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一言,將耿摯氣得當堂嘔血。


    一眾禦史台官員,都驚得啞口不敢言,包括禦史中丞,再看劉擎的冷冽目光時,竟有些閃躲。


    朝堂寂靜無聲,劉擎目光掃過,十分滿意。


    “如此,便這般定下。”劉擎說著,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微臣謝過陛下,謝過大王!”田豐謝恩。


    可憐的耿摯,被兩名內侍扶著,徑直下了朝堂。


    相比董卓動不動就杖殺大臣,以雷霆手段壓服朝堂,劉擎的手段,顯得溫和太多,這種差別,不僅僅是劉擎想要的仁德禮義之流,更在於劉擎擁有真正可以主宰朝堂的實力。


    董卓手中隻有兵馬,而劉擎手中,不止有兵馬,還有錢糧和百姓。


    眼下立威也立了,官也升了,劉擎坐回原處,不再說話,至於戰事,劉擎壓根沒有與他們商量的打算。


    朝堂一時陷入安靜,數月時間的動亂都沒出什麽岔子,如今就更不會有事了,不過,劉擎也沒有做什麽率先立場的耍橫動作,而是在王允的主持下,順利結束朝議。


    剛回大將軍府,李水立即迎了上來,匯報道:“主公,徐晃將軍軍報!”


    終於來消息了!


    算起來,徐晃追擊袁術軍而去,已經過了十多天了,算算行程,袁術也該回到南陽境內了。


    劉擎立於原地便展信一閱,看著看著,突然笑了。


    “哈哈,袁術這個廢物,與牛輔軍交戰,竟然不敵,全軍倉惶逃竄,被截下不少物資,然後……牛輔碰上了徐晃,你猜怎麽著?”


    郭嘉莞爾一笑,“自然是獻出物資,投降主公,李儒並非草包,此戰,便是為主公打的。”


    “李儒確實不錯,但本王不太敢用,或許,將他還給董卓,會更好一些。”


    並州那便,雖然劉擎親自平定的東羌,但那一帶局勢複雜,想要徹底穩固,還需不少工作,董卓的配置,恰好缺少一個謀士。


    “告訴徐晃將軍,不必再追袁術,大軍駐於魯陽,等候命令,糧草的話,孝父,由潁川補給,你今日便動身前去潁川,以防袁紹。”


    “喏!”高順領命。


    就在劉擎打算回屋之時,一名禁衛小跑上前,“稟主公,太尉楊彪求見。”


    “本王前腳剛回,楊彪後腳便求見,這是很急啊。”劉擎戲謔道。


    高順回道:“主公,雒陽城破之後,楊彪曾府兵迎我軍去了袁術府邸,那時候,袁術已然出城。”


    劉擎冷笑一聲,“不過是做做樣子,楊彪本是個忠直之輩,可自楊彪接任楊氏之後,多般舉止,與小醜無異,可惜了。”


    “主公,不見嗎?我去打發他!”典韋揮著戟道。


    “罷了,看在他曾揭發王甫的份上,見一見吧!”


    劉擎自顧回屋,打算換一身行頭。


    王甫陷害父王的仇,劉擎無法親自手刃,可以說是楊彪替他解決的王甫,而且劉擎尚未起勢之時,楊彪在潁川也算對他施以過援手。


    有機會,便拉楊氏一把吧。


    楊彪被引至堂前,這個地方,並不陌生,董卓黨政時,便常召集主事官員來此議事,如今,這裏屬於渤海王了,那個短短數年,崛起於微末的渤海王。


    “楊太尉久等了。”


    聲音傳來,劉擎穿著常服走上主位。


    “見過大王。”楊彪端正跪坐著,拱手作揖。


    劉擎也回禮,同時道:“聽聞雒陽之戰,楊太尉在城中積極奔走,還親自斬殺過袁軍,本王在此謝過了!”


    劉擎說的都是場麵話,積極奔走不假,親手殺過袁軍,雖然是被製服的袁軍,那也是事實。


    被劉擎這麽一抬舉,楊彪反而不好意思了,舔著臉不說話。


    “不知太尉前來,所謂何事?”


