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lign="ener">
革裏眼、左監王率領的南路農民造反軍在前鋒被擊潰以後,立刻就地聚集防禦。很快的,掃地王、太平王率領的增援軍隊也過來了,這時候南路農民造反軍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發現對麵已經有近二萬的明軍靠了上來。
所以在這時候,南路的農民造反軍首先的反應就是避開這支明軍繞道而行。退回去是不用想了,滎陽大會的總戰略還是要執行的。
否則的話,農民造反軍頓時要被汝寧軍分割為兩個部分。尤其是東路的農民造反軍的背部將會完**露在這支明軍的爪牙之下。
所以在執行總戰略的時候,處於聯盟關係的農民造反軍反而比有著統一領導的明軍齊心協力的多。
再說,二十多萬人卻會害怕不到二萬人,這說出去也是一個笑話,革裏眼、左監王他們也估計著這支明軍也不敢與已經抱成團的自己軍隊硬拚,所以還是大路朝天,各行一邊吧。
其實在農民造反軍的心目中,他們也是把明軍分為三六九等的。象內地軍戶和一些戰兵,他們認為戰鬥力還不如自己;象明軍一般的戰兵,農民造反軍就是以避讓為主了,但是在有利的情況下還是不惜一戰的;象來自九邊的精銳明軍,農民造反軍向來就是有多少遠就逃多少遠,根本沒有什麽戰鬥抗衡的心思。
這也就是為什麽六、七萬的北路農民造反軍隻看到張應昌、曹文詔部的旗號就聞風而逃的原因了。說實話,現在的農民造反軍自信心還沒有起來,不要看張獻忠這些強硬派“排骨”拍的“砰砰”響,可遇上精銳明軍的時候照樣沒有一戰的勇氣。
而這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又是怎麽評估汝寧軍的戰鬥力的呢?也就是一般的戰兵和精銳的明軍之間。而且這些首領認為自己的評估已經是高估了,要不是汝寧軍的騎兵擊潰了南路農民造反軍的先鋒,這個評估還不會這麽高。因為這股明軍畢竟是內地的戰兵嘛。
這也就是張獻忠和羅汝才不在這裏了,要不然農民造反軍的這些首領絕對不會錯誤地評估了汝寧軍的戰鬥力,所以作戰的雙方都有信息不對稱的地方。
於是農民造反軍也不管汝寧軍大營和汝州城了,他們繞道向著南陽府開去。
可就在農民造反軍剛行動的時候,汝寧軍也動了。他們根本不在前方阻攔住農民造反軍的前進,隻在農民造反軍的側翼和尾部,用一個個小集團反複衝擊著農民造反軍。
憑著汝寧軍犀利的火器和騎兵集團的衝鋒,每次衝擊都能夠帶走農民造反軍幾百條人命。
這損失誰都受不了啊!這樣鈍刀割肉的,難道這些首領想要單槍匹馬地殺到南陽府城之下啊?
