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都在看儒家的典籍。”蒙毅指著左邊一卷竹簡,“這是我記錄下來儒家祖師孔子的部分語錄。”
接著念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又念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類似的還有‘人謀而不忠乎’。”
“照這麽來看,古之周武周文,雖開辟大周七百年江山,但本質上其實是個不忠不信,背君叛國的小人。”
蒙毅再指著右邊一卷竹簡,“這些是儒家先賢孟子的語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接著說到:“照孟子這麽說,周武周文推翻自己的君主,又是在拯救萬千黎民,理應是個天下順之的仁義之君。”
蒙毅大惑不解,問到:“你看這同是儒家經典,孔孟二人同為儒家聖賢,怎麽說的話卻有點背道而馳呢?”
這些孔孟的語錄,其實單看確實是至理名言,但是有些話不免前後矛盾。
孔子著重倫理綱常,忠君遵禮,而孟子則著重民貴君輕,大義為先。
兩人雖同為儒家聖賢,在思想上卻有著明顯的差別,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正是如此。
蒙毅比蒙恬小三歲,十一二歲的孩子,當然懂不了這些,何況還是思想較為封閉的戰國時期。
甘羅雖然文言基礎遠不及蒙毅,然而二十一世紀的開放教育,全麵教育,沒有思想禁錮,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遠遠不及的。
甘羅正欲開口,然而欲言又止。
前些天甘羅回答呂不韋問題的時候,提到天子乃天下之子,萬千農者之子的時候,若不是呂不韋在場,怕是已經惹下大禍。
甘羅想到這裏,不免有些猶豫:“這個時代的人思想封閉,何況蒙毅還是一個小孩子,我還是得注意點措辭,說話委婉些好。”
甘羅笑了笑:“其實啊,孔子孟子說的都是對的,隻是因為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所處的立場不同。”
蒙毅點了點頭,接著問到:“那該怎麽理解這些話呢?”
甘羅指著左邊那卷竹簡,說到:“孔子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他周遊列國,宣傳他儒家思想的時候,為了讓儒家思想能夠進入各個國家,他必須征得各國君王的認可,所以他得著重點出儒家思想裏的‘忠’。”
“哦,那孔子的這些話是帶有目的性的咯,是不是就不能算是正確的?”蒙毅問到。
蒙毅小小年紀,已經看出他的思想遠比同時代的其他人,甚至飽學之人更帶有批判性一些,即使是聖賢孔子的言論,他也並不是一味認可。
甘羅聽到他這樣問,心裏對蒙毅便生出幾分敬佩。
甘羅搖了搖頭,接著說到:“也不是不正確,孔子所提出的‘忠’,確實是大家都應該信仰的概念,可是這個‘忠’,並不是愚忠,並不單單是忠君,更要忠於天下,你能明白嗎?”
蒙毅也是個極為聰明的人,聽到甘羅所提出的“愚忠”、“忠於天下”這些言辭的時候,如夢初醒。蒙毅一臉笑容:“你說的真好,我能明白。可是為什麽他們說的話為什麽會這樣前後矛盾呢?”
甘羅仍是搖了搖頭:“並不矛盾。他們的這些話,都是至理名言,但是不能單獨看,因為沒有任何事物,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得根據具體的事物,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
“那是不是孟子的境界要比孔子的高一些呢?”蒙毅問到。
“當然不是了。”甘羅斬釘截鐵的說到。
“孔子身為儒家祖師,周遊列國,曆時十餘年,行程數千裏,曆經艱難險阻,四處碰壁,可他依然自信極堅,毫不動搖,從未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創立了儒學,這是非常偉大的。孟子繼承了儒家思想,但是在這基礎上又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思想,使得儒家更加的輝煌,同樣是一位偉大的聖賢。”
甘羅看見蒙毅仍有些疑惑未消,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到:“其實兩位聖賢的幾句話,乍看之下,矛盾重重,但是如果你能真正將‘忠’字理解透徹,你就會發現兩位聖賢其實都是認可周武王和周文王的。”
蒙毅點了點頭,仔細地盯著兩卷竹簡,口中念念有詞:“忠。”。
片刻之後,蒙毅許是懂了,笑逐顏開。
“甘羅,你真是太聰明了,真的很謝謝你。”
甘羅看到蒙毅燦爛的笑容,心裏仿佛是前所未有的開心。
“不用謝。對了,我也有事情要請教你。”甘羅說到。
蒙毅扣了扣腦勺,瞪大雙眼,一臉疑惑:“你這麽聰明,還有什麽事情需要問我的呢?”
甘羅手指緩緩落在了竹簡之上:“這些字我認不到。”
屋內響起一陣陣歡快的笑聲。
結識了正直爽朗的蒙恬,還有敏而好學的蒙毅,有了這兩位好朋友,甘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
這一個多月來天甘羅的心情一直不錯,時不時的去找蒙恬玩玩蹴鞠,或是找蒙毅談談學問,日子過得還蠻充實,直到這一天。
“甘羅,甘羅,甘羅在嗎?”不知是何人站在門外喊道。
甘羅昨天下午跟蒙恬玩了一個多時辰的蹴鞠,晚上又跟蒙毅談天說地直到亥時才回到相國府裏休息,現在還在睡懶覺呢,被人這麽一吵,便極不情願的起了床。
“誰啊,大清早來吵我,有什麽事情嗎?”甘羅一邊穿衣服,一邊懶洋洋地說到。
甘羅整理好著裝,洗漱完畢之後,便打開門向外走去。
“爹,你怎麽來了?”甘羅一臉驚訝。
許久沒有看到兒子,甘秀並沒有久別重逢的笑容,掛在臉上的,反而是一臉的悲傷。
“甘羅,你爺爺死了,死在了異國他鄉。”年近三十的甘秀,眼裏淚光逸動。
接著念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又念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類似的還有‘人謀而不忠乎’。”
“照這麽來看,古之周武周文,雖開辟大周七百年江山,但本質上其實是個不忠不信,背君叛國的小人。”
蒙毅再指著右邊一卷竹簡,“這些是儒家先賢孟子的語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接著說到:“照孟子這麽說,周武周文推翻自己的君主,又是在拯救萬千黎民,理應是個天下順之的仁義之君。”
蒙毅大惑不解,問到:“你看這同是儒家經典,孔孟二人同為儒家聖賢,怎麽說的話卻有點背道而馳呢?”
