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公孫晨想到以糧易資以解國庫之危,本來是個極好的辦法,卻對這種情況始料未及。
甘羅略微皺眉,隨即問向章邯:“這幾十石糧食賣的是多少錢一石?”
這稻、稷、麥均是上等貨色,即使各家各戶都不缺糧食,但要說一石賣不出去,也有可能是價格貴了點,甘羅這麽問自然有理。
章邯答到:“稻一石三百個銅錢,稷一石兩百三十個銅錢,麥一石兩百七十個銅錢。”
“價格也沒問題,這可真是奇怪了。”甘羅大惑不解,實在不明白問題出在哪。
可是王命如山,要是不幫章邯解決這個困難,可就真對不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甘羅苦思冥想,過了一會,腦海中答案已緩緩浮現。
大秦自鄭國主修大型水利灌溉渠以來,所覆蓋的十一座城邑糧食年年大豐,糧價卻紋絲未動,仍然跟幾年前一樣的價格。
這樣一來,農戶當然是樂見其成,因為上繳的是糧食,而自己本就不缺糧食,所以相當於自己繳的稅變低了。
朝廷方麵,因為收稅收的是糧食,又多用於軍隊供給和發放官員俸祿,其實也沒太大影響。
可是如今朝廷國庫告急,突然要以糧易資,多數人家本就不缺糧食,這糧食價格還跟以前一樣,無人問津也就不奇怪了。
歸根結底,就是糧食價格該降一降了。
(ps:當時稅製主要有田租、口賦、雜稅三種,田租按畝繳糧,口賦按人數繳錢,雜稅是臨時加的賦稅,具體交什麽視情況而定。農戶交田租為主。)甘羅想到這些,愁眉頓消,當即對章邯說到:“所有價格全部降低一半。”
“什麽?!”章邯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有什麽責任你推給我就是,我現在去麵見大王商議此事。”話畢,甘羅已轉身回到車輦,直奔王宮而去。
圍觀的眾人自然也聽到了甘羅這句話,頓時炸開了鍋。
“不是吧,真要降低一半價格?”
“會不會有問題啊?”
“有什麽問題,你們沒看見是甘大人親口說的麽?”
“這麽便宜,不買白不買。”
隨即眾人一番哄搶,幾十石糧食一掃而空。
所有價格全部降低一半,這相當於使朝廷的收入也減少了一半,這麽算下來,可以要少兩萬多兩金子,甘羅能承擔起這個責任麽。
馬蹄錚錚,車輦已急行至宮門外,甘羅下車,大步跨向殿內。
嬴政端於王位之上,殿內還有兩人,正是龍陽君和奉常阮路兩人。
三人本在商議秦魏聯姻之事,門外甘羅匆匆而來,將眾人打斷。
“甘大人。”龍陽君和阮路欠身行禮。
甘羅應付著回了一個禮,便向嬴政說到:“臣有事啟奏。”
嬴政見甘羅神情略顯焦急,心知定有急事商議,隨吩咐龍陽君和阮路兩人先去殿外等候。
“大王,以糧易資之事出了點意外。”
嬴政眉間一蹙:“有何意外?”
“司農府指派給中尉章邯五千石糧食售賣,今日賣了半天一石也沒賣出去。”
“你說什麽!一石也沒賣出去?!”嬴政怒色頓起,聲音也高了許多。
“大王莫急,臣已命章邯降低一半價格售賣,想來事情已有很大進展。”
嬴政拍桌而起,大聲嗬斥:“大膽!誰給你的權利如此行事!”
“大王息怒,請聽臣解釋。”甘羅隨即將剛才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講給嬴政。
“......,這糧食價格還跟以前一樣,所以一直無人問津。”
嬴政仍是一臉怒容:“孤願以糧易資,這幫庶民竟敢不買!那孤王加重賦稅,看他們還買不買!”
