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年這年春節來的特別晚,農曆年與陽曆年相差了將近兩個半月,所以在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許多知青就開始收拾東西,陸陸續續回家過年去了。對於今年去那裏過年,夢才一直拿不定主意。他哥哥來了兩封信,都是催促他回蕪湖的,他很想回去看看自己的兩個侄子,但四年前那趟探親留下的陰影在他的心頭仍然揮之不去。
“唉,春節期間要是能到那裏躲幾天就好了”――正當他這樣想的時候,李莎來了。她是來約夫子一道回上海的。
女孩子極溫柔可愛,對他的體貼讓他從心底裏感動,他很喜歡她,可是內心世界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什麽東西阻礙著他對她的感情的進一步發展。
春節越來越近了,現在全公社――不,全縣的知青走的都沒剩下幾個了。夢才那年都沒有今年這樣心中感到一種莫名的孤獨和惆悵。在離三十還有一周的時候,他接到了哥哥的一封加急信,信上叫他一定要回去,說這是他嫂子的意思,他嫂子一直因為四年前對他的慢待而內疚。
夢才看完了這封信後出現了少有的激動,他立刻去找大隊領導請了假。第二天他便踏上了回鄉的征途。但當傍晚到達這座他出生長大的城市的時候,他歸來的喜悅忽然的消失了。他背著行李在城中破舊的街道上久久的徘徊,一點也沒有去他哥哥家的想法了。
午夜的時候,他來到火車站廣場。西北方向起了風,為了躲避寒冷他走進了車站候車室,但缺少玻璃的候車室與外麵一樣冷風颼颼。這時一列東去的火車駛進了車站,這是去上海的客車。看著客車上擁擠的旅客,他突然產生了一種衝動:為什麽不去李莎家呢?――他改變計劃登上了這列開往上海的客車。十個小時之後,他來到了這座中國最大的都市。在茫茫的人海裏,在數不清的建築物和街道中,他憑著李莎那天臨上車前留給他的地址,竟然沒費多大力氣就找到了她家。
對他的突然到來,李莎又驚又喜,她紅著臉將他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她的父親是個專業技術人員,言語不多,雖然他的家族在上海已經居住兩代,但仍然沒有脫掉廣東人的五官特征和較深的膚色。她的母親則是那種比較典型的養尊處優的上海婦女,一個有著白嫩皮膚的漂亮女人,打扮得體,言談舉止也較為活潑,從前在中學裏當過音樂教師,文革的時候下放到一家工廠勞動,現在在這家企業當倉庫保管員。李莎的外祖父解放前是一個中等規模企業的業主,給李莎他們家留下了一筆不扉的資產,公私合營以後他們家還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紅利,但文化大革命將這一起都變成了曆史。(.好看的小說)李莎隻有姐妹倆,妹妹正在念中學,也是一個漂亮的女孩。
李莎的父母顯然明白這個突然到訪的年輕人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他們對夢才非常的熱情和客氣。單獨為他準備了一個房間,怕他用上海人的小碗吃不飽飯,還專門給換了大碗。傍晚沒事的時候,李莎的母親便和夢才拉起了家常,問他家的情況。夢才很坦然的回答著別人的問題,他的那種自然而有分寸的待人接物的態度顯然給李莎的家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上床睡覺的時候,他聽到她母親用上海話小聲對丈夫說他們大女兒的眼光不錯,這是個很好的小夥子,隻是……後麵的話他沒有聽清楚。
第二天,李莎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清早便拉著夢才到大街上,自豪的向他誇耀著上海的繁華和時尚。不過夢才更感興趣的卻是街頭地腳張貼著的一些大字報,他不顧李莎的一再催促,在這些白紙黑字前留連往返,駐足不前。
這些大字報都是聲討和控訴那幾個被稱做“四人幫”的**近臣的。大字報前圍了許多人,大部分都默默地看著,但也有少數人在小聲的議論。此時離“四人幫”被抓捕已經快半年了,和仍然昏睡不醒的農村不一樣,城市已經感受到新時代到來時的強烈脈搏跳動。
