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北冰洋的驚濤2
?蘇聯在歐洲部分有三條通往大西洋的出海通道:黑海經地中海、波羅的海再過北海和經巴倫支海、挪威海到大西洋的北方航線。現在戰爭一爆發,前兩條通向大西洋的通道已經完全被德國截斷,北方航線的重要性立刻顯現了出來,必須保證這條海上生命線的通暢。?
蘇聯高層還有更深一層的憂慮----按照現在的美日關係發展,一場日本同美國之間的戰爭已經很難避免,到時候遠東的太平洋航線也有中斷的危險。如果那樣的情況出現,蘇聯獲得外援的通道隻剩下北方航線一條!?
如果德國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組成的強大艦隊一直呆在挪威海附近,兩千多公裏的一大段航線都在德國巨艦的威脅之下----英美的援助船隊就是有護航,想突破這兩艘戰列艦加上“歐根親王”號的封鎖是難之又難,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結局。?
沒得選擇,必須盡一切力量消滅德國戰列艦艦隊,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大概丘吉爾和英國人會很高興看到這個局麵。?
“蘇聯”號高高的裝甲指揮塔裏,艦隊司令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正注視著前方的海麵。?
“司令員同誌,氣象預報已經出來。”說話的是北方艦隊參謀長阿爾謝尼-格裏戈裏耶維奇-戈洛夫科海軍少將。長的胖乎乎的海軍少將手裏剛拿到艦隊氣象長綜合了各種數據得出的預報:“今明兩天巴倫支海都將薄霧,能見度最多10海裏,摩爾曼斯克沿岸的霧氣可能更濃些。”?
“我倒不擔心霧,不知道海況怎麽樣,這季節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起大浪。”?
庫茲涅佐夫明白自己將會麵對的最大威脅是什麽----有雷達作為眼睛,就是在濃霧中也能和德軍打一場炮戰,但如果海況糟糕,自己的航母就成了擺設。而夏季的北方海域真地很難預測。?
艦員們都知道自己可能遭遇的對手是德國最強大的兩艘戰列艦,但隻有各艦艦長及艦隊司令部成員才知道那兩艘德國戰列艦在上個月幹了什麽。下麵的人沒有必要都知道“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已經幹掉了英國地兩艘重型戰艦,他們隻需要知道自己所操縱地戰列艦是世界上最好的就成!?
除了那幾條驅逐艦,艦隊裏地戰艦都是這兩年才完工的新艦。但並不意味著操縱它們的軍官和士兵也是新手----骨幹力量都是從各大艦隊抽調來的。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全艦隊可說是訓練有素。各崗位技戰術水平完全能和英國皇家海軍相提並論。?
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已經躺在海底,庫茲涅佐夫感覺自己的責任更大:如果將要爆發的是一次大艦巨炮間血與火地較量,指揮員的素質和判斷就有可能左右戰局地發展。?
腳下的這艘戰列艦和左翼的“紅色烏克蘭”號建造時的費用占了整個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多,不折不扣是用全國之力建造起來地巨艦,寶貴無比。按照副統帥地說法和數次演習時得出的結論:戰列艦必定將海上統治者地位置讓與航母,但沒有戰列艦保護的航母是脆弱的(40年代的技術標準),去年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在北海擊沉英國“光榮”號航母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戰列艦壓陣的編隊指揮員就有底氣,才能將手中的所有旗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而這次行動正好是庫茲涅佐夫向全世界證明紅海軍戰鬥力和自己的最好時機----一場隻能獲勝不能失敗的作戰,無論是自己還是紅海軍都不能承受失敗。?
海軍上將同誌已經將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了。就等著同德國艦隊的遭遇。?
“讓俄羅斯號和基洛夫號各派出三架偵察機,我要前方150海裏範圍的情況報告。”?
航空參謀立刻同後方編隊聯係,航母上頓時忙碌起來,三架當作偵察機的魚雷機被提上飛行甲板。飛行員們興奮中保持著應該有的沉著----自從蘇維埃有了航母和艦載航空兵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得到正式的戰鬥出擊命令。雖然隻是巡邏。?
為了讓航母形成戰鬥力。紅海軍航空兵幾年來付出了太多,飛行員們用鮮血和生命一點點的完善著這個對於蘇維埃來說全新的課題。現在兩艘航母上百分之九十的空勤人員在航母開始建造時就被集合在一起。這幾年來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飛行員為了紅海軍有自己的艦載航空兵都沒顧得上自己的私人問題,大齡青年一抓一大把。?
