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lign="ener">
在吳世恭和薛永利的強化訓練下,馬隊和兵丁的訓練成績是大為進步。到了三月的時候,在拆除了木欄杆之後,這些兵丁也能夠在號令中,勉強地沉著射擊了。
而兵丁現在射擊的就不是空槍了。他們要完全按照火銃的裝填程序,裝填子彈。然後,在馬隊衝過來的時候,向著馬隊頭頂上射擊。而馬隊麵對頭頂上飛過的子彈的“嗖嗖”聲,也能夠做到自己的動作不變形了。
吳世恭也知道:雖然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訓練還沒有造成兵丁的死亡。但是,在這種訓練中,也早晚會出事的。對此,吳世恭隻能夠是十分地無奈: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吧!
但是,卻有一件事讓吳世恭很高興。他們這些人中,終於有人會開炮了。
吳世恭招收的那幾個工匠和學徒,出於技術人員的愛好,又在見過怎麽開炮的幾個薛府護衛的介紹下。他們摸索摸索著,竟然真的把炮給打響了。
這讓吳世恭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把這些工匠和學徒組成了炮隊。並且把他們的軍餉全部提升到和馬隊一樣的,每人每月三兩的水平。吳世恭還任命了工匠中,首先摸索出來開炮技術的,一個名叫梁輝的作為炮隊隊長。
不過,讓吳世恭有些遺憾的是,炮隊就這麽幾個人,最多也就能打一門炮。而吳世恭現在這裏有四門炮呢。會開炮的人手還是太少了。
於是,吳世恭又在千戶所,招收了五十名十五、六歲的少年。吳世恭已經不敢再招收千戶所的壯勞力了。因為,再招收壯勞力的話,就要影響千戶所的農耕了。
這次吳世恭招收的少年,用的是招收家仆的名義。所以,這些少年除了在吳世恭這裏包吃包住以外,每年也就給他們五兩銀子的年例。
吳世恭從這些少年中,挑選出三十名,作為炮隊的輔助人員,並且要求梁輝他們教會他們開炮。吳世恭把這些少年就是當成炮隊的預備人員培養的。
另外二十名少年,吳世恭就讓他們照顧馬匹。現在,馬隊的人員雖然拿著高軍餉,其實都十分的辛苦。他們除了在白天訓練騎術和照顧馬匹以外,在晚上還要爬起來,給自己的馬匹喂食幾次草料。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俗語,那就是——“馬無夜草不肥”。這俗語說的道理就是:如果馬匹在晚上不喂食草料的話,是會落膘的。
而有了這二十名少年照顧馬匹之後,馬隊的人員就可以集中精神,投入到訓練裏去了。當然,這些少年也會接受一些最基本的騎術訓練。他們也將是馬隊的預備人員。
可是這麽一來,吳世恭身邊的現銀卻更緊張了。而且,千戶所和地方上的矛盾,卻在不知不覺中顯了出來。
在開春以後,一場春雨都沒有下。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判斷,今年遭受旱災已經是肯定了。現在無非是看老天爺開不開眼下幾場雨,使得災情有所緩解而已。
那齊縣令已經在縣城做了好幾場法事。反正是和尚道士、神漢巫婆齊上陣,對著龍王爺不斷地威逼利誘。
而縣城裏的糧商也聞風而動,他們紛紛囤積糧食。那糧食的價格很快就漲到了每石四錢五,估計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會突破每石七錢。甚至災情再嚴重的話,突破每石一兩都有可能。
而那姚員外在陸陸續續地交付給了吳世恭九千多石糧食以後,看到了糧食價格飛漲,一開始還拖延著交付。後來看到了情形不對,就徹底和吳世恭攤牌:不願意再交付剩餘的糧食,要結束這次交易了。
這倒不完全是姚員外的人品不好。當時的士紳,在做生意的時候,尤其是交易的對象是本鄉本土的,還基本上都是挺講信譽的。
可是,姚員外自己的餘糧,都基本上賣給了吳世恭,剩餘的糧食,都是他從其他士紳那裏拿來的。而現在糧食是這麽高的價格。姚員外也不能夠做虧本的生意啊!