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在近代史中一直扮演著中國發展的火車頭角色,它曾經是近一百年中國新思想和現代時髦的代名詞。可不幸的是,由於那“四個人”都起步於這座城市,在剛剛過去的這十年裏,它成了這幾個曆史小跳蚤的政治發源地和根據地,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當“四個人”在北京被密捕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們在上海的死黨曾經準備組織工人民兵武裝暴動,進行所謂的“第三次上海工人起義”,但在旁邊南京軍區的強大威懾下,集結起來的死黨和民兵組織終作鳥獸散。現在這裏一切都恢複了平靜,並且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也加入到揭批“四人幫”的潮流中了。而且由於和那“四個人”很深的淵源關係,這裏的揭批的內容較其他地方更加豐富和具有震撼力。
夢才一路走,不知不覺已來到外灘。在某街口處,他被一張大字報吸引住――這張大字報與眾不同之處是:它用紅墨水寫的。標題也很聳動:**,你還我的女兒!顯然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前麵聚集了最多的人群。
在外圍肯定是看不清裏麵的精彩的,於是夢才拉著李莎的手硬是擠到了圍觀者的最前列――他的蠻力對付小上海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現在看清楚了,紅色大字報寫的是一件淒慘的往事:筆者的女兒1968年在上海一家專門接待中央領導人的高級招待所(那時還沒有賓館之說)當服務員,某日去毛夫人**房間打掃衛生,不幸撞見房主人正和那位被郭沫若老先生稱做“狗頭軍師張”的中央常委張春橋行苟且之事。(.無彈窗廣告)後果自然是某天小服務員被秘密部門帶走,從此了無音信。
大字報內容不知是真是假,但文筆寫的如泣如訴,惹的不少圍觀者邊看邊歎邊罵――歎自然是送可憐小服務員的,罵則當然是給那萬惡不赦“四人幫”的。
林子大了什麽樣的鳥都有,這不,正看的好好的,人群中突然有一位操南京口音的中年男子挑釁的放議論:“你們這些上海人以前不是天天護著這幾個人,就像護著祖宗一樣,現在怎麽也罵起他們了?你們這是落井下石啊!”中年男子臉紅撲撲的,顯然是喝了酒。
這樣的放肆當然是不能容忍的!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招來了一群圍剿者――各個義憤填膺,殺氣騰騰。好在這位南京客身體粗壯,又有兩三個同伴在邊上,被激怒的上海人隻敢和他文鬥,互相漫罵了一會便散了。
“喂,看的那麽上勁,”李莎推了一下正津津有味在一邊看著的夢才,“你是不是也想上去幫忙啊?”
夢才笑了笑,沒有吱聲。待兩人走出人群後,他才一臉壞笑的說:“那個南京人說的對,你們上海人是有些忘恩負義,想當年四人幫對你們有多好,別的地方每人每月才供應半斤豬肉,上海卻能夠敞開供應,為了保證你們,半個中國都勒緊了褲腰帶,上海人能過上好日子都要托四人幫的福,現在你們怎麽能忍下心罵他們呢?”
“你少說風涼話,討厭人!”李莎啐他,過了一會她感到奇怪的說:“不知為什麽,上海人和南京人總是不對勁,碰到一起就要鬧架,像今天這樣的情景我不知道看過多少回了。”
夢才接道:“這沒有什麽奇怪的,你們上海人一向瞧不起外地人。有的地方比如揚州人,自認方,近代史上又一直仰仗上海討生活,對上海人的傲慢隻能忍氣吞聲;但自持古時候是六朝故都近代又當了中華民國首都的南京大蘿卜們,對這種傲慢可就不能忍受了。”他停頓了一下又說:“最近十年,上海這邊有個四人幫,南京那邊有個許司令,兩邊都看對方不入眼,但他們後麵又都有**他老人家做靠山,所以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怕誰,互相明爭暗鬥,而下麵的小老百姓自然也就跟著更加看對方不起了。”
李莎點頭:“你的話雖然歪,但也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她看了他一眼,“就你自己而言,你對上海的看法如何?”
