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斯特拉斯堡”號的自沉,海軍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出現了。
在自沉之前,拉波德海軍上將通過電台向所有軍艦下達“自沉”命令。
“斯特拉斯堡”號沉沒五分鍾以後,“科爾伯特”號巡洋艦爆炸沉沒。
接著是“阿爾及利亞”號輕型巡洋艦和“馬賽曲”號巡洋艦,“阿爾及利亞”號燃起的大火燃燒了20天之久。
當水手們打開“迪普萊克斯”號巡洋艦底部的通海閥時,德軍終於趕到港口。
這裏還有一個插曲, 德軍進入土倫港時迷了路,一個小時之後才趕到港口,這給水手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負責守衛港口的海軍水兵也沒有第一時間放行,借口檢查證件,將德軍攔在港口之外,直到德軍坦克部隊抵達之後才被迫放行。
德軍士兵登上“迪普萊克斯”號巡洋艦, 將船員趕下船, 並且關閉了通海閥。
“迪普萊克斯”號艦長莫羅上校主動點燃炸藥,引發艦上魚雷殉爆,大火燃燒了整整十天。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和“普羅旺斯”號戰列艦也在隨後自沉,這是“普羅旺斯”號戰列艦在短短兩年內的第二次沉沒。
兩年前的弩炮行動中,“普羅旺斯”號被英軍首次擊沉,法國人後來將“普羅旺斯”號打撈起來修複,這一次法國人親手將“普羅旺斯”號鑿沉。
“普羅旺斯”號開始沉沒的時候,德軍已經抵達。
“普羅旺斯”號的艦長和德軍軍官用閑聊方式拖延時間,直到戰艦完全沉沒。
法國海軍用悲壯的自沉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憤慨,維希法國沒有能力保護法國海軍,驕傲的法國海軍官兵拒絕和英國進行任何形式上的合作。
支援艦隊裏的航空母艦,在最後時刻派出艦載機飛抵土倫港,卻已經失去任何意義。
這時候下方的土倫港,已經被軍艦爆炸引發的大火和濃煙團團籠罩,幾十公裏外都清晰可見。
德國人盡最大可能挽救這支艦隊,隻有三艘被解除了武裝的驅逐艦, 和四艘受損嚴重的潛艇被德軍俘獲。
倒是有三艘潛艇趁亂逃出土倫,輾轉抵達北非,隨後加入自由法國。
消息傳到北非, 戴高樂在電台發表演講, 高度讚揚法國海軍的不屈精神,號召更多法國人主動拿起武器對抗德國侵略者。
在隨後的半年內,大約8000名法國海軍官兵抵達北非加入自由法國。
作為盟軍最高領導人,羅斯福和羅克、溫斯頓,也分別在不同場合發表公開演講,給與這支法國海軍高度讚揚。
戴高樂趁機請求南部非洲和美國給與自由法國更多援助。
英國就算了,就算英國將最新式的“喬治五世”號戰列艦送給自由法國,戴高樂也不要,沒有法國人願意在英國的軍艦上服役。
羅克和羅斯福分別對戴高樂的請求給與回應,南部非洲在將兩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還給法國人的同時,援助給法國人四艘輕型巡洋艦和六艘潛艇,幫助自由法國重建法國海軍。
羅斯福同樣出手大方,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這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援助掃清了障礙。
租借法案的出台是有原因的。
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案,法案規定: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外國之間,發生戰爭或戰爭在進行之中, 總統應宣布此項事實,然後, 凡以軍械、軍火或戰備, 自美國之任何地方或其屬地之任何地方輸出而運至該交戰國,或運至任何交戰國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國港口者,均為違法。
中立法案的限製僅限於軍械、軍火,或者戰備物資。
這就給美國企業留下一個後門,不直接進行軍火貿易,可以進行原材料貿易,美國於是就打著原材料貿易的旗號大發戰爭財。
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三年,歐洲經濟遭到巨大破壞,中立法案已經無以為繼,不是歐洲國家不需要原料,而是沒錢繼續購買原料。
於是在美國企業的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的本質是,沒錢不用擔心,軍工能力下降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將軍備物資以租用的方式租給你,租金都可以分期付款的那種——
