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百年大計,揚州劇變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作者:子虛笑烏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傅燮走了,張寧走了,趙雲張郃也走了。
這一次,劉擎倒沒有親自領兵,因為是各路兵馬一齊行動,所以坐鎮鄴城統籌。
再者,無論是高順徐晃,還是趙雲張遼張郃,或是張寧,劉擎都較為放心。
回鄴後的一大日常,便是查看回複各地信報,陪著劉擎,蔡琰是欣然的,即便劉擎不在,她也將這個習慣堅持了下來。
“夫君,南陽來報,孫堅經過南陽郡,繼續南下,如今已入江夏地界,原本正在進攻南陽的江夏太守黃祖,已回師防守。”
孫堅對黃祖,劉擎覺得一陣熟悉,以前孫堅是為袁術而戰,當他為自己而戰的時候,會不會重蹈曆史覆轍呢?
“孫堅攻長沙,深入荊州腹地,乃兵家大忌,而且江夏之戰一旦爆發,恐怕劉表便無心攻伐南陽了,這個孫堅,真是添亂!”
蔡琰默默放下令書,轉而拿起另外一份。
“昭姬,城中蒙學學館,建得如何了?”
“目前完成的,隻能容納數十人,不過新建的一批,那容納十倍之數,隻是夫君,尋常百姓,還是比較困苦的,真的會願意為子女蒙學付諸錢糧嗎?”
劉擎笑笑,自信滿滿道:“昭姬隻知百姓困苦,卻不知,一兩年前,他們連吃頓飽飯,都未必做得到,民生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可成,能做到這一步,本王已經十分欣慰了,至於願意不願意,若本王下令,日後招募兵士,工匠,識字者一律優先,甚為為學習優異者,開放仕途,你覺得,他們還不會願意嗎?”
“開放仕途?”蔡琰掩著小嘴,驚到:“夫君慎言,此乃國之根基,不可妄議。”
這便是蔡琰接受的教育,也是士族製定的規則,察舉製,更像是漢朝朝廷與地方士族長久博弈的妥協產物,以經學治家,以經學治國,誰擁有對經學的解釋權,誰便有話語權。
在朝廷權威每況愈下的情況下,士族權威,反而愈演愈烈,他們各自扶植勢力,逐鹿天下,分分合合,最終演化為三國。
像曹操雖然受潁川士族擁戴,但同時唯才是舉,明裏暗裏和士族較勁,可惜曹操身死之後,曹丕立即妥協,奉行九品中正製,家世成了考核的重要指標,士族幾乎徹底壟斷了仕途,門閥形成。
所以,劉擎要做的事,是比統一天下,更難的事。
武力一統,劉擎隻需積糧三年,便可一口氣蕩平中原,歸化蠻夷,不在話下,難的是治理,若日後治理跟不上,真正的大一統,便無從談起。
所以,隻能從最基礎的蒙學坐起,讓治下的所有青少年,讀書識字,並且親自為他們開辟一條有前途有希望的躍遷之路,如此,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被調動起來,整個社會,才會充滿活力,劉擎的認知,也到此為止了。
劉擎伸手取過蔡琰的小手,捂在手心,正色道:“此言無需忌諱,若本王的王後都不敢說,那本王還談何改變?”
蔡琰點點頭。
“你看,本王麾下,趙雲,張遼,張郃,皆出身平民,還有不少更是黃巾,不過士家也並非全然不可取,否則,本王也不會重用荀彧,他可是出自天下最大的世家之一。”
“夫君所言甚是!”
“而且,本王還有一個主意,龍山書院即將竣工,本王希望蒙學通過的學子,能上龍山,學習真正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領,我希望嶽父大人,能助我一臂之力,上龍山授課,此事,還望昭姬替本王言說幾句。”
“讓父親大人去?可他在朝中的官……”
“官位保留,朝官如今在鄴城也沒什麽事,你以為呢?”
“好,明日我便回娘家一趟,和父親大人說一說。”
劉擎揉了揉蔡琰的手,笑道:“有勞昭姬!”
