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門在外者
今年一月,蘇聯訪問英國、美國的青年代表團從莫斯科啟程,兩個月前才抵達美國,一路上都差不多能用千辛萬苦來形容了。
代表團內的年輕人們來自蘇聯的各行各業,戰鬥英雄、年輕學者、藝術家、普通勞動者……
什麽人物都有,而且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為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能為戰爭作貢獻的不僅僅隻有士兵,普通勞動者也能!
但不可否認的是,代表團所有的成員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那5位無可爭議的蘇聯英雄――狙擊手希多連科、瓦西裏、柳德米拉、盧德維克和那位曾經死守大樓的巴甫洛夫!
這五位的所作所為另整個西方世界震驚:這五人中有四位是在明斯克一戰中成名,加起來差不多幹掉了對手2000人!
那還是能夠確切證實的,不能證實的要是再加上,那就更恐怖了!
而且,這兩千個法西斯中,還有個德國陸軍元帥!
這可是在戰鬥殘酷程度令人震驚、甚至絕望的明斯克保衛戰!
而另一人在烏克蘭方向的戰鬥中,有據可查的就有319個擊斃記錄,而且她還是位女軍人!
在西方,軍隊中雖然有女性,但都是擔任類似於醫療、通訊一類的工作,連在前線附近的後勤單位裏也極少見到女性的身影,更別說女狙擊手了!
而蘇聯不僅僅有女狙擊手,最新看到的那部蘇聯空軍紀錄片裏,不僅有個瘋狂的安德烈元帥,還有個擊落20多架敵機的女王牌飛行員!
向整個西方世界展現蘇聯青年朝氣蓬勃的一麵,還有戰勝德國法西斯的決心,這是組建這個代表團時斯大林的想法。
斯大林的想法成功了:就算在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代表團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更不用說在美利堅了。
不過對於代表團成員們而言,收獲的不僅僅是成功,這趟旅程一點也不輕鬆:從莫斯科坐火車出發,穿越了半個歐亞大陸,抵達位於亞洲的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遙遠的外高加索,再搭載飛機經伊朗到了地中海東岸的海港城市海法,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軍艦又把他們送到英國。
在英國訪問之後,代表團再搭乘運送美國軍隊到英國後返程的輪船,前往美國。
這一路上經曆了同德軍護航運輸船的驅逐艦隊的交火、同德國u艇的戰鬥,這才抵達美洲大陸。
還好,沒出什麽大的意外。
一路上代表團成員們不僅僅是看風景、進行演講,還見識了驕傲的英國人如今的“窘迫”!
英國本土麵積狹小,這會配給製讓英國人的後花園也都成了菜園子,整個英倫三島更是都成了個大兵營,還是亂七八糟什麽國家軍隊都有,流亡-政府都有好幾個。
熱鬧!
到了美國之後,這感覺就好多了:雖然處於戰爭時期,但絕大多數的美國城市就不進行燈火管製,因為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地理位置生的好!”
團員們的一致意見。
這段時間,蘇聯青年們也見識了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那些匪夷所思的摩天大樓,這是美國人特別安排的。
不過有一點,美國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蘇聯代表團的成員感覺震驚:一般國家的代表團成員在美國逛一圈後,都會感歎美利堅國土的廣大。
但蘇聯人?
算了,和蘇聯比麵積大小,那大概隻有火星人才會有點信心。
這會在hsd的一個酒店房間的確客廳內,5個戰鬥英雄又聚集在一起聊天。
這是柳德米拉的套間,最近幾天就是他們這夥人的聚會場地。
其他人都是兩人一間的標準客房,隻有女狙擊手和代表團中幾位領隊是套房,這也算美國人的特殊照顧。
瓦西裏和巴甫洛夫一如既往的在下國際象棋,柳德米拉又在擦槍了,盧德維克居然在沙發上打瞌睡,而希多連科在看本美國雜誌,也不知道他看不看得懂。
“我說中尉同誌,你每天都擦一回,這槍都快擦出花來了,煩不煩?”
說話的是盧德維克,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醒了。
柳德米拉就看了眼觀察員同誌,都懶得回話,手中不停,三下五除二就將拆成零件狀態的托卡洛夫33組裝了起來。
往槍套裏一塞,搞定。
瓦西裏和巴甫洛夫的象棋也收攤了,“獨眼龍”同誌突然問道:“列昂諾夫走了有多久了?”