於是農民造反軍無奈地再次就地駐防,想等著汝寧軍再次衝擊的時候來次決戰。徹底解決掉身邊的這些蒼蠅。而看到農民造反軍就地駐防,汝寧軍也立刻縮了回去,依然回到自己的大營中與農民造反軍對峙著。
這下子可有些麻煩了,看樣子擺脫這股明軍南下進南陽、入湖廣是不行了。不過這些首領也很有決斷,流匪嘛!往哪裏不是流呢?於是他們準備轉身而去與其他幾路農民造反軍去匯合。
可當農民造反軍拔營準備退走的時候。汝寧軍又開始行動了。還是老套路,一個個小集團衝擊著農民造反軍的側翼和尾部。而汝寧軍的主力也成陣形地壓了過來。
這就讓農民造反軍壓不住陣腳了。要知道。單純的逃跑和被刀槍指著後背的逃跑是不同的,尤其是農民造反軍那些根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兵丁。於是,整支南路的農民造反軍的陣形出現了崩潰的苗頭。
一見形勢不妙,那些首領再次下令就地駐防抵抗。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汝寧軍的主力已經靠近了農民造反軍的後隊人馬,並且把其擊散開始掩殺了。而後隊潰散的兵丁衝擊著農民造反軍的中軍大隊。整個陣形頓時大亂,這支農民造反軍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
可就在這時候,張獻忠的救援先鋒在李定國的率領下趕到了。這股先鋒人馬是三千騎兵,也是張獻忠最精銳的部隊。
李定國趕到以後。一見形勢不妙,立刻率領騎兵開始佯攻汝寧軍的側翼,希望能夠阻止汝寧軍的進攻,讓南路的農民造反軍陣腳穩定下來,等待著張獻忠主力的趕到。
其實在昨天,汝寧軍的偵騎早就發現了張獻忠的主力,他們也早就給張獻忠準備好了一桌子菜呢。
李定國的想法也就是佯攻,他並不願意為其他各營的農民造反軍損耗張獻忠精銳的實力。可他的佯攻卻一下子落入了早已準備完畢的汝寧軍的圈套中。
這次尾隨進攻,汝寧軍的三千多騎兵一直沒有出動。這些騎兵都蓄養好了馬力,處在一種最佳的作戰狀態。而李定國的騎兵卻是急行軍趕到的,馬力損耗的很厲害。所以當佯攻起來以後,立刻遇上了汝寧軍騎兵的反衝鋒。
可雙方麵對作戰的態度就是截然相反的。一方是發明了“紅眼戰術”的亡命之徒;一方想要保存實力,所以李定國的騎兵很快就避讓了回去。
可是汝寧軍騎兵的衝鋒路線是精心設計過的,他們形成了一個弧度,把李定國的騎兵向著南路農民造反軍的陣形那裏逼。
而李定國也沒有選擇,如果逃跑的話,沒有氣力的馬匹被養足了氣力的騎兵追趕的話,能夠逃出一半騎兵也是幸運的了。再說,還有農民造反軍陣形的保護,所以李定國的騎兵就逃入了農民造反軍的隊伍中去了。
可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張獻忠可就發急了。如果萬一失去這支最精銳的騎兵,那麽張獻忠的實力也將會失去一大半。所以他加緊著催促主力向著戰鬥的地方趕。
而見到了張獻忠的主力過來,汝寧軍立刻兵分兩路,要割斷這兩支農民造反軍的匯合。而農民造反軍肯定是拚命想要匯合的啦!
可這兩支農民造反軍根本沒有想到汝寧軍就是虛晃一槍,毫不費力的,兩支農民造反軍就匯合在了一起。而汝寧軍見到農民造反軍已經兵合一處,就地防禦了,他們也就鳴金收兵,在距離農民造反軍十裏左右的地方再次紮營對峙了起來。
其實整場戰鬥進行的是相當複雜,對於汝寧軍各支有著不同作戰任務的部隊要求也很高。可是在吳世恭精心的安排下,汝寧軍體現出了極高的戰鬥素養,他們在明朝的戰鬥指揮和通信不暢、戰場態勢瞬息萬變的狀況下,達到了最好的作戰結果。
對此結果,吳世恭也忍不住有些陶醉,自詡自己是不是可以稱為軍事家了。因為在吳世恭眼裏,眼前的這三十萬農民造反軍就是造反的主力部隊,隻要把他們糾纏在這裏,汝寧軍控製區的其他地方就不會受到農民造反軍的威脅。
雖然這次戰鬥過程比較複雜,可雙方總的傷亡卻不大。汝寧軍傷亡隻有一百多人。而農民造反軍傷亡和逃散的也隻有六、七千。但是汝寧軍達到了戰前的目的,把農民造反軍的主力牢牢地盯住了,使得農民造反軍是動彈不得。所以經過了這五天的戰鬥,汝寧軍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就順利完成了。
接下來汝寧軍就要開始實行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了。就是要把農民造反軍死死地釘在原地,讓他們不能夠隨便流竄。(未完待續……)
是 由】.
