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能人
空降兵為什麽精銳?因為無論是兵員、訓練還是保障各方麵,它都優先於普通步兵。看紅軍空降兵的行軍隊列都會有看儀仗隊的錯覺,當然還比不上儀仗隊的“清一色”,但高矮胖瘦基本差不多----想當空降兵,首先你得有副符合標準的身板:塊頭大了不要,小了也不行。
小個子去裝甲兵,大塊頭炮兵歡迎,空降兵要的是“不胖不瘦不大不小”,均勻、符合傘降標準,所以紅軍中有句玩笑說空降兵是儀仗部隊,拉到哪都不會有損軍容。
不過空降兵不是隻能看看的儀仗隊,他們不僅僅要學會傘降,還要學會步兵部隊需要學習的一切,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要做到: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會首先出現空降兵!要有隨時麵臨在處於劣勢情況下作戰的意識。
這次空降兵第12師大規模空降了一個半團,除了部分配合步兵駐守捷爾任斯科山、威脅捷爾任斯科、從側翼配合拉托姆截斷南北向公路外,其他部隊全部配合混成坦克團抵達斯托爾布奇。
空降兵沒有什麽重武器,自己最重型的支援火力也就是82毫米迫擊炮,而且每門炮隻有三個彈藥基數----這還是三分之一的空降兵兼任運輸兵的成果:傘降後每人除了攜帶自己的裝備,還多帶一發炮擊炮彈。輕武器都是新式裝備,和堅守斯托爾布奇的其他部隊能夠通用彈藥----隻不過空降兵手中的ak4都是折疊托地而已,倒和裝甲兵同誌手中的一樣。
空降兵地最大弱點就是沒有重火力支援。特別是在空曠地帶麵對敵方裝甲部隊時這是致命的!不過今天空降兵的小夥子們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是堅守一座小城。身後還有強有力地坦克、反坦克炮火力配合!
斯托爾布奇在“斯大林防線”西側,在戰略性退卻時是被主動放棄地,上萬人口的小城在三天內進行了大規模後撤:市民不僅僅帶走了一切細軟。連手工作坊裏的工具都沒給德國人留下!正因為這樣。除了前期轟炸和今天上午的交戰痕跡,這座小城還算相對完整。
德國人在占領斯托爾布奇後,有一段時間將這座相對完好的城市作為了進攻明斯克的集團軍指揮部所在地。在明斯克會戰進入城市攻堅階段後,這座擁有完善鐵路、公路係統地小城又成為了德軍重要的前沿物資中轉站。這會在斯托爾布奇車站還堆積著大量的德國物資,五花八門什麽都有,甚至有二十幾輛來拉物資的歐寶牌三噸卡車。
城市四周隻有簡單地防禦工事。德國佬隻是象征性的在公路附近挖了幾段戰壕,用沙袋構築了幾處防禦工事和高炮陣地,現在全被“斯托爾布奇集群”接收:一支深入敵後、四麵受敵的部隊需要個名稱,布瓊尼就將其稱為“斯托爾布奇集群”。隻不過這個集群還不到一萬人。
因為混成坦克團的猛打猛衝,駐守斯托爾布奇的德軍大部分隻是進行了輕微抵抗就潰散了----這裏是縱深,沒有大規模建製野戰部隊駐守,隻有少量警衛部隊、高炮部隊和從捷爾任斯科撤下來的潰兵,根本擋不住紅軍裝甲混成部隊的強攻。現在特爾特尼獲得了很多意想不到地戰利品----因為這裏是德軍重要地物資中轉站,幾千噸的物資都堆在幾個物資場,甚至還有大量地德國軍火。
那些防備蘇聯空軍的高射炮至少有一半還算完好。現在也被紅軍“接收”了----集群裏高射炮兵不多。就是數量足夠也一下子玩不轉德國佬的裝備(雖然雙方的37毫米高射炮結構和操作差不多。)。但不能浪費了----讓人拖到四周的步兵防線後當機關炮用:打飛機和攻擊地麵目標是兩回事,一個講究精度。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掌握要領的;機關炮轟擊地麵目標,隨便找幾個和機關炮打過交道的老兵,隻需要十幾二十分鍾、試射幾發就能打個差不離,用來壓製步兵衝鋒是手到擒來!
