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3夏”的萬幣厚賜,謝謝“zhang小木”“梧桐吹雪”“幽暗之々影”、“魂之鄉”等的慷慨打賞!)鄉試第一天,忽忽而過。
◎學館.wxguan◎第二天,當朝陽初升,不少士子考生已然醒覺過來。
粗粗用送來的清水洗漱完畢,吃過早餐,趕緊埋首苦思,繼續未完的題目。
七道題,每一道所需求的字數不多。
然而天下間,最難做的便是命題章。
尤其是在這事關重大的考場上,每一個字,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會下筆。
思考、運筆、小心謹慎,保持卷麵整潔,諸多因素合在一塊,耗時耗力。
加上睡眠以及飲食上的不足,每一屆鄉試,都會有士子支撐不住,半途倒下而被送出去的。
葉君生同樣醒來得早,習慣了,每一天都這般度過,其實和鄉試與否關係不大。
處理完畢些瑣事,開始執筆,繼續答題——“天命之謂性,天命何為?”這是第六道題目。
“天命之謂性”,此言出自《中庸》,後麵還有兩句“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大概意思是說天生性,而性不該放縱,而要用道來約束。
用什麽道呢,當然便是儒教了。
這三句,最大的爭議在於最後一個“教”字。
後世學者,大多認定“教”為儒教,然而言之類,字麵往往存在許多種解釋,而且每種解釋都言之有理。
若把“教”,理解為“教學”之類,卻更有道理。
聖賢有語“有教無類”,在中心思想上兩者其實相當契合。
眾所周知。
後世理學大興,“存天理,滅人欲”。
卻是死板無比的教條主義,經常矯枉過正,引申古書經義。
葉君生略一思索,有了頭緒,奮筆疾飛,約莫一刻鍾時間,一篇八百字章寫就。
寫章。
往往怕短不怕長。
要做到言簡意賅,才是最難的。
當然啦,在這個時代,根不可能產生長篇來,散也好。
經義也好,千字篇幅為衡量標準。
若有人洋洋灑灑寫幾萬字的章,根不會被認可。
秦漢駢古賦,講究對偶工整,堆砌辭藻,滿篇之乎者也,空洞無物。
卻是開了行灌水之先河。
不過這一點,在考場上行不通。
葉君生一氣嗬成,接連把剩下的題目全部做完了。
端坐著,搓了搓手。
緊一緊麵色,趁還有時間,將七篇章逐一審閱,看有沒有紕漏之類。
時間一點點過去。
確鑿無疑後,他鬆一口氣。
把章疊好。
還沒有到時間,於是閉目養神。
第一場的考核時間到了,有執事下來收取章卷子。
整個考場,非常寂靜,隻有執事官員走動的聲響,以及紙張翻動的細音。
一眾士子考生,乖乖交卷,一聲不敢吭。
在考場內喧嘩,擾亂秩序,那可觸犯了律令,立刻會被負責秩序的官兵轟出場外。
規定休息時間過後,主考官宣布第二場考試開始。
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三者任選一條,總共又是七道題目。
這一場,考核的是政務水平,和公寫作能力了。
可以說,比起第一場,第二場的要求相對簡單。
畢竟套路化得很,雖然也是命題,但很多東西考生早爛熟於心,一一填充上去即可。
……鄉試三天,牽動天下無數人心。
翰林街,楚府,書房。
太子殿下微服出行,來找楚雲羽密談。
“雲羽,鄉試第二天了,你有何看法?”楚雲羽心裏知道太子真正要問的是什麽,不外乎葉君生的表現如何。
然而事到如今,早脫離掌握之中,無計可施。
葉君生人在貢院考場內,就算他再有權勢,都難以幹涉進入。
沉吟半餉,苦笑道:“葉君生才華橫溢,恐怕不好對付。”
太子道:“童子試時,聽聞他三試第一。”
楚雲羽恭敬回答:“不錯,此子,端有些氣運在身。”
關於葉君生出身等一係列問題,他之前就派人調查清楚。
尤其“書癡開竅”的說法,更具備傳奇色彩。
