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盟打賞威猛!書友月票凶猛!拜謝!拜謝!)
~~~~~~~~~~~~~~~~~~~~~~~~
天健元年歲末,華國與夏國因鎮州流血事件交惡,雙邊關係降至冰點,堪比此時季候,兩國均在邊境集結大軍。雖然火藥味很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最終也還是沒爆發戰爭——老天爺不許啊!
雲中第五軍軍部,已將徐慶第三十六旅召回。畢竟從雲中至鎮州,千裏迢迢,一路又是沙漠,又是草原,又是沼澤,更有大大小小、心意難測的蒙古部落。天氣嚴寒,地形複雜,人心險惡。天時、地利、人和全沒有,這樣的仗,勝算率可不高。關忠勇在三十六旅出發後不久,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緊急傳令將尚未走出宣德州的三十六旅召回,糾正了失誤。
年終歲末,新年來臨前,三十六旅歸建,準備迎接更嚴峻的考驗。
這個冬天,是狄烈五年來過最舒坦的一個冬天,哪裏都不用去,就在宮殿裏貓冬。白天批閱奏折,晚上努力耕耘。皇帝看似尊極天下,其實過得比底下的官員還幸苦——至少從年初一至十五,各處衙門都封印閉衙,休沐過節去了,唯有他這個皇帝,永遠沒有休息日,還得為明年開春全國的耕種問題,勞神費力。
中國自古就是個農業社會,農為百業之先,無農不穩。對於一個新帝國而言,農業穩定。國家才穩定,農業發展。國家才發展,這可是第一等大事。對於如何發展農業,狄烈覺得當初在天樞城時,就已嚐試實行的農副業、畜牧業、漁業,結合發展,是個很好的路子,
在這方麵,劉二平這位戶部給事中。就是行家裏手。雖然此人大字不識幾個,模樣直如一老農,其實從裏到外就是一老農,但絕對是個踏踏實實的農業行家——帝國要的就是這樣有實幹性、有經驗的行家。什麽“書中自有千鍾粟”,難道狂啃四書五經還真能弄出糧食不成?這詩書丟進田裏還不如一坨糞,糞還能肥田,詩書管得底事?
狄烈考慮在戶部下屬成立一個農田水利司。專門負責這一塊,讓劉二平任主事。
除了春耕,另一樁大事就是戰爭了。一個帝國,要想崛起,無非兩件事而已——耕戰!
如果把國家比做是一輛行進中的馬車,耕戰即為馬車的兩個輪子。一手握劍。一手扶犁,用帝國的劍,保衛帝國的犁,不斷為帝國的生存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所以。華國不怕戰爭,華軍渴望戰爭。而戰爭,將會在來年春季打響。
此刻,在狄烈的案頭,擺放著四份攻夏方案,分別在來自總參、第十二師、第十四師、第二十一師。後麵三個方案,分別來自邊境前線部隊,並根據自己部隊所處的位置,與敵國兵力對比,提出各自攻略,上書朝廷。
駐守環州的二十一師,距離夏國國都興慶府治所興州最近。如果順著靈州川,溯河而上,不過三百裏路程,就能殺到興州城下。故此,原環州帥,現任二十一師師長的趙哲,提出的攻略是:以折家軍、晉寧軍、第十二師牽製夏國東北邊軍;以延安府的第十四師、第十五師牽製夏軍嘉寧軍司之宥州與鹽州兵力;二十一師與第十三師(甲級師),則可先破近在咫尺的韋州,迅速揮師攻襲西平府、拔靜州、最後兵臨興州,一舉而滅黨項。
第十四師的傅選,提出的方案與趙哲大同小異,唯一不同在於,主攻由本師與十三師擔任,主攻方向是先破洪州,再拔宥州,突破夏國南大門鐵門關,然後沿長城北線向西推進,渡黃河,占懷州,最後兵鋒直抵興州。
以上兩個都是逐步推進、穩打穩紮的滅夏方案。這兩個方案勝在穩,缺點就是慢,甚至可以說是漫長而遷延。
要知道,西夏與宋國爭鋒百年,百分之九十的戰爭,都是在這一線開打的。今天你打過來,明天我打回去,今天這砦寨姓宋,保不齊明天就姓夏。在北宋神宗年間,宰相章惇大力修築堡壘“築二城於石門峽江口好水河,賜名平夏城、靈平砦。既而環慶、鄜延、河東、熙河皆相繼築城,進拓其境,夏人愕視不敢動。”
而夏國采取的對策是,以堡壘對堡壘,同樣大肆修堡築砦。近三十年來,宋、夏邊境,橫向不過千裏,縱向不過百裏的扁平梭狀之地,百寨遍布,砦堡縱橫,形成極其複雜的縱深防禦體係。兩國打來打去,都是圍繞著這些小砦大寨展開,極少能攻入府州。