但就是困難重重,航母上的同誌們硬是將自己打造成了一支關鍵時刻拉得動打得響的部隊,用幾年的時間做了別人差不多花了20年才走完的路。?
“艦隊頂風航行,讓航母編隊加速至24節,釋放偵察機後回到16節航速。”?
在艦隊司令命令下達的同時,邊上的參謀們已經開始傳遞命令,並進行圖上計算:這樣航母編隊在釋放飛機後將更接近戰列艦編隊。?
整個艦隊中隻有航母和戰列艦有對海和對空雷達,但又不能24小時連續開機,為此艦隊采取的是輪換製----已經進入巴倫支海,要堤防屏幕上出現的任何情況,有可能出現德國的潛艇。?
向有大量驅逐艦護航的編隊發動進攻的潛艇需要足夠的勇氣,有時候甚至就是“愚蠢“,但那樣的u艇艇長太多了,紅海軍不得不防:不僅僅是雷達和望哨時刻戒備,北方艦隊前期已經派出8條新式“斯大林”型潛艇,掃清和監視艦隊航線上的障礙(這會的潛艇可以說成“可以潛入水下釋放魚雷的艦艇”,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水麵巡邏狀態,所以裝有雷達的水麵編隊在海況良好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稀裏糊塗就遭到潛艇的魚雷攻擊,因為雷達“看”的更遠。而潛艇在巡邏時互相不期而遇也是時有發生,爆發炮戰和水下捉迷藏也不奇怪。)。?
艦隊司令的指令一道道從“蘇聯“號的裝甲指揮塔傳出,而這會在“蘇聯”號巨大的艦體內,兩千一百多名艦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一切有條不紊。?
戰士們在激動中有著一絲緊張,因為有可能爆發的是一場鐵與血的鋼鐵較量,這裏還沒有一個人見識過戰列艦和戰列艦之間的作戰到底是怎麽回事:已經訓練了一年多,但訓練和作戰完全是兩回事。?
這是艘堅固而威力強大的戰艦,在冰冷的厚重鋼鐵包圍下,紅海軍的戰士們還是充滿自信的----他們堅信手中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戰列艦,法西斯的戰艦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
一艘巨艦的運轉需要所有部門的協同,單個人在其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但又不容任何人出現錯誤----這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
在艦橋四周一圈的防空高炮區域,分布著密密麻麻的16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炮,上層還有10座帶穩定器的46-四聯裝37毫米機關炮和32門單管23毫米機關炮,值班炮手是炮彈上膛,密切觀察著空中的情況---從現在開始隨時可能出現德國空軍,當然更有可能出現的是己方飛機編隊。?
在“蘇聯”級的前後甲板還加裝了20多門單管23毫米機關炮,不過現在那些炮位上都是空著的----呆在中部的高射炮手如果是負責100毫米高炮的,有炮塔裝甲的保護,小口徑高射炮手可以快速進入艙室,但加裝的那些位置不行----現在主要還是監視海麵情況,一旦發現目標要是主炮開火,主炮強大的炮口風暴會掃平一切在艙外的活物!?
去年在進行全艦第一次齊射訓練時,一架“蘇聯”號自己搭載的水上飛機故意沒有放進機庫,雖然有著試驗的性質,但得到結果還是讓同誌們有些心痛:整架飛機整個被吹的散了架,位置還是在後甲板相對安全的位置!?
“蘇聯”號三座炮塔裝備的九門-1(這裏的不是西方通用的mark的意思,而是艦用)的縮寫。)型50倍口徑406毫米艦炮齊射的威力遠遠不是“甘古特”級戰列艦能夠比擬的,無論對於對手還是本身---集中所有主炮單側進行齊射時,滿載排水量超過6萬5千噸的巨大艦體都會被強大的後坐力橫移一段。?
北方艦隊嚴陣以待,在250海裏之外,一支德國艦隊正通過挪威的瓦爾德角,以16節的航速向東南偏南方向前進。空中的禿鷹們在為第三帝國海軍的驕傲護航,遠程巡邏機正在搜索巴倫支海西南海域。?
於此同時,克拉半島上的蘇聯飛機也做著和德國人一樣的事:很快,這兩撥力量將迎麵相遇!?