所以現在明白另一個時空,為什麽美國戰後的軍事基地遍布全世界了吧。
還不起租金,自然要用其他方式償還。
為美軍提供服務也是抵債方式之一。
這個時空,因為南部非洲的存在,租借法案起到的作用明顯沒有另一個時空那樣大。
甚至歐洲國家更願意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也不願意接受來自美國的飛機和坦克。
實話實說,這一時期的美國技術,跟南部非洲相比真的有差距,美國生產的飛機連德國人的bf109都不如,性能遠不如南部非洲戰鬥機那麽可靠。
坦克也一樣。
美國陸軍是出了名的“叫花子”部隊,拿得出手的東西一樣都沒有。
南部非洲則是傳統陸軍強國,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南部非洲坦克就已經在歐洲大顯身手,這給歐洲國家留下深刻印象。
和南部非洲相比,美國唯一的優勢是交易方式更靈活,而且武器裝備的價格更低。
就這,英國和自由法國還都是更傾向於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
也就一部分盟國的流亡政府,才會勉強接受美國政府的所謂“援助”。
對於戴高樂的請求,羅斯福非常重視,不僅同意援助自由法國一批軍艦,而且同意援助給自由法國兩艘航空母艦,以及兩艘戰列艦。
這個條件對於戴高樂來說太有誘惑了。
法國的“黎塞留”原本是要建四艘,由於戰爭爆發隻開工了三艘,其中第三艘“克萊蒙梭”號現在還躺在布列斯特造船廠的船台上呢。
美國人承諾幫助自由法國完成“黎塞留”的建造計劃,至於那兩艘航空母艦,則是美國大量生產的護航航母,實際作戰能力並不強。
“情況就是這樣了,自由法國現在很艱難,絕大部分軍人拒絕和英國人合作,商人希望通過和美國人的貿易獲得利潤,美國人的說客正在遊說我們的政府官員,希望自由法國能夠加強和美國的合作。”雷納德卡佩親自來到比勒陀利亞向羅克當麵解釋,同時也是威脅。
如果南部非洲不加大對自由法國的援助,那麽自由法國就要考慮加強和美國的合作。
羅克很頭疼,法國這樣的老牌殖民國家,還是很有生存智慧的。
“美國人給你們的援助是免費的嗎?”羅克不看好美國和法國的合作。
穀峒
“當然不是,美國人又不是慈善家。”雷納德卡佩還算清醒,越是免費的東西越貴。
雖然一直以來,南部非洲和法國的關係都不錯,羅克和卡佩家族還有著更深一層的聯係,不過這並不影響雷納德卡佩盡量為自由法國爭取利益。
羅克和艾達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雷納德卡佩是商人的時候,對於南部非洲的要求全盤接受,沒有絲毫異議。
現在雷納德卡佩是自由法國總理,考慮問題更多是從自由法國的角度出發,討價還價也是正常的。
換句話說,南部非洲從法國得到的東西更多。
所以給與法國更多的幫助也理所應當。
“親愛的哥哥,巴黎的餐廳終於決定要為粗魯無禮的美國人提供服務了嗎?”艾達跟雷納德說話一點也不客氣,上來就揭短。
雷納德卡佩表情無辜,法國可沒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傳統。
“美國人的條件是什麽?”艾達當了幾十年的財長,對於美國人再了解不過了。
“向美國商品開發法國本土,以及法國的海外領地——”雷納德卡佩垂頭喪氣,美國人的條件也夠苛刻的。
對於羅克來說這還可以接受。
不就是公平競爭嘛,前外貿人羅克太熟悉了,隻要不預設立場,南部非洲商品可以在任何方麵擊敗美國。
不過雷納德卡佩接下來的話,就讓羅克如芒在背:“——美國人希望能和我們在東亞聯手,共同維護我們在東亞的利益。”
跟商品競爭相比,這個條件貌似更危險。
美國人現在也應該已經意識到,南部非洲勢力在東亞的擴張,會嚴重威脅到美國在東亞的利益。
這個提議對於法國人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戴高樂將法國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權力轉讓給南部非洲,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的,搞不好現在戴高樂已經後悔,隻是自由法國還需要南部非洲的幫助,所以才沒敢推翻承諾。
“嗬,那樣一來,法國的海外領土還會是法國的嗎?”艾達說得還不夠嚴重。
如果自由法國和美國合作,那搞不好法國本土都會變成美國的商品傾銷地。
美國商品跟南部非洲商品競爭不太行。
跟法國商品競爭還是很有優勢的。
“我們華人有個詞叫與虎謀皮,還有個詞叫開門揖盜,如果你們決定和美國人合作,那就跟與虎謀皮差不多。”羅克直言不諱,昂撒人都是一個德行,畏威而不懷德。
雷納德卡佩不知道“與虎謀皮”是什麽意思,艾達翻譯了之後,雷納德卡佩哭笑不得。
跟美國人合作是與虎謀皮。
跟南部非洲合作又能好到哪兒去?