了解之後,楚雲羽都有點撓頭,聯係到己方接連幾次十拿九穩的出手,都被對方破解掉,玄之又玄。
於是不由自主,便也相信起氣運之說來。
聞言,趙匡啟麵色陰沉得可怕。
楚雲羽忙道:“殿下,就算鄉試讓此子中舉,可後麵還有會試,殿試呢。
可操作空間不小,我們還有機會。”
趙匡啟歎了口氣:“如今他不過一介秀才,都屢屢對付不得,中了舉人,恐怕更難了。”
楚雲羽道:“不管如何,他也沒有三頭六臂。”
趙匡啟搖搖頭:“問題在於,葉君生不但屬於老二陣營,他還深得九妹賞識。”
楚雲羽一驚:“九公主怎麽會賞識他?難道他們認識?”“許多東西,我也不大清楚,就知道九妹很喜歡葉君生寫的詩詞。”
楚雲羽聽見,作聲不得。
此事可完全顛覆了對九公主的認識理解呀,這一位京城小龍女,天之驕女,神仙般人物,怎麽會喜歡上葉君生的詩詞來……不對,記得九公主身,也是相當喜歡舞弄墨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若不修道,生就須眉之身,定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如此,趙峨眉賞識葉君生就不足為奇了。
怪不得殿下這般忌憚葉君生,誰都知道九公主與二王爺那邊親近。
如果兩者聯手,趙匡啟的太子位置可真是坐不穩呀。
想通這一層,楚雲羽當即跪拜在地,朗聲道:“殿下,等鄉試完結,老臣必當殫思極慮,為殿下除去此心腹大患。”
趙匡啟很滿意他的表忠心,扶其起身:“雲羽真乃吾之弘股,放心,朝野這邊,我會替你一力承擔。
需要什麽,盡管開口。
他日王登基,你便是第一功臣。”
“謝殿下。”
兩人低聲密謀起來。
……西山寺。
臭和尚,黃夢筆等人登高遠眺。
黃夢筆身邊一人,赫然便是向天笑。
卻是被調遣過來,匯報當日冀州之事。
臭和尚雙眸有精光,穿越千百裏空間,凝視著京城上空,觀望那氣運雲彩。
一炷香後,他忽地跺足失聲叫道:“氣霞光,環繞而拱,成龍虎之勢,定然應在那葉君生身上!”rt
◎學館.wxguan◎第二天,當朝陽初升,不少士子考生已然醒覺過來。
粗粗用送來的清水洗漱完畢,吃過早餐,趕緊埋首苦思,繼續未完的題目。
七道題,每一道所需求的字數不多。
然而天下間,最難做的便是命題章。
尤其是在這事關重大的考場上,每一個字,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會下筆。
思考、運筆、小心謹慎,保持卷麵整潔,諸多因素合在一塊,耗時耗力。
加上睡眠以及飲食上的不足,每一屆鄉試,都會有士子支撐不住,半途倒下而被送出去的。
葉君生同樣醒來得早,習慣了,每一天都這般度過,其實和鄉試與否關係不大。
處理完畢些瑣事,開始執筆,繼續答題——“天命之謂性,天命何為?”這是第六道題目。
“天命之謂性”,此言出自《中庸》,後麵還有兩句“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大概意思是說天生性,而性不該放縱,而要用道來約束。
用什麽道呢,當然便是儒教了。
這三句,最大的爭議在於最後一個“教”字。
後世學者,大多認定“教”為儒教,然而言之類,字麵往往存在許多種解釋,而且每種解釋都言之有理。
若把“教”,理解為“教學”之類,卻更有道理。
聖賢有語“有教無類”,在中心思想上兩者其實相當契合。
眾所周知。
後世理學大興,“存天理,滅人欲”。
卻是死板無比的教條主義,經常矯枉過正,引申古書經義。
葉君生略一思索,有了頭緒,奮筆疾飛,約莫一刻鍾時間,一篇八百字章寫就。
寫章。
往往怕短不怕長。
要做到言簡意賅,才是最難的。
當然啦,在這個時代,根不可能產生長篇來,散也好。
經義也好,千字篇幅為衡量標準。
若有人洋洋灑灑寫幾萬字的章,根不會被認可。
秦漢駢古賦,講究對偶工整,堆砌辭藻,滿篇之乎者也,空洞無物。
