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菲律賓的問題上,美國政府內部的態度是極為撕裂的。
1898年美西戰爭,為了爭取菲律賓人的支持,美國政府和菲律賓人進行接觸,承諾在趕走西班牙人之後,幫助菲律賓獨立,從而獲得了菲律賓的支持。
美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包括菲律賓、關島在內的亞洲殖民地打包賣給美國,菲律賓遂成為美國殖民地。
基於美國人和菲律賓提前達成的協議,菲律賓人找到美國人要求美國人兌現承諾,給與菲律賓獨立地位的時候,卻遭到美國人的拒絕,這又是一個美國式的玩笑。
菲律賓遂爆發起義。
起義在菲律賓很正常,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300年間,平均每年爆發五次起義。
現在知道西班牙政府為什麽將菲律賓賣給美國人了吧。
對於西班牙政府來說,為了維持菲律賓的殖民統治,每年不僅要支付大筆費用,而且還無法從菲律賓獲得足夠的回報。
跟英國允許南部非洲自治一樣,對於西班牙來說,菲律賓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正好趁這個機會甩給美國人。
美國不夠了解菲律賓的情況,還以為菲律賓是個未開發的金礦呢,花費巨大代價將菲律賓買下來,自然不可能輕易放任菲律賓獨立,於是派美軍在阿瑟?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對菲律賓進行武力鎮壓。
這個名字熟悉吧?
沒錯,阿瑟?麥克阿瑟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父親。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三年,在1902年7月4號,阿瑟?麥克阿瑟宣布戰爭結束,菲律賓正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諷刺的是,7月4號是美國獨立日。
正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美國剝奪了另一個國家獨立的權力。
為了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美國付出了巨大代價,近4300人陣亡,耗資10億美元。
這是1902年的10億美元。
差不多同時期的第二次布爾戰爭,
英國一共也才花了億英鎊,結果導致英國政府差點破產。
美國人花費了10億美元隻是開始,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裏,美國每年還要在菲律賓花費上千萬美元,維持其殖民統治。
這麽多錢砸下去,效果確實有,菲律賓從亞洲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較為發達的亞洲版“美國”,美國人的財政援助不僅為菲律賓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而且提高了菲律賓人的教育水平,逐漸得到了一部分菲律賓人的感激。
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1929年。
雖然美國人在菲律賓花費了很多精力,可是和西班牙一樣,美國卻沒有從菲律賓獲得了足夠多的利益,付出和收獲嚴重不成正比。
這導致美國對菲律賓的態度逐漸開始改變,美國政府內部一些人開始提出放棄菲律賓。
放棄也不是那麽好放棄的,經濟學有個名詞叫沉沒成本。
美國為了菲律賓花費了這麽多的代價,如果讓菲律賓獨立,那麽不僅之前的投入全部付諸東流,對美國的形象也會造成巨大損害。
當初為了菲律賓,美國不惜發動戰爭。
現在卻又允許菲律賓獨立,這難道證明了菲律賓人頑強不屈嗎?
不,隻能證明美國人的無能。
除了國家形象之外,美國人的感情,尤其參與美西戰爭的軍方人士的感情也要考慮。
美國在美西戰爭中陣亡5000人,又在隨後鎮壓菲律賓反抗的過程中陣亡4300人,雖然這些人大多數不是戰死而是病死,也足以表明美國人的犧牲巨大。
如果菲律賓獨立,那麽當初犧牲的美國軍人,又有什麽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反對菲律賓獨立態度最激烈的,正式時任菲律賓總督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這也可以理解。
鎮壓菲律賓起義,是老阿瑟最輝煌的戰績。
小阿瑟當時是菲律賓總督,天高皇帝遠,在菲律賓當太上皇逍遙自在。
如果菲律賓獨立,小阿瑟難道回西點軍校當校長?
