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紅色巨錘 戰爭之神在線 !
出前往哈爾科夫命令的林俊在半小時後就收回了自己因為他發現自己這次出門視察不可能隻去一趟哈爾科夫:上報上來的文件還有幾樣都需要自己處理,哈爾科夫隻能是這次視察的最後一站。
“這次要繞圈子,先去高爾基,然後是彼爾姆和伊熱夫斯克,最後再去哈爾科夫。”
聽到林俊新的安排,古謝夫沒有表露出任何不滿,雖然剛才他已經花了點功夫預定前往烏克蘭的火車。“首長,需要先同誌當地部門嗎?”
林俊要去的幾個城市都是蘇聯的重要軍事工業基地,古謝夫知道這一圈下來有的自己好忙的。
“不用,我喜歡搞突擊檢查,第一站是高爾基的第92兵
“我立刻去安排。”
10分鍾後古謝夫又出現在林俊的辦公室,“首長,今晚~往高爾基的列車,您是今晚出發還是明天。”
費科奇諾夫告訴過古謝夫,安德烈同誌做事喜歡雷厲風行,從今天的命令裏顯然能夠感覺到林俊急於前往視察地點。高爾基市距離莫斯科也就500公裏,乘坐夜班火車明早就能到;如果是明天的火車出發那要到後天才能進入實際工作——這不是林俊的風格。
“幾點?”
“晚上七點。”
林俊看了下時間,現在才下午1點,還有六個小時。
“就晚上出發,一小時後會趟茹科夫準備一下。”
、、、、、、
自己擔任現在的職務時間不長,很多文件還是在交由下麵的班子和裝備部長處理,林俊是個人,精力有限,要是什麽地方都要管,每天工作24小時也來不及,而且大部分裝備他根本不懂,為了避免揮,很自覺的沒有去亂插手。但由於自己一直關注於紅軍直接壓製火力裝備的研究情況,這新式炮兵裝備的所有文件必須經由他簽字才能通過。
蘇維埃最重要大的火炮製造基地在列寧格勒,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卻在莫斯科東麵的高爾基、彼爾姆和伊熱夫斯克——由瓦西裏-加夫裏洛維奇-格拉賓領導的高爾基格拉賓設計局和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彼得羅夫領導的彼爾姆的第172炮兵工廠試驗設計室是蘇維埃身管火炮作重要的研發機構。這段時間兩處都有新式火炮的試驗資料送到裝備部,“看乏味的數據不如看實物”——這是林俊的習慣,而且這些火炮都是林俊曾經熟悉的型號,需要去關心一下。
格拉賓和彼得羅夫在蘇聯火炮的研究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兩人後來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二戰中“批量生產”的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是格拉賓領導下的研究成果,它應該是二戰中同類型火炮裏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從衛國戰爭一開始就伴隨紅軍,最後一路打到柏林,在朝鮮戰場上誌願軍戰士還用它好好的教訓了聯合國軍;彼得羅夫設計室的成果——m-30(也叫做1938)122米榴彈炮絕對是蘇軍炮兵壓製火力中的超級主力:反坦克、火力壓製、攻堅,沒一樣它不行的。
林俊喜歡蘇軍的炮兵戰略,火炮“戰爭之神”的美譽不是蓋得:在那年月誰的火炮夠多、威力夠大、射程夠遠、打得夠準,那他就是老大!蘇聯紅軍一貫的戰術就是先把你轟得焦土一片,再讓裝甲洪流來個大縱深推進——二戰德軍對紅軍的炮兵戰術最有資格發表意見:相比紅色巨錘排山倒海一般的炮擊,西線的炮擊就如同是毛毛雨。在衛國戰爭後期紅軍常常會在突擊方向每公裏戰線正麵部署200300身管火炮(注意,這裏麵不包括迫擊炮。),一個戰役集中幾萬門火炮那是司空見慣,這樣的火力壓製密度是其它國家做不到的。
攻堅時房子裏有狙擊手怎麽辦?大樓裏的守衛的敵軍頑抗怎麽辦?簡單,隻要在報話機裏喊一聲,炮兵同誌會把152米重炮直接拉到目標跟前,直接瞄準一頓猛轟就能解決問題,不需要步兵同誌用生命去冒險。