按總參對比本國與夏國的戰力及兵力部署,以及後勤給養跟進情況。如果出動五萬以上兵力,按以上兩個方案,沿宋軍既往進軍路線進攻夏國,光是拔除沿途這些密密麻麻的據點,然後逐城逐州進擊,最後殺到興州,最快也得要六到八個月,這還是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如果夏軍反擊激烈,來回爭奪砦寨,像既往與宋軍那樣打拉鋸戰的話,那麽即便拖上一年,都是有可能的。
收拾一個首都距離本軍最近不過四百裏的國家,所需時間,竟超過奔殺數千裏,完滅金國所需時日!當真令狄烈為之錯愕,同時也感慨不已,這小國也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啊!無怪乎能在遼、宋、金三國夾縫間周旋百年之久,更以國小民寡之淺薄底蘊,憑堅韌頑強之民族秉性,與若大一個宋國分庭抗禮,的確有它的道理。
宋朝花一百年也滅不了這個國家,而華國卻能在一年內破之,這本身就已夠逆天了,但狄烈與參謀部卻並不滿意。現在的夏國,可不是李元昊時期,而華國的軍力更非宋國仁宗時期可比。眼下國家新立,百廢待舉,春耕在即,更有百萬流民百姓需安置,糧食多少都不夠。而大軍出征,損耗最大的就是糧食。五萬大軍,打一年的仗,加上極有可能還要不斷追加兵力……國家倉稟裏根本沒有足夠的存糧。
按戶部最新統計,國防糧食儲備量勉強隻夠支持一場五萬左右的軍隊,打三到四個月的戰爭。這還是得益於在北伐時期,得到宋國的糧食方麵大力支援,加上滅掉金國後,從金國倉稟中繳獲大量存糧,所積累的儲備支撐的結果。
三個月!最多四個月!這就是華國征夏之戰的期限。很顯然,如果按步就班、逐一拔除據點、步步推進……且不說奪城拔寨,光是路上所耗費的時間,怕就不止三個月。這樣的戰術,肯定行不通!
擺在狄烈麵前,有兩個選擇:一、發動局部戰爭,打一兩場戰役,小懲大戒一番,讓夏國吃點苦頭。暫時打消一戰而滅夏國的想法,養精蓄銳,等待來年,糧餉充足、兵強馬壯後,再行雷霆一擊。
二、現在就打,而且要打到興慶城下,徹底解決這個中原西北方的百年禍患,而後國家就可以沉下心來,安安生生搞個十幾年的發展。
是先打仗還是先發展?是一勞永逸還是慢火燉魚?
作為一個以軍事冒險起家的馬上皇帝,狄烈毅然決然選擇了前者——三個月就三個月!要麽不打,要打就打一場大的!
當然,軍事冒險並不等於莽撞出擊,狄烈不會不顧現實,強行出戰。他需要一個與趙哲、傅選所提方案不同的戰略;他需要一個與既往宋夏所有戰役不同的全新戰略;他需要一個夏國絕計想象不到、防不勝防的奇襲戰略。
狄烈所需要的這個戰略,總參謀部已經研究出來了,唯一缺乏的,就是能具體實施、將紙上的戰略,變成實實在在行動的將領。
禦案上還有一份方案,是十二師的嶽飛發來的,不知這位原本曆史上南宋第一名將,會有什麽獨到見解,或者說,與趙、傅二人大同小異?
當狄烈展開奏疏時,不經意一掃,先是一愣,目光倏地專注起來,才看到一半,就拍案大笑:“好一個嶽鵬舉!不愧為史家點評為南宋諸將中,最具進攻精神的將領!不謀而合,不謀而合啊!”
宮殿外值守衛士,聽到拍案之聲,急忙奔入。待見到無事,方才行禮退出。
狄烈將嶽飛的奏疏與總參謀部絞盡腦汁,打磨了近一個月,才堪堪完成的方案,並列放在一起——兩個方案,驚人的一致。
狄烈凝神看了半晌,眼神漸漸堅定,用力一拍禦案,振聲斷喝:“秉筆,擬旨。”
天健二年正月二十二,華天子下旨,成立西征集團軍。以嶽飛為統帥,折可求、徐徽言、張憲、梁興、傅選、趙哲為副帥,集結三個甲級師:第八師、第九師、第十二師;一個乙級師:二十一師;共四個師加兩個守備旅,五萬二千餘人馬。將從橫山以東至黃河以南的千裏邊境線上,向夏國發動覆國之戰。
華國建國第一戰——征西之戰,即將打響。
嶽飛,也將迎來他的人生與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t
~~~~~~~~~~~~~~~~~~~~~~~~
天健元年歲末,華國與夏國因鎮州流血事件交惡,雙邊關係降至冰點,堪比此時季候,兩國均在邊境集結大軍。雖然火藥味很濃,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最終也還是沒爆發戰爭——老天爺不許啊!