可是吳世恭也知道了糧食價格飛漲,他怎麽會同意姚員外中止這次糧食交易呢?於是,吳世恭親自帶著人找上門去,和姚員外大吵了幾次。到了最後,姚員外索性對吳世恭來了個閉門不見。
吳世恭是怒火中燒,立刻到縣衙,把那個姚員外給告了。齊縣令一見是這麽一件麻煩事,又開始了做中人了。
可是這次,吳世恭和姚員外的條件就談不攏了。到了最後,齊縣令也被吳世恭煩的有些火氣了。他就強硬地做出了判決。當然,齊縣令的判決也一定會偏向本地的士紳姚員外的。
齊縣令就判決了:讓姚員外把沒有交易糧食的銀子還給吳世恭。並且賠償給吳世恭五十兩銀子,作為姚員外撕毀合同的懲罰。
獲得了這麽一個判決,姚員外當然馬上把多餘的銀子和賠償的銀子給了吳世恭。可吳世恭是當場暴跳如雷。他拍著縣衙大堂的大案,大罵齊縣令為:“昏官。”齊縣令是被吳世恭的唾沫星子噴的暈頭轉向的。
齊縣令心中想到:“就先忍住這一口氣吧。反正我今年就要調任了。也不用再和這個二百五千戶打交道了。”
吳世恭吃了這麽一個啞巴虧以後,屁股還沒有坐熱。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千戶所的軍戶和當地的農民已經發生了衝突,現在,雙方已經開始聚集人手,就要發生大規模的械鬥了。
吳世恭得到消息以後,連忙帶著一大隊兵丁,趕到了現場,先讓兵丁們把已經要一觸即發的對峙雙方給隔開。
吳世恭畢竟是有官身的人,看到了有官員出麵,那些軍戶和農民就你一句,我一語地和吳世恭說著自己的道理。吳世恭從他們的話中,總算是明白了他們對峙的原因。
原來,他們爭奪的就是水源問題。我們已經知道,現在的千戶所的農田附近,有著丘陵,那地勢一定是比較高的。本來因為小鎮旁邊的河流中,也修建了幾道溝渠引水到千戶所的農田那裏,所以,取水的問題還不大。
可是現在旱災了。河流附近農田裏的農民,害怕河流中的水不夠用,所以就要截斷通往千戶所農田溝渠中的水。那千戶所的軍戶怎麽會讓他們截斷呢?雙方的矛盾就在這裏。
沒有多大功夫,得到消息的齊縣令,帶著衙役也趕到了這裏。而姚員外這些當地的士紳也趕到了。於是,在齊縣令的主持下,雙方就開始了調解工作。
到了最後,還是吳世恭拿出了主意:“各位員外,本官也知道這災情一來,許多人就亂了方寸。可是,本官方才看了河流的情況,覺得那水流還是可以滿足附近農田的供水的。”
“本官是這麽想的:現在就把我們千戶所的軍戶和各位員外手中的佃農全部組織起來,一同疏通河道,開挖溝渠。盡量保住附近所有的農田。那總比顆粒無收的好。”
“萬一這個旱災更嚴重了,河流裏的水流也小了。那麽,地勢高的農田就先放棄。就算是先放棄我們千戶所的農田,本官也認了。”
姚員外他們交頭接耳了一會兒,覺得吳世恭這個主意還是很公平的。於是,也就都答應了下來。
最後,還是在吳世恭的提議之下,吳世恭和這些士紳,多的出三、五百石糧食,少的出一、二百石糧食。湊了二千石糧食,組建了一個義倉,準備救濟那些農民。保證讓他們在這個災年不會被餓死。
那義倉的地點就設在千戶所堡壘裏。除了這裏防守嚴密,比較安全以外。齊縣令和姚員外這些士紳也看出來了:吳世恭這個人雖然平時表現好象有些二百五。但是,他其實還是很講道理的。
在解決了這裏的麻煩以後,那齊縣令就匆匆地離開了。現在這縣裏,為了水源而發生械鬥的事,可不是一處兩處的。齊縣令還忙著到其它地方去滅火呢。
千戶所的軍戶和地方上的農民,知道了這個協議以後,人心都安定了下來。畢竟在這個災年中,他們不會餓死了。於是,他們都在吳世恭和姚員外這些士紳的組織之下,開始了抗旱自救的工作。
是 由】.
