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五世的身體應該沒事,但是心理打擊肯定很嚴重,嚴重程度不亞於黑格和佛倫齊。
平心而論,英國遠征軍在秋季攻勢中的表現是很不錯的,他們為了勝利整整一個夏天都在挖地道,戰役開始後又要在一群蠢豬的指揮下向凶狠殘暴的德軍發起決死衝鋒,沒有一定的勇氣真的做不到。
和士兵們的英勇犧牲相比,指揮官的表現真的是災難。
黑格的部隊在戰役剛剛開始時取得重大突破,一度攻破德軍陣地。
但是在攻破德軍陣地之後,黑格突然發現他已經沒有了預備隊。
和任何時候都要保留一支預備隊的羅克不同,黑格指揮作戰的風格讓人一言難盡,說好聽點是大開大合一往無前無懼犧牲,說難聽點就是丟三落四粗枝大葉冷血無情,如果按照南部非洲的標準,即便是一個剛剛進入尼亞薩蘭陸軍學院的新手參謀,也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和黑格一樣表現堪稱災難的是佛倫齊。
黑格發現自己手中已經沒有了預備隊,隻能向佛倫齊請求支援。
佛倫齊手中也無兵可派,但是佛倫齊沒有從其他戰場抽調部隊增援黑格,反而是偽造了一份手令,企圖將責任推給黑格。
黑格指揮作戰不行,窩裏鬥還是很有一套的,人家可是有後台的,往上遞話能直達天聽,於是黑格就一狀直接告到喬治五世禦前。
喬治五世剛剛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了臉,現在西線又發生了這種醜聞,於是佛倫齊就得到了一個主動辭職的機會。
公平的說,世界大戰爆發以來,英國遠征軍雖然在前線表現並不出色,但是和佛倫齊關係不大,主要還是因為協約國內部的勾心鬥角,以及英國遠征軍內部的協調不暢。
換句話說,就算羅克擔任英國遠征軍,在之前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比佛倫齊的表現出色多少。
佛倫齊回國之後,被喬治五世封為伊普爾子爵。
伊普爾現在還在德軍控製下,所以這個爵位也是迷之操作。
佛倫齊辭職後,關於英國遠征軍司令的人選問題,在英國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有資格擔任遠征軍總司令的有三個人,其中一個還在戰爭部長任上的基欽納,另一個是一直在前線作戰的黑格,最後一個是在加裏波第半島表現出色的羅克。
基欽納首先被排除,他還要擔任戰爭部長,不可能去法國擔任英軍總司令。
支持黑格的人並不多,雖然黑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黑格的缺陷太多,很多人懷疑黑格根本無法率領英國遠征軍贏得勝利。
在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任上表現出色的羅克呼聲最高,但是羅克什麽都好,膚色是最大問題,英國難道到了需要一個華裔殖民地將領拯救的地步了?
當《每日電訊報》在報紙上公然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英國遠征軍總司令人選就沒有了爭議,即便是最支持羅克的基欽納和溫斯頓,這時候也不敢表明態度。
政治正確無處不在!
“真是太過分了!內閣這是在拿士兵們寶貴的生命當兒戲,如果是黑格那個屠夫擔任遠征軍總司令,我們要在法國付出比現在多很多的代價才能贏得勝利,很明顯洛克才是遠征軍總司令最合適的人選,洛克在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任上的表現無與倫比,讓黑格擔任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黑格能在短短十個月內擊敗奧斯曼帝國嗎?黑格能協調地中海遠征軍內部這麽多部隊的複雜關係嗎?黑格指揮部隊作戰時,他的部隊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損失永遠比敵人更多,內閣的官員都特麽瞎了,才會相信黑格這個隻會打小報告的騙子!”伊恩·漢密爾頓知道黑格被任命為遠征軍總司令之後,在地中海遠征軍司令部大發雷霆。
所有人都為羅克鳴不平,但是態度如此激烈的,隻有伊恩·漢密爾頓一個。
作為羅克的參謀長,伊恩·漢密爾頓知道羅克為了擊敗奧斯曼帝國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大努力,做出了多大貢獻。
倫敦的內閣部長們也知道,但是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沒有人為羅克公開發言,包括羅克最親密的好友溫斯頓。
伊恩·漢密爾頓不在乎,他現在已經被羅克的魅力征服,除了膚色之外,羅克就是完美的殖民地將領標準,對敵人心狠手辣,對部下關懷備至,隨時隨地維護王國利益,不僅和敵人在戰場上搏命廝殺,也和盟友勾心鬥角,關鍵是還不吃虧,伊恩·漢密爾頓42年軍人生涯中,羅克是伊恩·漢密爾頓見過的,唯一一個打仗不賠錢反而還賺錢的將軍。