    “大王已坐穩朝堂,雄踞河內、河南、河東三郡,然司隸之中,弘農與關中三郡,尚不在其列,彪此來,正為此事。”


    一說到弘農,劉擎的興趣就來了。


    楊氏可是弘農實打實的大勢力,相當於袁氏之於汝南,雒陽之戰,張寧進兵弘農時,也不過隻短暫的占據陝縣、黽池數縣,所以劉擎對弘農的影響,可以說依然是無。


    “有話,太尉盡管直言,本王洗耳恭聽。”


    “當前亂戰頻發,不瞞大王,楊氏在弘農,尚有些自保之力,不論錢糧,部曲。”


    “太尉此話是何意?難道本王要取弘農,還需要先過楊氏這關?”


    “不不不,大王誤會了!”楊彪連忙解釋道,勢力確實有,但也不時能和渤海王抗衡的,“彪的意思是,楊氏能助大王,兵不血刃的取得弘農全郡。”


    “作為交換,本王需要保證楊弘在弘農的產業和利益,是也不是?”劉擎也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楊彪確實是這麽想的,然渤海王的直接,卻令他語塞了,一時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


    劉擎笑笑,“太尉無需緊張,本王倒是有一個問題,太尉此來,是隻代表楊氏呢?還是代表整個弘農士族?”


    終於問到關鍵的問題了,楊彪聽著拿茶的手都顫了顫,還好沒有灑出茶水來。


    口頭上,他是代表楊氏。


    事實上,弘農所有士族都是以楊氏馬首是瞻,自然無法脫開幹係。


    所以這一問,直接把楊彪問住了。


    看著楊彪欲言又止,不知從何談起的模樣,劉擎已經知道了答案。


    是後者。


    “士族勢大,積重難返,百姓生活愈加困苦,最終走投無路,或淪為流民賊盜,或幹脆揭竿而起,太尉以為,張角的五十萬大軍,是哪來的?青州的百萬黃巾,是哪來的?”


    楊彪麵露難色,無言以對,臉上又滿是不甘。


    好似在說:我都說要站在你這邊了,為何你還不爽快答應?


    “太尉定然是在想,士族支持的,乃是官府,乃是皇權,誠然,此言不虛,可他們都是如何支持的?壓榨百姓,令百姓毫無活路,這不叫支持,這叫毀滅社稷根基,皇權根本,因為的社稷的根本,就是百姓,就是人!”


    社稷的根本就是人!


    楊彪心頭重複著這句話。


    “弘農郡,本王誌在必得,亦如汝南郡一樣,亦無法阻擋本王腳步,太尉,有道是,順勢而為,可走得更遠,反之,則會失敗得很徹底,關於這一點,不妨看看袁術的下場。”


    話說到這裏,劉擎已經是仁至義盡了,若楊彪還聽不懂,那他就沒辦法了。


    若是在過去,弘農楊氏或許會成為自己的重點拉攏對象,然而現在,羽翼已豐的劉擎,不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是任何人!


    順勢而為,這個詞在楊彪腦海久久回蕩,看著渤海王和善的眼神,透出的那般無比從容與自信,楊彪突然想起了那一日。


    那一日,陽翟城外,少年縱馬,親率十數騎,殺向成千上萬的大軍之中。


    那一日,陽翟門前,手刃敵酋,各族爭拉攏,也是那一次,荀氏將重注,壓在了劉擎身上。


    此後,八龍之後沉寂許久的荀氏,再度崛起,荀彧為冀州刺史,荀諶為渤海國相,而荀采,更是成了渤海王妃,而且楊彪清楚,他們絕不會止步於此,荀彧是為劉擎掌管整個後方,否則,田豐的三公之位,必然屬於荀彧。


    三公之位,都如此隨意授受,顯然荀彧在劉擎心中,位比三公還高。


    那一次沒有抓住機會,那麽這一次呢?


    楊彪陷入深思。


    效仿荀氏,將一切壓上?


    還是如那袁氏一般,做渤海王的墊腳石呢?


    楊彪目光陡然一亮,心中一片清澄。


    楊彪當即站起,上前數步,對著劉擎直接行了個跪拜大禮。


    “弘農楊彪,願率弘農楊氏,歸附大王,往後,楊氏的一切,便是大王的!”說罷,楊彪跪伏而下,腦門緊緊貼在青石板上,無比虔誠。


    看著楊彪如此姿態,劉擎微微一笑。


    對如今的劉擎來說,楊氏加入,最多算是錦上添花,但於楊氏而言,他選擇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劉擎起身,上前扶起楊彪。


    “楊太尉有此心,本王定不相負。”