在吳世恭和薛永利的強化訓練下,馬隊和兵丁的訓練成績是大為進步。到了三月的時候,在拆除了木欄杆之後,這些兵丁也能夠在號令中,勉強地沉著射擊了。
而兵丁現在射擊的就不是空槍了。他們要完全按照火銃的裝填程序,裝填子彈。然後,在馬隊衝過來的時候,向著馬隊頭頂上射擊。而馬隊麵對頭頂上飛過的子彈的“嗖嗖”聲,也能夠做到自己的動作不變形了。
吳世恭也知道:雖然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訓練還沒有造成兵丁的死亡。但是,在這種訓練中,也早晚會出事的。對此,吳世恭隻能夠是十分地無奈: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吧!
但是,卻有一件事讓吳世恭很高興。他們這些人中,終於有人會開炮了。
吳世恭招收的那幾個工匠和學徒,出於技術人員的愛好,又在見過怎麽開炮的幾個薛府護衛的介紹下。他們摸索摸索著,竟然真的把炮給打響了。
這讓吳世恭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把這些工匠和學徒組成了炮隊。並且把他們的軍餉全部提升到和馬隊一樣的,每人每月三兩的水平。吳世恭還任命了工匠中,首先摸索出來開炮技術的,一個名叫梁輝的作為炮隊隊長。
不過,讓吳世恭有些遺憾的是,炮隊就這麽幾個人,最多也就能打一門炮。而吳世恭現在這裏有四門炮呢。會開炮的人手還是太少了。
於是,吳世恭又在千戶所,招收了五十名十五、六歲的少年。吳世恭已經不敢再招收千戶所的壯勞力了。因為,再招收壯勞力的話,就要影響千戶所的農耕了。
這次吳世恭招收的少年,用的是招收家仆的名義。所以,這些少年除了在吳世恭這裏包吃包住以外,每年也就給他們五兩銀子的年例。
吳世恭從這些少年中,挑選出三十名,作為炮隊的輔助人員,並且要求梁輝他們教會他們開炮。吳世恭把這些少年就是當成炮隊的預備人員培養的。
另外二十名少年,吳世恭就讓他們照顧馬匹。現在,馬隊的人員雖然拿著高軍餉,其實都十分的辛苦。他們除了在白天訓練騎術和照顧馬匹以外,在晚上還要爬起來,給自己的馬匹喂食幾次草料。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俗語,那就是——“馬無夜草不肥”。這俗語說的道理就是:如果馬匹在晚上不喂食草料的話,是會落膘的。
而有了這二十名少年照顧馬匹之後,馬隊的人員就可以集中精神,投入到訓練裏去了。當然,這些少年也會接受一些最基本的騎術訓練。他們也將是馬隊的預備人員。
可是這麽一來,吳世恭身邊的現銀卻更緊張了。而且,千戶所和地方上的矛盾,卻在不知不覺中顯了出來。
在開春以後,一場春雨都沒有下。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判斷,今年遭受旱災已經是肯定了。現在無非是看老天爺開不開眼下幾場雨,使得災情有所緩解而已。
那齊縣令已經在縣城做了好幾場法事。反正是和尚道士、神漢巫婆齊上陣,對著龍王爺不斷地威逼利誘。
而縣城裏的糧商也聞風而動,他們紛紛囤積糧食。那糧食的價格很快就漲到了每石四錢五,估計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會突破每石七錢。甚至災情再嚴重的話,突破每石一兩都有可能。
而那姚員外在陸陸續續地交付給了吳世恭九千多石糧食以後,看到了糧食價格飛漲,一開始還拖延著交付。後來看到了情形不對,就徹底和吳世恭攤牌:不願意再交付剩餘的糧食,要結束這次交易了。
這倒不完全是姚員外的人品不好。當時的士紳,在做生意的時候,尤其是交易的對象是本鄉本土的,還基本上都是挺講信譽的。
可是,姚員外自己的餘糧,都基本上賣給了吳世恭,剩餘的糧食,都是他從其他士紳那裏拿來的。而現在糧食是這麽高的價格。姚員外也不能夠做虧本的生意啊!