“請你轉告戴高樂總統,我的大門隨時向他敞開,如果他想來我這裏做客,就請給我打電話。”羅克也得考慮法國人的心情,換成羅克做到戴高樂的位置上,羅克說不定會比戴高樂更善變。
也不對,應該是左右逢源。
雷納德卡佩畢竟是艾達孩子們的舅舅,這就決定了就算自由法國和美國合作,也不會徹底倒向美國,跟南部非洲的關係還是要維持。
尤其是對於雷納德卡佩本人來說。
跟美國合作是為了自由法國,維持跟南部非洲的關係,則是為了卡佩家族的利益。
雷納德卡佩在擔任自由法國總理之後,法屬北非和南部非洲的聯係得到加強。
雖然雷納德卡佩在戰爭爆發前,就將大部分名下工廠轉移到法屬北非,和南部非洲相比,法屬北非的工業能力還是不夠強。
來自法屬北非的各種工業原材料,源源不斷流向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商品則暢銷法屬北非。
要不然美國也不會嫉妒南部非洲從法屬北非獲得的利益。
“佛朗索瓦現在情緒很不穩定,他希望盟軍能盡快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我們的士兵也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將德國人從法國本土逐出。”雷納德卡佩心情迫切,現在法國的情況很危險,正在逐漸淪為二流國家。
前段時間羅斯福提議成立新的國際組織取代國聯時,盟國的媒體關於法國有沒有資格繼續成為常任理事國,爆發過激烈討論。
大部分英國媒體都認為,主動停止抵抗的法國已經失去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資格,南部非洲應該取代法國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這樣一來情況就很清晰了。
連英國人都承認,南部非洲和美國都應該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這兩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雖然現在都已經獨立,和英國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都是自己人。
法國人肯定不認可這一點。
尤其是法國海軍在土倫港自沉之後。
雖然法國海軍之前中立,自由法國還是將法國海軍視為囊中之物。
現在法國海軍自沉,英國國內的媒體又開始了新一輪狂歡,隻要看到法國人倒黴,英國人就很高興。
不僅僅是法國人銘記“弩炮行動”。
英國人更心虛。
萬一法國海軍恢複勢力,那麽法國人肯定要報仇。
自殺都不怕,還能怕戰死!
“親愛的哥哥,搞清楚法國的敵人不僅僅是德國人。”艾達跟羅克的立場完全一致,開辟第二戰場這件事還得等,等德國人和俄羅斯人同歸於盡。
在自沉之前,拉波德海軍上將通過電台向所有軍艦下達“自沉”命令。
“斯特拉斯堡”號沉沒五分鍾以後,“科爾伯特”號巡洋艦爆炸沉沒。
接著是“阿爾及利亞”號輕型巡洋艦和“馬賽曲”號巡洋艦,“阿爾及利亞”號燃起的大火燃燒了20天之久。
當水手們打開“迪普萊克斯”號巡洋艦底部的通海閥時,德軍終於趕到港口。
這裏還有一個插曲, 德軍進入土倫港時迷了路,一個小時之後才趕到港口,這給水手們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負責守衛港口的海軍水兵也沒有第一時間放行,借口檢查證件,將德軍攔在港口之外,直到德軍坦克部隊抵達之後才被迫放行。
德軍士兵登上“迪普萊克斯”號巡洋艦, 將船員趕下船, 並且關閉了通海閥。
“迪普萊克斯”號艦長莫羅上校主動點燃炸藥,引發艦上魚雷殉爆,大火燃燒了整整十天。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和“普羅旺斯”號戰列艦也在隨後自沉,這是“普羅旺斯”號戰列艦在短短兩年內的第二次沉沒。
兩年前的弩炮行動中,“普羅旺斯”號被英軍首次擊沉,法國人後來將“普羅旺斯”號打撈起來修複,這一次法國人親手將“普羅旺斯”號鑿沉。
“普羅旺斯”號開始沉沒的時候,德軍已經抵達。
“普羅旺斯”號的艦長和德軍軍官用閑聊方式拖延時間,直到戰艦完全沉沒。
法國海軍用悲壯的自沉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憤慨,維希法國沒有能力保護法國海軍,驕傲的法國海軍官兵拒絕和英國進行任何形式上的合作。
支援艦隊裏的航空母艦,在最後時刻派出艦載機飛抵土倫港,卻已經失去任何意義。
這時候下方的土倫港,已經被軍艦爆炸引發的大火和濃煙團團籠罩,幾十公裏外都清晰可見。
德國人盡最大可能挽救這支艦隊,隻有三艘被解除了武裝的驅逐艦, 和四艘受損嚴重的潛艇被德軍俘獲。
倒是有三艘潛艇趁亂逃出土倫,輾轉抵達北非,隨後加入自由法國。
消息傳到北非, 戴高樂在電台發表演講, 高度讚揚法國海軍的不屈精神,號召更多法國人主動拿起武器對抗德國侵略者。