雲中第五軍軍部,已將徐慶第三十六旅召回。畢竟從雲中至鎮州,千裏迢迢,一路又是沙漠,又是草原,又是沼澤,更有大大小小、心意難測的蒙古部落。天氣嚴寒,地形複雜,人心險惡。天時、地利、人和全沒有,這樣的仗,勝算率可不高。關忠勇在三十六旅出發後不久,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緊急傳令將尚未走出宣德州的三十六旅召回,糾正了失誤。
年終歲末,新年來臨前,三十六旅歸建,準備迎接更嚴峻的考驗。
這個冬天,是狄烈五年來過最舒坦的一個冬天,哪裏都不用去,就在宮殿裏貓冬。白天批閱奏折,晚上努力耕耘。皇帝看似尊極天下,其實過得比底下的官員還幸苦——至少從年初一至十五,各處衙門都封印閉衙,休沐過節去了,唯有他這個皇帝,永遠沒有休息日,還得為明年開春全國的耕種問題,勞神費力。
中國自古就是個農業社會,農為百業之先,無農不穩。對於一個新帝國而言,農業穩定。國家才穩定,農業發展。國家才發展,這可是第一等大事。對於如何發展農業,狄烈覺得當初在天樞城時,就已嚐試實行的農副業、畜牧業、漁業,結合發展,是個很好的路子,
在這方麵,劉二平這位戶部給事中。就是行家裏手。雖然此人大字不識幾個,模樣直如一老農,其實從裏到外就是一老農,但絕對是個踏踏實實的農業行家——帝國要的就是這樣有實幹性、有經驗的行家。什麽“書中自有千鍾粟”,難道狂啃四書五經還真能弄出糧食不成?這詩書丟進田裏還不如一坨糞,糞還能肥田,詩書管得底事?
狄烈考慮在戶部下屬成立一個農田水利司。專門負責這一塊,讓劉二平任主事。
除了春耕,另一樁大事就是戰爭了。一個帝國,要想崛起,無非兩件事而已——耕戰!
如果把國家比做是一輛行進中的馬車,耕戰即為馬車的兩個輪子。一手握劍。一手扶犁,用帝國的劍,保衛帝國的犁,不斷為帝國的生存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所以。華國不怕戰爭,華軍渴望戰爭。而戰爭,將會在來年春季打響。
此刻,在狄烈的案頭,擺放著四份攻夏方案,分別在來自總參、第十二師、第十四師、第二十一師。後麵三個方案,分別來自邊境前線部隊,並根據自己部隊所處的位置,與敵國兵力對比,提出各自攻略,上書朝廷。
駐守環州的二十一師,距離夏國國都興慶府治所興州最近。如果順著靈州川,溯河而上,不過三百裏路程,就能殺到興州城下。故此,原環州帥,現任二十一師師長的趙哲,提出的攻略是:以折家軍、晉寧軍、第十二師牽製夏國東北邊軍;以延安府的第十四師、第十五師牽製夏軍嘉寧軍司之宥州與鹽州兵力;二十一師與第十三師(甲級師),則可先破近在咫尺的韋州,迅速揮師攻襲西平府、拔靜州、最後兵臨興州,一舉而滅黨項。
第十四師的傅選,提出的方案與趙哲大同小異,唯一不同在於,主攻由本師與十三師擔任,主攻方向是先破洪州,再拔宥州,突破夏國南大門鐵門關,然後沿長城北線向西推進,渡黃河,占懷州,最後兵鋒直抵興州。
以上兩個都是逐步推進、穩打穩紮的滅夏方案。這兩個方案勝在穩,缺點就是慢,甚至可以說是漫長而遷延。
要知道,西夏與宋國爭鋒百年,百分之九十的戰爭,都是在這一線開打的。今天你打過來,明天我打回去,今天這砦寨姓宋,保不齊明天就姓夏。在北宋神宗年間,宰相章惇大力修築堡壘“築二城於石門峽江口好水河,賜名平夏城、靈平砦。既而環慶、鄜延、河東、熙河皆相繼築城,進拓其境,夏人愕視不敢動。”
而夏國采取的對策是,以堡壘對堡壘,同樣大肆修堡築砦。近三十年來,宋、夏邊境,橫向不過千裏,縱向不過百裏的扁平梭狀之地,百寨遍布,砦堡縱橫,形成極其複雜的縱深防禦體係。兩國打來打去,都是圍繞著這些小砦大寨展開,極少能攻入府州。