“不喜歡。”夢才老實的說,“人太多了,看,連上個廁所都要排隊。”他指著不遠處排著長隊準備入廁的人群。此時他們正在黃浦江邊的公園裏,盡管這不是禮拜天,可這裏仍然熙熙攘攘,椅子全都被兩條腿的動物――人占據了,他們隻能靠在江邊水泥欄杆上。夢才環顧周圍一圈後感歎道:“聽人說,為了能夠病退回來,有的上海知青甚至不惜用石灰水將自己的肺嗆壞,不值啊!這麽個鬼地方,請我來我還不一定來呢。”
李莎有點氣餒,不過仍然不死心的說:“我問你的是對上海人的感覺。”
夢才更不客氣道:“不好。上海人精明,好計較,沒有膽量。像剛才那個南京人的挑釁,你要麽就別理會,要麽就上去捶他一頓,可是這麽多人,還在自己的地界裏,卻隻敢和他講道理。”他頓了頓,“你們上海知青在外麵也是這樣,打架一看見血立刻就軟了,真沒種!”
“人家那是文明的表現,誰像你,一天到晚就想著動粗耍野蠻,打起架來命都不要。”李莎不服氣的說。
夢才笑了:“嘿嘿,文明的表現?可我覺得不像,如果前麵有一塊金子,他們可就沒有怎麽文明了,我小時候在家鄉就曾經看過有兩個上海人為搶馬路上掉的一毛錢而打的頭破血流,嗬嗬……”一邊說一邊眼睛往對方臉上遛,看她的表情變化就知道,他又在玩氣人的老把戲了。
但李莎並沒有那麽容易上當,她寬容的笑了笑,意有所指的說:“現在發覺你有時是挺討厭人的,難怪有人那麽恨你。”
夢才臉紅,“胡扯,沒有的事。”他咕嚕了一句,趕緊將話題扯開了。過了一會,他們談起了大字報的內容,夢才感歎道:“幾乎是眾口一聲罵**,好象過去十年的壞事都是她一個人幹的,這不太公平。”
“你怎麽還會為她說話?”李莎驚異道,“我印象中你以前是非常討厭這個女人的。”
“我現在仍然討厭她,隻不過這並不影響說公道話。”夢才搖了搖頭,“試想一下,很多事情如果**沒有點頭,她能做得了嗎?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個習慣,喜歡把男人的責任推到女人身上……”
李莎臉色變了,“你不要再往下說了。”她緊握住他的手,低聲阻止道。
夢才感到了她的手在顫抖,安慰道:“沒有關係,時代已經變了。”
“什麽沒有關係?上個月上海還抓了幾個像這樣亂說話的人呢。”她小聲回道,向周圍警惕的看了一眼,然後表情嚴肅的說:“剛才的話已經超出政策允許範圍了,時代再怎麽變,我們也還是黨領導的國家,不是什麽話都可以亂講的。”
“好,我不說了。”夢才應允道,順便調侃一句:“啊,我忘了你是黨員了,是掌握政策的人,以後再也不敢在你麵前瞎說了。”
“滾蛋!”李莎輕輕打了他一下,“我現在發現你不僅討厭,而且是不一般的討厭。”她白了他一眼。
夢才笑笑。過了一會,他看著腳下流淌著的混濁灰暗的江水說:“有一首懷念你們上海的知青歌曲――對了,就叫‘可愛的黃浦江’,將這裏描寫的那麽美好誘人,可現實卻差的那麽遠。”這時一隻拖著兩個駁船的小火輪正逆水上行,它掀起的波濤拍打兩岸,激起了陣陣浪花,更增加了河水散發著的腥臭氣味。
“你好象對我們上海特別有成見,一說到上海不好的地方就興致勃勃,是不是小時候被上海人欺負過?”李莎生氣地翻白眼看他,不過接下來的話仍能保持客觀:“現在這裏是夠髒的,大家都把垃圾往江裏到,還有,半個上海的下水道都流向這裏,水怎麽能不臭呢?”歎了口氣,“小時侯黃浦江不是這樣的,那時侯夏天還有許多人到這裏遊泳,江邊上還種了好多的花草,樹木,小夥子和姑娘們手挽手在這裏散步,那情景有多溫馨啊,可惜都一去不複返了。”
“這都得歸功於我們偉大領袖親自發動的這場文化大革命。”夢才嘴角又浮上了譏諷的笑容,停頓了片刻道:“我有一點始終沒有弄明白,老人家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不就是要把**給搞掉嗎?以他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隻要下一個命令就解決了,何必要通過發動運動這麽個費時費力的方式呢?真不知道老人家心裏是怎麽想的。”
