肯起來。


    袁術無奈,背著他走了數步。


    「可城外依舊有不少西涼軍,且目下董卓不知身在何處,安能斷言他已敗了?」


    「袁公!」孫堅重重的叫了一聲,聲音似有不滿,「虎牢關已經被豪強聯軍所占,董卓本軍敗於偃師之外,潰散成十數支小隊,被各軍追擊得倉惶逃竄,毫無容身之地,更有甚者被追殺入大山之中,袁公放心,董卓氣數已盡,斷不卷土重來的機會!」


    「可城外的西涼軍……」


    「些許殘兵,糧草不足,不出三日便自行潰散,主公勿慮!」


    袁術皺著眉頭,心中打著如意算盤,孫堅與他而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支力量,他本人驍勇善戰,用兵果敢不說,關鍵還有一群實力不俗的部曲追隨,正是因為這些人幫助其統兵,才使得孫堅軍的戰鬥力大大提升。


    這些兵馬,大多數都是袁軍,可在孫堅手下,硬是能發揮出非同尋常的戰鬥力。


    「唉,文台,我是舍不得你啊,你說你若南去,我們是不是此生無法相見了?」


    聽著袁術的虛情假意,孫堅低著的頭露出一臉鄙夷。


    他可真是一天都不想待了,雖然數年來一直由袁術供應糧草,但過程太痛苦了,幾乎每一次都是要催的,仗是替他打的,好像糧是給自己要的一樣,孫堅早就厭倦了。


    想著,孫堅中懷中掏出一物,巴掌見方,用黃布裹著,呈在袁術麵前。


    「袁公請看,依照約定,袁公給我兵馬糧草,助我奪回長沙,此物便歸袁公所有,而且其中奧秘,堅斷不會與第三人提起!」


    袁術見著黃布,頓時


    眼睛一亮,他早早便猜到了孫堅手中的東西,今日見著,果然——


    傳國玉璽!


    袁公喜不自勝,揚著雙手便來捧,孫堅立即一收。


    「袁公,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好!好!文台所需之物,我早已備妥,你執此令前去索取。」說著,袁術遞給孫堅一道手令。


    孫堅接過看過,確認無誤,便將玉璽雙手奉上,然後道:「袁公放心,堅若取回長沙,他日袁公征討荊州,堅必為袁公內應!」


    孫堅也給了袁術一個好接受的說法。


    我不僅僅是為自己取的長沙郡,也是提前為袁公你取的。


    袁術雙手接過,迫不及待的將之翻開,果然,一方潔白之玉,靜靜躺在手中,近距離的觀看,通透的玉璽似有一種魔力,將目光不斷吸入……


    袁術不知看了多久,等他回過神來,孫堅早不見了。


    楊弘火急火燎的來尋袁術。


    「主公,主公!」


    「先生何事?」


    「那孫堅提了糧草,出城去了,可我未接到主公有出戰之令啊?是不是孫堅擅自行動?」


    袁術罷罷手,道:「無妨,孫文台即將南下攻劉表。」


    「主公三思呐,孫堅收納部曲,攢兵屯糧,野心不小,乃世之猛虎,主公焉能放虎歸山,當速派兵追回孫堅!」


    「放虎歸山?」袁術突然一笑,「先生多慮了,猛虎終究是猛虎,猛虎永遠成部了龍!」


    楊弘見袁術不采納,無奈搖了搖頭,隻好告退。


    走出府門,楊弘一歎:「但願孫文台日後,不會成為主公大敵!」


    ……


    五月底,劉擎率軍經成皋縣渡河,來到河內溫縣地界。


    在一戶較為堂皇的宅院之中,門口十數名衛兵把守,這府中住著的,便是劉協。


    「皇祖母,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回朝?」劉協用依舊稚氣的語氣問。


    太皇太後長籲一口氣,不願歎氣出聲,臉上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陛下所在之處,便是朝廷!」


    劉協似懂非懂的品了品,「可是這裏沒有朝中大臣,也沒有早朝。」


    突然,一名小黃門小步疾走過來,在太皇太後耳邊嘀咕了幾句。


    董太皇太後當即眼眸一亮,看了眼劉協,旋即道:「協兒在此等候,皇祖母去見一個客人。」


    第一念頭,她想帶著劉協去迎接,但轉念一想,哪有讓陛下迎接臣子的。


    不過如今身陷囹圄,卻是不能再擺譜了,於是還是攙著劉協一同向外走去。


    溫縣如今是白波軍駐守,楊奉最先帶劉協到此,後來張寧撤離函穀關,便也率軍來到了溫縣,如今,渤海王的兵馬,也到了。


    張寧領著楊奉,親自在城門處迎接。


    望著那道身影漸漸行進,腦海中的印象也與眼前漸漸重合,張寧清冷的麵色之下,小嘴微微一抿。


    劉擎一行來到城門下,此行帶了郭嘉典韋趙雲,還有董卓,張遼留在河南負責贖金,而張郃如今鎮守虎牢關,虎牢關以東的地區,接下來會慢慢納入劉擎版圖。


    張寧身形矯健的一躍下馬,帶著楊奉以及一眾人馬衝劉擎行禮。


    「拜見大王!」


    劉擎笑眯眯,樂嗬嗬的上前,伸手扶著張寧起身,「諸位將士免禮!」


    張寧立起,被劉擎觸碰的手連忙縮了縮。


    「函穀關一役,白波軍功不可沒,張寧應對冷靜果敢,致使函穀不失,達到目的之後,又主動撤出,減少損失,楊奉營救聖駕,大功一件,特封張寧為太平將軍,


    河東太守,楊奉為河東都尉!」


    兩人再度跪下謝恩。


    「免禮,帶本王入城!」


    劉擎說著回到馬上,董卓好奇的望著劉擎身邊一男一女兩位,問一旁的郭嘉:「奉孝先生,大王身邊那位女將軍是……」


    郭嘉麵對微笑,饒有興趣的看著主公和張寧並行,楊奉自覺的居於人後。


    郭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將軍,我記得你之前便是河東太守吧。」


    「不才正是!」董卓回道。


    「陛下將河東太守封給一女子,你再想想,可能猜到?」


    董卓眉頭一皺,這裏是河內,和河東有什麽關係?


    河東?董卓突然想起曾經多次派牛輔攻打河東,結果牛輔死活打不下汾水以北,最後隻能劃汾水而治,後來才知道,汾水以北,已被白波軍徹底掌控。


    白波軍的頭領,便是傳說中的聖女將軍張寧。


    「聖女將軍張寧!」董卓將心中答案說出。


    「哈哈哈,不愧是大將軍之眼光!」


    「先生折煞咱了,若論眼光,如何敢和先生比。」


    郭嘉笑笑,董卓的好話,十分受用,往日都是吹捧主公,這一路上,董卓每少說好話。


    一會誇主公神威,一會誇郭嘉神算,一會又誇典韋神勇……


    反真都是神。


    一行人很快到達宅門,劉擎一眼便看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雖年事已高,卻站得筆挺端莊,她手中還攙著一個小孩。


    雖然劉擎不認得她們人,不過那身衣服,卻已經告訴劉擎她們是誰。


    董太皇太後和天子劉協。


    ……


    (ps:求推薦票,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