這些孔孟的語錄,其實單看確實是至理名言,但是有些話不免前後矛盾。
孔子著重倫理綱常,忠君遵禮,而孟子則著重民貴君輕,大義為先。
兩人雖同為儒家聖賢,在思想上卻有著明顯的差別,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正是如此。
蒙毅比蒙恬小三歲,十一二歲的孩子,當然懂不了這些,何況還是思想較為封閉的戰國時期。
甘羅雖然文言基礎遠不及蒙毅,然而二十一世紀的開放教育,全麵教育,沒有思想禁錮,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遠遠不及的。
甘羅正欲開口,然而欲言又止。
前些天甘羅回答呂不韋問題的時候,提到天子乃天下之子,萬千農者之子的時候,若不是呂不韋在場,怕是已經惹下大禍。
甘羅想到這裏,不免有些猶豫:“這個時代的人思想封閉,何況蒙毅還是一個小孩子,我還是得注意點措辭,說話委婉些好。”
甘羅笑了笑:“其實啊,孔子孟子說的都是對的,隻是因為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所處的立場不同。”
蒙毅點了點頭,接著問到:“那該怎麽理解這些話呢?”
甘羅指著左邊那卷竹簡,說到:“孔子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他周遊列國,宣傳他儒家思想的時候,為了讓儒家思想能夠進入各個國家,他必須征得各國君王的認可,所以他得著重點出儒家思想裏的‘忠’。”
“哦,那孔子的這些話是帶有目的性的咯,是不是就不能算是正確的?”蒙毅問到。
蒙毅小小年紀,已經看出他的思想遠比同時代的其他人,甚至飽學之人更帶有批判性一些,即使是聖賢孔子的言論,他也並不是一味認可。
甘羅聽到他這樣問,心裏對蒙毅便生出幾分敬佩。
甘羅搖了搖頭,接著說到:“也不是不正確,孔子所提出的‘忠’,確實是大家都應該信仰的概念,可是這個‘忠’,並不是愚忠,並不單單是忠君,更要忠於天下,你能明白嗎?”
蒙毅也是個極為聰明的人,聽到甘羅所提出的“愚忠”、“忠於天下”這些言辭的時候,如夢初醒。蒙毅一臉笑容:“你說的真好,我能明白。可是為什麽他們說的話為什麽會這樣前後矛盾呢?”
甘羅仍是搖了搖頭:“並不矛盾。他們的這些話,都是至理名言,但是不能單獨看,因為沒有任何事物,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得根據具體的事物,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
“那是不是孟子的境界要比孔子的高一些呢?”蒙毅問到。
“當然不是了。”甘羅斬釘截鐵的說到。
“孔子身為儒家祖師,周遊列國,曆時十餘年,行程數千裏,曆經艱難險阻,四處碰壁,可他依然自信極堅,毫不動搖,從未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創立了儒學,這是非常偉大的。孟子繼承了儒家思想,但是在這基礎上又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思想,使得儒家更加的輝煌,同樣是一位偉大的聖賢。”
甘羅看見蒙毅仍有些疑惑未消,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到:“其實兩位聖賢的幾句話,乍看之下,矛盾重重,但是如果你能真正將‘忠’字理解透徹,你就會發現兩位聖賢其實都是認可周武王和周文王的。”
蒙毅點了點頭,仔細地盯著兩卷竹簡,口中念念有詞:“忠。”。
片刻之後,蒙毅許是懂了,笑逐顏開。
“甘羅,你真是太聰明了,真的很謝謝你。”
甘羅看到蒙毅燦爛的笑容,心裏仿佛是前所未有的開心。
“不用謝。對了,我也有事情要請教你。”甘羅說到。
蒙毅扣了扣腦勺,瞪大雙眼,一臉疑惑:“你這麽聰明,還有什麽事情需要問我的呢?”
甘羅手指緩緩落在了竹簡之上:“這些字我認不到。”
屋內響起一陣陣歡快的笑聲。
結識了正直爽朗的蒙恬,還有敏而好學的蒙毅,有了這兩位好朋友,甘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
這一個多月來天甘羅的心情一直不錯,時不時的去找蒙恬玩玩蹴鞠,或是找蒙毅談談學問,日子過得還蠻充實,直到這一天。
“甘羅,甘羅,甘羅在嗎?”不知是何人站在門外喊道。
甘羅昨天下午跟蒙恬玩了一個多時辰的蹴鞠,晚上又跟蒙毅談天說地直到亥時才回到相國府裏休息,現在還在睡懶覺呢,被人這麽一吵,便極不情願的起了床。
“誰啊,大清早來吵我,有什麽事情嗎?”甘羅一邊穿衣服,一邊懶洋洋地說到。
甘羅整理好著裝,洗漱完畢之後,便打開門向外走去。
“爹,你怎麽來了?”甘羅一臉驚訝。
許久沒有看到兒子,甘秀並沒有久別重逢的笑容,掛在臉上的,反而是一臉的悲傷。
“甘羅,你爺爺死了,死在了異國他鄉。”年近三十的甘秀,眼裏淚光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