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正說的高興忽聽前麵岸邊一陣大響不知有多少人齊聲呐喊響聲在這河道上直傳出老遠去嚇了高強一跳。
忙舉目看時見那河岸邊一道大浪憑空而起呼嘯著向自己這邊衝來聲勢極為不同尋常高強幾乎要錯以為自己身在錢塘江中正麵對那舉世聞名的海潮了。
好在到了近前這浪已經小了不少船老大又是經驗豐富的早已將船頭迎著浪的來勢順直那船趁著水勢一下躍上半空一下又跌進浪穀等到略微平穩下來那一道浪已經過去老遠了。
高強死死抓著欄杆好半天才緩過勁來伸著脖子問船工:如何有這樣大浪那岸上人何事吵嚷
船老大曉得這位衙內身份不比尋常忙上了船樓陪笑道:青州相公受驚了這是河工在放卷埽。那些人漢在一旁喧嚷便是喊落卷埽以免過往船隻被浪打了。
什麽什麽卷埽高強一頭霧水大概知道是個專業術語不解其意。
一旁許貫忠到底是飽讀詩書又在黃河岸邊長大也曾聽說過此事便向高強解說一番。原來這卷埽乃是古時河工的重要手段宋時黃河經常泛濫自熙寧年到現在甚至是隔年就要決口一次王安石變法中阻力最小的一項就是農田水利法也未嚐不是因為朝廷對黃河這頭凶獸實在是頭疼。
這黃河既然經常決堤因此每年春天開河之後就得修河工在一些容易決堤的河段都會采用卷埽之法。此法是設一個卷埽台用草繩密密鋪上一層。然後鋪上柳梢和稻秸壓上土石中間再橫放一條長長的竹索而後眾人拉著竹索和草繩。沿著草繩的方向卷成一個大大的圓柱形兩頭再用草繩捆紮這就成了卷埽。之後再由許多人牽著竹索將這卷埽放入水中竹索頭則埋在岸上地途中以大木來固定在有些水流較急的河段還得用長木樁穿過卷埽打入水底來作固定。
許貫忠解說了半天高強也隻聽明白了幾分。不過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看上一看也就明白了:船工將船靠了過去本府要看卷埽。
不片時移船稍近隻見那岸邊清出了一大片空地上千人在那裏忙碌來去現在剛剛下了一道卷埽。正準備下第二道空地上已經鋪滿了草繩。高強從船艙裏取出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些河工施為。直到一個碩大的卷埽再次放入水中又響起一片喊聲放卷埽咯這才算看了明白放下望遠鏡笑了一聲:好大一個草包
這時船艙裏的幾個人也都出來此次高強進京隻帶了身邊親隨劉琦以下曹正李孝忠。史進朱武陳達幾人領了幾十名牙兵護衛著聽見外麵動靜不小都湧上甲板觀看聽見高強這句冷笑話幾人都是樂不可支。
許貫忠也笑了幾聲卻道:衙內莫要小看了這草包。費了這許多工和料便護得堤岸一季平安。我大宋近幾十年來水患極重。黃河多次改道一是向東一是向北如今分了兩溜北溜直衝白溝
一旁李孝忠訝然道:衝到白溝那不是宋遼間的界河
許貫忠點頭道:不錯黃河北溜入海之處現今正在遼境。
高強聞所未聞他那個時代多聽說黃河奪淮南侵卻不想這河還曾經擺到北邊去了。
那朱武曉得些韜略沉吟道:黃河本是天險國朝賴以立國若是北溜入遼則此險便是遼與我共鐵騎南下可以直抵河南大大不妙啊
許貫忠搖頭道:神宗皇帝時便是以此君臣日夜商議決議要將黃河引流向東。可這河水哪裏是人力能改流的空自決了歸德府的口子整理出一條河道來那黃河主流卻還是要向北去曹州這裏再次決口黃河重回故道依舊北去。可這麽一來東流又留下了一條河道元豐年間這裏又決了兩次口到如今仍舊是兩道並行水量互有大小還是北道居多。
他指了指岸邊的卷埽工人:咱們現今所見的便是修整曹州北岸的河防了。也不知朝中大老們今年又想要如何治水。說話時神情頗為黯然他身為大名府人對於黃河水患實在是切膚之痛。
高強聽的卻有些著惱心說河工鬧的這麽不堪十有還是朝中大臣外行瞎指揮導致否則我華夏民族從大禹開始就治這黃河怎麽可能沒有經驗的積累像眼前這卷埽的法子還真不是容易辦的凝結了祖先多少智慧後代抗洪搶險的時候都用草袋裝土來築壩怕是也是這法子的濫觴了。