除了蔡邕,劉擎的目標,還有荀爽,胡昭,盧植,馬日磾等等,若能聚集此些人才,治學講經,並且開放給天下人,隻能說,恐怖如斯。
晚上,劉擎便心機的尋到荀采院中,有些事,女兒先說一嘴,劉擎再去談,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荀采那,劉擎可是做了心理和生理雙重準備的,想讓荀采替自己辦事,得滿足她的願望才行。
荀采的願望一直很簡單,生兒子。
可惜劉擎一出征便是一年半載,所以她的願望,依然還是願望。
夜色微涼,劉擎折騰出一身的汗,剛想躺著休息一陣,結果枕頭突然被荀采抽走了。
朦朧夜色之中,劉擎一臉困惑。
“女采這是作甚?”
“大王見諒,我問了產婆,說房事之後,將枕頭墊於腰下,能助喜事。”
“產婆?”劉擎一頭霧水,怎麽產婆都聯係好了。
“嗯啊,鄴城有名的王二嬸,聽說她已經接生了數十名男嬰了,我若有孕,定叫她來接生。”
劉擎腦中緩緩浮現一個問號?
感情你生了兒子,還得是接生婆的功勞了?這是什麽封建糟粕。
你將本王的努力和汗水置於何地?
“女采,本王與你說個正事。”
“大王請講。”
“嶽父大人,身體可好?”
“好著呢,不過此次從雒陽一路顛簸,有些累而已,過一陣子,應該就沒事了。”
“本王想請嶽父大人幫忙教學生。”
“是你送回來的那個諸葛亮嗎?還是那個叫李典的大孩子?”
“呃……他們也算吧,不過還有許許多多的人。”
“許許多多?那父親會不會很累?”荀采道,沒想到,荀采最先注意到的,便是父親的健康問題。
“也不是嶽父大人一人教,還有蔡嶽父,之後,我還會尋胡昭先生,盧植先生等等。”
荀采一聽有蔡邕,當即翻了個身,壓了上來。
“哼,老實交代,是不是昨夜說服昭姬姐姐的?”
你以為誰都和你一樣啊!
劉擎一口回絕,“不是,是今日談的。”
荀采又回到了原來的姿勢,將腰股墊的高高的,突然又略帶幽怨的說:“大王,妾身如此說話,你會不會不喜歡妾身?大王添了一房又一房,一個月也賠不了妾身幾次。”
氣氛怎麽突然茶裏茶氣起來了?
“愛妃說的哪裏話,正因為你與她們都不同,本王這才喜歡呐。”
“是我們各有不同,大王都喜歡吧?”
這有錯嗎?小孩子才做選擇,本王全都要,這又不違法!
“愛妃長得好看,所以說得對!”
“嘻嘻!”荀采被逗得笑出了聲,於是揪過劉擎的胳膊,抱在懷中,沉默不多時,劉擎竟聽見了荀采的微酣。
估計是折騰累了,竟然睡去了。
……
翌日清早,一匹快馬疾馳進入鄴城。
劉擎在睡夢中被喚醒,睜開眼,瞧見的是一臉不悅的荀采。
“怎麽了?”
“王後命人來喚大王,說有要事相商。”
所以你就這幅不高興的樣子了?
不過劉擎也不敢怠慢,當即更衣前去書房。
進入書房,劉擎發現是荀彧和郭嘉在,而蔡琰不在。
“發生何事了?”劉擎走向桌案,順口問道。
荀彧拱手,躊躇了一瞬,道:“揚州急報,陳溫殺害揚州刺史巴祗,如今袁紹已命陳溫為新的揚州刺史。”
劉擎愣了一瞬,望向荀彧,“文若再說一遍!”
荀彧上前兩步,將信報交到桌案上,同時說道:“陳溫殺害揚州刺史巴祗,如今袁紹已命陳溫為新的揚州刺史。”
劉擎拾過一看,寥寥數字,刺目無比。
“袁紹狗賊,爾敢——”
劉擎將信揉作一團,狠狠擲出,當初因為袁紹征召揚州的丹陽兵,劉擎曾派李水前去曆陽尋巴祗,而巴祗意外的將劉擎稱作小主公,並叫停了給袁紹輸送兵士。
原以為有巴祗在,過不了幾年,解決了袁紹,便可順利接管揚州,誰能料到,僅過數月,便傳來了巴祗遇害的噩耗。
“袁紹竟敢公然謀害一州刺史!”劉擎說這話的時候,心頭卻是一悸。
突然想到:嗬嗬,袁紹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即便曆史上,他也反客為主奪了韓馥在冀州的基業,如今奪了揚州,似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
他連皇帝都敢立,殺一位朝廷命官,又算得了什麽呢。
或許是自己大意了,太小視鬥爭的殘酷了,一位父親手中的忠臣,劉擎原想,等接管揚州之後,便接他回渤海國養老。
荀彧顯然知道巴祗的特殊,出聲寬慰道:“主公節哀。”
“將李水喚來。”劉擎道。
荀彧當即明白劉擎是要有所行動了。
很快,李水出現在書房中,發現書房中的氣壓極低,他極少見到主公這般生氣。
“李水,你跑青州一趟,告訴沮叔,把劉繇揪出來,就說是天子詔命,命他為揚州牧,本王欲用青徐二州兵馬錢糧,助其奪得揚州!”