在隨後的半年內,大約8000名法國海軍官兵抵達北非加入自由法國。
作為盟軍最高領導人,羅斯福和羅克、溫斯頓,也分別在不同場合發表公開演講,給與這支法國海軍高度讚揚。
戴高樂趁機請求南部非洲和美國給與自由法國更多援助。
英國就算了,就算英國將最新式的“喬治五世”號戰列艦送給自由法國,戴高樂也不要,沒有法國人願意在英國的軍艦上服役。
羅克和羅斯福分別對戴高樂的請求給與回應,南部非洲在將兩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還給法國人的同時,援助給法國人四艘輕型巡洋艦和六艘潛艇,幫助自由法國重建法國海軍。
羅斯福同樣出手大方,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這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援助掃清了障礙。
租借法案的出台是有原因的。
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案,法案規定: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外國之間,發生戰爭或戰爭在進行之中, 總統應宣布此項事實,然後, 凡以軍械、軍火或戰備, 自美國之任何地方或其屬地之任何地方輸出而運至該交戰國,或運至任何交戰國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國港口者,均為違法。
中立法案的限製僅限於軍械、軍火,或者戰備物資。
這就給美國企業留下一個後門,不直接進行軍火貿易,可以進行原材料貿易,美國於是就打著原材料貿易的旗號大發戰爭財。
世界大戰進行到第三年,歐洲經濟遭到巨大破壞,中立法案已經無以為繼,不是歐洲國家不需要原料,而是沒錢繼續購買原料。
於是在美國企業的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的本質是,沒錢不用擔心,軍工能力下降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將軍備物資以租用的方式租給你,租金都可以分期付款的那種——
所以現在明白另一個時空,為什麽美國戰後的軍事基地遍布全世界了吧。
還不起租金,自然要用其他方式償還。
為美軍提供服務也是抵債方式之一。
這個時空,因為南部非洲的存在,租借法案起到的作用明顯沒有另一個時空那樣大。
甚至歐洲國家更願意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也不願意接受來自美國的飛機和坦克。
實話實說,這一時期的美國技術,跟南部非洲相比真的有差距,美國生產的飛機連德國人的bf109都不如,性能遠不如南部非洲戰鬥機那麽可靠。
坦克也一樣。
美國陸軍是出了名的“叫花子”部隊,拿得出手的東西一樣都沒有。
南部非洲則是傳統陸軍強國,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南部非洲坦克就已經在歐洲大顯身手,這給歐洲國家留下深刻印象。
和南部非洲相比,美國唯一的優勢是交易方式更靈活,而且武器裝備的價格更低。
就這,英國和自由法國還都是更傾向於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
也就一部分盟國的流亡政府,才會勉強接受美國政府的所謂“援助”。
對於戴高樂的請求,羅斯福非常重視,不僅同意援助自由法國一批軍艦,而且同意援助給自由法國兩艘航空母艦,以及兩艘戰列艦。
這個條件對於戴高樂來說太有誘惑了。
法國的“黎塞留”原本是要建四艘,由於戰爭爆發隻開工了三艘,其中第三艘“克萊蒙梭”號現在還躺在布列斯特造船廠的船台上呢。
美國人承諾幫助自由法國完成“黎塞留”的建造計劃,至於那兩艘航空母艦,則是美國大量生產的護航航母,實際作戰能力並不強。
“情況就是這樣了,自由法國現在很艱難,絕大部分軍人拒絕和英國人合作,商人希望通過和美國人的貿易獲得利潤,美國人的說客正在遊說我們的政府官員,希望自由法國能夠加強和美國的合作。”雷納德卡佩親自來到比勒陀利亞向羅克當麵解釋,同時也是威脅。
如果南部非洲不加大對自由法國的援助,那麽自由法國就要考慮加強和美國的合作。
羅克很頭疼,法國這樣的老牌殖民國家,還是很有生存智慧的。
“美國人給你們的援助是免費的嗎?”羅克不看好美國和法國的合作。
穀峒
“當然不是,美國人又不是慈善家。”雷納德卡佩還算清醒,越是免費的東西越貴。
雖然一直以來,南部非洲和法國的關係都不錯,羅克和卡佩家族還有著更深一層的聯係,不過這並不影響雷納德卡佩盡量為自由法國爭取利益。
羅克和艾達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雷納德卡佩是商人的時候,對於南部非洲的要求全盤接受,沒有絲毫異議。
現在雷納德卡佩是自由法國總理,考慮問題更多是從自由法國的角度出發,討價還價也是正常的。
換句話說,南部非洲從法國得到的東西更多。
