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和俄羅斯現在關係還不錯,無論官方還是民間,交流都很頻繁。


    宋星說要給亞曆山大提供幫助也不是客套,辦法也很多,讓人無法拒絕的那種。


    如果是一個英國人,說會給俄羅斯人提供幫助,那俄羅斯人就要小心了,多半是糖衣炮彈。


    南部非洲人很務實,不會輸出價值觀之類的,就是老老實實做生意,商品換資源,這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會受到歡迎。


    關鍵俄羅斯和南部非洲,真的是兩個高度互補的國家。


    俄羅斯需要商品,尤其輕工業品。


    南部非洲需要資源,俄羅斯人沒能力開發都沒問題,南部非洲人可以幫你開發。


    在開發資源這方麵,南部非洲人就太有經驗了。


    俄羅斯有資源,但是缺乏開發的資金和技術,人力資源也不夠,俄羅斯可是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讓國家的領導階層為南部非洲資本家打工,想都別想。


    南部非洲沒這種顧慮,現在南部非洲就算不是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妥妥跑不了,壓榨工人那還不是天經地義的。


    而且還不是壓榨南部非洲工人,這種廉價勞動力周邊國家要多少有多少,花的少幹得多還不用交保險,經濟實惠。


    所以亞曆山大如果需要投資之類的東西,為自己的積累一些正治資本,那宋星還真能幫得上忙。


    隨著小胡子的自殺,德軍的抵抗意誌徹底崩潰。


    5月2號清晨,德軍守備司令魏德林上將前往崔可夫的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終於結束。


    柏林戰役中,俄羅斯軍隊共殲滅德軍80萬人,俘虜38餘萬人,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繳獲飛機4500架。


    俄羅斯自身也付出了近30萬人傷亡的代價。


    對於這個結果,盟軍都非常滿意。


    俄羅斯人雖然付出了慘痛代價,但是收獲了榮譽,洗刷了戰爭爆發初期的恥辱,贏得了最終勝利。


    南部非洲和英軍、美軍避免了損失,埃森豪威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是故意把柏林讓給俄羅斯的,因為他知道,如果西線盟軍參與柏林戰役,那麽最少會付出十萬人傷亡的代價。


    言外之意就是,埃森豪威爾拯救了10萬西線盟軍的生命,以退為進這一手,算是讓埃森豪威爾玩明白了。


    其實隻是瞎扯。


    西線盟軍渡過易北河的時候,柏林已經被俄羅斯軍隊團團包圍,西線盟軍就算想參與也插不上手,隻能酸溜溜的看著俄羅斯人攻占柏林。


    如果真有機會,埃森豪威爾會毫不猶豫撲上去,為他的履曆填上最輝煌的一筆,已經決定要轉行的埃森豪威爾,肯定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巴頓不轉行,他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什麽,軍而優則政這種事在南部非洲是不可能的,就算想,巴頓也競爭不過眾望所歸的蓋文。


    顧及到華盛頓的承諾,南部非洲遠征軍無法在占領柏林這個問題上和俄羅斯競爭。


    巴頓跟心思已經不在歐洲的埃森豪威爾不同,他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沒有過分吹噓自己的戰績,而是對柏林正在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表示極大的關心。


    這個問題在盟軍內部其實是一個被刻意回避的問題。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俄羅斯軍隊在攻入德國之後,對德國人進行了殘酷的報複,這原本無可厚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本來就是歐洲人的原則,以德報怨是不存在的,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道理雖然是這樣,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有足夠的理由對德國人進行殘酷的報複。


    站在西線盟軍總司令的立場上,也有資格表達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擔憂。


    巴頓還是很有技巧的,談及這個話題的時候,並沒有將矛頭對準俄羅斯軍隊的行為上,而是重點關注戰爭對於平民造成的傷害。


    這就很符合歐洲人對於騎士精神的定位了。


    騎士八大美德其中就有“憐憫”。


    同情弱者,匡扶正義。


    德國人理應為戰爭付出代價,不過應該付出代價的是德國統治階層,無辜的人不該被牽連。


    “戰爭即將結束,接下來我們的關注點,要從戰爭轉移到戰後重建上,這裏的重建不僅是物質上,同樣存在於廣泛的精神領域,原諒和寬恕是美德,這樣說或許不合時宜,但是不該被忘記。”巴頓的表達如果被俄羅斯人聽到,多半怒火中燒。