?蘇聯在歐洲部分有三條通往大西洋的出海通道:黑海經地中海、波羅的海再過北海和經巴倫支海、挪威海到大西洋的北方航線。現在戰爭一爆發,前兩條通向大西洋的通道已經完全被德國截斷,北方航線的重要性立刻顯現了出來,必須保證這條海上生命線的通暢。?
蘇聯高層還有更深一層的憂慮----按照現在的美日關係發展,一場日本同美國之間的戰爭已經很難避免,到時候遠東的太平洋航線也有中斷的危險。如果那樣的情況出現,蘇聯獲得外援的通道隻剩下北方航線一條!?
如果德國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組成的強大艦隊一直呆在挪威海附近,兩千多公裏的一大段航線都在德國巨艦的威脅之下----英美的援助船隊就是有護航,想突破這兩艘戰列艦加上“歐根親王”號的封鎖是難之又難,一旦撞上就是毀滅性的結局。?
沒得選擇,必須盡一切力量消滅德國戰列艦艦隊,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大概丘吉爾和英國人會很高興看到這個局麵。?
“蘇聯”號高高的裝甲指揮塔裏,艦隊司令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正注視著前方的海麵。?
“司令員同誌,氣象預報已經出來。”說話的是北方艦隊參謀長阿爾謝尼-格裏戈裏耶維奇-戈洛夫科海軍少將。長的胖乎乎的海軍少將手裏剛拿到艦隊氣象長綜合了各種數據得出的預報:“今明兩天巴倫支海都將薄霧,能見度最多10海裏,摩爾曼斯克沿岸的霧氣可能更濃些。”?
“我倒不擔心霧,不知道海況怎麽樣,這季節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起大浪。”?
庫茲涅佐夫明白自己將會麵對的最大威脅是什麽----有雷達作為眼睛,就是在濃霧中也能和德軍打一場炮戰,但如果海況糟糕,自己的航母就成了擺設。而夏季的北方海域真地很難預測。?
艦員們都知道自己可能遭遇的對手是德國最強大的兩艘戰列艦,但隻有各艦艦長及艦隊司令部成員才知道那兩艘德國戰列艦在上個月幹了什麽。下麵的人沒有必要都知道“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已經幹掉了英國地兩艘重型戰艦,他們隻需要知道自己所操縱地戰列艦是世界上最好的就成!?
除了那幾條驅逐艦,艦隊裏地戰艦都是這兩年才完工的新艦。但並不意味著操縱它們的軍官和士兵也是新手----骨幹力量都是從各大艦隊抽調來的。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全艦隊可說是訓練有素。各崗位技戰術水平完全能和英國皇家海軍相提並論。?
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已經躺在海底,庫茲涅佐夫感覺自己的責任更大:如果將要爆發的是一次大艦巨炮間血與火地較量,指揮員的素質和判斷就有可能左右戰局地發展。?
腳下的這艘戰列艦和左翼的“紅色烏克蘭”號建造時的費用占了整個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多,不折不扣是用全國之力建造起來地巨艦,寶貴無比。按照副統帥地說法和數次演習時得出的結論:戰列艦必定將海上統治者地位置讓與航母,但沒有戰列艦保護的航母是脆弱的(40年代的技術標準),去年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在北海擊沉英國“光榮”號航母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戰列艦壓陣的編隊指揮員就有底氣,才能將手中的所有旗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而這次行動正好是庫茲涅佐夫向全世界證明紅海軍戰鬥力和自己的最好時機----一場隻能獲勝不能失敗的作戰,無論是自己還是紅海軍都不能承受失敗。?
海軍上將同誌已經將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了。就等著同德國艦隊的遭遇。?
“讓俄羅斯號和基洛夫號各派出三架偵察機,我要前方150海裏範圍的情況報告。”?
航空參謀立刻同後方編隊聯係,航母上頓時忙碌起來,三架當作偵察機的魚雷機被提上飛行甲板。飛行員們興奮中保持著應該有的沉著----自從蘇維埃有了航母和艦載航空兵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得到正式的戰鬥出擊命令。雖然隻是巡邏。?
為了讓航母形成戰鬥力。紅海軍航空兵幾年來付出了太多,飛行員們用鮮血和生命一點點的完善著這個對於蘇維埃來說全新的課題。現在兩艘航母上百分之九十的空勤人員在航母開始建造時就被集合在一起。這幾年來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飛行員為了紅海軍有自己的艦載航空兵都沒顧得上自己的私人問題,大齡青年一抓一大把。?