“主公,此舉是否過於草率?那劉繇是否可堪一用?”
“本王在青州之時,便見過此人,礙於同是漢室宗親,便未勉強他出仕,隻是如今揚州有變,本王卻是借用一下他的名聲,來鎮撫揚州了,劉繇之才,不在用兵打仗,論治國安邦,文若放心,可堪一用。”
“既然大王都說了,那便照辦!”荀彧對李水道,然後轉向劉擎,“主公,渤海造船坊已有五艘大船,揚州必有水站,可要投入?”
從徐州攻揚州,便是要從廣陵渡江了。
“用吧!”
“此戰以太史慈為先鋒大將,臧洪為副將,劉備作為中軍主力,沮授為首席參軍,你執我手令,告訴沮叔,此戰,由他統籌。”
“喏!”李水匍匐在地,重重的回了一聲,事態如此嚴重,他還是首次體會道。
很快,一匹快馬疾馳出鄴城。
荀彧由衷一歎,說好的廣積糧大戰略呢,這青州剛緩一口氣,這下又要繃緊了。
劉擎冷靜了些,荀彧一歎氣,他便隱隱覺得,文若該是又為糧草擔心了。
“文若,此戰無需冀州提供糧草,徐州這些年,未遭黃巾荼毒,也不常戰亂,加上災害少,糧食倒是存了不少。”
荀彧一聽,果然眉眼舒展了不少。
“主公,若真要用,臣自當會想法子,隻是如今頻繁交戰,與民生而言,是一大負擔。”
說到底,還是怕會影響廣積糧的戰略。
劉擎起身,向前走了數步,來到荀彧身邊,道:“文若,揚州可有熟人?”
“主公,有的。”
“那便托人想想辦法,將巴老遺骸要回,厚葬渤海國,本王希望巴老能魂歸故裏。”
“主公放心,臣這就去辦。”
荀彧知道劉擎是極重感情的,也不敢怠慢,當即告退。
書屋之中,剩下了劉擎一人。
未必所有的遺憾的,都能彌補,也未必所有的人,都能救下,但是,悲劇竟然發生了,劉擎也不可能什麽都不做,除了揚州,劉擎還需要對袁紹采取行動。
劉擎當即回案後,開始給曹操寫信。
曹操是沛國譙縣人,那就讓曹操打回老家去。
沛國有近半領土和徐州接壤,餘下大部分也是兗州和梁國,所以,攻起來,比較順手。
袁紹經濟陰大敗之後,如今躲起來舔舐傷口,積蓄力量,劉擎自然不能讓他如願,將曹操放在兗州,便是是用之來消耗袁紹,經濟陰一戰,曹操實力大增,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劉擎奮筆疾書,將心中的悲憤,怒火悉數寄托與書信之中,字寫的怎麽樣,就無傷大雅了。
揚州作戰計劃,沛國攻略,都做了安排,劉擎心頭怒意依舊未消,瞥了一眼輿圖。
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再下一道令。
這道令,下給陳宮。
陳宮與呂布坐鎮梁國,顯然是大材小用,讓呂布防守一個小小梁國,等於將他的手綁起來。
不如,給他鬆鬆綁?讓他活動活動筋骨?
梁國身為兗豫兩州的樞要位置,西南便是陳國,南麵東南麵都是沛國,配合曹操進攻沛國?格局小了!
既然要活動筋骨,那就敲打敲打陳王劉寵,不然這個皇帝,做得也太安生了。
寫完書信,劉擎回過神來,怔怔的看著麵前三封手令。
隻要發出,便是整個南方大戰。
劉擎吐出一口濁氣,呼喚一聲:
“來人,傳令!”