卻是開了行灌水之先河。
不過這一點,在考場上行不通。
葉君生一氣嗬成,接連把剩下的題目全部做完了。
端坐著,搓了搓手。
緊一緊麵色,趁還有時間,將七篇章逐一審閱,看有沒有紕漏之類。
時間一點點過去。
確鑿無疑後,他鬆一口氣。
把章疊好。
還沒有到時間,於是閉目養神。
第一場的考核時間到了,有執事下來收取章卷子。
整個考場,非常寂靜,隻有執事官員走動的聲響,以及紙張翻動的細音。
一眾士子考生,乖乖交卷,一聲不敢吭。
在考場內喧嘩,擾亂秩序,那可觸犯了律令,立刻會被負責秩序的官兵轟出場外。
規定休息時間過後,主考官宣布第二場考試開始。
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三者任選一條,總共又是七道題目。
這一場,考核的是政務水平,和公寫作能力了。
可以說,比起第一場,第二場的要求相對簡單。
畢竟套路化得很,雖然也是命題,但很多東西考生早爛熟於心,一一填充上去即可。
……鄉試三天,牽動天下無數人心。
翰林街,楚府,書房。
太子殿下微服出行,來找楚雲羽密談。
“雲羽,鄉試第二天了,你有何看法?”楚雲羽心裏知道太子真正要問的是什麽,不外乎葉君生的表現如何。
然而事到如今,早脫離掌握之中,無計可施。
葉君生人在貢院考場內,就算他再有權勢,都難以幹涉進入。
沉吟半餉,苦笑道:“葉君生才華橫溢,恐怕不好對付。”
太子道:“童子試時,聽聞他三試第一。”
楚雲羽恭敬回答:“不錯,此子,端有些氣運在身。”
關於葉君生出身等一係列問題,他之前就派人調查清楚。
尤其“書癡開竅”的說法,更具備傳奇色彩。
了解之後,楚雲羽都有點撓頭,聯係到己方接連幾次十拿九穩的出手,都被對方破解掉,玄之又玄。
於是不由自主,便也相信起氣運之說來。
聞言,趙匡啟麵色陰沉得可怕。
楚雲羽忙道:“殿下,就算鄉試讓此子中舉,可後麵還有會試,殿試呢。
可操作空間不小,我們還有機會。”
趙匡啟歎了口氣:“如今他不過一介秀才,都屢屢對付不得,中了舉人,恐怕更難了。”
楚雲羽道:“不管如何,他也沒有三頭六臂。”
趙匡啟搖搖頭:“問題在於,葉君生不但屬於老二陣營,他還深得九妹賞識。”
楚雲羽一驚:“九公主怎麽會賞識他?難道他們認識?”“許多東西,我也不大清楚,就知道九妹很喜歡葉君生寫的詩詞。”
楚雲羽聽見,作聲不得。
此事可完全顛覆了對九公主的認識理解呀,這一位京城小龍女,天之驕女,神仙般人物,怎麽會喜歡上葉君生的詩詞來……不對,記得九公主身,也是相當喜歡舞弄墨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若不修道,生就須眉之身,定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如此,趙峨眉賞識葉君生就不足為奇了。
怪不得殿下這般忌憚葉君生,誰都知道九公主與二王爺那邊親近。
如果兩者聯手,趙匡啟的太子位置可真是坐不穩呀。
想通這一層,楚雲羽當即跪拜在地,朗聲道:“殿下,等鄉試完結,老臣必當殫思極慮,為殿下除去此心腹大患。”
趙匡啟很滿意他的表忠心,扶其起身:“雲羽真乃吾之弘股,放心,朝野這邊,我會替你一力承擔。
需要什麽,盡管開口。
他日王登基,你便是第一功臣。”
“謝殿下。”
兩人低聲密謀起來。
……西山寺。
臭和尚,黃夢筆等人登高遠眺。
黃夢筆身邊一人,赫然便是向天笑。
卻是被調遣過來,匯報當日冀州之事。
臭和尚雙眸有精光,穿越千百裏空間,凝視著京城上空,觀望那氣運雲彩。
一炷香後,他忽地跺足失聲叫道:“氣霞光,環繞而拱,成龍虎之勢,定然應在那葉君生身上!”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