“快兩個月,估計早到莫斯科了。”
一聽希多連科的話,柳德米拉道:“一個多月前就該到了。昨天看完紀錄片,伊萬諾夫同誌說最多再過三天我們就要去加拿大,然後再從阿拉斯加穿越白令海回國。”
紅軍女中尉,標準的女軍人儀表,整個人似乎又帶有點文學氣息熏陶後的涵養。
柳德米拉特別的氣質和那驕人、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戰績,加上她那淡淡的憂傷似乎從她身上實質性的彌漫開來;又如同一朵冰雪中的百合花,清冷、冰涼!
特別!非常特別!
這位蘇聯女軍人征服了所有與她接觸的西方人!
出來差不多半年了,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被環境改變,或是故意漸漸將戰爭暫時淡忘;或心情越來越急躁,急於回到前線。
隻有柳德米拉,整半年都是那種狀態,還常常陷入沉思。
剛到美國沒幾天,列昂諾夫就接到大使館轉達的最高統帥部命令回國了。對於此,代表團裏其他人的想法不知道,這五位反正是十分羨慕!
他們想念自己的莫辛納甘和ak47,想念那戰場上的硝煙和爆炸,還有子彈擊中法西斯那一瞬間的感覺。
柳德米拉越來越想念戰場了,狙擊手的冰冷感覺越來越重。
這裏的其他四名狙擊手都有頂尖狙擊手才養成的習慣,隻不過盧德維克、瓦西裏和希多連科隻會在戰場上保持那種特殊狀態,而女中尉都半年了,顯然一直沉浸在那種冰冷的意境中!
“這還沒發瘋?!奇了怪了!”盧德維克曾經在背後怎這麽嚼過舌頭,也不是什麽惡意,反而是擔心朋友的精神會不會出現問題。
羅斯福在接見蘇聯青年代表團時,女中尉是第一位被接見的,這也是創造了一個紀錄:他她成為第一個被羅斯福總統接見的非外交人員的蘇聯公民。
她會些英語,而其他團員會英文的不多。至於瓦西裏幾個,出門要麽找翻譯,要麽一定要拉上女中尉,不然就是睜眼瞎!
……
“快回國吧!我已經歇夠了!再這樣下去,都不用德國人的子彈,我都要先發瘋了!”
伊萬-希多連科真實受夠了!而且還是受夠了美國女人的熱情!
他是狙擊手,還是自認為有點詩人氣質的狙擊手,結果在到了美國後,受到的待遇卻不像是個軍官,反而更象個電影明星!
誰讓他長得英俊的有些不像話!
美國報紙甚至在他的照片下這麽解說:太陽神阿波羅化身般的英俊男人,溫柔的微笑……似乎所有西方古典小說中對美男子的描述都能在他身上一一體現……
很多美國女人在看到報紙對他的介紹和照片後,都為他而瘋狂!
更不用說希多連科還是個擊斃400名以上法西斯的超級狙擊手!
在那些“追星”的美國女人眼裏,“狙擊手”這個名詞本身就似乎帶著極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說希多連科“撒旦私生子”式的外貌!
“回國!對了,回國後我們怎麽辦?”
一說到這個問題,5個人又迷茫了!
回老部隊?
巴甫洛夫和柳德米拉的部隊這會天曉得在哪裏,而另外幾個倒是可以去找副統帥,不過擔心回不了前線。
繼續苦惱吧……
而在這會,上萬公裏之外,林俊還在哈薩克斯坦,在聽完專家們的匯報後,同列昂諾夫幾個隨身軍官聊到了自己衛隊中“出門在外”的那幾位。
包括希多連科、瓦西裏,還有從遊擊隊返回的古羅夫。
“不知道古羅夫的傷徹底好了沒?”
在穿越封鎖線返回己方戰線的最後一段路上,心情忐忑的古羅夫同誌竟然非常倒黴的近距離挨了發迫擊炮炮彈,都差點被炸成個破麻袋!