    但是在西線盟國,就完美符合盟國被迫參與這場戰爭的定位。


    南部非洲和英國、美國,一直把戰爭爆發的所有責任都歸咎於德國。


    至於客觀原因和深層次原因,沒有人關注,這種時候挑起這個話題那就是大逆不道。


    采訪巴頓的英國《泰晤士報》資深記者卡桑德拉連連點頭,巴頓的話太符合《泰晤士報》的立場了。


    《泰晤士報》一直強調的立場都是中立和客觀。


    是不是真正的中立和客觀不重要,隻要一直重複,謊言重複一千次也會變成真理。


    什麽叫中立和客觀?


    用絕對的理性看待問題。


    所以俄羅斯應不應該報複德國不重要,普通德國人的悲慘命運更應該關注。


    想想德國人也確實挺慘的。


    德國統一的時間很晚,等德國人想起來開眼看世界的時候,世界已經被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瓜分完畢了。


    德國人不甘心,埋頭苦幹二十年打敗了法國,贏得了歐洲大陸的霸權。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德國需要更廣闊的市場。


    於是德國人再接再厲,發動世界大戰挑戰英國在世界範圍內霸權。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爆發的。


    換成南部非洲,辛辛苦苦幾代人的努力,最終換來的卻是國破家亡,誰看了都得心酸。


    尤其對於英國人來說。


    “所以,柏林爆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源於俄羅斯對德國的報複——”卡桑德拉的表達,可比巴頓勇敢多了。


    這當然也是引導。


    這時候巴頓但凡點點頭,那麽明天的《泰晤士報》就會刊登關於西線盟軍總司令譴責俄羅斯暴行的新聞。


    “站在軍人的立場上,我不讚成你的話,我並不認為俄羅斯應該對柏林的平民負責,那對在聖彼得堡圍城戰,以及俄羅斯境內曆次戰役中無辜死亡的平民不公平。”巴頓哪怕前後矛盾,態度也很明確。


    勝利者不該被指責。


    朱可夫和崔可夫,也不會因為避免柏林平民傷亡,就不在柏林使用重武器。


    畢竟德軍在攻打俄羅斯城市的時候也沒有留手。


    “那您的意思是?”卡桑德拉略失望,巴頓比他想象中的聰明,沒上鉤。


    通常意義上,軍人都是不擅長和媒體打交道的,稍不留神就會陷入故意設置的文字陷阱裏。


    巴頓經驗豐富,就算說錯話也沒關係,《泰晤士報》的編輯在審核的時候,肯定會修改那些對巴頓不利的信息。


    “我的意思是,我們已經做好了戰後重建的準備,首先是物資方麵的救援,據我所知,柏林的糧食,在一個星期以前就已經消耗完畢。”巴頓把選擇權交給俄羅斯人。


    柏林戰役爆發前,柏林就已經出現糧食危機,德國政府肯定優先保障軍隊的供應,然後才是平民。


    俄羅斯軍隊的推進速度很快,很多平民還沒有來得及撤離,柏林就被團團包圍。


    雖然現在還沒有關於平民傷亡的數據,不過也可以推測個大差不差。


    巴頓不管俄羅斯怎麽報複德國人,這根巴頓無關。


    俄羅斯就算下手再狠,表麵功夫至少要做。


    現在情況就很明確了,西線盟軍已經做好了援助柏林平民的準備,俄羅斯跟不跟?


    不援助,那就是見死不救麻木不仁,殘暴本質暴露無遺。


    援助的話——


    先不說願不願意,俄羅斯這幾年過得也不容易,現在戰線剛推到德國境內,國內生產還沒有恢複,自己糧食就很緊張,又能拿出來多少幫助柏林平民?