伊恩·漢密爾頓出生於1853年,1872年,還不滿20歲的伊恩·漢密爾頓被陸軍錄取,和薩克福團的其他軍官一起在桑赫斯特軍官學校接受短期培訓,1873年11月轉調到位於印度的第92高地聯隊,有25年的海外服役經曆。
“伊恩,奧斯曼帝國還沒有投降呢——”羅克感覺臉上有點燒,這白人要是拍起馬屁來也是毫無底線,看伊恩·漢密爾頓的意思,羅克不僅僅有資格擔任遠征軍總司令,就算是當國王也綽綽有餘。
“洛克,希望你不會受這件事影響,這對你確實不公平,但是——”約翰·費希爾安慰羅克,就像《每日電訊報》說的一樣,堂堂大英帝國還沒有到需要一個華裔殖民地將領拯救的地步。
“放心吧約翰,我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幾個月前內閣也希望你擔任海軍部長,你不是一樣推辭了,你是我的偶像!”羅克也會拍馬屁,還是七色斑斕彩虹屁呢。
溫斯頓被解職的時候,阿斯奎斯有意任命約翰·費希爾擔任海軍部長,不過當時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激戰正酣,約翰·費希爾不敢離開,怕影響到地中海遠征軍和地中海艦隊的配合,所以選擇了留任。
現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已經結束,地中海艦隊獲得了和地中海遠征軍同樣的榮耀,約翰·費希爾卻失去了擔任海軍部長的機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不一定是壞事,我們要向前看。”羅克不著急,如果羅克沒記錯的話,接下來就是凡爾登、索姆河等等一係列血肉磨坊,所以到時候誰在遠征軍總司令任上誰倒黴,就算表現再出色,一個“屠夫”的綽號是甩不掉的。
黑格之所以贏得“屠夫”這個綽號,就是因為英國遠征軍在凡爾登、索姆河等等一係列戰役中損失慘重。
如果能在戰場上贏得勝利,那麽損失慘重也就算了,可是目前英國法國這種同床異夢的麵和心不合,想贏得勝利根本就是妄想。
羅克為了協調地中海遠征軍內部的矛盾,也做出了很多讓步,比如在巴爾幹半島,愛德華·格雷承諾給意大利王國的土地,地中海遠征軍就在逐漸移交,等地中海遠征軍把君士坦丁堡搬空,羅克也會逐步將博思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以及達達尼爾海峽逐漸移交給俄羅斯人。
這樣一來,等未來奧斯曼人翻舊賬的時候,羅克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搬空伊斯坦布爾的責任歸咎於俄羅斯帝國身上。
反正毛子的德性全世界都知道,人家也不在乎這點髒水,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洗洗比這點髒水髒多了。
“是的,我們要向前看,無論如何,是你率領地中海遠征軍征服了奧斯曼帝國,這一點沒人能泯滅。”約翰·費希爾這話說得很對,憑借“奧斯曼帝國征服者”這個榮譽,羅克現在已經有了無法擊破的護身符,隻要羅克不自立為王,羅克以後不管在協約國內部怎麽折騰,英國都會堅決維護羅克的利益。
佛倫齊因為偽造命令這個醜聞,被迫辭職之後回國還撈了個伊普爾子爵呢,羅克率領地中海遠征軍征服了奧斯曼帝國,猜猜戰後能得到什麽級別的獎勵?
地中海遠征軍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後,羅克再次獲得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下以後羅克在穿禮服佩戴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時候,就有資格在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上麵的三角帶上增加一個金屬杠,這在現在的英軍內部,是絕無僅有的榮譽。
曆史上曾經有多人獲得了不止一次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在世的就隻有羅克一個。
雖然英國遠征軍指揮層出現了人事變動,秋季攻勢還依然在繼續。
作為整個戰役的核心,貝當率領的部隊一直在香巴尼地區發動進攻,到11月份的時候,進攻仍在繼續。
貝當後來開始不執行霞飛的命令,法軍在香巴尼已經損失了14.3萬人,德軍傷亡8.5萬,其中兩萬人被俘。
在魯斯,英國遠征軍一共傷亡了6.1萬人,福煦的部隊在阿圖瓦損失了4.8萬人,德軍在這兩個地區一共隻損失了5.6萬人。
準備如此充分的前提下,部隊損失還是如此的傷亡慘重,而且還沒有任何進展,霞飛卻向法國的報紙表示,德軍的傷亡比英法聯軍更大,所以是英法聯軍獲得了勝利。
求求你做個人吧!
