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上次跟著徐伯平、張量過來的那個青年,年歲與徐伯平相仿的徐更。
聽著徐姓,桂重陽就有了猜測,待見張量稱呼對方“世兄”,對於徐更身份也就差不多有數了,加之徐更上次稱呼師兄“大哥”,便曉得這位應該是徐師兄的族人。
張量羞愧不安,原本以為有了知縣這個身份,庇護桂重陽不過是小事一樁,誰會想到遇事還得跟京中求援,還得讓表哥操心。可實是沒法子,誰讓這背後牽扯個西寧侯府。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西寧侯現在失了西北軍權,奉旨守帝陵是落魄了,可宋家依舊有兩個公主,還是與東宮同母的嫡公主,容不得外人輕侮。
加上張家本就是外戚出身,是太子妃母族,要是真與宋家懟上,讓外人怎麽看?說不得要說張家仗著東宮張狂,東宮太子雖是今上嫡長子,可處境並不算好。
要說同太祖皇帝二十四子相比,今上如今隻有三子長成,都是同母嫡出,本應不涉及奪嫡之事,可是如今朝廷上卻不見太平。
今上是征戰之君,當年“靖難之役”時帶著次子征戰,留著長子守燕地。
父子三人的情形,頗有些類似與初唐時唐高祖父子三人的情形,那就是長子有名分,次子有戰功。
與初唐時不同的是,唐高祖當初偏著的是長子,壓製次子;今上則是壓製太子,縱容次子漢王。
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漢王才就藩。不過藩地也從雲南換到樂安州,樂安州離京城隻有六百裏,因此漢王常找各種借口進京,滯留京城,實令人難以心安。
有了漢王例子在前,今上嫡三子趙王少不得也有樣學樣,以帝子之身遲遲不肯就藩。
要不是在永樂九年東宮長子被封了皇太孫,說不得不得今上所喜的東宮早就在兩位勇武弟弟的聯手夾擊下失了儲位。
今上登基將二十年,年過花甲,性子越來越暴虐,不容忤逆,如今東宮一係隻有隱忍。
就算是西寧侯府有痛腳在前,張家作為東宮外戚也不好懟上,否則說不得對反咬一口,就要將火燒到東宮頭上,使得東宮多一條“不睦手足”的罪名。
張量知曉輕重,才會將百味香的“投毒案”擱置,匆匆派人進京求援。
看到來的是徐更,張量心中鬆了一口氣。
同為外戚,徐更出身後族徐家,勳貴第一家,就算是對上公主府也比張家有底氣,因為是幾位嫡公主的外家。就算是漢王、趙王想要借此構陷東宮,也要掂量掂量得罪母族的後果。
更不要說,西寧侯還有“外室生女”的嫌疑,這個揭開可就是皇家醜聞了。這其中輕重,不是張量能定奪的。
同毛手毛腳的張量相比,徐更要穩重的多。
“大哥已經使人往甘肅查了,還沒有回信,不過西寧侯前些年確實曾數次回北京,也曾帶人秘密前往通州。”徐更皺眉道。
真要是看顧屬下遺孤,哪裏用得著這樣鬼鬼祟祟?
大明有兵籍,梁偏將死了,其子本應該襲其父武職,即便梁家子當初年幼,也可以長大後襲其夫之職,可實際上梁偏將之侄早有其侄子襲了,換得梁妻沒有帶子回鄉依附夫族,而是帶了兒女遠遠安置在通州。
這其中本就說不通,加上那個梁家小姐雖以“遺腹女”身份出生,可是憑著西寧侯府“選婿”這番波折,族子、管事都曾來三河縣,如今又加上置產這一項,就越發顯得不同了。
這顯然不是“外室前夫之女”的待遇,梁秀才年歲在前,尚未議婚,一步步下場應試也沒有得侯府多少助力,要是西寧侯隻是“愛屋及烏”,不當如此厚此薄彼。
那剩下的可能就隻有一個,梁家小姐不是“遺腹女”,而是駙馬的“奸生女”。
如此打臉皇家之事,要是傳到今上耳中,還不知會引起多大風波,這揭開蓋子的不能是東宮係,可偏生張量如今任三河縣令,要是任由別人揭開此事說不得還要背負“包庇”嫌疑。
“大哥說了,無須遮掩,按律行事!”徐更道。
張量聞言,臉色蒼白說不出話,卻也明白這是兩難之下最好的選擇。
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落人口舌,反而大道直行,更顯坦蕩。
金大是以“指使人投藥”的罪名被拘拿,這要是按律追查,少不得桂家就是苦主與“原告”。
待桂重陽過來,徐更直接轉述了“徐師兄”的話。徐師兄的意思,讓桂重陽不要擔心,不過是讓桂五走個過場,他會叫人護著桂五。
桂重陽雖隻有十二歲,經的事不多,可讀得書不少。
就算有徐師兄庇護,桂五也隻是尋常百姓,西寧侯的醜事敗露,不敢拿張量如何,還對付不了平民百姓的桂五?