可是吳世恭也知道了糧食價格飛漲,他怎麽會同意姚員外中止這次糧食交易呢?於是,吳世恭親自帶著人找上門去,和姚員外大吵了幾次。到了最後,姚員外索性對吳世恭來了個閉門不見。
吳世恭是怒火中燒,立刻到縣衙,把那個姚員外給告了。齊縣令一見是這麽一件麻煩事,又開始了做中人了。
可是這次,吳世恭和姚員外的條件就談不攏了。到了最後,齊縣令也被吳世恭煩的有些火氣了。他就強硬地做出了判決。當然,齊縣令的判決也一定會偏向本地的士紳姚員外的。
齊縣令就判決了:讓姚員外把沒有交易糧食的銀子還給吳世恭。並且賠償給吳世恭五十兩銀子,作為姚員外撕毀合同的懲罰。
獲得了這麽一個判決,姚員外當然馬上把多餘的銀子和賠償的銀子給了吳世恭。可吳世恭是當場暴跳如雷。他拍著縣衙大堂的大案,大罵齊縣令為:“昏官。”齊縣令是被吳世恭的唾沫星子噴的暈頭轉向的。
齊縣令心中想到:“就先忍住這一口氣吧。反正我今年就要調任了。也不用再和這個二百五千戶打交道了。”
吳世恭吃了這麽一個啞巴虧以後,屁股還沒有坐熱。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千戶所的軍戶和當地的農民已經發生了衝突,現在,雙方已經開始聚集人手,就要發生大規模的械鬥了。
吳世恭得到消息以後,連忙帶著一大隊兵丁,趕到了現場,先讓兵丁們把已經要一觸即發的對峙雙方給隔開。
吳世恭畢竟是有官身的人,看到了有官員出麵,那些軍戶和農民就你一句,我一語地和吳世恭說著自己的道理。吳世恭從他們的話中,總算是明白了他們對峙的原因。
原來,他們爭奪的就是水源問題。我們已經知道,現在的千戶所的農田附近,有著丘陵,那地勢一定是比較高的。本來因為小鎮旁邊的河流中,也修建了幾道溝渠引水到千戶所的農田那裏,所以,取水的問題還不大。
可是現在旱災了。河流附近農田裏的農民,害怕河流中的水不夠用,所以就要截斷通往千戶所農田溝渠中的水。那千戶所的軍戶怎麽會讓他們截斷呢?雙方的矛盾就在這裏。
沒有多大功夫,得到消息的齊縣令,帶著衙役也趕到了這裏。而姚員外這些當地的士紳也趕到了。於是,在齊縣令的主持下,雙方就開始了調解工作。
到了最後,還是吳世恭拿出了主意:“各位員外,本官也知道這災情一來,許多人就亂了方寸。可是,本官方才看了河流的情況,覺得那水流還是可以滿足附近農田的供水的。”
“本官是這麽想的:現在就把我們千戶所的軍戶和各位員外手中的佃農全部組織起來,一同疏通河道,開挖溝渠。盡量保住附近所有的農田。那總比顆粒無收的好。”
“萬一這個旱災更嚴重了,河流裏的水流也小了。那麽,地勢高的農田就先放棄。就算是先放棄我們千戶所的農田,本官也認了。”
姚員外他們交頭接耳了一會兒,覺得吳世恭這個主意還是很公平的。於是,也就都答應了下來。
最後,還是在吳世恭的提議之下,吳世恭和這些士紳,多的出三、五百石糧食,少的出一、二百石糧食。湊了二千石糧食,組建了一個義倉,準備救濟那些農民。保證讓他們在這個災年不會被餓死。
那義倉的地點就設在千戶所堡壘裏。除了這裏防守嚴密,比較安全以外。齊縣令和姚員外這些士紳也看出來了:吳世恭這個人雖然平時表現好象有些二百五。但是,他其實還是很講道理的。
在解決了這裏的麻煩以後,那齊縣令就匆匆地離開了。現在這縣裏,為了水源而發生械鬥的事,可不是一處兩處的。齊縣令還忙著到其它地方去滅火呢。
千戶所的軍戶和地方上的農民,知道了這個協議以後,人心都安定了下來。畢竟在這個災年中,他們不會餓死了。於是,他們都在吳世恭和姚員外這些士紳的組織之下,開始了抗旱自救的工作。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