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營新製
幾日後,陽文君趙豹為蒙仲所率信衛新建的軍營,便在邯鄲城東麵的「肥邑」一帶建成了。
肥邑,顧名思義,即趙相肥義的封邑。
當前幾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鄲附近建造一座軍營時,肥義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議,邀請信衛軍在他封邑的東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營寨,並笑稱“可以順便保護他的封邑”。
得到軍營建成的消息後,蒙仲先請見了陽文君趙豹,然後在趙豹的帶領下,一同去巡視了新軍營的情況。
新軍營坐落肥邑的東北側,在“s”形漳河的西側,附近有不少樹林,還有兩座矮丘,地形頗為複雜,很適合用來訓練士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蒙仲接受了趙相肥義的善意,將新營定在了這裏。
據趙豹所介紹,這座軍營暫時隻建造了主營,規模在千人左右,總共動用了五千名役夫。
但據蒙仲目測,這座營寨的規模卻遠遠不止千人,原因就在於趙豹在主營旁還建造了輔營——那是用來安頓“編外人員”的。
所謂的編外人員,即指一支軍隊所屬的編外雜兵,這些雖然稱作兵但實則與民夫沒什麽兩樣的編外雜兵,平日裏將負責軍營上下的所需與雜事,比如運糧、做飯、種菜,甚至是墾田。
在中原,但凡駐紮在偏遠地區的軍隊,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在編製內的士卒安心訓練,而編外兵卒則負責編內士卒的一切所需。
據趙豹所說,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衛來說,五百名信衛的編製,大約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編外雜兵,這些雜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趙人組成,但也會由少量充軍的刑徒來補充,區別在於服役的趙人在滿了服役期限後就能離開,而刑徒則會一直留在軍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
“多謝陽文君,多謝肥相。”
在巡視過新落成的軍營後,蒙仲頗為感激地對陽文君趙豹說道。
雖然彼此的政治立場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認,陽文君趙豹其實並不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難以相與——當然,這僅僅隻是蒙仲的觀點。
“無需客氣,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麽地步……”
說到這裏,陽文君趙豹斜睨著打量了蒙仲幾眼,最終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小子……真打算訓練一批‘趙武卒’麽?”
“君侯是覺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著反問道,其實他近兩日也聽說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都不認為他能辦到,正等著瞧他的笑話。
對此其實蒙仲是很納悶的:您兩位真的閑到這種地步了麽?
“嗬。”
在聽了蒙仲的話後,陽文君趙豹搖搖頭說道:“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其實並非不能效仿……”
的確,雖說吳起是名將,但他訓練的魏武卒,難道就真的不能複製嗎?
連趙主父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
事實並非如此。
還記得樂毅在前幾日所說,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國對於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國明文規定,隻要是被選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戶都能免除稅收;倘若是戰死的武卒,其親屬每年還能得到國家撥給的撫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
正是因為這套優厚的撫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戰場毫無後顧之憂。
可這條優厚撫恤政策的背後是什麽?那是魏國的經濟因此被拖累,被越來越多的“武卒戶”所拖累,要命的是魏國又不敢收回對魏武卒的優厚待遇。
是故,包括趙國在內,其他中原國家並非不能複製魏武卒——哪怕達不到吳起時期的魏武卒,七八成至少也能辦得到吧?可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複製魏武卒呢?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武卒製度”的弊端。
當然了,似今日蒙仲這般,弄五百名士卒效仿魏武卒,這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在下既然受命為趙主父訓練一支近衛,自然也希望訓練一支出色些的。”蒙仲籠統地回答道。
陽文君趙豹上下打量了幾眼蒙仲,最後點點頭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
回到趙豹的軍營後,蒙仲告辭了前者,與樂毅一行人帶著率下五百名士卒,搬到了他們的新軍營。
正當信衛士卒們在新營內整頓住處時,蒙仲將樂毅、蒙遂、蒙虎等一幹小夥伴召到了帥所,與他們商量軍中職官的問題。
軍職,天下各國皆有不同,雖然大抵都出自《周禮》,但也少許的不同,且容易出現混亂。
因此,蒙仲便按照鶡冠子的「天曲日術」,重新規劃了軍中的編製: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二屯為一卒,設卒長(百人將),五卒剛好五百人。
即采取「五二製」,蒙仲認為這樣最簡單易記。
對此,樂毅等人並沒有什麽意見。
在確定了五二製作為軍中編製後,接下來即要選出五名卒長。
不過在此之前,蒙仲點了樂毅、蒙遂二人擔任他的輔佐,畢竟信衛的待遇,還需要他出麵與趙相肥義等趙國的重臣商談,當他不在軍中的時候,樂毅、蒙遂將代替他訓練士卒。
對於樂毅出任「佐軍司馬」,諸小夥伴當然不會有什麽意見,畢竟樂毅的祖上出過樂羊、樂舒、樂池等當世名將,且樂毅自由便熟讀兵法;至於蒙遂,諸小夥伴就更加不會有什麽意見了,畢竟彼此關係親近。
於是乎,就剩下武嬰、蒙虎、華虎、穆武、向繚、樂進、樂續七人,他們將爭奪五個卒長之位。
至於爭奪的標準,那自然就是武力唄。
“我退出。”
向繚率先表示退出爭奪,畢竟他在一幹人當中,並不以武藝見長。
見此,蒙仲便對向繚說道:“阿繚,那你就掌軍需吧。”
所謂軍需,即後勤官,即統率那五百名“編外雜兵”的長官,平日裏需負責的事物非常繁多,蒙仲認為腦筋靈活的向繚自然能夠勝任。
“交給我吧。”向繚聳聳肩接受了。
於是乎,還多出一人。