平心而論,英國遠征軍在秋季攻勢中的表現是很不錯的,他們為了勝利整整一個夏天都在挖地道,戰役開始後又要在一群蠢豬的指揮下向凶狠殘暴的德軍發起決死衝鋒,沒有一定的勇氣真的做不到。
和士兵們的英勇犧牲相比,指揮官的表現真的是災難。
黑格的部隊在戰役剛剛開始時取得重大突破,一度攻破德軍陣地。
但是在攻破德軍陣地之後,黑格突然發現他已經沒有了預備隊。
和任何時候都要保留一支預備隊的羅克不同,黑格指揮作戰的風格讓人一言難盡,說好聽點是大開大合一往無前無懼犧牲,說難聽點就是丟三落四粗枝大葉冷血無情,如果按照南部非洲的標準,即便是一個剛剛進入尼亞薩蘭陸軍學院的新手參謀,也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和黑格一樣表現堪稱災難的是佛倫齊。
黑格發現自己手中已經沒有了預備隊,隻能向佛倫齊請求支援。
佛倫齊手中也無兵可派,但是佛倫齊沒有從其他戰場抽調部隊增援黑格,反而是偽造了一份手令,企圖將責任推給黑格。
黑格指揮作戰不行,窩裏鬥還是很有一套的,人家可是有後台的,往上遞話能直達天聽,於是黑格就一狀直接告到喬治五世禦前。
喬治五世剛剛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了臉,現在西線又發生了這種醜聞,於是佛倫齊就得到了一個主動辭職的機會。
公平的說,世界大戰爆發以來,英國遠征軍雖然在前線表現並不出色,但是和佛倫齊關係不大,主要還是因為協約國內部的勾心鬥角,以及英國遠征軍內部的協調不暢。
換句話說,就算羅克擔任英國遠征軍,在之前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比佛倫齊的表現出色多少。
佛倫齊回國之後,被喬治五世封為伊普爾子爵。
伊普爾現在還在德軍控製下,所以這個爵位也是迷之操作。
佛倫齊辭職後,關於英國遠征軍司令的人選問題,在英國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有資格擔任遠征軍總司令的有三個人,其中一個還在戰爭部長任上的基欽納,另一個是一直在前線作戰的黑格,最後一個是在加裏波第半島表現出色的羅克。
基欽納首先被排除,他還要擔任戰爭部長,不可能去法國擔任英軍總司令。
支持黑格的人並不多,雖然黑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黑格的缺陷太多,很多人懷疑黑格根本無法率領英國遠征軍贏得勝利。
在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任上表現出色的羅克呼聲最高,但是羅克什麽都好,膚色是最大問題,英國難道到了需要一個華裔殖民地將領拯救的地步了?
當《每日電訊報》在報紙上公然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英國遠征軍總司令人選就沒有了爭議,即便是最支持羅克的基欽納和溫斯頓,這時候也不敢表明態度。
政治正確無處不在!
“真是太過分了!內閣這是在拿士兵們寶貴的生命當兒戲,如果是黑格那個屠夫擔任遠征軍總司令,我們要在法國付出比現在多很多的代價才能贏得勝利,很明顯洛克才是遠征軍總司令最合適的人選,洛克在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任上的表現無與倫比,讓黑格擔任地中海遠征軍總司令,黑格能在短短十個月內擊敗奧斯曼帝國嗎?黑格能協調地中海遠征軍內部這麽多部隊的複雜關係嗎?黑格指揮部隊作戰時,他的部隊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損失永遠比敵人更多,內閣的官員都特麽瞎了,才會相信黑格這個隻會打小報告的騙子!”伊恩·漢密爾頓知道黑格被任命為遠征軍總司令之後,在地中海遠征軍司令部大發雷霆。
所有人都為羅克鳴不平,但是態度如此激烈的,隻有伊恩·漢密爾頓一個。
作為羅克的參謀長,伊恩·漢密爾頓知道羅克為了擊敗奧斯曼帝國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大努力,做出了多大貢獻。
倫敦的內閣部長們也知道,但是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沒有人為羅克公開發言,包括羅克最親密的好友溫斯頓。
伊恩·漢密爾頓不在乎,他現在已經被羅克的魅力征服,除了膚色之外,羅克就是完美的殖民地將領標準,對敵人心狠手辣,對部下關懷備至,隨時隨地維護王國利益,不僅和敵人在戰場上搏命廝殺,也和盟友勾心鬥角,關鍵是還不吃虧,伊恩·漢密爾頓42年軍人生涯中,羅克是伊恩·漢密爾頓見過的,唯一一個打仗不賠錢反而還賺錢的將軍。