甘羅急忙勸到:“糧價本應由司農府調控,出現這種情況乃是前任大司農王詠、韓東之過,何以...。”
甘羅話未說完,便被嬴政打斷:“閉嘴!”嬴政怒氣衝衝,“你可知這樣一來國庫會少了多少收入,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大王息怒,國庫並不會少收入一分,請聽臣解釋。”
甘羅額間汗珠盈盈,一臉通紅,在嬴政幾番嗬斥之下,心情早已緊張起來。
“近幾年各地大豐,糧稅以十抽一,朝廷所得糧稅較之以往多了兩倍不止,雖將半價售賣,但是收入並不會比往年少。而且如今國庫告急,大王聯姻在即,朝廷繼續用錢,當盡快籌得錢財才是。”
嬴政心裏清楚,就算加重賦稅,一時所得也不如以糧易資來得快,隨稍稍平靜些:“說下去。”
甘羅繼續解釋:“雖然國庫告急,可隻是一時之急,全局來看,大秦之富庶,列國難以望其項背。而且降價售賣,速度遠比原價售賣來得快,原本一日可賣一石,現在一日定可賣出五石以上,一月之後國庫收入當不止五萬金。”
“除此之外,糧食久屯一旦變質,不要說賣了,就連供給軍隊,發放俸祿也用不出去。”
這番話說的頗有道理,嬴政內心稍寬:“既然如此,孤即刻下令,以糧易資一事全數半價售賣。”
“大王英明。”甘羅抹了抹汗水,心中大石可算落下。
“若無其他事情,你暫且退下,孤還要與魏使、阮路兩人商議大婚之事。”
“臣告退。”甘羅隨即退出殿外。
甘羅剛下台階,迎麵而來的便是龍陽君如雨後桃花般的笑容。
“甘大人真不愧為秦之棟梁。”
甘羅嘴角微揚,隨即問到:“魏使何出此言?”
“方才隱隱聞得殿內吵鬧之聲,甘大人走出殿外卻是閑庭信步一般。麵容紅光未退,卻是一臉笑容。想來定是勸諫大王有果了吧。”
“魏使好眼力。”甘羅笑到,“二位進殿去吧,大王還要與你們商議大婚之事。”
回到府內,甘羅仔細思量今日發生的事情,腦海裏便漸漸升起了一個想法。
大司農屬官平準令掌諸郡物價,出現今天這個情況,其一,前任官吏不作為所致,其二,便是稅製可能出了有些問題。
既然如此,何不借鑒二十一世紀的納稅製度,施以改革。
甘羅略微皺眉,隨即問向章邯:“這幾十石糧食賣的是多少錢一石?”
這稻、稷、麥均是上等貨色,即使各家各戶都不缺糧食,但要說一石賣不出去,也有可能是價格貴了點,甘羅這麽問自然有理。
章邯答到:“稻一石三百個銅錢,稷一石兩百三十個銅錢,麥一石兩百七十個銅錢。”
“價格也沒問題,這可真是奇怪了。”甘羅大惑不解,實在不明白問題出在哪。
可是王命如山,要是不幫章邯解決這個困難,可就真對不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甘羅苦思冥想,過了一會,腦海中答案已緩緩浮現。
大秦自鄭國主修大型水利灌溉渠以來,所覆蓋的十一座城邑糧食年年大豐,糧價卻紋絲未動,仍然跟幾年前一樣的價格。
這樣一來,農戶當然是樂見其成,因為上繳的是糧食,而自己本就不缺糧食,所以相當於自己繳的稅變低了。
朝廷方麵,因為收稅收的是糧食,又多用於軍隊供給和發放官員俸祿,其實也沒太大影響。
可是如今朝廷國庫告急,突然要以糧易資,多數人家本就不缺糧食,這糧食價格還跟以前一樣,無人問津也就不奇怪了。
歸根結底,就是糧食價格該降一降了。
(ps:當時稅製主要有田租、口賦、雜稅三種,田租按畝繳糧,口賦按人數繳錢,雜稅是臨時加的賦稅,具體交什麽視情況而定。農戶交田租為主。)甘羅想到這些,愁眉頓消,當即對章邯說到:“所有價格全部降低一半。”
“什麽?!”章邯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有什麽責任你推給我就是,我現在去麵見大王商議此事。”話畢,甘羅已轉身回到車輦,直奔王宮而去。
圍觀的眾人自然也聽到了甘羅這句話,頓時炸開了鍋。
“不是吧,真要降低一半價格?”
“會不會有問題啊?”
“有什麽問題,你們沒看見是甘大人親口說的麽?”