但就是困難重重,航母上的同誌們硬是將自己打造成了一支關鍵時刻拉得動打得響的部隊,用幾年的時間做了別人差不多花了20年才走完的路。?
“艦隊頂風航行,讓航母編隊加速至24節,釋放偵察機後回到16節航速。”?
在艦隊司令命令下達的同時,邊上的參謀們已經開始傳遞命令,並進行圖上計算:這樣航母編隊在釋放飛機後將更接近戰列艦編隊。?
整個艦隊中隻有航母和戰列艦有對海和對空雷達,但又不能24小時連續開機,為此艦隊采取的是輪換製----已經進入巴倫支海,要堤防屏幕上出現的任何情況,有可能出現德國的潛艇。?
向有大量驅逐艦護航的編隊發動進攻的潛艇需要足夠的勇氣,有時候甚至就是“愚蠢“,但那樣的u艇艇長太多了,紅海軍不得不防:不僅僅是雷達和望哨時刻戒備,北方艦隊前期已經派出8條新式“斯大林”型潛艇,掃清和監視艦隊航線上的障礙(這會的潛艇可以說成“可以潛入水下釋放魚雷的艦艇”,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水麵巡邏狀態,所以裝有雷達的水麵編隊在海況良好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稀裏糊塗就遭到潛艇的魚雷攻擊,因為雷達“看”的更遠。而潛艇在巡邏時互相不期而遇也是時有發生,爆發炮戰和水下捉迷藏也不奇怪。)。?
艦隊司令的指令一道道從“蘇聯“號的裝甲指揮塔傳出,而這會在“蘇聯”號巨大的艦體內,兩千一百多名艦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一切有條不紊。?
戰士們在激動中有著一絲緊張,因為有可能爆發的是一場鐵與血的鋼鐵較量,這裏還沒有一個人見識過戰列艦和戰列艦之間的作戰到底是怎麽回事:已經訓練了一年多,但訓練和作戰完全是兩回事。?
這是艘堅固而威力強大的戰艦,在冰冷的厚重鋼鐵包圍下,紅海軍的戰士們還是充滿自信的----他們堅信手中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戰列艦,法西斯的戰艦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
一艘巨艦的運轉需要所有部門的協同,單個人在其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但又不容任何人出現錯誤----這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
在艦橋四周一圈的防空高炮區域,分布著密密麻麻的16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炮,上層還有10座帶穩定器的46-四聯裝37毫米機關炮和32門單管23毫米機關炮,值班炮手是炮彈上膛,密切觀察著空中的情況---從現在開始隨時可能出現德國空軍,當然更有可能出現的是己方飛機編隊。?
在“蘇聯”級的前後甲板還加裝了20多門單管23毫米機關炮,不過現在那些炮位上都是空著的----呆在中部的高射炮手如果是負責100毫米高炮的,有炮塔裝甲的保護,小口徑高射炮手可以快速進入艙室,但加裝的那些位置不行----現在主要還是監視海麵情況,一旦發現目標要是主炮開火,主炮強大的炮口風暴會掃平一切在艙外的活物!?
去年在進行全艦第一次齊射訓練時,一架“蘇聯”號自己搭載的水上飛機故意沒有放進機庫,雖然有著試驗的性質,但得到結果還是讓同誌們有些心痛:整架飛機整個被吹的散了架,位置還是在後甲板相對安全的位置!?
“蘇聯”號三座炮塔裝備的九門-1(這裏的不是西方通用的mark的意思,而是艦用)的縮寫。)型50倍口徑406毫米艦炮齊射的威力遠遠不是“甘古特”級戰列艦能夠比擬的,無論對於對手還是本身---集中所有主炮單側進行齊射時,滿載排水量超過6萬5千噸的巨大艦體都會被強大的後坐力橫移一段。?
北方艦隊嚴陣以待,在250海裏之外,一支德國艦隊正通過挪威的瓦爾德角,以16節的航速向東南偏南方向前進。空中的禿鷹們在為第三帝國海軍的驕傲護航,遠程巡邏機正在搜索巴倫支海西南海域。?
於此同時,克拉半島上的蘇聯飛機也做著和德國人一樣的事:很快,這兩撥力量將迎麵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