伊恩·漢密爾頓出生於1853年,1872年,還不滿20歲的伊恩·漢密爾頓被陸軍錄取,和薩克福團的其他軍官一起在桑赫斯特軍官學校接受短期培訓,1873年11月轉調到位於印度的第92高地聯隊,有25年的海外服役經曆。
“伊恩,奧斯曼帝國還沒有投降呢——”羅克感覺臉上有點燒,這白人要是拍起馬屁來也是毫無底線,看伊恩·漢密爾頓的意思,羅克不僅僅有資格擔任遠征軍總司令,就算是當國王也綽綽有餘。
“洛克,希望你不會受這件事影響,這對你確實不公平,但是——”約翰·費希爾安慰羅克,就像《每日電訊報》說的一樣,堂堂大英帝國還沒有到需要一個華裔殖民地將領拯救的地步。
“放心吧約翰,我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幾個月前內閣也希望你擔任海軍部長,你不是一樣推辭了,你是我的偶像!”羅克也會拍馬屁,還是七色斑斕彩虹屁呢。
溫斯頓被解職的時候,阿斯奎斯有意任命約翰·費希爾擔任海軍部長,不過當時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激戰正酣,約翰·費希爾不敢離開,怕影響到地中海遠征軍和地中海艦隊的配合,所以選擇了留任。
現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已經結束,地中海艦隊獲得了和地中海遠征軍同樣的榮耀,約翰·費希爾卻失去了擔任海軍部長的機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不一定是壞事,我們要向前看。”羅克不著急,如果羅克沒記錯的話,接下來就是凡爾登、索姆河等等一係列血肉磨坊,所以到時候誰在遠征軍總司令任上誰倒黴,就算表現再出色,一個“屠夫”的綽號是甩不掉的。
黑格之所以贏得“屠夫”這個綽號,就是因為英國遠征軍在凡爾登、索姆河等等一係列戰役中損失慘重。
如果能在戰場上贏得勝利,那麽損失慘重也就算了,可是目前英國法國這種同床異夢的麵和心不合,想贏得勝利根本就是妄想。
羅克為了協調地中海遠征軍內部的矛盾,也做出了很多讓步,比如在巴爾幹半島,愛德華·格雷承諾給意大利王國的土地,地中海遠征軍就在逐漸移交,等地中海遠征軍把君士坦丁堡搬空,羅克也會逐步將博思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以及達達尼爾海峽逐漸移交給俄羅斯人。
這樣一來,等未來奧斯曼人翻舊賬的時候,羅克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搬空伊斯坦布爾的責任歸咎於俄羅斯帝國身上。
反正毛子的德性全世界都知道,人家也不在乎這點髒水,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洗洗比這點髒水髒多了。
“是的,我們要向前看,無論如何,是你率領地中海遠征軍征服了奧斯曼帝國,這一點沒人能泯滅。”約翰·費希爾這話說得很對,憑借“奧斯曼帝國征服者”這個榮譽,羅克現在已經有了無法擊破的護身符,隻要羅克不自立為王,羅克以後不管在協約國內部怎麽折騰,英國都會堅決維護羅克的利益。
佛倫齊因為偽造命令這個醜聞,被迫辭職之後回國還撈了個伊普爾子爵呢,羅克率領地中海遠征軍征服了奧斯曼帝國,猜猜戰後能得到什麽級別的獎勵?
地中海遠征軍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後,羅克再次獲得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下以後羅克在穿禮服佩戴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時候,就有資格在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上麵的三角帶上增加一個金屬杠,這在現在的英軍內部,是絕無僅有的榮譽。
曆史上曾經有多人獲得了不止一次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在世的就隻有羅克一個。
雖然英國遠征軍指揮層出現了人事變動,秋季攻勢還依然在繼續。
作為整個戰役的核心,貝當率領的部隊一直在香巴尼地區發動進攻,到11月份的時候,進攻仍在繼續。
貝當後來開始不執行霞飛的命令,法軍在香巴尼已經損失了14.3萬人,德軍傷亡8.5萬,其中兩萬人被俘。
在魯斯,英國遠征軍一共傷亡了6.1萬人,福煦的部隊在阿圖瓦損失了4.8萬人,德軍在這兩個地區一共隻損失了5.6萬人。
準備如此充分的前提下,部隊損失還是如此的傷亡慘重,而且還沒有任何進展,霞飛卻向法國的報紙表示,德軍的傷亡比英法聯軍更大,所以是英法聯軍獲得了勝利。
求求你做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