作為大炮兵主義
支持者,高爾基和彼爾姆的火炮研究工作自己必須要而去伊熱夫斯克還有另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它是蘇聯最重要的輕武器研究製造中心之一,曆史上更是ak47的:
林俊絞盡腦汁繪製的ak47圖紙也:_注意它,但ak47的美妙情結不斷折磨/.槍必先有彈,這點林俊不用擔心: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總裝備部第一副政委試製m38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命令,槍彈設計部|:間將全套圖紙押運伊熱夫斯克,那邊的設計師同誌正在全力試製。
到了戰爭時期別著手槍上前線視察部隊?那不是林俊理想的情況——背著ak47才放心,也更能體現出軍
、、、、、、
217日上午九點,莫斯科發出的列車抵達高爾基。車站外大雪紛飛,站台上出現四名紅軍軍官——有點情況讓車站工作人員很不解,照理會有汽車來接這些軍官,特別是其中一位明顯是高級軍官,但車站方麵根本沒有接到將有重要人物抵達的通知。
“首長,我去借輛車。”列昂諾夫放下手中的行李箱說。
“恩,不要給車站的同誌添太多麻煩。”
麻不麻煩不知道,但10分鍾不到一輛汽車就出現在幾人過這車的類型有點出乎林俊的預料。
高爾基火車站可沒有專用的轎車,隻有幾輛拉貨物的卡車。當列昂諾夫出現在值班站長麵前,出示自己“契卡”的證件和說明借車一用的來意後,值班站長以創曆史記錄的效率匯報站長,並向列昂諾夫說明車站車輛的情況。
車站的條件列昂諾夫清楚,整個蘇聯都一樣,但要安德烈同誌乘坐卡車去兵工廠實在有些說不過去,還好還有另一個選擇——車站的車庫裏還空著一輛經過改裝運輸郵包的嘎斯小貨車。
“郵政車”讓林俊感覺十分好笑,因為他想到了電影《虎口脫險》裏的情節,沒想到自己還要當回郵件。
“很好,同誌們,這坐郵車的機會不是什麽時候都有的。”
“郵政車”再怎麽著也有個金屬製的車廂,在這大雪天總比蓬布的貨車舒服。為了盡快抵達第92兵工廠,開車的是車站的司機,小個子的駕駛員同誌多年以後還常常自豪的和人提起這件事:“當年我可做過安德烈同誌的司機!”
能讓他如此自豪的安德烈同誌當然隻有林俊一個,不過等到別人問:“你和安德烈同誌說過話嗎?”
“當然,安德烈同誌還感謝我來著!”
駕駛員同誌說的是實話,林俊會向每一位為自己提供方便的同誌表示感謝,隻不過駕駛員同誌關於和他聊天有多愉快的“吹牛”純屬虛構,因為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是列昂諾夫,林俊是裝在鐵壁貨箱裏抵達的兵工廠。
任何時候不能與自己的首長隔絕開——這是林俊參謀們的第一信條,而那種嘎斯小貨車副駕駛位置隻能坐一個人,林俊隻得坐在裝郵件的空麻袋上。
郵車半個小時後才抵達兵工廠,在大門門崗處就被攔了下來。
“先不要向上麵匯報,工廠同誌先帶我們參觀一下工廠。”
林俊想從一般工作人員那裏了解目前軍工企業的情況,而不是領導們的匯報——從工人那裏聽到的和從當官處了解的永遠會有分別,在蘇維埃也一樣。
古謝夫最後一個走出值班室,“這不光是裝備部首長的命令,我在這裏也要求你們暫時保守秘密,我想同誌們能明白這點。還有,把我們的行李放好,我不想其他人看到。”
裝備部首長臨時視察,下麵的同誌可能會違反命令想廠裏匯報,如果是這樣林俊到時候也不好說什麽,但現在古謝夫是以一名“契卡”軍官的名義下達特殊命令,這絕對能保證林俊不受到廠裏幹部的打擾。
出前往哈爾科夫命令的林俊在半小時後就收回了自己因為他發現自己這次出門視察不可能隻去一趟哈爾科夫:上報上來的文件還有幾樣都需要自己處理,哈爾科夫隻能是這次視察的最後一站。
“這次要繞圈子,先去高爾基,然後是彼爾姆和伊熱夫斯克,最後再去哈爾科夫。”
聽到林俊新的安排,古謝夫沒有表露出任何不滿,雖然剛才他已經花了點功夫預定前往烏克蘭的火車。“首長,需要先同誌當地部門嗎?”