當校長可沒有當總督自由自在。
所以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對於菲律賓獨立的態度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綜合各種因素,美國政府隻能選擇維持現狀。
和平年代每年上千萬美元,美國政府還能掏得起。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席卷全球,菲律賓不僅沒能向美國輸血,反而因為經濟受損,需要美國撥付更多資金。
恰逢當時美國人對菲律賓的排斥日益高漲,美國農民要求限製菲律賓農產品的輸入,因為那會影響他們的利益;美國工人則要求限製菲律賓移民,因為菲律賓移民會搶走美國工人的工作崗位。
1932年,美國政府通過“海爾?哈維斯?加亭獨立法桉”,要求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起義期間,大約萬人陣亡,20萬人因疾病屠殺等原因離世。
付出那麽大代價都沒有得到獨立地位,現在美國政府要求菲律賓獨立,想必菲律賓人應該欣然接受吧。
殖民史上最離奇的一幕發生了。
菲律賓不僅不想獨立,反而對海外殖民地的地位表示不滿,希望能以一個州的形式,整體加入美國。
美國連維持殖民政府的費用都不想承擔,如果菲律賓加入美國,那麽美國扶持菲律賓就成為責無旁貸的義務,永遠無法推卸。
在充分認識到菲律賓是個大坑之後,美國在1934年通過了一項新的獨立法桉“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決定給菲律賓設定十年的獨立過渡期,過渡期內美國對菲律賓的援助不會改變。
按照“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的規定,菲律賓應該是在1944年獨立。
計劃趕不上變化,1941年,日軍大舉進攻菲律賓,菲律賓戰役爆發,“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被迫延遲。
世界大戰結束,美國也麵臨巨大的經濟轉型壓力,新一輪的經濟危機正在醞釀,這一次不用懷疑,肯定還是從美國開始。
美國人自身難保,菲律賓獨立這件事再次被提上日程。
恰逢日本投降,小阿瑟的注意力轉移到日本,對菲律賓獨立的態度也不再堅決,這為美國政府排除了最大的障礙。
凡事美國人主張的,南部非洲都要堅決反對。
所以在菲律賓獨立這件事上,安琪的態度跟當初的麥克阿瑟一樣。
先征服後拋棄,完全不尊重菲律賓人的意願,這根渣男有什麽區別?
美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始亂終棄,應該對菲律賓負起責任。
安琪在前往比勒陀利亞之前,針對美國政府的渣男行為,進行了一些布置,主要是從輿論角度出發,給美國政府製造壓力。
美國人要是真的想跑,誰都拉不住。
但是跑之前總得留下點什麽,要麽是青春補償費,要麽是臉麵。
就在安琪在正義宮匯報的時候,來自《獅城日報》的記者李嘉,正在馬尼拉進行采訪。
馬尼拉收複後,麥克阿瑟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畢竟他是真愛馬尼拉,對馬尼拉真有感情。
偷襲馬尼拉港時炸沉的日本軍艦現在已經修複完畢,拖到獅城準備改造成海上博物館,海麵上所有的垃圾也全部被清理幹淨,在數十萬日軍戰俘和菲律賓仆從軍的努力工作下,馬尼拉這座城市已經恢複了昔日的繁華。
麥克阿瑟在重建馬尼拉的時候參考了南部非洲經驗,對馬尼拉這座城市進行科學規劃,趁機拆掉大麵積不合理的建築,在新城規劃了大量的綠地和公園,預留的街道也非常寬闊,為戰後重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
然後就沒了。
即便有大量免費勞動力,戰後重建也是需要海量資金支持的,尤其現代化城市裏不可缺少的配套基礎設施,公園綠地看上去漂亮,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建公園和綠地都得要錢。
這要是在南部非洲,聯邦政府隻需要出規劃圖,自然就有商人蜂擁而至,隻靠社會資金自籌,短短一兩年內,一座新城就可以拔地而起。
指望菲律賓人自籌資金是不可能的,美國政府榨都榨不出錢來,菲律賓人上哪自籌?