……
(ps:求推薦票,月票。)
(本章完)
這一次,劉擎倒沒有親自領兵,因為是各路兵馬一齊行動,所以坐鎮鄴城統籌。
再者,無論是高順徐晃,還是趙雲張遼張郃,或是張寧,劉擎都較為放心。
回鄴後的一大日常,便是查看回複各地信報,陪著劉擎,蔡琰是欣然的,即便劉擎不在,她也將這個習慣堅持了下來。
“夫君,南陽來報,孫堅經過南陽郡,繼續南下,如今已入江夏地界,原本正在進攻南陽的江夏太守黃祖,已回師防守。”
孫堅對黃祖,劉擎覺得一陣熟悉,以前孫堅是為袁術而戰,當他為自己而戰的時候,會不會重蹈曆史覆轍呢?
“孫堅攻長沙,深入荊州腹地,乃兵家大忌,而且江夏之戰一旦爆發,恐怕劉表便無心攻伐南陽了,這個孫堅,真是添亂!”
蔡琰默默放下令書,轉而拿起另外一份。
“昭姬,城中蒙學學館,建得如何了?”
“目前完成的,隻能容納數十人,不過新建的一批,那容納十倍之數,隻是夫君,尋常百姓,還是比較困苦的,真的會願意為子女蒙學付諸錢糧嗎?”
劉擎笑笑,自信滿滿道:“昭姬隻知百姓困苦,卻不知,一兩年前,他們連吃頓飽飯,都未必做得到,民生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可成,能做到這一步,本王已經十分欣慰了,至於願意不願意,若本王下令,日後招募兵士,工匠,識字者一律優先,甚為為學習優異者,開放仕途,你覺得,他們還不會願意嗎?”
“開放仕途?”蔡琰掩著小嘴,驚到:“夫君慎言,此乃國之根基,不可妄議。”
這便是蔡琰接受的教育,也是士族製定的規則,察舉製,更像是漢朝朝廷與地方士族長久博弈的妥協產物,以經學治家,以經學治國,誰擁有對經學的解釋權,誰便有話語權。
在朝廷權威每況愈下的情況下,士族權威,反而愈演愈烈,他們各自扶植勢力,逐鹿天下,分分合合,最終演化為三國。
像曹操雖然受潁川士族擁戴,但同時唯才是舉,明裏暗裏和士族較勁,可惜曹操身死之後,曹丕立即妥協,奉行九品中正製,家世成了考核的重要指標,士族幾乎徹底壟斷了仕途,門閥形成。
所以,劉擎要做的事,是比統一天下,更難的事。
武力一統,劉擎隻需積糧三年,便可一口氣蕩平中原,歸化蠻夷,不在話下,難的是治理,若日後治理跟不上,真正的大一統,便無從談起。
所以,隻能從最基礎的蒙學坐起,讓治下的所有青少年,讀書識字,並且親自為他們開辟一條有前途有希望的躍遷之路,如此,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被調動起來,整個社會,才會充滿活力,劉擎的認知,也到此為止了。
劉擎伸手取過蔡琰的小手,捂在手心,正色道:“此言無需忌諱,若本王的王後都不敢說,那本王還談何改變?”
蔡琰點點頭。
“你看,本王麾下,趙雲,張遼,張郃,皆出身平民,還有不少更是黃巾,不過士家也並非全然不可取,否則,本王也不會重用荀彧,他可是出自天下最大的世家之一。”
“夫君所言甚是!”
“而且,本王還有一個主意,龍山書院即將竣工,本王希望蒙學通過的學子,能上龍山,學習真正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領,我希望嶽父大人,能助我一臂之力,上龍山授課,此事,還望昭姬替本王言說幾句。”
“讓父親大人去?可他在朝中的官……”
“官位保留,朝官如今在鄴城也沒什麽事,你以為呢?”
“好,明日我便回娘家一趟,和父親大人說一說。”
劉擎揉了揉蔡琰的手,笑道:“有勞昭姬!”