    《泰晤士報》效率很高,轉天就刊登了巴頓的采訪,據說大胡子在看到之後大發雷霆。


    氣歸氣,氣完之後還是得麵對現實問題。


    巴頓的表態確實讓大胡子很難受。


    大胡子根本就沒想放過德國人,對於俄羅斯來說,隻有占領德國才能解心頭之恨,最好直接將德國並入俄羅斯。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就算德國人願意,西線盟國也不可能同意,德國的技術加上俄羅斯的資源,那還不得原地起飛。


    “我們必須有所表示,這不僅關係到俄羅斯的形象,同樣關係到戰爭結束後,對德國的統治。”莫洛托夫是莫斯科為數不多,能在大胡子麵前說上話的人。


    “打電話給安德烈·費爾南德斯,我需要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解釋。”大胡子心情很糟糕,如果巴頓站在他麵前,他會把巴頓直接撕碎。


    撕碎誇張了點,用火炮處決才能解心頭之恨。


    俄羅斯苦戰四年,現在終於贏得最終勝利,這還沒高興幾天呢,巴頓就來添堵,你的騎士風度呢!


    說到騎士風度,這也是《泰晤士報》重點強調的。


    歐洲人所謂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這些東西,失落的時間太久了。


    兩次世界大戰見慣了國家之間的敵對和背叛,白紙黑字做出的承諾,都能唾麵自幹,歐洲人用一兩百年努力塑造的所謂“文明社會”毀於一旦。


    一兩百年之前都忙著當海盜呢,沒時間當紳士。


    海盜上了岸,總得洗個澡換身衣服,改頭換麵。


    巴頓的言行雖然不符合常理,但是重現了歐洲人吹噓的騎士精神,是時候重新將這些失落已久的東西撿起來了。


    安德烈·費爾南德斯最近心情也不好,他作為南部非洲駐俄羅斯大使,職責是充當南部非洲和俄羅斯之間的聯係人,這段時間隨著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的推進,這個工作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這隻是巴頓元帥個人的表態,不代表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態度。”費爾南德斯努力解釋,軍人嘛,說點出格的話,做點出格的事很正常,謹言慎行這種東西,跟軍人無關。


    最起碼跟名將無關。


    絕大部分名將,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俄羅斯這邊的將領也不是十全十美。


    真要十全十美,就該輪到大胡子擔心了。


    上一個在媒體形象上十全十美的人可是小胡子。


    “這不是某人在媒體麵前大放厥詞的理由,我們還沒有徹底贏得勝利,這時候應該齊心協力,不應該相互猜忌!”大胡子提醒費爾南德斯,東亞鬼子可還沒有解決呢。


    雅爾塔會議中,盟國領導人再次確認先歐後亞這個順序,大胡子也承諾,一旦結束了歐洲的戰爭,俄羅斯軍隊就會將攻擊方向轉移到東亞。


    現在德國人是投降了,日本可還在頑抗呢,大胡子沒有放棄俄羅斯在遠東的影響力,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對日本的進攻。


    俄羅斯跟日本之間也有血海深仇,當年日俄戰爭,雖然跟現在的俄羅斯沒關係,卻是所有俄羅斯人無法忘記的痛苦經曆,所有俄羅斯人都深深記得,日本正是踩著俄羅斯的屍體,躋身世界強國之林。


    大胡子作為俄羅斯的慈父,這筆賬可一直記著呢。


    現在終於有機會報仇,大胡子可是一直期待著,當俄羅斯軍隊踏上日本國土時,會用怎樣殘酷的方式,報複日本人。


    肯定比對德國人的方式更殘酷就是了。


    “當然,南部非洲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最可靠的盟友,我會把您的態度轉達比勒陀利亞。”費爾南德斯不怕大胡子的威脅。


    大胡子的意思無非就是,你們南部非洲人再拆俄羅斯的台,俄羅斯就不管日本了。


    這對南部非洲來說是威脅?


    別搞笑了,如果俄羅斯不參與東亞的戰爭,那恐怕羅克會消掉大牙。


    如果美國也不參與的話,那就更好了,求之不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南非當警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重生南非當警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