菲律賓政府也沒辦法,想來想去還是隻能向美國政府伸手要錢。
美國的態度很堅決:孩子你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去找錢――
美國政府沒有這麽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精神方麵給與足夠的支持,要錢沒有。
所以現在的馬尼拉,街道雖然寬闊,但是連最基礎的路麵都沒鋪,馬尼拉地處熱帶,夏季多雨,沒硬化的道路一場雨下來就會變成泥坑。
路麵都沒有硬化,公園和綠地自然也沒錢修,戰爭結束後,很多馬尼拉周邊的菲律賓人來到馬尼拉謀生計,他們沒有地方居住,就聚集在為公園預留的空地上,公園於是就淪為貧民窟。
李嘉正在采訪的女孩叫雪莉,雪莉隻有19歲,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大的今年5歲,小的還沒有出生。
雪莉是標準菲律賓人,身材嬌小,皮膚白皙,接受過一些教育,會寫自己的名字,笑起來很羞澀,根本不像兩個孩子的母親。
雪莉的孩子叫湯姆,藍眼睛,金色頭發微卷,混血特征明顯。
“湯姆的父親是美國人,我在14歲的時候認識了他,後來他回美國了――”雪莉提到湯姆父親的時候,表情並不是傷心和後悔,而是甜蜜。
李嘉就快要氣炸了。
14歲還是孩子,怎麽下得去手,簡直禽獸――扁毛畜生!
“我肚裏孩子的父親也是美國人,他現在去了日本,讓我在這裏等他,他會回來接我的,帶我和孩子一起去美國。”雪莉笑容開朗,對未來充滿憧憬。
李嘉不知道是否應該提醒雪莉,孩子的父親肯定不會回來了。
“這樣的事情很多嗎?”李嘉看著雪莉,眉頭緊皺。
這種事太多了,多到讓人們習以為常的程度。
菲律賓被西班牙人殖民300年,然後美國接手四十年,這340年裏,菲律賓的混血不知道有多少,雪莉身上其實也有明顯的混血特征。
真正的菲律賓人皮膚黝黑,根本不會是雪莉這樣的白皙。
很多人說混血長得漂亮。
很少人知道雜交會引起基因退化。
“我有一個堂姐就是跟美國人去了美國,她生活的很幸福,有大房子住,有穿不完的漂亮衣服,從不為生計發愁――”雪莉也想過這樣的生活,這已經成為她的信仰。
“你跟她通過電話?”李嘉擔心這是幸存者偏差。
“沒有――”
“那麽你們通過信?”
“也沒有――”
得,這壓根就是幻想。
“電影裏的美國人都是住大房子,開小汽車――”雪莉大概認為所有美國人都能住大房子,開小汽車。
電影裏的美國人還到處匡扶正義天神下凡呢。
現實裏美國人出現的地方隻會帶來混亂和衝突。
想了解真正的美國不能去看華爾街,得去看大頭鷹的直播。
“有沒有想過,那個男人可能不會回來了?”李嘉不想打破雪莉的幻想,更不想看著雪莉就這樣渾渾噩噩下去。
“怎麽可能呢,菲律賓可是美國的一部分,我們都是美國人――”雪莉的話讓李嘉啞口無言,uu看書這隻是菲律賓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美國需要菲律賓的時候,菲律賓就是美國的一部分,菲律賓人就是美國人,不分彼此。
美國不需要菲律賓的時候,菲律賓就是廢物和垃圾場,沒有任何留戀價值,美國人留下的除了傷痕和廢墟之外,還有數不清的私生子。
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政府確實應該為菲律賓負責。
最起碼得為美國大兵留下的私生子負責,這些私生子可都是美國人的血脈,怎麽能流落在外呢。
轉天的《獅城日報》,就頭版刊登了李嘉的報道:從馬尼拉到紐約――粉紅色的夢。
媒體嘛,圈子其實也不大,內部互通有無,采訪不到第一手消息,轉載下新聞很正常,標明出處就行。
李嘉報道美軍遺留問題時,美國媒體的關注點已經從歐洲轉移到日本,《戰地快訊》第一時間轉載。
1898年美西戰爭,為了爭取菲律賓人的支持,美國政府和菲律賓人進行接觸,承諾在趕走西班牙人之後,幫助菲律賓獨立,從而獲得了菲律賓的支持。
美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包括菲律賓、關島在內的亞洲殖民地打包賣給美國,菲律賓遂成為美國殖民地。
基於美國人和菲律賓提前達成的協議,菲律賓人找到美國人要求美國人兌現承諾,給與菲律賓獨立地位的時候,卻遭到美國人的拒絕,這又是一個美國式的玩笑。
