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著書,〈〈孟子〉〉七篇就是其中一本著作。??


    ??看〈〈孟子〉〉一書,文氣磅礴,真真如滔滔黃河,一瀉千裏,萬裏長江,白浪滔天,可謂流傳千古,澤被後人。雖然其文講究格式和修辭,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他的精神修養和思想。對孟子周遊列國,遊說諸侯采納他的政治主張的實際行動和為自己的遠大抱負所付出的努力深感敬佩;在敬佩之餘,自己也受到了鼓勵和獲得了動力,對孟子的思想與現代人的思想不謀而合之處,亦無比驚訝;對孟子在說服力和口才也一樣向往。??


    ??組成孟子思想的主體是倫理學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植根於倫理學思想的沃土上。??


    論理學,也可以說是社會關係學。就家庭關係方麵,我感悟最多。孟子對“孝”的理解,也並非後來儒教所形成的對“孝”的嚴格要求那麽異化色彩濃重。孝悌在“禮”的形式上表現為“親親”和“從兄”,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在〈〈萬章章句(上)〉〉中,孟子極口誇耀舜對父母的“孝”所表現出的“怨慕”的態度,認為“大孝終身慕父母。”也就是說,“孝”不能隻體現在行為上,更要體現在心裏。(.無彈窗廣告)隻體現在行為上,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感情親洽,那就是“養口體者”一類;真正的孝應當“事親若曾子”那樣地“養誌”(〈〈離婁章句(上)〉〉。??


    交友作為社會關係學之一,同時也是我們這個年齡段應該探索、學習的社會關係之一。孟子在〈〈萬章章句(下)〉中說:“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他主張應以“德”為重而“不可以有挾”,應該注重自我品德修養。??


    相對於倫理學思想,孟子的哲學思想主要講的是仁政。??


    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張。《孟子??滕文公上》說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這話既包括了他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講人性本善,是為他的仁政理論提供哲學上的依據。這是對孔子仁政學說的一個重大發展。??


    孟子講人性本善,是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說起的。《公孫醜上》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這就是說,這種”不忍人之心”,每個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論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的結論。《告子下》就說:”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既然”人皆可以為堯舜”,則當時的諸侯自然都可以成為”聖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孟子”言必稱堯舜”者,是以堯舜孟子的哲學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時代的仁政為標準的。但堯舜時代的仁政究竟是什麽樣子,孟子未必清楚,他隻是虛構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說得相當具體。例如《梁惠王上》講到”發政施仁”的時候,他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是孟子所謂仁政的一個理想輪廓。??


    這一套理想雖多屬虛構的,但也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當時的現實是:”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麵對這樣的現實社會,孟子才構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來。??


    孟子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夠”憂民之憂”,”與民同樂”。這是春秋以來重民思想的繼續和發展。??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在孟子的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麵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製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製度;另一方麵,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一書以問對、答辯方式展開,以駁論為主要的論證方法。它翔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保存了豐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學、曆史、經濟和哲學的重要著作。全書35000字,說理精辟,文字流暢,語言形象,不僅是一部儒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優秀的古代散文集。??


    同時它也是儒家經典。《孟子》一書是“擬聖而作”,它既吸收《論語》中的精華,也接受了《大學》、《中庸》的一些特點。在《孟子》一書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義思想。仁是儒家學說的中心,孔子常講仁很少講義,孟子則仁義並重,他有句名言,即“舍生取義”。漢文帝時把《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傳記博士”;《孟子》被視為輔翼經書的傳記。兩漢時,《孟子》已和《論語》並列。到五代時,後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詩》、《議禮》、《周禮》、《禮記》、《公羊》、《穀梁》、《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刻石;宋太宗又加以翻刻,這是《孟子》被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理學家朱熹在《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認為是曾子和子思的作品,與《論語》、《孟子》合在一起,稱為四書,於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語言的高度形象化,是構成《孟子》散文形象性的極其重要手段。孟子不愧是我國古代的語言巨匠之一,《孟子》首先給人的印象是,明白曉暢,深入淺出。例如,孟子勸說梁惠王施行仁政的一段話:??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製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精煉準確是《孟子》語言的另一特色。例如,孟子勸說梁惠王不要好戰時,描述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係,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


    這好像是一幅畫卷,把2000多年前社會階級對立的情景再現於我們眼前。《孟子》還特別注意細節的精工鏤刻。有一次,孟子和齊宣王談論管理國家時,他問齊宣王:“假如一個國家的政治搞不好,做國君的該怎麽辦呢?”宣王被逼得無話可說,《孟子》一書對這種窘境,隻用了“王顧左右而言他”七個字,既不寫臉色,也不記言語,隻用了一個“顧”字,真是畫龍點睛。這一描繪,把宣王理屈詞窮,隻好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的心理活動,暴露無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喏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喏少並收藏網遊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