“你又來了。”李莎含笑看著他,“以前真沒看出來,你會這麽關心政治,在你們小組裏也這麽說嗎?”
“除了夫子,和組裏其他人從來也不討論這方麵的話題。”夢才看了她一眼,“我隻是最近話多了點,以前一直謹慎的很,”用手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否則早就‘哢嚓’了。”
李莎“噗嗤”一下笑出了聲,過了一會忍住笑問:“你和你那個‘妹妹’在一起時,也談論這些嗎?”她眼睛裏跳躍著調皮的光芒。
“她――”夢才有點語塞,不過現在心情正好著,便順嘴答道:“不談,她不懂政治,我和她之間隻說些低水平的廢話,不過現在連這也沒有了。”
“噢。”李莎應了一聲,知趣的將話打住,不過臉上掩飾不住滿意的表情。
這時午飯的時間到了,他們就近在公園邊上一個小川菜館子吃飯,剛一落座夢才便搶著去付錢,李莎知道他有做大的脾性,並不和他爭。
“唉,春節期間要是能到那裏躲幾天就好了”――正當他這樣想的時候,李莎來了。她是來約夫子一道回上海的。
女孩子極溫柔可愛,對他的體貼讓他從心底裏感動,他很喜歡她,可是內心世界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什麽東西阻礙著他對她的感情的進一步發展。
春節越來越近了,現在全公社――不,全縣的知青走的都沒剩下幾個了。夢才那年都沒有今年這樣心中感到一種莫名的孤獨和惆悵。在離三十還有一周的時候,他接到了哥哥的一封加急信,信上叫他一定要回去,說這是他嫂子的意思,他嫂子一直因為四年前對他的慢待而內疚。
夢才看完了這封信後出現了少有的激動,他立刻去找大隊領導請了假。第二天他便踏上了回鄉的征途。但當傍晚到達這座他出生長大的城市的時候,他歸來的喜悅忽然的消失了。他背著行李在城中破舊的街道上久久的徘徊,一點也沒有去他哥哥家的想法了。
午夜的時候,他來到火車站廣場。西北方向起了風,為了躲避寒冷他走進了車站候車室,但缺少玻璃的候車室與外麵一樣冷風颼颼。這時一列東去的火車駛進了車站,這是去上海的客車。看著客車上擁擠的旅客,他突然產生了一種衝動:為什麽不去李莎家呢?――他改變計劃登上了這列開往上海的客車。十個小時之後,他來到了這座中國最大的都市。在茫茫的人海裏,在數不清的建築物和街道中,他憑著李莎那天臨上車前留給他的地址,竟然沒費多大力氣就找到了她家。
對他的突然到來,李莎又驚又喜,她紅著臉將他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她的父親是個專業技術人員,言語不多,雖然他的家族在上海已經居住兩代,但仍然沒有脫掉廣東人的五官特征和較深的膚色。她的母親則是那種比較典型的養尊處優的上海婦女,一個有著白嫩皮膚的漂亮女人,打扮得體,言談舉止也較為活潑,從前在中學裏當過音樂教師,文革的時候下放到一家工廠勞動,現在在這家企業當倉庫保管員。李莎的外祖父解放前是一個中等規模企業的業主,給李莎他們家留下了一筆不扉的資產,公私合營以後他們家還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紅利,但文化大革命將這一起都變成了曆史。(.好看的小說)李莎隻有姐妹倆,妹妹正在念中學,也是一個漂亮的女孩。
李莎的父母顯然明白這個突然到訪的年輕人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他們對夢才非常的熱情和客氣。單獨為他準備了一個房間,怕他用上海人的小碗吃不飽飯,還專門給換了大碗。傍晚沒事的時候,李莎的母親便和夢才拉起了家常,問他家的情況。夢才很坦然的回答著別人的問題,他的那種自然而有分寸的待人接物的態度顯然給李莎的家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上床睡覺的時候,他聽到她母親用上海話小聲對丈夫說他們大女兒的眼光不錯,這是個很好的小夥子,隻是……後麵的話他沒有聽清楚。