在市區西北角,一個擁有4門k36型88毫米高射炮的高炮陣地被“民兵同誌們”一鍋端,大炮和堆積如山的炮彈就成了保衛斯托爾布奇的籌碼。特爾特尼在得知繳獲四門88毫米高炮時的第一反映是:幸好自己的坦克部隊沒有從西北角強攻,不然一定會有不小的損失。
88毫米高炮對付坦克是一把好手,但對於從側麵包抄過來的紅軍步兵----高炮手們隻有逃跑的份。但現在麻煩也來了:集群中有人能用那些德國88毫米高炮,至少有幾十位同誌見過差不多的德國高炮(西班牙那會就繳獲過k18,衛國戰爭爆發後也繳獲過部分k36。),但那四門高炮都已經固定在陣地上,8副輪架隻找到5個!
德國人原來的陣地並不適合讓那四門88毫米高炮擔當坦克殺手的角色,人多力量大----冒著西邊零星而來的炮擊炮彈,一堆官兵用“東拚西湊”的辦法把四門德國大炮給起了出來拉到城市東北角,在一片綠化帶的白樺林邊緣構築反坦克炮陣地,而前麵150米不到,空降兵同誌正依托德國佬原先挖的戰壕擴建工事。
特爾特尼認為德國人最多給自己兩到三個小時,入夜前一定會發動大規模進攻。但這幾個小時已經夠同誌們構築兩道防線的----城市本事就是第二道防線,第一防線依托城市,沿著城市外圍構築。
大量的德國武器彈藥用德國卡車送到城市四周的陣地----卡車沒有鑰匙也難不倒會開車的同誌,“民兵部隊”裏軍士多如牛毛!德國人不會想到自己剛運抵斯托爾布奇的物資,這會卻成了打擊自己的要命玩樣!單單火車站那邊的部隊就發現了整整10個車皮的德國槍械和彈藥,打開後發現竟然大半是德國版的ak47和中間威力步槍彈!和自己手中的突擊步槍除了製造標記、外部小細節有所不同,其它的完全能夠通用,包括彈藥和彈匣!
德國版的ak47突擊步槍,原本是要運往明斯克前線的,那裏的德軍急需這種武器,不過現在便宜了特爾特尼----槍不重要,那些德國子彈是現在最需要的。
三個車皮的包裝箱裏裝的是mg34機槍,不過沒有看到彈藥---城裏德軍陣地上有一些,但不多。半個小時內,一個連的搜索隊把火車站附近的物資大略的搜了一次:皇天不負有心人,找到上百個大木頭包裝箱的機槍子彈和彈鏈!
裝上卡車拉走,各處都勻一些,用德國佬的武器踢他們的屁股!特爾特尼原本還擔心彈藥的供應問題,但一個小時後就發現:除了沒有重炮,德國佬已經為他準備好了一切,裝備個新的步兵團沒問題!
火車站那邊是要什麽有什麽,臨時擔任後勤運輸隊職責的同誌(一幫子會開車的同誌帶著更多的“搬運工”。)甚至給一線正在構築陣地的同誌拉來了幾卡車的德國地雷!
老兵們上,因為任務是堅守三天,沒有要主動出擊的責任,自認會埋德國地雷的同誌全體出動,在陣地前沿密密麻麻的布雷----竟然沒有一個人讓這些德國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雷把自己炸上天,這簡直就是奇跡!多虧了十幾個老兵----他們知道這些德國地雷怎麽使用、引信如何安裝,示範一次後其他老兵就知道了。現在地麵都積雪,同誌們就是把地雷往雪地裏一方,上邊再蓋上一層積雪了事!
紅路上積雪被壓實了,就沒有規則、明目張膽的放上----你的坦克有種就正大光明的開過來!猶猶豫豫嘛,這邊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等著呢!
300多挺mg34機槍被送到一線,600多名指戰員被選出來使用這些火力強勁的德國機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整個城市四周充斥著mg34獨特的射擊聲,那是同誌們在試射手中的新武器:彈藥正一車一車的拉過來,基本上都是250發一箱的彈箱,每個射手很快就達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還有動靜更大的----運輸隊還給同誌們送來了一批德國型80毫米迫擊炮和炮彈,部分學過使用迫擊炮的老兵擔當起了武器試驗人員的角色:大炮不是槍械一學、一琢磨就會,不同型號的操作方式會有不同,沒培訓過很難精確炮擊,打出去的炮彈基本就是浪費。但在防禦、壓製作戰上還是很有點效果的!
現在“民兵”部隊的優勢淋漓盡致的顯現了出來,特別是讓空降兵的同誌們佩服----如果單靠空降兵自己,他們不可能完全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如此五花八門的德國裝備,槍械一類的也許還湊合。“民兵”同誌們就不同了,以前呆的部隊五花八門,能人不少,特別是些軍械士同誌,號稱給門德國列車炮都能打得響!