革裏眼、左監王率領的南路農民造反軍在前鋒被擊潰以後,立刻就地聚集防禦。很快的,掃地王、太平王率領的增援軍隊也過來了,這時候南路農民造反軍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發現對麵已經有近二萬的明軍靠了上來。
所以在這時候,南路的農民造反軍首先的反應就是避開這支明軍繞道而行。退回去是不用想了,滎陽大會的總戰略還是要執行的。
否則的話,農民造反軍頓時要被汝寧軍分割為兩個部分。尤其是東路的農民造反軍的背部將會完**露在這支明軍的爪牙之下。
所以在執行總戰略的時候,處於聯盟關係的農民造反軍反而比有著統一領導的明軍齊心協力的多。
再說,二十多萬人卻會害怕不到二萬人,這說出去也是一個笑話,革裏眼、左監王他們也估計著這支明軍也不敢與已經抱成團的自己軍隊硬拚,所以還是大路朝天,各行一邊吧。
其實在農民造反軍的心目中,他們也是把明軍分為三六九等的。象內地軍戶和一些戰兵,他們認為戰鬥力還不如自己;象明軍一般的戰兵,農民造反軍就是以避讓為主了,但是在有利的情況下還是不惜一戰的;象來自九邊的精銳明軍,農民造反軍向來就是有多少遠就逃多少遠,根本沒有什麽戰鬥抗衡的心思。
這也就是為什麽六、七萬的北路農民造反軍隻看到張應昌、曹文詔部的旗號就聞風而逃的原因了。說實話,現在的農民造反軍自信心還沒有起來,不要看張獻忠這些強硬派“排骨”拍的“砰砰”響,可遇上精銳明軍的時候照樣沒有一戰的勇氣。
而這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又是怎麽評估汝寧軍的戰鬥力的呢?也就是一般的戰兵和精銳的明軍之間。而且這些首領認為自己的評估已經是高估了,要不是汝寧軍的騎兵擊潰了南路農民造反軍的先鋒,這個評估還不會這麽高。因為這股明軍畢竟是內地的戰兵嘛。
這也就是張獻忠和羅汝才不在這裏了,要不然農民造反軍的這些首領絕對不會錯誤地評估了汝寧軍的戰鬥力,所以作戰的雙方都有信息不對稱的地方。
於是農民造反軍也不管汝寧軍大營和汝州城了,他們繞道向著南陽府開去。
可就在農民造反軍剛行動的時候,汝寧軍也動了。他們根本不在前方阻攔住農民造反軍的前進,隻在農民造反軍的側翼和尾部,用一個個小集團反複衝擊著農民造反軍。
憑著汝寧軍犀利的火器和騎兵集團的衝鋒,每次衝擊都能夠帶走農民造反軍幾百條人命。
這損失誰都受不了啊!這樣鈍刀割肉的,難道這些首領想要單槍匹馬地殺到南陽府城之下啊?