林俊要去的幾個城市都是蘇聯的重要軍事工業基地,古謝夫知道這一圈下來有的自己好忙的。
“不用,我喜歡搞突擊檢查,第一站是高爾基的第92兵
“我立刻去安排。”
10分鍾後古謝夫又出現在林俊的辦公室,“首長,今晚~往高爾基的列車,您是今晚出發還是明天。”
費科奇諾夫告訴過古謝夫,安德烈同誌做事喜歡雷厲風行,從今天的命令裏顯然能夠感覺到林俊急於前往視察地點。高爾基市距離莫斯科也就500公裏,乘坐夜班火車明早就能到;如果是明天的火車出發那要到後天才能進入實際工作——這不是林俊的風格。
“幾點?”
“晚上七點。”
林俊看了下時間,現在才下午1點,還有六個小時。
“就晚上出發,一小時後會趟茹科夫準備一下。”
、、、、、、
自己擔任現在的職務時間不長,很多文件還是在交由下麵的班子和裝備部長處理,林俊是個人,精力有限,要是什麽地方都要管,每天工作24小時也來不及,而且大部分裝備他根本不懂,為了避免揮,很自覺的沒有去亂插手。但由於自己一直關注於紅軍直接壓製火力裝備的研究情況,這新式炮兵裝備的所有文件必須經由他簽字才能通過。
蘇維埃最重要大的火炮製造基地在列寧格勒,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卻在莫斯科東麵的高爾基、彼爾姆和伊熱夫斯克——由瓦西裏-加夫裏洛維奇-格拉賓領導的高爾基格拉賓設計局和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彼得羅夫領導的彼爾姆的第172炮兵工廠試驗設計室是蘇維埃身管火炮作重要的研發機構。這段時間兩處都有新式火炮的試驗資料送到裝備部,“看乏味的數據不如看實物”——這是林俊的習慣,而且這些火炮都是林俊曾經熟悉的型號,需要去關心一下。
格拉賓和彼得羅夫在蘇聯火炮的研究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兩人後來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二戰中“批量生產”的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是格拉賓領導下的研究成果,它應該是二戰中同類型火炮裏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從衛國戰爭一開始就伴隨紅軍,最後一路打到柏林,在朝鮮戰場上誌願軍戰士還用它好好的教訓了聯合國軍;彼得羅夫設計室的成果——m-30(也叫做1938)122米榴彈炮絕對是蘇軍炮兵壓製火力中的超級主力:反坦克、火力壓製、攻堅,沒一樣它不行的。
林俊喜歡蘇軍的炮兵戰略,火炮“戰爭之神”的美譽不是蓋得:在那年月誰的火炮夠多、威力夠大、射程夠遠、打得夠準,那他就是老大!蘇聯紅軍一貫的戰術就是先把你轟得焦土一片,再讓裝甲洪流來個大縱深推進——二戰德軍對紅軍的炮兵戰術最有資格發表意見:相比紅色巨錘排山倒海一般的炮擊,西線的炮擊就如同是毛毛雨。在衛國戰爭後期紅軍常常會在突擊方向每公裏戰線正麵部署200300身管火炮(注意,這裏麵不包括迫擊炮。),一個戰役集中幾萬門火炮那是司空見慣,這樣的火力壓製密度是其它國家做不到的。
攻堅時房子裏有狙擊手怎麽辦?大樓裏的守衛的敵軍頑抗怎麽辦?簡單,隻要在報話機裏喊一聲,炮兵同誌會把152米重炮直接拉到目標跟前,直接瞄準一頓猛轟就能解決問題,不需要步兵同誌用生命去冒險。
作為大炮兵主義