第二天,李莎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清早便拉著夢才到大街上,自豪的向他誇耀著上海的繁華和時尚。不過夢才更感興趣的卻是街頭地腳張貼著的一些大字報,他不顧李莎的一再催促,在這些白紙黑字前留連往返,駐足不前。
這些大字報都是聲討和控訴那幾個被稱做“四人幫”的**近臣的。大字報前圍了許多人,大部分都默默地看著,但也有少數人在小聲的議論。此時離“四人幫”被抓捕已經快半年了,和仍然昏睡不醒的農村不一樣,城市已經感受到新時代到來時的強烈脈搏跳動。
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在近代史中一直扮演著中國發展的火車頭角色,它曾經是近一百年中國新思想和現代時髦的代名詞。可不幸的是,由於那“四個人”都起步於這座城市,在剛剛過去的這十年裏,它成了這幾個曆史小跳蚤的政治發源地和根據地,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當“四個人”在北京被密捕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們在上海的死黨曾經準備組織工人民兵武裝暴動,進行所謂的“第三次上海工人起義”,但在旁邊南京軍區的強大威懾下,集結起來的死黨和民兵組織終作鳥獸散。現在這裏一切都恢複了平靜,並且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也加入到揭批“四人幫”的潮流中了。而且由於和那“四個人”很深的淵源關係,這裏的揭批的內容較其他地方更加豐富和具有震撼力。
夢才一路走,不知不覺已來到外灘。在某街口處,他被一張大字報吸引住――這張大字報與眾不同之處是:它用紅墨水寫的。標題也很聳動:**,你還我的女兒!顯然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前麵聚集了最多的人群。
在外圍肯定是看不清裏麵的精彩的,於是夢才拉著李莎的手硬是擠到了圍觀者的最前列――他的蠻力對付小上海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現在看清楚了,紅色大字報寫的是一件淒慘的往事:筆者的女兒1968年在上海一家專門接待中央領導人的高級招待所(那時還沒有賓館之說)當服務員,某日去毛夫人**房間打掃衛生,不幸撞見房主人正和那位被郭沫若老先生稱做“狗頭軍師張”的中央常委張春橋行苟且之事。(.無彈窗廣告)後果自然是某天小服務員被秘密部門帶走,從此了無音信。
大字報內容不知是真是假,但文筆寫的如泣如訴,惹的不少圍觀者邊看邊歎邊罵――歎自然是送可憐小服務員的,罵則當然是給那萬惡不赦“四人幫”的。
林子大了什麽樣的鳥都有,這不,正看的好好的,人群中突然有一位操南京口音的中年男子挑釁的放議論:“你們這些上海人以前不是天天護著這幾個人,就像護著祖宗一樣,現在怎麽也罵起他們了?你們這是落井下石啊!”中年男子臉紅撲撲的,顯然是喝了酒。
這樣的放肆當然是不能容忍的!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招來了一群圍剿者――各個義憤填膺,殺氣騰騰。好在這位南京客身體粗壯,又有兩三個同伴在邊上,被激怒的上海人隻敢和他文鬥,互相漫罵了一會便散了。
“喂,看的那麽上勁,”李莎推了一下正津津有味在一邊看著的夢才,“你是不是也想上去幫忙啊?”