菲律賓遂爆發起義。
起義在菲律賓很正常,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300年間,平均每年爆發五次起義。
現在知道西班牙政府為什麽將菲律賓賣給美國人了吧。
對於西班牙政府來說,為了維持菲律賓的殖民統治,每年不僅要支付大筆費用,而且還無法從菲律賓獲得足夠的回報。
跟英國允許南部非洲自治一樣,對於西班牙來說,菲律賓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正好趁這個機會甩給美國人。
美國不夠了解菲律賓的情況,還以為菲律賓是個未開發的金礦呢,花費巨大代價將菲律賓買下來,自然不可能輕易放任菲律賓獨立,於是派美軍在阿瑟?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對菲律賓進行武力鎮壓。
這個名字熟悉吧?
沒錯,阿瑟?麥克阿瑟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父親。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三年,在1902年7月4號,阿瑟?麥克阿瑟宣布戰爭結束,菲律賓正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諷刺的是,7月4號是美國獨立日。
正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美國剝奪了另一個國家獨立的權力。
為了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美國付出了巨大代價,近4300人陣亡,耗資10億美元。
這是1902年的10億美元。
差不多同時期的第二次布爾戰爭,
英國一共也才花了億英鎊,結果導致英國政府差點破產。
美國人花費了10億美元隻是開始,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裏,美國每年還要在菲律賓花費上千萬美元,維持其殖民統治。
這麽多錢砸下去,效果確實有,菲律賓從亞洲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較為發達的亞洲版“美國”,美國人的財政援助不僅為菲律賓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而且提高了菲律賓人的教育水平,逐漸得到了一部分菲律賓人的感激。
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1929年。
雖然美國人在菲律賓花費了很多精力,可是和西班牙一樣,美國卻沒有從菲律賓獲得了足夠多的利益,付出和收獲嚴重不成正比。
這導致美國對菲律賓的態度逐漸開始改變,美國政府內部一些人開始提出放棄菲律賓。
放棄也不是那麽好放棄的,經濟學有個名詞叫沉沒成本。
美國為了菲律賓花費了這麽多的代價,如果讓菲律賓獨立,那麽不僅之前的投入全部付諸東流,對美國的形象也會造成巨大損害。
當初為了菲律賓,美國不惜發動戰爭。
現在卻又允許菲律賓獨立,這難道證明了菲律賓人頑強不屈嗎?
不,隻能證明美國人的無能。
除了國家形象之外,美國人的感情,尤其參與美西戰爭的軍方人士的感情也要考慮。
美國在美西戰爭中陣亡5000人,又在隨後鎮壓菲律賓反抗的過程中陣亡4300人,雖然這些人大多數不是戰死而是病死,也足以表明美國人的犧牲巨大。
如果菲律賓獨立,那麽當初犧牲的美國軍人,又有什麽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反對菲律賓獨立態度最激烈的,正式時任菲律賓總督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這也可以理解。
鎮壓菲律賓起義,是老阿瑟最輝煌的戰績。
小阿瑟當時是菲律賓總督,天高皇帝遠,在菲律賓當太上皇逍遙自在。
如果菲律賓獨立,小阿瑟難道回西點軍校當校長?