    恭喜主公收服文臣【楊彪】


    姓名:楊彪,字文先


    品級:出類拔萃


    耐力:21


    武力:17


    統率:22


    智力:69


    政治:75


    魅力:72


    特性:【教化】治下百姓容易歸化。


    【名聲】弘農楊氏,聲名顯赫,魅力+10。


    忠誠度:70%


    收益:政治+0.75,當前政治81.58。


    楊彪能力並不出眾,但也是能獨當一麵的人才,至少治郡方麵,潁川就被他治理的很好。


    “主公!”楊彪換了個稱呼,再度揖禮。


    “好,今得太尉,本王甚是高興,今日便在府上用飯,來人,設宴!”劉擎下令。


    楊彪也不好推辭,謝道:“多謝主公。”


    他堂堂太尉,叫這個稱呼,雖然覺得有些憋屈,但此刻的心緒,卻徹底放鬆了下來。


    劉擎留下楊彪,當然不是光光吃飯這麽簡單,自然是為了弘農之事。


    而楊彪心思已經敞開,筵席上交談起來,也敞亮許多,劉擎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後,楊彪便承諾,弘農之事,交給他,定會讓劉擎滿意。


    筵席之後,楊彪回府,留下劉擎這些老幕僚。


    “主公,楊彪所言,過於輕巧,是不是他喝的多了,吹牛?”田豐有些質疑。


    “若是尋常人說,本王自然不信,可楊彪那是弘農楊氏,是能與袁氏分庭抗禮的大士族,他在弘農的影響力,恐怕比天子和本王更盛,楊彪投我,意義並非在弘農,而在於給天下士族做了個榜樣,前有潁川荀氏,後有弘揚楊氏,待本王將汝南袁氏盡數誅滅之時,天下士人,如一盤散沙,那時,便是本王推行新政之時!”


    “主公英明!”


    每當這個時候,郭嘉的彩虹屁總是能第一時間響起。


    “主公英明!”其他人也齊聲讚美。


    “弘農楊氏的問題解決了,那司隸便隻剩左馮翊和京兆尹兩地了,此二地,似歸非歸,似叛非叛,你們有何想法?”


    “主公,嘉想到一人,可解此局。”


    “你是說皇甫嵩將軍?”


    “主公英明!”郭嘉接著又是一記。


    “嘚嘚嘚,沒完沒了你還!”說著劉擎望向趙雲,“皇甫將軍可在雒陽城中?”


    趙雲與張遼對視一眼,兩人眼中皆是茫然。


    趙雲搖頭道:“主公,未曾聽說有皇甫將軍的消息,不如,問一問朝臣,或許知道。”


    劉擎沉默良久,突然長歎一聲。


    田豐趙雲一眾人麵麵相覷,不知主公為何歎氣,還以為是他們做錯了什麽。


    劉擎實際上是想起在鄴城時,因為荀彧對各方的滲透,所以鄴城之事,幾乎無所不知,如今到了雒陽,除了些許眼線密探,發現對雒陽還有太多的未知。


    劉擎心念一動,從前設想過的一個想法,再度浮現。


    他需要一個無孔不入的情報機構,來掌握雒陽各方勢力的一舉一動,甚至包括皇宮的。


    忠心耿耿的下屬,劉擎不缺,眼前的諸位,已經各有職責,想著想著,劉擎突然想到了一人,頓時眼前一亮。


    “子龍,你去黃門侍郎府上,請荀公達前來見本王。”


    劉擎想的這個人,便是荀攸。


    荀攸一直做黃門侍郎,這個官職,職位不高,卻很關鍵,因為他不僅執掌宮門,而且要引王上殿,算半個皇帝近臣,荀攸做了這麽多年的黃門侍郎,自然對宮中的情況了如指掌,是個絕佳人選。


    至於讓荀攸做什麽官,劉擎也已經想好了。


    有一官,司職監督京師和周邊地方的監察工作,而且手裏有兵權,這便是司隸校尉,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之別,可自由出入皇宮,權力可見一斑。


    何進在時,任袁紹為司隸校尉,何進被殺之後,袁紹也因為是司隸校尉,才能殺入皇宮,誅殺宦官,否則,宮門都進不去。


    合適的人選,合適的職位,荀攸身為荀彧之侄,自然信得過。


    而且荀攸身在雒陽,雖然名義上未投效劉擎,但劉擎知道,他已經為自己做過許多事。


    也是時候對他論功行賞,加官進爵了!


    ……


    (家人們,求月票,推薦票支持。)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虛笑烏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虛笑烏有並收藏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