幾日後,陽文君趙豹為蒙仲所率信衛新建的軍營,便在邯鄲城東麵的「肥邑」一帶建成了。
肥邑,顧名思義,即趙相肥義的封邑。
當前幾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鄲附近建造一座軍營時,肥義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議,邀請信衛軍在他封邑的東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營寨,並笑稱“可以順便保護他的封邑”。
得到軍營建成的消息後,蒙仲先請見了陽文君趙豹,然後在趙豹的帶領下,一同去巡視了新軍營的情況。
新軍營坐落肥邑的東北側,在“s”形漳河的西側,附近有不少樹林,還有兩座矮丘,地形頗為複雜,很適合用來訓練士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蒙仲接受了趙相肥義的善意,將新營定在了這裏。
據趙豹所介紹,這座軍營暫時隻建造了主營,規模在千人左右,總共動用了五千名役夫。
但據蒙仲目測,這座營寨的規模卻遠遠不止千人,原因就在於趙豹在主營旁還建造了輔營——那是用來安頓“編外人員”的。
所謂的編外人員,即指一支軍隊所屬的編外雜兵,這些雖然稱作兵但實則與民夫沒什麽兩樣的編外雜兵,平日裏將負責軍營上下的所需與雜事,比如運糧、做飯、種菜,甚至是墾田。
在中原,但凡駐紮在偏遠地區的軍隊,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在編製內的士卒安心訓練,而編外兵卒則負責編內士卒的一切所需。
據趙豹所說,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衛來說,五百名信衛的編製,大約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編外雜兵,這些雜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趙人組成,但也會由少量充軍的刑徒來補充,區別在於服役的趙人在滿了服役期限後就能離開,而刑徒則會一直留在軍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
“多謝陽文君,多謝肥相。”
在巡視過新落成的軍營後,蒙仲頗為感激地對陽文君趙豹說道。
雖然彼此的政治立場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認,陽文君趙豹其實並不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難以相與——當然,這僅僅隻是蒙仲的觀點。
“無需客氣,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麽地步……”
說到這裏,陽文君趙豹斜睨著打量了蒙仲幾眼,最終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小子……真打算訓練一批‘趙武卒’麽?”
“君侯是覺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著反問道,其實他近兩日也聽說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都不認為他能辦到,正等著瞧他的笑話。
對此其實蒙仲是很納悶的:您兩位真的閑到這種地步了麽?
“嗬。”
在聽了蒙仲的話後,陽文君趙豹搖搖頭說道:“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其實並非不能效仿……”
的確,雖說吳起是名將,但他訓練的魏武卒,難道就真的不能複製嗎?
連趙主父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
事實並非如此。
還記得樂毅在前幾日所說,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國對於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國明文規定,隻要是被選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戶都能免除稅收;倘若是戰死的武卒,其親屬每年還能得到國家撥給的撫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
正是因為這套優厚的撫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戰場毫無後顧之憂。
可這條優厚撫恤政策的背後是什麽?那是魏國的經濟因此被拖累,被越來越多的“武卒戶”所拖累,要命的是魏國又不敢收回對魏武卒的優厚待遇。
是故,包括趙國在內,其他中原國家並非不能複製魏武卒——哪怕達不到吳起時期的魏武卒,七八成至少也能辦得到吧?可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複製魏武卒呢?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武卒製度”的弊端。
當然了,似今日蒙仲這般,弄五百名士卒效仿魏武卒,這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在下既然受命為趙主父訓練一支近衛,自然也希望訓練一支出色些的。”蒙仲籠統地回答道。
陽文君趙豹上下打量了幾眼蒙仲,最後點點頭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
回到趙豹的軍營後,蒙仲告辭了前者,與樂毅一行人帶著率下五百名士卒,搬到了他們的新軍營。
正當信衛士卒們在新營內整頓住處時,蒙仲將樂毅、蒙遂、蒙虎等一幹小夥伴召到了帥所,與他們商量軍中職官的問題。
軍職,天下各國皆有不同,雖然大抵都出自《周禮》,但也少許的不同,且容易出現混亂。
因此,蒙仲便按照鶡冠子的「天曲日術」,重新規劃了軍中的編製: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二屯為一卒,設卒長(百人將),五卒剛好五百人。
即采取「五二製」,蒙仲認為這樣最簡單易記。
對此,樂毅等人並沒有什麽意見。
在確定了五二製作為軍中編製後,接下來即要選出五名卒長。
不過在此之前,蒙仲點了樂毅、蒙遂二人擔任他的輔佐,畢竟信衛的待遇,還需要他出麵與趙相肥義等趙國的重臣商談,當他不在軍中的時候,樂毅、蒙遂將代替他訓練士卒。
對於樂毅出任「佐軍司馬」,諸小夥伴當然不會有什麽意見,畢竟樂毅的祖上出過樂羊、樂舒、樂池等當世名將,且樂毅自由便熟讀兵法;至於蒙遂,諸小夥伴就更加不會有什麽意見了,畢竟彼此關係親近。
於是乎,就剩下武嬰、蒙虎、華虎、穆武、向繚、樂進、樂續七人,他們將爭奪五個卒長之位。
至於爭奪的標準,那自然就是武力唄。
“我退出。”
向繚率先表示退出爭奪,畢竟他在一幹人當中,並不以武藝見長。
見此,蒙仲便對向繚說道:“阿繚,那你就掌軍需吧。”
所謂軍需,即後勤官,即統率那五百名“編外雜兵”的長官,平日裏需負責的事物非常繁多,蒙仲認為腦筋靈活的向繚自然能夠勝任。
“交給我吧。”向繚聳聳肩接受了。
於是乎,還多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