當校長可沒有當總督自由自在。
所以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對於菲律賓獨立的態度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綜合各種因素,美國政府隻能選擇維持現狀。
和平年代每年上千萬美元,美國政府還能掏得起。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席卷全球,菲律賓不僅沒能向美國輸血,反而因為經濟受損,需要美國撥付更多資金。
恰逢當時美國人對菲律賓的排斥日益高漲,美國農民要求限製菲律賓農產品的輸入,因為那會影響他們的利益;美國工人則要求限製菲律賓移民,因為菲律賓移民會搶走美國工人的工作崗位。
1932年,美國政府通過“海爾?哈維斯?加亭獨立法桉”,要求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起義期間,大約萬人陣亡,20萬人因疾病屠殺等原因離世。
付出那麽大代價都沒有得到獨立地位,現在美國政府要求菲律賓獨立,想必菲律賓人應該欣然接受吧。
殖民史上最離奇的一幕發生了。
菲律賓不僅不想獨立,反而對海外殖民地的地位表示不滿,希望能以一個州的形式,整體加入美國。
美國連維持殖民政府的費用都不想承擔,如果菲律賓加入美國,那麽美國扶持菲律賓就成為責無旁貸的義務,永遠無法推卸。
在充分認識到菲律賓是個大坑之後,美國在1934年通過了一項新的獨立法桉“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決定給菲律賓設定十年的獨立過渡期,過渡期內美國對菲律賓的援助不會改變。
按照“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的規定,菲律賓應該是在1944年獨立。
計劃趕不上變化,1941年,日軍大舉進攻菲律賓,菲律賓戰役爆發,“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桉”被迫延遲。
世界大戰結束,美國也麵臨巨大的經濟轉型壓力,新一輪的經濟危機正在醞釀,這一次不用懷疑,肯定還是從美國開始。
美國人自身難保,菲律賓獨立這件事再次被提上日程。
恰逢日本投降,小阿瑟的注意力轉移到日本,對菲律賓獨立的態度也不再堅決,這為美國政府排除了最大的障礙。
凡事美國人主張的,南部非洲都要堅決反對。
所以在菲律賓獨立這件事上,安琪的態度跟當初的麥克阿瑟一樣。
先征服後拋棄,完全不尊重菲律賓人的意願,這根渣男有什麽區別?
美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始亂終棄,應該對菲律賓負起責任。
安琪在前往比勒陀利亞之前,針對美國政府的渣男行為,進行了一些布置,主要是從輿論角度出發,給美國政府製造壓力。
美國人要是真的想跑,誰都拉不住。
但是跑之前總得留下點什麽,要麽是青春補償費,要麽是臉麵。
就在安琪在正義宮匯報的時候,來自《獅城日報》的記者李嘉,正在馬尼拉進行采訪。
馬尼拉收複後,麥克阿瑟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畢竟他是真愛馬尼拉,對馬尼拉真有感情。
偷襲馬尼拉港時炸沉的日本軍艦現在已經修複完畢,拖到獅城準備改造成海上博物館,海麵上所有的垃圾也全部被清理幹淨,在數十萬日軍戰俘和菲律賓仆從軍的努力工作下,馬尼拉這座城市已經恢複了昔日的繁華。
麥克阿瑟在重建馬尼拉的時候參考了南部非洲經驗,對馬尼拉這座城市進行科學規劃,趁機拆掉大麵積不合理的建築,在新城規劃了大量的綠地和公園,預留的街道也非常寬闊,為戰後重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
然後就沒了。
即便有大量免費勞動力,戰後重建也是需要海量資金支持的,尤其現代化城市裏不可缺少的配套基礎設施,公園綠地看上去漂亮,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建公園和綠地都得要錢。
這要是在南部非洲,聯邦政府隻需要出規劃圖,自然就有商人蜂擁而至,隻靠社會資金自籌,短短一兩年內,一座新城就可以拔地而起。
指望菲律賓人自籌資金是不可能的,美國政府榨都榨不出錢來,菲律賓人上哪自籌?