除了蔡邕,劉擎的目標,還有荀爽,胡昭,盧植,馬日磾等等,若能聚集此些人才,治學講經,並且開放給天下人,隻能說,恐怖如斯。
晚上,劉擎便心機的尋到荀采院中,有些事,女兒先說一嘴,劉擎再去談,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荀采那,劉擎可是做了心理和生理雙重準備的,想讓荀采替自己辦事,得滿足她的願望才行。
荀采的願望一直很簡單,生兒子。
可惜劉擎一出征便是一年半載,所以她的願望,依然還是願望。
夜色微涼,劉擎折騰出一身的汗,剛想躺著休息一陣,結果枕頭突然被荀采抽走了。
朦朧夜色之中,劉擎一臉困惑。
“女采這是作甚?”
“大王見諒,我問了產婆,說房事之後,將枕頭墊於腰下,能助喜事。”
“產婆?”劉擎一頭霧水,怎麽產婆都聯係好了。
“嗯啊,鄴城有名的王二嬸,聽說她已經接生了數十名男嬰了,我若有孕,定叫她來接生。”
劉擎腦中緩緩浮現一個問號?
感情你生了兒子,還得是接生婆的功勞了?這是什麽封建糟粕。
你將本王的努力和汗水置於何地?
“女采,本王與你說個正事。”
“大王請講。”
“嶽父大人,身體可好?”
“好著呢,不過此次從雒陽一路顛簸,有些累而已,過一陣子,應該就沒事了。”
“本王想請嶽父大人幫忙教學生。”
“是你送回來的那個諸葛亮嗎?還是那個叫李典的大孩子?”
“呃……他們也算吧,不過還有許許多多的人。”
“許許多多?那父親會不會很累?”荀采道,沒想到,荀采最先注意到的,便是父親的健康問題。
“也不是嶽父大人一人教,還有蔡嶽父,之後,我還會尋胡昭先生,盧植先生等等。”
荀采一聽有蔡邕,當即翻了個身,壓了上來。
“哼,老實交代,是不是昨夜說服昭姬姐姐的?”
你以為誰都和你一樣啊!
劉擎一口回絕,“不是,是今日談的。”
荀采又回到了原來的姿勢,將腰股墊的高高的,突然又略帶幽怨的說:“大王,妾身如此說話,你會不會不喜歡妾身?大王添了一房又一房,一個月也賠不了妾身幾次。”
氣氛怎麽突然茶裏茶氣起來了?
“愛妃說的哪裏話,正因為你與她們都不同,本王這才喜歡呐。”
“是我們各有不同,大王都喜歡吧?”
這有錯嗎?小孩子才做選擇,本王全都要,這又不違法!
“愛妃長得好看,所以說得對!”
“嘻嘻!”荀采被逗得笑出了聲,於是揪過劉擎的胳膊,抱在懷中,沉默不多時,劉擎竟聽見了荀采的微酣。
估計是折騰累了,竟然睡去了。
……
翌日清早,一匹快馬疾馳進入鄴城。
劉擎在睡夢中被喚醒,睜開眼,瞧見的是一臉不悅的荀采。
“怎麽了?”
“王後命人來喚大王,說有要事相商。”
所以你就這幅不高興的樣子了?
不過劉擎也不敢怠慢,當即更衣前去書房。
進入書房,劉擎發現是荀彧和郭嘉在,而蔡琰不在。
“發生何事了?”劉擎走向桌案,順口問道。
荀彧拱手,躊躇了一瞬,道:“揚州急報,陳溫殺害揚州刺史巴祗,如今袁紹已命陳溫為新的揚州刺史。”
劉擎愣了一瞬,望向荀彧,“文若再說一遍!”
荀彧上前兩步,將信報交到桌案上,同時說道:“陳溫殺害揚州刺史巴祗,如今袁紹已命陳溫為新的揚州刺史。”
劉擎拾過一看,寥寥數字,刺目無比。
“袁紹狗賊,爾敢——”
劉擎將信揉作一團,狠狠擲出,當初因為袁紹征召揚州的丹陽兵,劉擎曾派李水前去曆陽尋巴祗,而巴祗意外的將劉擎稱作小主公,並叫停了給袁紹輸送兵士。
原以為有巴祗在,過不了幾年,解決了袁紹,便可順利接管揚州,誰能料到,僅過數月,便傳來了巴祗遇害的噩耗。
“袁紹竟敢公然謀害一州刺史!”劉擎說這話的時候,心頭卻是一悸。
突然想到:嗬嗬,袁紹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即便曆史上,他也反客為主奪了韓馥在冀州的基業,如今奪了揚州,似乎也沒有什麽大不了。
他連皇帝都敢立,殺一位朝廷命官,又算得了什麽呢。
或許是自己大意了,太小視鬥爭的殘酷了,一位父親手中的忠臣,劉擎原想,等接管揚州之後,便接他回渤海國養老。
荀彧顯然知道巴祗的特殊,出聲寬慰道:“主公節哀。”
“將李水喚來。”劉擎道。
荀彧當即明白劉擎是要有所行動了。
很快,李水出現在書房中,發現書房中的氣壓極低,他極少見到主公這般生氣。
“李水,你跑青州一趟,告訴沮叔,把劉繇揪出來,就說是天子詔命,命他為揚州牧,本王欲用青徐二州兵馬錢糧,助其奪得揚州!”