空降兵為什麽精銳?因為無論是兵員、訓練還是保障各方麵,它都優先於普通步兵。看紅軍空降兵的行軍隊列都會有看儀仗隊的錯覺,當然還比不上儀仗隊的“清一色”,但高矮胖瘦基本差不多----想當空降兵,首先你得有副符合標準的身板:塊頭大了不要,小了也不行。
小個子去裝甲兵,大塊頭炮兵歡迎,空降兵要的是“不胖不瘦不大不小”,均勻、符合傘降標準,所以紅軍中有句玩笑說空降兵是儀仗部隊,拉到哪都不會有損軍容。
不過空降兵不是隻能看看的儀仗隊,他們不僅僅要學會傘降,還要學會步兵部隊需要學習的一切,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要做到: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會首先出現空降兵!要有隨時麵臨在處於劣勢情況下作戰的意識。
這次空降兵第12師大規模空降了一個半團,除了部分配合步兵駐守捷爾任斯科山、威脅捷爾任斯科、從側翼配合拉托姆截斷南北向公路外,其他部隊全部配合混成坦克團抵達斯托爾布奇。
空降兵沒有什麽重武器,自己最重型的支援火力也就是82毫米迫擊炮,而且每門炮隻有三個彈藥基數----這還是三分之一的空降兵兼任運輸兵的成果:傘降後每人除了攜帶自己的裝備,還多帶一發炮擊炮彈。輕武器都是新式裝備,和堅守斯托爾布奇的其他部隊能夠通用彈藥----隻不過空降兵手中的ak4都是折疊托地而已,倒和裝甲兵同誌手中的一樣。
空降兵地最大弱點就是沒有重火力支援。特別是在空曠地帶麵對敵方裝甲部隊時這是致命的!不過今天空降兵的小夥子們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是堅守一座小城。身後還有強有力地坦克、反坦克炮火力配合!
斯托爾布奇在“斯大林防線”西側,在戰略性退卻時是被主動放棄地,上萬人口的小城在三天內進行了大規模後撤:市民不僅僅帶走了一切細軟。連手工作坊裏的工具都沒給德國人留下!正因為這樣。除了前期轟炸和今天上午的交戰痕跡,這座小城還算相對完整。
德國人在占領斯托爾布奇後,有一段時間將這座相對完好的城市作為了進攻明斯克的集團軍指揮部所在地。在明斯克會戰進入城市攻堅階段後,這座擁有完善鐵路、公路係統地小城又成為了德軍重要的前沿物資中轉站。這會在斯托爾布奇車站還堆積著大量的德國物資,五花八門什麽都有,甚至有二十幾輛來拉物資的歐寶牌三噸卡車。
城市四周隻有簡單地防禦工事。德國佬隻是象征性的在公路附近挖了幾段戰壕,用沙袋構築了幾處防禦工事和高炮陣地,現在全被“斯托爾布奇集群”接收:一支深入敵後、四麵受敵的部隊需要個名稱,布瓊尼就將其稱為“斯托爾布奇集群”。隻不過這個集群還不到一萬人。
因為混成坦克團的猛打猛衝,駐守斯托爾布奇的德軍大部分隻是進行了輕微抵抗就潰散了----這裏是縱深,沒有大規模建製野戰部隊駐守,隻有少量警衛部隊、高炮部隊和從捷爾任斯科撤下來的潰兵,根本擋不住紅軍裝甲混成部隊的強攻。現在特爾特尼獲得了很多意想不到地戰利品----因為這裏是德軍重要地物資中轉站,幾千噸的物資都堆在幾個物資場,甚至還有大量地德國軍火。
那些防備蘇聯空軍的高射炮至少有一半還算完好。現在也被紅軍“接收”了----集群裏高射炮兵不多。就是數量足夠也一下子玩不轉德國佬的裝備(雖然雙方的37毫米高射炮結構和操作差不多。)。但不能浪費了----讓人拖到四周的步兵防線後當機關炮用:打飛機和攻擊地麵目標是兩回事,一個講究精度。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掌握要領的;機關炮轟擊地麵目標,隨便找幾個和機關炮打過交道的老兵,隻需要十幾二十分鍾、試射幾發就能打個差不離,用來壓製步兵衝鋒是手到擒來!
