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略博弈


    “曼娜海姆是瘋了,這時候還跟著希特勒,這不是一般的邊境衝突,而會是不死不休的戰爭,直到一方徹底倒下!”——這是很多人的想法,而這會的林俊心裏有點難以形容的滋味:因為自己的幹預,芬蘭已經同曆史上有所不同了。


    冬季戰爭因為自己前幾年的準備,精於寒地作戰的西伯利亞部隊把芬蘭人揍了個半死,而一個憤怒到極點的芬蘭人的襲擊又讓幾萬芬蘭人成了紅軍炮火下的飛灰——那年冬天,紅軍很好的執行了斯大林的死命令,被分割在曼納林防線的幾萬芬蘭守軍沒有一個活著回家的!


    也就是斯大林的那道命令,讓林俊已經很有名的外號又多了一個:屠殺導火索!當然命令是斯大林下的,那會林俊還躺在特級護理病房裏同死神戰鬥。


    芬蘭是被打慘了,民族間的怨恨變得更加極端,而莫洛托夫在最後停戰時給出的條件也更加苛刻,這一切讓芬蘭人更快的倒向了德國。


    記憶中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芬蘭是宣布中立。當然那會實際上芬蘭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共動員了五十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但是不可能因為芬蘭的中立宣言,而讓自己的側翼存在著5萬有敵意精銳軍隊,蘇聯派出空軍空襲了赫爾辛基、土耳庫等芬蘭南方城市。而芬蘭政府是在城市遭到轟炸後才向蘇聯宣戰:在8月的下半月,芬蘭軍隊在德軍的協助下展開了全麵攻勢,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收複了芬蘭在1939年丟掉的全部領土。


    下麵是“愛好和平”的芬蘭人似乎對別人的土地並不感興趣,立即由進攻轉為防禦,任憑德國百般威逼、勸說,就是不肯前進一步。於是1942年至1944年間五十萬芬蘭和德國精銳部隊無仗可打,隻與不及他們半數的、戰鬥力不是最強強地紅軍部隊對峙。


    最後隨著德國的接連失利,芬蘭越來越希望擺脫德國、結束戰爭。斯大林於1943年12月在德黑蘭由於受到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壓力。已經同意芬蘭應該保持民族獨立。


    44年9月,芬蘭宣布退出戰爭。


    上述記憶中的大部分不過是西方式加上特殊時期原因形成地書麵論述,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芬蘭不僅僅想拿回失地,進行戰爭動員是事實。在坦克大炮才說話算數地世界。任誰也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一個動員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人口地“敵意國家”的“中立宣言”——誰信誰就是十足的蠢貨!


    再說芬蘭人真的是想中立嗎?在林俊分析看來那簡直就是笑話。到不如說是看看戰爭到底會打成什麽樣再決定自己的態度(德軍從6月22日到被趕出莫斯科近郊可沒多少天,加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芬蘭領導人們不是笨蛋。)。


    再說芬蘭在6月22日前就接納了德國步兵第26軍進入本土(這裏有點要注意,網絡上能夠找到的資料是步兵36軍,以訛傳訛,那是錯誤的,作者資料來自絕對權威地早期內部材料。),用意不言而喻。而且不止這些:在蘇芬戰爭中,芬蘭士兵麵對占壓倒性優勢的蘇軍毫不畏懼,利用森林滑雪戰與之周旋。芬蘭人表現出地優良戰鬥素質讓德國人印象深刻。希姆萊對這些善戰的士兵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戰爭前他就計劃吸收一批芬蘭誌願兵來擴充他的ss(ss就是黨衛軍的意思。)大軍。蘇芬戰爭後。在德國極力拉攏下,芬蘭政府進一步倒向了納粹德國,使得希姆萊又得到了一個兵力來源。


    1941年2月,希姆萊地征兵處長官戈特洛勃-伯格爾通過駐赫爾辛基大使館招募了首批100餘名芬蘭誌願兵。為掩人耳目,這些芬蘭人被冠以“外國勞工”地身份。在向第三帝國元首宣誓效忠後。這些芬蘭人加入了武裝黨衛軍。包括有125名軍官,109名士官和850名士兵。從1941年5月至6月間。芬蘭誌願兵分三批抵達德國。前兩批芬蘭人都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並經曆過冬季戰爭地考驗,立即被補充進準備參加侵蘇戰爭的第5黨衛軍維京師(單單這點就會讓斯大林和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在戰爭爆發後下狠手!)。


    另一批芬蘭人未受過軍事訓練,他們被送到維也納組建為一個新的芬蘭營,並在當地按照黨衛軍的標準進行訓練。這個營最初被稱為“諾德斯特”誌願營,在1941年9月改稱為黨衛軍芬蘭誌願營。