人是救回來了,也沒什麽傷殘,但因為一開始失血過多,前段時間都還在後方調養。
(。)
今年一月,蘇聯訪問英國、美國的青年代表團從莫斯科啟程,兩個月前才抵達美國,一路上都差不多能用千辛萬苦來形容了。
代表團內的年輕人們來自蘇聯的各行各業,戰鬥英雄、年輕學者、藝術家、普通勞動者……
什麽人物都有,而且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為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能為戰爭作貢獻的不僅僅隻有士兵,普通勞動者也能!
但不可否認的是,代表團所有的成員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那5位無可爭議的蘇聯英雄――狙擊手希多連科、瓦西裏、柳德米拉、盧德維克和那位曾經死守大樓的巴甫洛夫!
這五位的所作所為另整個西方世界震驚:這五人中有四位是在明斯克一戰中成名,加起來差不多幹掉了對手2000人!
那還是能夠確切證實的,不能證實的要是再加上,那就更恐怖了!
而且,這兩千個法西斯中,還有個德國陸軍元帥!
這可是在戰鬥殘酷程度令人震驚、甚至絕望的明斯克保衛戰!
而另一人在烏克蘭方向的戰鬥中,有據可查的就有319個擊斃記錄,而且她還是位女軍人!
在西方,軍隊中雖然有女性,但都是擔任類似於醫療、通訊一類的工作,連在前線附近的後勤單位裏也極少見到女性的身影,更別說女狙擊手了!
而蘇聯不僅僅有女狙擊手,最新看到的那部蘇聯空軍紀錄片裏,不僅有個瘋狂的安德烈元帥,還有個擊落20多架敵機的女王牌飛行員!
向整個西方世界展現蘇聯青年朝氣蓬勃的一麵,還有戰勝德國法西斯的決心,這是組建這個代表團時斯大林的想法。
斯大林的想法成功了:就算在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代表團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更不用說在美利堅了。
不過對於代表團成員們而言,收獲的不僅僅是成功,這趟旅程一點也不輕鬆:從莫斯科坐火車出發,穿越了半個歐亞大陸,抵達位於亞洲的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遙遠的外高加索,再搭載飛機經伊朗到了地中海東岸的海港城市海法,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軍艦又把他們送到英國。
在英國訪問之後,代表團再搭乘運送美國軍隊到英國後返程的輪船,前往美國。
這一路上經曆了同德軍護航運輸船的驅逐艦隊的交火、同德國u艇的戰鬥,這才抵達美洲大陸。
還好,沒出什麽大的意外。
一路上代表團成員們不僅僅是看風景、進行演講,還見識了驕傲的英國人如今的“窘迫”!
英國本土麵積狹小,這會配給製讓英國人的後花園也都成了菜園子,整個英倫三島更是都成了個大兵營,還是亂七八糟什麽國家軍隊都有,流亡-政府都有好幾個。
熱鬧!
到了美國之後,這感覺就好多了:雖然處於戰爭時期,但絕大多數的美國城市就不進行燈火管製,因為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地理位置生的好!”
團員們的一致意見。
這段時間,蘇聯青年們也見識了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那些匪夷所思的摩天大樓,這是美國人特別安排的。
不過有一點,美國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蘇聯代表團的成員感覺震驚:一般國家的代表團成員在美國逛一圈後,都會感歎美利堅國土的廣大。
但蘇聯人?
算了,和蘇聯比麵積大小,那大概隻有火星人才會有點信心。
這會在hsd的一個酒店房間的確客廳內,5個戰鬥英雄又聚集在一起聊天。
這是柳德米拉的套間,最近幾天就是他們這夥人的聚會場地。
其他人都是兩人一間的標準客房,隻有女狙擊手和代表團中幾位領隊是套房,這也算美國人的特殊照顧。
瓦西裏和巴甫洛夫一如既往的在下國際象棋,柳德米拉又在擦槍了,盧德維克居然在沙發上打瞌睡,而希多連科在看本美國雜誌,也不知道他看不看得懂。
“我說中尉同誌,你每天都擦一回,這槍都快擦出花來了,煩不煩?”
說話的是盧德維克,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醒了。
柳德米拉就看了眼觀察員同誌,都懶得回話,手中不停,三下五除二就將拆成零件狀態的托卡洛夫33組裝了起來。
往槍套裏一塞,搞定。
瓦西裏和巴甫洛夫的象棋也收攤了,“獨眼龍”同誌突然問道:“列昂諾夫走了有多久了?”