就算徐師兄叫人看顧一二,到底有力有不及之處。
桂重陽皺眉沉思,好一會兒方問道:“徐大哥,此事最後是否會‘直達天聽’?”
徐更點點頭,道:“自然,事涉皇親,州府那邊不敢掩下。”
桂重陽皺眉道:“可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今上怕也不願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吧!”
徐更看了桂重陽一眼,有些不解他說話的用意。
桂重陽猶豫了一下道:“說到底事情到底因我而起,或許可以不用驚動州府更好,否則等到州府調查,有些事情終是有跡可循。”
例如徐師兄讓張量照顧桂重陽之事,有這個“淵源”在,張量因金大不法事發現幕後的西寧侯府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徐更沒有立時說話,顯然是聽見去了。
張量卻是不讚成,道:“你還小呢,以後還要走仕途,真讓西寧侯府嫉恨上可怎麽好?”
人都有欺軟怕硬之心,就算揭開此事的是張量,可到底因桂重陽這個小人物而起,西寧侯府不願意與太子妃的娘家懟上,說不得就要遷怒到桂重陽身上。桂重陽年少,身體不好,前程待定,張量自是明白表哥不會答應讓他承擔這樣風險。至於桂五,因是桂重陽的堂叔,總有借光的時候,現下吃虧也有補償的地方,倒是無礙。
桂重陽想了想,道:“師兄師從我父,照拂師弟,任是誰也說不出不好來。張大人因此對我格外庇護,詳查金大底細也順理成章。隻是甘肅偏遠,駙馬舊事不好查證,遞到禦前,由上而下查證,說不得更便利些。不管事情到底如何,也是師兄忠君愛國之心。”
徐更與張量麵麵相覷,實想不到桂重陽出了這樣的主意。
之前眾人知曉西寧侯陰私,想的是遮掩還是揭開,如今卻有了第三種選擇。換做其他人,這樣就太魯莽,不管最後事情查出真偽都落不下好,可誰讓“大哥”的身份尊貴,對上無須像臣子那樣麵麵俱到,這樣的“不周全”說不得正是周全。
等到查證西寧侯事,到底是揭開處置,還是蓋蓋子瞞住醜事,就都是別人拿主意了,對東宮眾人自然是有益無害。
徐更猶豫了一下,道:“大哥怕是不願意讓你攪合進來。”
桂重陽道:“師兄前些日子出行沒有瞞人,這次徐大哥過來也會有人知曉,這樣實話實說,護著我這個師弟總比師兄護著張大人這個表弟來的妥當。”
張量是官身,還是太子妃娘家,就算是姻親,徐師兄與之往來過密也有“站隊”、“結黨”之嫌,換做桂重陽這個十二歲的孤子,就算徐師兄格外關切些,也說得過去了。
至於被人記恨,桂重陽並不是無所畏懼,可也不能安心讓桂五頂缸。桂五正準備下場,養婿的身份也容易為人詬病,就沒有過過幾日順心日子,還是不要讓他攪合進來了。
至於桂重陽自己,還是守孝期,離下場還遠,正可以避開風頭。等再大幾歲,有了功名,西寧侯還怨憤不休的話,那就去抱師兄大腿去好了。
*
縣學。
梅晟送走族叔,回轉到房裏,坐在窗前,猶如夢中。
梅青柏與杜氏合離,杜氏帶了一雙兒女離開梅家,這聽著跟假話似的竟然是真事。梅童生父子如今名聲狼藉,與族人也不親近,可梅晟卻已經是秀才公。
剛才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梅安的兒子梅青林。
人老成精,杜氏這回的牢獄官司完全是被梅青樹夫婦連累的,最後又鬧到合離的地步,傷了是梅家的名聲,更是梅童生這一房的臉麵。梅安素來想的多,不怕梅童生父子記恨,倒是擔心梅晟心中不自在,特意打發兒子過來告之此事。
斬不斷的血脈,對於刻薄陰毒的杜氏,梅晟從沒有放在眼中過,也沒有當成長輩敬重,可也沒有想到有一日會沒了這一層輩分關係。
梅晟幼年時吃了杜氏不少苦頭,“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下並沒有落井下石的念頭,反而想到梅青柏身上。
這合離,隻是為了名聲,還是其他?作甚杜家就允了?