菲律賓政府也沒辦法,想來想去還是隻能向美國政府伸手要錢。
美國的態度很堅決:孩子你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去找錢――
美國政府沒有這麽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精神方麵給與足夠的支持,要錢沒有。
所以現在的馬尼拉,街道雖然寬闊,但是連最基礎的路麵都沒鋪,馬尼拉地處熱帶,夏季多雨,沒硬化的道路一場雨下來就會變成泥坑。
路麵都沒有硬化,公園和綠地自然也沒錢修,戰爭結束後,很多馬尼拉周邊的菲律賓人來到馬尼拉謀生計,他們沒有地方居住,就聚集在為公園預留的空地上,公園於是就淪為貧民窟。
李嘉正在采訪的女孩叫雪莉,雪莉隻有19歲,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大的今年5歲,小的還沒有出生。
雪莉是標準菲律賓人,身材嬌小,皮膚白皙,接受過一些教育,會寫自己的名字,笑起來很羞澀,根本不像兩個孩子的母親。
雪莉的孩子叫湯姆,藍眼睛,金色頭發微卷,混血特征明顯。
“湯姆的父親是美國人,我在14歲的時候認識了他,後來他回美國了――”雪莉提到湯姆父親的時候,表情並不是傷心和後悔,而是甜蜜。
李嘉就快要氣炸了。
14歲還是孩子,怎麽下得去手,簡直禽獸――扁毛畜生!
“我肚裏孩子的父親也是美國人,他現在去了日本,讓我在這裏等他,他會回來接我的,帶我和孩子一起去美國。”雪莉笑容開朗,對未來充滿憧憬。
李嘉不知道是否應該提醒雪莉,孩子的父親肯定不會回來了。
“這樣的事情很多嗎?”李嘉看著雪莉,眉頭緊皺。
這種事太多了,多到讓人們習以為常的程度。
菲律賓被西班牙人殖民300年,然後美國接手四十年,這340年裏,菲律賓的混血不知道有多少,雪莉身上其實也有明顯的混血特征。
真正的菲律賓人皮膚黝黑,根本不會是雪莉這樣的白皙。
很多人說混血長得漂亮。
很少人知道雜交會引起基因退化。
“我有一個堂姐就是跟美國人去了美國,她生活的很幸福,有大房子住,有穿不完的漂亮衣服,從不為生計發愁――”雪莉也想過這樣的生活,這已經成為她的信仰。
“你跟她通過電話?”李嘉擔心這是幸存者偏差。
“沒有――”
“那麽你們通過信?”
“也沒有――”
得,這壓根就是幻想。
“電影裏的美國人都是住大房子,開小汽車――”雪莉大概認為所有美國人都能住大房子,開小汽車。
電影裏的美國人還到處匡扶正義天神下凡呢。
現實裏美國人出現的地方隻會帶來混亂和衝突。
想了解真正的美國不能去看華爾街,得去看大頭鷹的直播。
“有沒有想過,那個男人可能不會回來了?”李嘉不想打破雪莉的幻想,更不想看著雪莉就這樣渾渾噩噩下去。
“怎麽可能呢,菲律賓可是美國的一部分,我們都是美國人――”雪莉的話讓李嘉啞口無言,uu看書這隻是菲律賓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美國需要菲律賓的時候,菲律賓就是美國的一部分,菲律賓人就是美國人,不分彼此。
美國不需要菲律賓的時候,菲律賓就是廢物和垃圾場,沒有任何留戀價值,美國人留下的除了傷痕和廢墟之外,還有數不清的私生子。
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政府確實應該為菲律賓負責。
最起碼得為美國大兵留下的私生子負責,這些私生子可都是美國人的血脈,怎麽能流落在外呢。
轉天的《獅城日報》,就頭版刊登了李嘉的報道:從馬尼拉到紐約――粉紅色的夢。
媒體嘛,圈子其實也不大,內部互通有無,采訪不到第一手消息,轉載下新聞很正常,標明出處就行。
李嘉報道美軍遺留問題時,美國媒體的關注點已經從歐洲轉移到日本,《戰地快訊》第一時間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