    芬蘭政府也有自己的附加條件,芬蘭誌願兵隻在東線與蘇聯軍隊作戰,服役期為兩年。


    兩年時間芬蘭人組成的各支黨衛軍部隊在蘇聯土地上惡戰連連,大小仗無數,戰鬥力強勁,最遠的都打到了格羅茲尼油田接近地,可謂黨衛軍中的精銳!1943年5月28日,芬蘭人返回芬蘭,7月11日黨衛軍芬蘭營正式撤編,人員被分散並入芬蘭陸


    黨衛軍芬蘭誌願營雖然從第三帝國黨衛軍的戰鬥序列中劃除,但仍然有部分芬蘭誌願兵在黨衛軍第11“諾德蘭”師繼續服役,他們一直戰鬥到毀滅於柏林的廢墟中,可謂非“德意誌民族”中的黨衛軍鐵杆!


    這麽一分析,顯然芬蘭和德國是在一個鼻孔出氣,不過它的領導層看的遠,本身的民族意識也不想真的附屬於第三帝國,加上明白的知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夠過多招惹的,這才出現了兩年多的“北線膠著”——如果芬蘭人像納粹德國的其它幾個仆從國一樣,那結局絕逃不過被紅軍裝甲集群徹徹底底碾壓一次的命運:它可沒有像匈牙利、羅馬尼亞那樣有處於地下狀態的紅色政黨體係,結局不會比一片廢墟的德國好到哪去。


    那現在如何呢?斯大林為林俊所采取的瘋狂報複讓芬蘭人腦子發熱,戰爭爆發的當天下午就向蘇聯宣戰(還講點道理,至少宣戰了。),但戰鬥力強於芬蘭陸軍的紅軍部隊將芬蘭人擋在了邊界線上,這大概是芬蘭領導層沒有想到的。


    曼娜海姆元帥大概不會同意立刻向蘇聯宣戰,但冬季戰爭的慘敗後,頭腦發熱的芬蘭領導層已經不是曼娜海姆能夠徹底掌控的,他不是獨裁者,還得聽上頭的。對於目前的情況,林俊還真有點“做亦錯,不做亦錯”的感受:自己的影響下漂漂亮亮的打贏了冬季戰爭,但現在給紅軍多找來了差不多50萬想著複仇的芬蘭軍隊。


    “我看不是曼娜海姆腦子發熱,是整個芬蘭在發瘋。”腦子這麽想,嘴裏還不能這麽說,看了一眼亞曆山大:來之前同他已經通過氣,情報部門得到過來自德國的德軍可能派兵前往芬蘭的情報。


    亞曆山大發言了:“昨天我們接到過來自德國的電報,如果我們的猜測不錯,德軍的這次行動代號是“青狐”,有可能參與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不會投入到更北的作戰區域。”


    亞曆山大說得有理:希特勒不會把自己的部隊放到次要區域,一定是列寧格勒方向!


    “我倒並不認為芬蘭人會和我們死戰到底,這不太符合他們的利益(芬蘭也親英美。)。我有個建議,可以對芬蘭人做一個戰略性試探:在拉托加湖以北地區,我們選擇性主動後退到3年以前的邊界線附近,看看芬蘭人的下一步行動。”


    林俊的話很大膽:這是將領土拱手送給敵人占領,雖然那些地區對戰爭進程來說並不非常重要。當然像北冰洋出海口一線是絕對不能撤退(要撤退也得看看芬蘭人的下一步到底反映如何。)。


    這話在政治上有犯大錯誤的極大可能,也隻有斯大林、林俊和加裏寧幾個敢說:以一定利益作為代價試探一下也未嚐不可,不過這主動後退也有它的藝術。


    當然斯大林和林俊的性格大家都清楚:秋後算賬那是板上的釘釘,而且一定會殘酷無比!


    伏羅希諾夫看了一眼斯大林的神情,似乎有點感覺:“我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安德烈同誌的提議,如果可行,能讓我們暫時騰出更多的力量對付西線。”


    紅軍第一元帥精明的很,這點戰略博弈的眼光還是有的,察言觀色的本事更是如火純情。


    這下國防人民委員也是相同看法,其他人不會有太大意見:現在是戰爭第一。


    “就讓總參謀部深入研究,由伏羅希諾夫具體把關。”斯大林同意了:做大事者拿得起放得下,再說不是永遠退出,到時候連本帶利都得拿回來,這利息還會高的讓現在的芬蘭領導層難以想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聯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蝠並收藏蘇聯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