支持者,高爾基和彼爾姆的火炮研究工作自己必須要而去伊熱夫斯克還有另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它是蘇聯最重要的輕武器研究製造中心之一,曆史上更是ak47的:
林俊絞盡腦汁繪製的ak47圖紙也:_注意它,但ak47的美妙情結不斷折磨/.槍必先有彈,這點林俊不用擔心: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總裝備部第一副政委試製m38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命令,槍彈設計部|:間將全套圖紙押運伊熱夫斯克,那邊的設計師同誌正在全力試製。
到了戰爭時期別著手槍上前線視察部隊?那不是林俊理想的情況——背著ak47才放心,也更能體現出軍
、、、、、、
217日上午九點,莫斯科發出的列車抵達高爾基。車站外大雪紛飛,站台上出現四名紅軍軍官——有點情況讓車站工作人員很不解,照理會有汽車來接這些軍官,特別是其中一位明顯是高級軍官,但車站方麵根本沒有接到將有重要人物抵達的通知。
“首長,我去借輛車。”列昂諾夫放下手中的行李箱說。
“恩,不要給車站的同誌添太多麻煩。”
麻不麻煩不知道,但10分鍾不到一輛汽車就出現在幾人過這車的類型有點出乎林俊的預料。
高爾基火車站可沒有專用的轎車,隻有幾輛拉貨物的卡車。當列昂諾夫出現在值班站長麵前,出示自己“契卡”的證件和說明借車一用的來意後,值班站長以創曆史記錄的效率匯報站長,並向列昂諾夫說明車站車輛的情況。
車站的條件列昂諾夫清楚,整個蘇聯都一樣,但要安德烈同誌乘坐卡車去兵工廠實在有些說不過去,還好還有另一個選擇——車站的車庫裏還空著一輛經過改裝運輸郵包的嘎斯小貨車。
“郵政車”讓林俊感覺十分好笑,因為他想到了電影《虎口脫險》裏的情節,沒想到自己還要當回郵件。
“很好,同誌們,這坐郵車的機會不是什麽時候都有的。”
“郵政車”再怎麽著也有個金屬製的車廂,在這大雪天總比蓬布的貨車舒服。為了盡快抵達第92兵工廠,開車的是車站的司機,小個子的駕駛員同誌多年以後還常常自豪的和人提起這件事:“當年我可做過安德烈同誌的司機!”
能讓他如此自豪的安德烈同誌當然隻有林俊一個,不過等到別人問:“你和安德烈同誌說過話嗎?”
“當然,安德烈同誌還感謝我來著!”
駕駛員同誌說的是實話,林俊會向每一位為自己提供方便的同誌表示感謝,隻不過駕駛員同誌關於和他聊天有多愉快的“吹牛”純屬虛構,因為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是列昂諾夫,林俊是裝在鐵壁貨箱裏抵達的兵工廠。
任何時候不能與自己的首長隔絕開——這是林俊參謀們的第一信條,而那種嘎斯小貨車副駕駛位置隻能坐一個人,林俊隻得坐在裝郵件的空麻袋上。
郵車半個小時後才抵達兵工廠,在大門門崗處就被攔了下來。
“先不要向上麵匯報,工廠同誌先帶我們參觀一下工廠。”
林俊想從一般工作人員那裏了解目前軍工企業的情況,而不是領導們的匯報——從工人那裏聽到的和從當官處了解的永遠會有分別,在蘇維埃也一樣。
古謝夫最後一個走出值班室,“這不光是裝備部首長的命令,我在這裏也要求你們暫時保守秘密,我想同誌們能明白這點。還有,把我們的行李放好,我不想其他人看到。”
裝備部首長臨時視察,下麵的同誌可能會違反命令想廠裏匯報,如果是這樣林俊到時候也不好說什麽,但現在古謝夫是以一名“契卡”軍官的名義下達特殊命令,這絕對能保證林俊不受到廠裏幹部的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