“這麽便宜,不買白不買。”
隨即眾人一番哄搶,幾十石糧食一掃而空。
所有價格全部降低一半,這相當於使朝廷的收入也減少了一半,這麽算下來,可以要少兩萬多兩金子,甘羅能承擔起這個責任麽。
馬蹄錚錚,車輦已急行至宮門外,甘羅下車,大步跨向殿內。
嬴政端於王位之上,殿內還有兩人,正是龍陽君和奉常阮路兩人。
三人本在商議秦魏聯姻之事,門外甘羅匆匆而來,將眾人打斷。
“甘大人。”龍陽君和阮路欠身行禮。
甘羅應付著回了一個禮,便向嬴政說到:“臣有事啟奏。”
嬴政見甘羅神情略顯焦急,心知定有急事商議,隨吩咐龍陽君和阮路兩人先去殿外等候。
“大王,以糧易資之事出了點意外。”
嬴政眉間一蹙:“有何意外?”
“司農府指派給中尉章邯五千石糧食售賣,今日賣了半天一石也沒賣出去。”
“你說什麽!一石也沒賣出去?!”嬴政怒色頓起,聲音也高了許多。
“大王莫急,臣已命章邯降低一半價格售賣,想來事情已有很大進展。”
嬴政拍桌而起,大聲嗬斥:“大膽!誰給你的權利如此行事!”
“大王息怒,請聽臣解釋。”甘羅隨即將剛才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講給嬴政。
“......,這糧食價格還跟以前一樣,所以一直無人問津。”
嬴政仍是一臉怒容:“孤願以糧易資,這幫庶民竟敢不買!那孤王加重賦稅,看他們還買不買!”
甘羅急忙勸到:“糧價本應由司農府調控,出現這種情況乃是前任大司農王詠、韓東之過,何以...。”
甘羅話未說完,便被嬴政打斷:“閉嘴!”嬴政怒氣衝衝,“你可知這樣一來國庫會少了多少收入,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大王息怒,國庫並不會少收入一分,請聽臣解釋。”
甘羅額間汗珠盈盈,一臉通紅,在嬴政幾番嗬斥之下,心情早已緊張起來。
“近幾年各地大豐,糧稅以十抽一,朝廷所得糧稅較之以往多了兩倍不止,雖將半價售賣,但是收入並不會比往年少。而且如今國庫告急,大王聯姻在即,朝廷繼續用錢,當盡快籌得錢財才是。”
嬴政心裏清楚,就算加重賦稅,一時所得也不如以糧易資來得快,隨稍稍平靜些:“說下去。”
甘羅繼續解釋:“雖然國庫告急,可隻是一時之急,全局來看,大秦之富庶,列國難以望其項背。而且降價售賣,速度遠比原價售賣來得快,原本一日可賣一石,現在一日定可賣出五石以上,一月之後國庫收入當不止五萬金。”
“除此之外,糧食久屯一旦變質,不要說賣了,就連供給軍隊,發放俸祿也用不出去。”
這番話說的頗有道理,嬴政內心稍寬:“既然如此,孤即刻下令,以糧易資一事全數半價售賣。”
“大王英明。”甘羅抹了抹汗水,心中大石可算落下。
“若無其他事情,你暫且退下,孤還要與魏使、阮路兩人商議大婚之事。”
“臣告退。”甘羅隨即退出殿外。
甘羅剛下台階,迎麵而來的便是龍陽君如雨後桃花般的笑容。
“甘大人真不愧為秦之棟梁。”
甘羅嘴角微揚,隨即問到:“魏使何出此言?”
“方才隱隱聞得殿內吵鬧之聲,甘大人走出殿外卻是閑庭信步一般。麵容紅光未退,卻是一臉笑容。想來定是勸諫大王有果了吧。”
“魏使好眼力。”甘羅笑到,“二位進殿去吧,大王還要與你們商議大婚之事。”
回到府內,甘羅仔細思量今日發生的事情,腦海裏便漸漸升起了一個想法。
大司農屬官平準令掌諸郡物價,出現今天這個情況,其一,前任官吏不作為所致,其二,便是稅製可能出了有些問題。
既然如此,何不借鑒二十一世紀的納稅製度,施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