所以給與法國更多的幫助也理所應當。
“親愛的哥哥,巴黎的餐廳終於決定要為粗魯無禮的美國人提供服務了嗎?”艾達跟雷納德說話一點也不客氣,上來就揭短。
雷納德卡佩表情無辜,法國可沒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傳統。
“美國人的條件是什麽?”艾達當了幾十年的財長,對於美國人再了解不過了。
“向美國商品開發法國本土,以及法國的海外領地——”雷納德卡佩垂頭喪氣,美國人的條件也夠苛刻的。
對於羅克來說這還可以接受。
不就是公平競爭嘛,前外貿人羅克太熟悉了,隻要不預設立場,南部非洲商品可以在任何方麵擊敗美國。
不過雷納德卡佩接下來的話,就讓羅克如芒在背:“——美國人希望能和我們在東亞聯手,共同維護我們在東亞的利益。”
跟商品競爭相比,這個條件貌似更危險。
美國人現在也應該已經意識到,南部非洲勢力在東亞的擴張,會嚴重威脅到美國在東亞的利益。
這個提議對於法國人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戴高樂將法國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權力轉讓給南部非洲,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的,搞不好現在戴高樂已經後悔,隻是自由法國還需要南部非洲的幫助,所以才沒敢推翻承諾。
“嗬,那樣一來,法國的海外領土還會是法國的嗎?”艾達說得還不夠嚴重。
如果自由法國和美國合作,那搞不好法國本土都會變成美國的商品傾銷地。
美國商品跟南部非洲商品競爭不太行。
跟法國商品競爭還是很有優勢的。
“我們華人有個詞叫與虎謀皮,還有個詞叫開門揖盜,如果你們決定和美國人合作,那就跟與虎謀皮差不多。”羅克直言不諱,昂撒人都是一個德行,畏威而不懷德。
雷納德卡佩不知道“與虎謀皮”是什麽意思,艾達翻譯了之後,雷納德卡佩哭笑不得。
跟美國人合作是與虎謀皮。
跟南部非洲合作又能好到哪兒去?
“請你轉告戴高樂總統,我的大門隨時向他敞開,如果他想來我這裏做客,就請給我打電話。”羅克也得考慮法國人的心情,換成羅克做到戴高樂的位置上,羅克說不定會比戴高樂更善變。
也不對,應該是左右逢源。
雷納德卡佩畢竟是艾達孩子們的舅舅,這就決定了就算自由法國和美國合作,也不會徹底倒向美國,跟南部非洲的關係還是要維持。
尤其是對於雷納德卡佩本人來說。
跟美國合作是為了自由法國,維持跟南部非洲的關係,則是為了卡佩家族的利益。
雷納德卡佩在擔任自由法國總理之後,法屬北非和南部非洲的聯係得到加強。
雖然雷納德卡佩在戰爭爆發前,就將大部分名下工廠轉移到法屬北非,和南部非洲相比,法屬北非的工業能力還是不夠強。
來自法屬北非的各種工業原材料,源源不斷流向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商品則暢銷法屬北非。
要不然美國也不會嫉妒南部非洲從法屬北非獲得的利益。
“佛朗索瓦現在情緒很不穩定,他希望盟軍能盡快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我們的士兵也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將德國人從法國本土逐出。”雷納德卡佩心情迫切,現在法國的情況很危險,正在逐漸淪為二流國家。
前段時間羅斯福提議成立新的國際組織取代國聯時,盟國的媒體關於法國有沒有資格繼續成為常任理事國,爆發過激烈討論。
大部分英國媒體都認為,主動停止抵抗的法國已經失去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資格,南部非洲應該取代法國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這樣一來情況就很清晰了。
連英國人都承認,南部非洲和美國都應該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這兩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雖然現在都已經獨立,和英國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都是自己人。
法國人肯定不認可這一點。
尤其是法國海軍在土倫港自沉之後。
雖然法國海軍之前中立,自由法國還是將法國海軍視為囊中之物。
現在法國海軍自沉,英國國內的媒體又開始了新一輪狂歡,隻要看到法國人倒黴,英國人就很高興。
不僅僅是法國人銘記“弩炮行動”。
英國人更心虛。
萬一法國海軍恢複勢力,那麽法國人肯定要報仇。
自殺都不怕,還能怕戰死!
“親愛的哥哥,搞清楚法國的敵人不僅僅是德國人。”艾達跟羅克的立場完全一致,開辟第二戰場這件事還得等,等德國人和俄羅斯人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