船行雖緩這一段河道還是漸漸過去眾人不住回頭看著那忙忙碌碌的河工們在漸漸深沉的夜色中隱去身形心中都是有些沉重。都說黃河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可這條河在灌溉了沿岸的土地的同時更給流域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後世有曆史學家研究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而夏朝則自大禹治水奠基這絕對不是偶然的現象正是治理黃河這樣大範圍大工作量地工程才促使了統一的華夏族的出現第一個華夏國家的誕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名副其實就是我們的母親河。
而這些剛剛開河就在河堤上灑下自己汗水的河工們他們就是華夏民族的脊梁
河道所見的一幕事先並沒有什麽預兆卻給高強地心中帶來不小的震撼身為後代來人的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身處與曆史的長河中見證著自己民族的興亡。
猶記得自己剛來到這個時空正陷入迷茫中的時候也是聽著黃河的名字振作起了精神的呢心中一股豪氣陡生高強想著當日師師所唱的曲調忍不住荒腔走板地大聲唱了起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朝如青絲暮成雪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怕什麽皇帝要錢怕什麽朝廷政爭白了少年頭我高衙內就是要黃河落盡走東海萬裏寫入襟懷間
大觀四年三月甲戌青州知府高強回京
忙舉目看時見那河岸邊一道大浪憑空而起呼嘯著向自己這邊衝來聲勢極為不同尋常高強幾乎要錯以為自己身在錢塘江中正麵對那舉世聞名的海潮了。
好在到了近前這浪已經小了不少船老大又是經驗豐富的早已將船頭迎著浪的來勢順直那船趁著水勢一下躍上半空一下又跌進浪穀等到略微平穩下來那一道浪已經過去老遠了。
高強死死抓著欄杆好半天才緩過勁來伸著脖子問船工:如何有這樣大浪那岸上人何事吵嚷
船老大曉得這位衙內身份不比尋常忙上了船樓陪笑道:青州相公受驚了這是河工在放卷埽。那些人漢在一旁喧嚷便是喊落卷埽以免過往船隻被浪打了。
什麽什麽卷埽高強一頭霧水大概知道是個專業術語不解其意。
一旁許貫忠到底是飽讀詩書又在黃河岸邊長大也曾聽說過此事便向高強解說一番。原來這卷埽乃是古時河工的重要手段宋時黃河經常泛濫自熙寧年到現在甚至是隔年就要決口一次王安石變法中阻力最小的一項就是農田水利法也未嚐不是因為朝廷對黃河這頭凶獸實在是頭疼。
這黃河既然經常決堤因此每年春天開河之後就得修河工在一些容易決堤的河段都會采用卷埽之法。此法是設一個卷埽台用草繩密密鋪上一層。然後鋪上柳梢和稻秸壓上土石中間再橫放一條長長的竹索而後眾人拉著竹索和草繩。沿著草繩的方向卷成一個大大的圓柱形兩頭再用草繩捆紮這就成了卷埽。之後再由許多人牽著竹索將這卷埽放入水中竹索頭則埋在岸上地途中以大木來固定在有些水流較急的河段還得用長木樁穿過卷埽打入水底來作固定。
許貫忠解說了半天高強也隻聽明白了幾分。不過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看上一看也就明白了:船工將船靠了過去本府要看卷埽。