於是農民造反軍無奈地再次就地駐防,想等著汝寧軍再次衝擊的時候來次決戰。徹底解決掉身邊的這些蒼蠅。而看到農民造反軍就地駐防,汝寧軍也立刻縮了回去,依然回到自己的大營中與農民造反軍對峙著。
這下子可有些麻煩了,看樣子擺脫這股明軍南下進南陽、入湖廣是不行了。不過這些首領也很有決斷,流匪嘛!往哪裏不是流呢?於是他們準備轉身而去與其他幾路農民造反軍去匯合。
可當農民造反軍拔營準備退走的時候。汝寧軍又開始行動了。還是老套路,一個個小集團衝擊著農民造反軍的側翼和尾部。而汝寧軍的主力也成陣形地壓了過來。
這就讓農民造反軍壓不住陣腳了。要知道。單純的逃跑和被刀槍指著後背的逃跑是不同的,尤其是農民造反軍那些根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兵丁。於是,整支南路的農民造反軍的陣形出現了崩潰的苗頭。
一見形勢不妙,那些首領再次下令就地駐防抵抗。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汝寧軍的主力已經靠近了農民造反軍的後隊人馬,並且把其擊散開始掩殺了。而後隊潰散的兵丁衝擊著農民造反軍的中軍大隊。整個陣形頓時大亂,這支農民造反軍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
可就在這時候,張獻忠的救援先鋒在李定國的率領下趕到了。這股先鋒人馬是三千騎兵,也是張獻忠最精銳的部隊。
李定國趕到以後。一見形勢不妙,立刻率領騎兵開始佯攻汝寧軍的側翼,希望能夠阻止汝寧軍的進攻,讓南路的農民造反軍陣腳穩定下來,等待著張獻忠主力的趕到。
其實在昨天,汝寧軍的偵騎早就發現了張獻忠的主力,他們也早就給張獻忠準備好了一桌子菜呢。
李定國的想法也就是佯攻,他並不願意為其他各營的農民造反軍損耗張獻忠精銳的實力。可他的佯攻卻一下子落入了早已準備完畢的汝寧軍的圈套中。
這次尾隨進攻,汝寧軍的三千多騎兵一直沒有出動。這些騎兵都蓄養好了馬力,處在一種最佳的作戰狀態。而李定國的騎兵卻是急行軍趕到的,馬力損耗的很厲害。所以當佯攻起來以後,立刻遇上了汝寧軍騎兵的反衝鋒。
可雙方麵對作戰的態度就是截然相反的。一方是發明了“紅眼戰術”的亡命之徒;一方想要保存實力,所以李定國的騎兵很快就避讓了回去。
可是汝寧軍騎兵的衝鋒路線是精心設計過的,他們形成了一個弧度,把李定國的騎兵向著南路農民造反軍的陣形那裏逼。
而李定國也沒有選擇,如果逃跑的話,沒有氣力的馬匹被養足了氣力的騎兵追趕的話,能夠逃出一半騎兵也是幸運的了。再說,還有農民造反軍陣形的保護,所以李定國的騎兵就逃入了農民造反軍的隊伍中去了。
可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張獻忠可就發急了。如果萬一失去這支最精銳的騎兵,那麽張獻忠的實力也將會失去一大半。所以他加緊著催促主力向著戰鬥的地方趕。
而見到了張獻忠的主力過來,汝寧軍立刻兵分兩路,要割斷這兩支農民造反軍的匯合。而農民造反軍肯定是拚命想要匯合的啦!
可這兩支農民造反軍根本沒有想到汝寧軍就是虛晃一槍,毫不費力的,兩支農民造反軍就匯合在了一起。而汝寧軍見到農民造反軍已經兵合一處,就地防禦了,他們也就鳴金收兵,在距離農民造反軍十裏左右的地方再次紮營對峙了起來。
其實整場戰鬥進行的是相當複雜,對於汝寧軍各支有著不同作戰任務的部隊要求也很高。可是在吳世恭精心的安排下,汝寧軍體現出了極高的戰鬥素養,他們在明朝的戰鬥指揮和通信不暢、戰場態勢瞬息萬變的狀況下,達到了最好的作戰結果。
對此結果,吳世恭也忍不住有些陶醉,自詡自己是不是可以稱為軍事家了。因為在吳世恭眼裏,眼前的這三十萬農民造反軍就是造反的主力部隊,隻要把他們糾纏在這裏,汝寧軍控製區的其他地方就不會受到農民造反軍的威脅。
雖然這次戰鬥過程比較複雜,可雙方總的傷亡卻不大。汝寧軍傷亡隻有一百多人。而農民造反軍傷亡和逃散的也隻有六、七千。但是汝寧軍達到了戰前的目的,把農民造反軍的主力牢牢地盯住了,使得農民造反軍是動彈不得。所以經過了這五天的戰鬥,汝寧軍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就順利完成了。
接下來汝寧軍就要開始實行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了。就是要把農民造反軍死死地釘在原地,讓他們不能夠隨便流竄。(未完待續……)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