夢才笑了笑,沒有吱聲。待兩人走出人群後,他才一臉壞笑的說:“那個南京人說的對,你們上海人是有些忘恩負義,想當年四人幫對你們有多好,別的地方每人每月才供應半斤豬肉,上海卻能夠敞開供應,為了保證你們,半個中國都勒緊了褲腰帶,上海人能過上好日子都要托四人幫的福,現在你們怎麽能忍下心罵他們呢?”
“你少說風涼話,討厭人!”李莎啐他,過了一會她感到奇怪的說:“不知為什麽,上海人和南京人總是不對勁,碰到一起就要鬧架,像今天這樣的情景我不知道看過多少回了。”
夢才接道:“這沒有什麽奇怪的,你們上海人一向瞧不起外地人。有的地方比如揚州人,自認方,近代史上又一直仰仗上海討生活,對上海人的傲慢隻能忍氣吞聲;但自持古時候是六朝故都近代又當了中華民國首都的南京大蘿卜們,對這種傲慢可就不能忍受了。”他停頓了一下又說:“最近十年,上海這邊有個四人幫,南京那邊有個許司令,兩邊都看對方不入眼,但他們後麵又都有**他老人家做靠山,所以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怕誰,互相明爭暗鬥,而下麵的小老百姓自然也就跟著更加看對方不起了。”
李莎點頭:“你的話雖然歪,但也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她看了他一眼,“就你自己而言,你對上海的看法如何?”
“不喜歡。”夢才老實的說,“人太多了,看,連上個廁所都要排隊。”他指著不遠處排著長隊準備入廁的人群。此時他們正在黃浦江邊的公園裏,盡管這不是禮拜天,可這裏仍然熙熙攘攘,椅子全都被兩條腿的動物――人占據了,他們隻能靠在江邊水泥欄杆上。夢才環顧周圍一圈後感歎道:“聽人說,為了能夠病退回來,有的上海知青甚至不惜用石灰水將自己的肺嗆壞,不值啊!這麽個鬼地方,請我來我還不一定來呢。”
李莎有點氣餒,不過仍然不死心的說:“我問你的是對上海人的感覺。”
夢才更不客氣道:“不好。上海人精明,好計較,沒有膽量。像剛才那個南京人的挑釁,你要麽就別理會,要麽就上去捶他一頓,可是這麽多人,還在自己的地界裏,卻隻敢和他講道理。”他頓了頓,“你們上海知青在外麵也是這樣,打架一看見血立刻就軟了,真沒種!”