不片時移船稍近隻見那岸邊清出了一大片空地上千人在那裏忙碌來去現在剛剛下了一道卷埽。正準備下第二道空地上已經鋪滿了草繩。高強從船艙裏取出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些河工施為。直到一個碩大的卷埽再次放入水中又響起一片喊聲放卷埽咯這才算看了明白放下望遠鏡笑了一聲:好大一個草包
這時船艙裏的幾個人也都出來此次高強進京隻帶了身邊親隨劉琦以下曹正李孝忠。史進朱武陳達幾人領了幾十名牙兵護衛著聽見外麵動靜不小都湧上甲板觀看聽見高強這句冷笑話幾人都是樂不可支。
許貫忠也笑了幾聲卻道:衙內莫要小看了這草包。費了這許多工和料便護得堤岸一季平安。我大宋近幾十年來水患極重。黃河多次改道一是向東一是向北如今分了兩溜北溜直衝白溝
一旁李孝忠訝然道:衝到白溝那不是宋遼間的界河
許貫忠點頭道:不錯黃河北溜入海之處現今正在遼境。
高強聞所未聞他那個時代多聽說黃河奪淮南侵卻不想這河還曾經擺到北邊去了。
那朱武曉得些韜略沉吟道:黃河本是天險國朝賴以立國若是北溜入遼則此險便是遼與我共鐵騎南下可以直抵河南大大不妙啊
許貫忠搖頭道:神宗皇帝時便是以此君臣日夜商議決議要將黃河引流向東。可這河水哪裏是人力能改流的空自決了歸德府的口子整理出一條河道來那黃河主流卻還是要向北去曹州這裏再次決口黃河重回故道依舊北去。可這麽一來東流又留下了一條河道元豐年間這裏又決了兩次口到如今仍舊是兩道並行水量互有大小還是北道居多。
他指了指岸邊的卷埽工人:咱們現今所見的便是修整曹州北岸的河防了。也不知朝中大老們今年又想要如何治水。說話時神情頗為黯然他身為大名府人對於黃河水患實在是切膚之痛。
高強聽的卻有些著惱心說河工鬧的這麽不堪十有還是朝中大臣外行瞎指揮導致否則我華夏民族從大禹開始就治這黃河怎麽可能沒有經驗的積累像眼前這卷埽的法子還真不是容易辦的凝結了祖先多少智慧後代抗洪搶險的時候都用草袋裝土來築壩怕是也是這法子的濫觴了。
船行雖緩這一段河道還是漸漸過去眾人不住回頭看著那忙忙碌碌的河工們在漸漸深沉的夜色中隱去身形心中都是有些沉重。都說黃河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可這條河在灌溉了沿岸的土地的同時更給流域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後世有曆史學家研究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而夏朝則自大禹治水奠基這絕對不是偶然的現象正是治理黃河這樣大範圍大工作量地工程才促使了統一的華夏族的出現第一個華夏國家的誕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名副其實就是我們的母親河。
而這些剛剛開河就在河堤上灑下自己汗水的河工們他們就是華夏民族的脊梁
河道所見的一幕事先並沒有什麽預兆卻給高強地心中帶來不小的震撼身為後代來人的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身處與曆史的長河中見證著自己民族的興亡。
猶記得自己剛來到這個時空正陷入迷茫中的時候也是聽著黃河的名字振作起了精神的呢心中一股豪氣陡生高強想著當日師師所唱的曲調忍不住荒腔走板地大聲唱了起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朝如青絲暮成雪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怕什麽皇帝要錢怕什麽朝廷政爭白了少年頭我高衙內就是要黃河落盡走東海萬裏寫入襟懷間
大觀四年三月甲戌青州知府高強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