“快兩個月,估計早到莫斯科了。”
一聽希多連科的話,柳德米拉道:“一個多月前就該到了。昨天看完紀錄片,伊萬諾夫同誌說最多再過三天我們就要去加拿大,然後再從阿拉斯加穿越白令海回國。”
紅軍女中尉,標準的女軍人儀表,整個人似乎又帶有點文學氣息熏陶後的涵養。
柳德米拉特別的氣質和那驕人、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戰績,加上她那淡淡的憂傷似乎從她身上實質性的彌漫開來;又如同一朵冰雪中的百合花,清冷、冰涼!
特別!非常特別!
這位蘇聯女軍人征服了所有與她接觸的西方人!
出來差不多半年了,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被環境改變,或是故意漸漸將戰爭暫時淡忘;或心情越來越急躁,急於回到前線。
隻有柳德米拉,整半年都是那種狀態,還常常陷入沉思。
剛到美國沒幾天,列昂諾夫就接到大使館轉達的最高統帥部命令回國了。對於此,代表團裏其他人的想法不知道,這五位反正是十分羨慕!
他們想念自己的莫辛納甘和ak47,想念那戰場上的硝煙和爆炸,還有子彈擊中法西斯那一瞬間的感覺。
柳德米拉越來越想念戰場了,狙擊手的冰冷感覺越來越重。
這裏的其他四名狙擊手都有頂尖狙擊手才養成的習慣,隻不過盧德維克、瓦西裏和希多連科隻會在戰場上保持那種特殊狀態,而女中尉都半年了,顯然一直沉浸在那種冰冷的意境中!
“這還沒發瘋?!奇了怪了!”盧德維克曾經在背後怎這麽嚼過舌頭,也不是什麽惡意,反而是擔心朋友的精神會不會出現問題。
羅斯福在接見蘇聯青年代表團時,女中尉是第一位被接見的,這也是創造了一個紀錄:他她成為第一個被羅斯福總統接見的非外交人員的蘇聯公民。
她會些英語,而其他團員會英文的不多。至於瓦西裏幾個,出門要麽找翻譯,要麽一定要拉上女中尉,不然就是睜眼瞎!
……
“快回國吧!我已經歇夠了!再這樣下去,都不用德國人的子彈,我都要先發瘋了!”
伊萬-希多連科真實受夠了!而且還是受夠了美國女人的熱情!
他是狙擊手,還是自認為有點詩人氣質的狙擊手,結果在到了美國後,受到的待遇卻不像是個軍官,反而更象個電影明星!
誰讓他長得英俊的有些不像話!
美國報紙甚至在他的照片下這麽解說:太陽神阿波羅化身般的英俊男人,溫柔的微笑……似乎所有西方古典小說中對美男子的描述都能在他身上一一體現……
很多美國女人在看到報紙對他的介紹和照片後,都為他而瘋狂!
更不用說希多連科還是個擊斃400名以上法西斯的超級狙擊手!
在那些“追星”的美國女人眼裏,“狙擊手”這個名詞本身就似乎帶著極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說希多連科“撒旦私生子”式的外貌!
“回國!對了,回國後我們怎麽辦?”
一說到這個問題,5個人又迷茫了!
回老部隊?
巴甫洛夫和柳德米拉的部隊這會天曉得在哪裏,而另外幾個倒是可以去找副統帥,不過擔心回不了前線。
繼續苦惱吧……
而在這會,上萬公裏之外,林俊還在哈薩克斯坦,在聽完專家們的匯報後,同列昂諾夫幾個隨身軍官聊到了自己衛隊中“出門在外”的那幾位。
包括希多連科、瓦西裏,還有從遊擊隊返回的古羅夫。
“不知道古羅夫的傷徹底好了沒?”
在穿越封鎖線返回己方戰線的最後一段路上,心情忐忑的古羅夫同誌竟然非常倒黴的近距離挨了發迫擊炮炮彈,都差點被炸成個破麻袋!
人是救回來了,也沒什麽傷殘,但因為一開始失血過多,前段時間都還在後方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