“人家那是文明的表現,誰像你,一天到晚就想著動粗耍野蠻,打起架來命都不要。”李莎不服氣的說。
夢才笑了:“嘿嘿,文明的表現?可我覺得不像,如果前麵有一塊金子,他們可就沒有怎麽文明了,我小時候在家鄉就曾經看過有兩個上海人為搶馬路上掉的一毛錢而打的頭破血流,嗬嗬……”一邊說一邊眼睛往對方臉上遛,看她的表情變化就知道,他又在玩氣人的老把戲了。
但李莎並沒有那麽容易上當,她寬容的笑了笑,意有所指的說:“現在發覺你有時是挺討厭人的,難怪有人那麽恨你。”
夢才臉紅,“胡扯,沒有的事。”他咕嚕了一句,趕緊將話題扯開了。過了一會,他們談起了大字報的內容,夢才感歎道:“幾乎是眾口一聲罵**,好象過去十年的壞事都是她一個人幹的,這不太公平。”
“你怎麽還會為她說話?”李莎驚異道,“我印象中你以前是非常討厭這個女人的。”
“我現在仍然討厭她,隻不過這並不影響說公道話。”夢才搖了搖頭,“試想一下,很多事情如果**沒有點頭,她能做得了嗎?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個習慣,喜歡把男人的責任推到女人身上……”
李莎臉色變了,“你不要再往下說了。”她緊握住他的手,低聲阻止道。
夢才感到了她的手在顫抖,安慰道:“沒有關係,時代已經變了。”
“什麽沒有關係?上個月上海還抓了幾個像這樣亂說話的人呢。”她小聲回道,向周圍警惕的看了一眼,然後表情嚴肅的說:“剛才的話已經超出政策允許範圍了,時代再怎麽變,我們也還是黨領導的國家,不是什麽話都可以亂講的。”
“好,我不說了。”夢才應允道,順便調侃一句:“啊,我忘了你是黨員了,是掌握政策的人,以後再也不敢在你麵前瞎說了。”
“滾蛋!”李莎輕輕打了他一下,“我現在發現你不僅討厭,而且是不一般的討厭。”她白了他一眼。
夢才笑笑。過了一會,他看著腳下流淌著的混濁灰暗的江水說:“有一首懷念你們上海的知青歌曲――對了,就叫‘可愛的黃浦江’,將這裏描寫的那麽美好誘人,可現實卻差的那麽遠。”這時一隻拖著兩個駁船的小火輪正逆水上行,它掀起的波濤拍打兩岸,激起了陣陣浪花,更增加了河水散發著的腥臭氣味。
“你好象對我們上海特別有成見,一說到上海不好的地方就興致勃勃,是不是小時候被上海人欺負過?”李莎生氣地翻白眼看他,不過接下來的話仍能保持客觀:“現在這裏是夠髒的,大家都把垃圾往江裏到,還有,半個上海的下水道都流向這裏,水怎麽能不臭呢?”歎了口氣,“小時侯黃浦江不是這樣的,那時侯夏天還有許多人到這裏遊泳,江邊上還種了好多的花草,樹木,小夥子和姑娘們手挽手在這裏散步,那情景有多溫馨啊,可惜都一去不複返了。”
“這都得歸功於我們偉大領袖親自發動的這場文化大革命。”夢才嘴角又浮上了譏諷的笑容,停頓了片刻道:“我有一點始終沒有弄明白,老人家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不就是要把**給搞掉嗎?以他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隻要下一個命令就解決了,何必要通過發動運動這麽個費時費力的方式呢?真不知道老人家心裏是怎麽想的。”
“你又來了。”李莎含笑看著他,“以前真沒看出來,你會這麽關心政治,在你們小組裏也這麽說嗎?”
“除了夫子,和組裏其他人從來也不討論這方麵的話題。”夢才看了她一眼,“我隻是最近話多了點,以前一直謹慎的很,”用手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否則早就‘哢嚓’了。”
李莎“噗嗤”一下笑出了聲,過了一會忍住笑問:“你和你那個‘妹妹’在一起時,也談論這些嗎?”她眼睛裏跳躍著調皮的光芒。
“她――”夢才有點語塞,不過現在心情正好著,便順嘴答道:“不談,她不懂政治,我和她之間隻說些低水平的廢話,不過現在連這也沒有了。”
“噢。”李莎應了一聲,知趣的將話打住,不過臉上掩飾不住滿意的表情。
這時午飯的時間到了,他們就近在公園邊上一個小川菜館子吃飯,剛一落座夢才便搶著去付錢,李莎知道他有做大的脾性,並不和他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