按總參對比本國與夏國的戰力及兵力部署,以及後勤給養跟進情況。如果出動五萬以上兵力,按以上兩個方案,沿宋軍既往進軍路線進攻夏國,光是拔除沿途這些密密麻麻的據點,然後逐城逐州進擊,最後殺到興州,最快也得要六到八個月,這還是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如果夏軍反擊激烈,來回爭奪砦寨,像既往與宋軍那樣打拉鋸戰的話,那麽即便拖上一年,都是有可能的。
收拾一個首都距離本軍最近不過四百裏的國家,所需時間,竟超過奔殺數千裏,完滅金國所需時日!當真令狄烈為之錯愕,同時也感慨不已,這小國也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啊!無怪乎能在遼、宋、金三國夾縫間周旋百年之久,更以國小民寡之淺薄底蘊,憑堅韌頑強之民族秉性,與若大一個宋國分庭抗禮,的確有它的道理。
宋朝花一百年也滅不了這個國家,而華國卻能在一年內破之,這本身就已夠逆天了,但狄烈與參謀部卻並不滿意。現在的夏國,可不是李元昊時期,而華國的軍力更非宋國仁宗時期可比。眼下國家新立,百廢待舉,春耕在即,更有百萬流民百姓需安置,糧食多少都不夠。而大軍出征,損耗最大的就是糧食。五萬大軍,打一年的仗,加上極有可能還要不斷追加兵力……國家倉稟裏根本沒有足夠的存糧。
按戶部最新統計,國防糧食儲備量勉強隻夠支持一場五萬左右的軍隊,打三到四個月的戰爭。這還是得益於在北伐時期,得到宋國的糧食方麵大力支援,加上滅掉金國後,從金國倉稟中繳獲大量存糧,所積累的儲備支撐的結果。
三個月!最多四個月!這就是華國征夏之戰的期限。很顯然,如果按步就班、逐一拔除據點、步步推進……且不說奪城拔寨,光是路上所耗費的時間,怕就不止三個月。這樣的戰術,肯定行不通!
擺在狄烈麵前,有兩個選擇:一、發動局部戰爭,打一兩場戰役,小懲大戒一番,讓夏國吃點苦頭。暫時打消一戰而滅夏國的想法,養精蓄銳,等待來年,糧餉充足、兵強馬壯後,再行雷霆一擊。
二、現在就打,而且要打到興慶城下,徹底解決這個中原西北方的百年禍患,而後國家就可以沉下心來,安安生生搞個十幾年的發展。
是先打仗還是先發展?是一勞永逸還是慢火燉魚?
作為一個以軍事冒險起家的馬上皇帝,狄烈毅然決然選擇了前者——三個月就三個月!要麽不打,要打就打一場大的!
當然,軍事冒險並不等於莽撞出擊,狄烈不會不顧現實,強行出戰。他需要一個與趙哲、傅選所提方案不同的戰略;他需要一個與既往宋夏所有戰役不同的全新戰略;他需要一個夏國絕計想象不到、防不勝防的奇襲戰略。
狄烈所需要的這個戰略,總參謀部已經研究出來了,唯一缺乏的,就是能具體實施、將紙上的戰略,變成實實在在行動的將領。
禦案上還有一份方案,是十二師的嶽飛發來的,不知這位原本曆史上南宋第一名將,會有什麽獨到見解,或者說,與趙、傅二人大同小異?
當狄烈展開奏疏時,不經意一掃,先是一愣,目光倏地專注起來,才看到一半,就拍案大笑:“好一個嶽鵬舉!不愧為史家點評為南宋諸將中,最具進攻精神的將領!不謀而合,不謀而合啊!”
宮殿外值守衛士,聽到拍案之聲,急忙奔入。待見到無事,方才行禮退出。
狄烈將嶽飛的奏疏與總參謀部絞盡腦汁,打磨了近一個月,才堪堪完成的方案,並列放在一起——兩個方案,驚人的一致。
狄烈凝神看了半晌,眼神漸漸堅定,用力一拍禦案,振聲斷喝:“秉筆,擬旨。”
天健二年正月二十二,華天子下旨,成立西征集團軍。以嶽飛為統帥,折可求、徐徽言、張憲、梁興、傅選、趙哲為副帥,集結三個甲級師:第八師、第九師、第十二師;一個乙級師:二十一師;共四個師加兩個守備旅,五萬二千餘人馬。將從橫山以東至黃河以南的千裏邊境線上,向夏國發動覆國之戰。
華國建國第一戰——征西之戰,即將打響。
嶽飛,也將迎來他的人生與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