在市區西北角,一個擁有4門k36型88毫米高射炮的高炮陣地被“民兵同誌們”一鍋端,大炮和堆積如山的炮彈就成了保衛斯托爾布奇的籌碼。特爾特尼在得知繳獲四門88毫米高炮時的第一反映是:幸好自己的坦克部隊沒有從西北角強攻,不然一定會有不小的損失。
88毫米高炮對付坦克是一把好手,但對於從側麵包抄過來的紅軍步兵----高炮手們隻有逃跑的份。但現在麻煩也來了:集群中有人能用那些德國88毫米高炮,至少有幾十位同誌見過差不多的德國高炮(西班牙那會就繳獲過k18,衛國戰爭爆發後也繳獲過部分k36。),但那四門高炮都已經固定在陣地上,8副輪架隻找到5個!
德國人原來的陣地並不適合讓那四門88毫米高炮擔當坦克殺手的角色,人多力量大----冒著西邊零星而來的炮擊炮彈,一堆官兵用“東拚西湊”的辦法把四門德國大炮給起了出來拉到城市東北角,在一片綠化帶的白樺林邊緣構築反坦克炮陣地,而前麵150米不到,空降兵同誌正依托德國佬原先挖的戰壕擴建工事。
特爾特尼認為德國人最多給自己兩到三個小時,入夜前一定會發動大規模進攻。但這幾個小時已經夠同誌們構築兩道防線的----城市本事就是第二道防線,第一防線依托城市,沿著城市外圍構築。
大量的德國武器彈藥用德國卡車送到城市四周的陣地----卡車沒有鑰匙也難不倒會開車的同誌,“民兵部隊”裏軍士多如牛毛!德國人不會想到自己剛運抵斯托爾布奇的物資,這會卻成了打擊自己的要命玩樣!單單火車站那邊的部隊就發現了整整10個車皮的德國槍械和彈藥,打開後發現竟然大半是德國版的ak47和中間威力步槍彈!和自己手中的突擊步槍除了製造標記、外部小細節有所不同,其它的完全能夠通用,包括彈藥和彈匣!
德國版的ak47突擊步槍,原本是要運往明斯克前線的,那裏的德軍急需這種武器,不過現在便宜了特爾特尼----槍不重要,那些德國子彈是現在最需要的。
三個車皮的包裝箱裏裝的是mg34機槍,不過沒有看到彈藥---城裏德軍陣地上有一些,但不多。半個小時內,一個連的搜索隊把火車站附近的物資大略的搜了一次:皇天不負有心人,找到上百個大木頭包裝箱的機槍子彈和彈鏈!
裝上卡車拉走,各處都勻一些,用德國佬的武器踢他們的屁股!特爾特尼原本還擔心彈藥的供應問題,但一個小時後就發現:除了沒有重炮,德國佬已經為他準備好了一切,裝備個新的步兵團沒問題!
火車站那邊是要什麽有什麽,臨時擔任後勤運輸隊職責的同誌(一幫子會開車的同誌帶著更多的“搬運工”。)甚至給一線正在構築陣地的同誌拉來了幾卡車的德國地雷!
老兵們上,因為任務是堅守三天,沒有要主動出擊的責任,自認會埋德國地雷的同誌全體出動,在陣地前沿密密麻麻的布雷----竟然沒有一個人讓這些德國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雷把自己炸上天,這簡直就是奇跡!多虧了十幾個老兵----他們知道這些德國地雷怎麽使用、引信如何安裝,示範一次後其他老兵就知道了。現在地麵都積雪,同誌們就是把地雷往雪地裏一方,上邊再蓋上一層積雪了事!
紅路上積雪被壓實了,就沒有規則、明目張膽的放上----你的坦克有種就正大光明的開過來!猶猶豫豫嘛,這邊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等著呢!
300多挺mg34機槍被送到一線,600多名指戰員被選出來使用這些火力強勁的德國機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整個城市四周充斥著mg34獨特的射擊聲,那是同誌們在試射手中的新武器:彈藥正一車一車的拉過來,基本上都是250發一箱的彈箱,每個射手很快就達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還有動靜更大的----運輸隊還給同誌們送來了一批德國型80毫米迫擊炮和炮彈,部分學過使用迫擊炮的老兵擔當起了武器試驗人員的角色:大炮不是槍械一學、一琢磨就會,不同型號的操作方式會有不同,沒培訓過很難精確炮擊,打出去的炮彈基本就是浪費。但在防禦、壓製作戰上還是很有點效果的!
現在“民兵”部隊的優勢淋漓盡致的顯現了出來,特別是讓空降兵的同誌們佩服----如果單靠空降兵自己,他們不可能完全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如此五花八門的德國裝備,槍械一類的也許還湊合。“民兵”同誌們就不同了,以前呆的部隊五花八門,能人不少,特別是些軍械士同誌,號稱給門德國列車炮都能打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