“主公,此舉是否過於草率?那劉繇是否可堪一用?”
“本王在青州之時,便見過此人,礙於同是漢室宗親,便未勉強他出仕,隻是如今揚州有變,本王卻是借用一下他的名聲,來鎮撫揚州了,劉繇之才,不在用兵打仗,論治國安邦,文若放心,可堪一用。”
“既然大王都說了,那便照辦!”荀彧對李水道,然後轉向劉擎,“主公,渤海造船坊已有五艘大船,揚州必有水站,可要投入?”
從徐州攻揚州,便是要從廣陵渡江了。
“用吧!”
“此戰以太史慈為先鋒大將,臧洪為副將,劉備作為中軍主力,沮授為首席參軍,你執我手令,告訴沮叔,此戰,由他統籌。”
“喏!”李水匍匐在地,重重的回了一聲,事態如此嚴重,他還是首次體會道。
很快,一匹快馬疾馳出鄴城。
荀彧由衷一歎,說好的廣積糧大戰略呢,這青州剛緩一口氣,這下又要繃緊了。
劉擎冷靜了些,荀彧一歎氣,他便隱隱覺得,文若該是又為糧草擔心了。
“文若,此戰無需冀州提供糧草,徐州這些年,未遭黃巾荼毒,也不常戰亂,加上災害少,糧食倒是存了不少。”
荀彧一聽,果然眉眼舒展了不少。
“主公,若真要用,臣自當會想法子,隻是如今頻繁交戰,與民生而言,是一大負擔。”
說到底,還是怕會影響廣積糧的戰略。
劉擎起身,向前走了數步,來到荀彧身邊,道:“文若,揚州可有熟人?”
“主公,有的。”
“那便托人想想辦法,將巴老遺骸要回,厚葬渤海國,本王希望巴老能魂歸故裏。”
“主公放心,臣這就去辦。”
荀彧知道劉擎是極重感情的,也不敢怠慢,當即告退。
書屋之中,剩下了劉擎一人。
未必所有的遺憾的,都能彌補,也未必所有的人,都能救下,但是,悲劇竟然發生了,劉擎也不可能什麽都不做,除了揚州,劉擎還需要對袁紹采取行動。
劉擎當即回案後,開始給曹操寫信。
曹操是沛國譙縣人,那就讓曹操打回老家去。
沛國有近半領土和徐州接壤,餘下大部分也是兗州和梁國,所以,攻起來,比較順手。
袁紹經濟陰大敗之後,如今躲起來舔舐傷口,積蓄力量,劉擎自然不能讓他如願,將曹操放在兗州,便是是用之來消耗袁紹,經濟陰一戰,曹操實力大增,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劉擎奮筆疾書,將心中的悲憤,怒火悉數寄托與書信之中,字寫的怎麽樣,就無傷大雅了。
揚州作戰計劃,沛國攻略,都做了安排,劉擎心頭怒意依舊未消,瞥了一眼輿圖。
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再下一道令。
這道令,下給陳宮。
陳宮與呂布坐鎮梁國,顯然是大材小用,讓呂布防守一個小小梁國,等於將他的手綁起來。
不如,給他鬆鬆綁?讓他活動活動筋骨?
梁國身為兗豫兩州的樞要位置,西南便是陳國,南麵東南麵都是沛國,配合曹操進攻沛國?格局小了!
既然要活動筋骨,那就敲打敲打陳王劉寵,不然這個皇帝,做得也太安生了。
寫完書信,劉擎回過神來,怔怔的看著麵前三封手令。
隻要發出,便是整個南方大戰。
劉擎吐出一口濁氣,呼喚一聲:
“來人,傳令!”
……
(ps:求推薦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