聽著徐姓,桂重陽就有了猜測,待見張量稱呼對方“世兄”,對於徐更身份也就差不多有數了,加之徐更上次稱呼師兄“大哥”,便曉得這位應該是徐師兄的族人。
張量羞愧不安,原本以為有了知縣這個身份,庇護桂重陽不過是小事一樁,誰會想到遇事還得跟京中求援,還得讓表哥操心。可實是沒法子,誰讓這背後牽扯個西寧侯府。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西寧侯現在失了西北軍權,奉旨守帝陵是落魄了,可宋家依舊有兩個公主,還是與東宮同母的嫡公主,容不得外人輕侮。
加上張家本就是外戚出身,是太子妃母族,要是真與宋家懟上,讓外人怎麽看?說不得要說張家仗著東宮張狂,東宮太子雖是今上嫡長子,可處境並不算好。
要說同太祖皇帝二十四子相比,今上如今隻有三子長成,都是同母嫡出,本應不涉及奪嫡之事,可是如今朝廷上卻不見太平。
今上是征戰之君,當年“靖難之役”時帶著次子征戰,留著長子守燕地。
父子三人的情形,頗有些類似與初唐時唐高祖父子三人的情形,那就是長子有名分,次子有戰功。
與初唐時不同的是,唐高祖當初偏著的是長子,壓製次子;今上則是壓製太子,縱容次子漢王。
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漢王才就藩。不過藩地也從雲南換到樂安州,樂安州離京城隻有六百裏,因此漢王常找各種借口進京,滯留京城,實令人難以心安。
有了漢王例子在前,今上嫡三子趙王少不得也有樣學樣,以帝子之身遲遲不肯就藩。
要不是在永樂九年東宮長子被封了皇太孫,說不得不得今上所喜的東宮早就在兩位勇武弟弟的聯手夾擊下失了儲位。
今上登基將二十年,年過花甲,性子越來越暴虐,不容忤逆,如今東宮一係隻有隱忍。
就算是西寧侯府有痛腳在前,張家作為東宮外戚也不好懟上,否則說不得對反咬一口,就要將火燒到東宮頭上,使得東宮多一條“不睦手足”的罪名。
張量知曉輕重,才會將百味香的“投毒案”擱置,匆匆派人進京求援。
看到來的是徐更,張量心中鬆了一口氣。
同為外戚,徐更出身後族徐家,勳貴第一家,就算是對上公主府也比張家有底氣,因為是幾位嫡公主的外家。就算是漢王、趙王想要借此構陷東宮,也要掂量掂量得罪母族的後果。
更不要說,西寧侯還有“外室生女”的嫌疑,這個揭開可就是皇家醜聞了。這其中輕重,不是張量能定奪的。
同毛手毛腳的張量相比,徐更要穩重的多。
“大哥已經使人往甘肅查了,還沒有回信,不過西寧侯前些年確實曾數次回北京,也曾帶人秘密前往通州。”徐更皺眉道。
真要是看顧屬下遺孤,哪裏用得著這樣鬼鬼祟祟?
大明有兵籍,梁偏將死了,其子本應該襲其父武職,即便梁家子當初年幼,也可以長大後襲其夫之職,可實際上梁偏將之侄早有其侄子襲了,換得梁妻沒有帶子回鄉依附夫族,而是帶了兒女遠遠安置在通州。
這其中本就說不通,加上那個梁家小姐雖以“遺腹女”身份出生,可是憑著西寧侯府“選婿”這番波折,族子、管事都曾來三河縣,如今又加上置產這一項,就越發顯得不同了。
這顯然不是“外室前夫之女”的待遇,梁秀才年歲在前,尚未議婚,一步步下場應試也沒有得侯府多少助力,要是西寧侯隻是“愛屋及烏”,不當如此厚此薄彼。
那剩下的可能就隻有一個,梁家小姐不是“遺腹女”,而是駙馬的“奸生女”。
如此打臉皇家之事,要是傳到今上耳中,還不知會引起多大風波,這揭開蓋子的不能是東宮係,可偏生張量如今任三河縣令,要是任由別人揭開此事說不得還要背負“包庇”嫌疑。
“大哥說了,無須遮掩,按律行事!”徐更道。
張量聞言,臉色蒼白說不出話,卻也明白這是兩難之下最好的選擇。
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落人口舌,反而大道直行,更顯坦蕩。
金大是以“指使人投藥”的罪名被拘拿,這要是按律追查,少不得桂家就是苦主與“原告”。
待桂重陽過來,徐更直接轉述了“徐師兄”的話。徐師兄的意思,讓桂重陽不要擔心,不過是讓桂五走個過場,他會叫人護著桂五。
桂重陽雖隻有十二歲,經的事不多,可讀得書不少。
就算有徐師兄庇護,桂五也隻是尋常百姓,西寧侯的醜事敗露,不敢拿張量如何,還對付不了平民百姓的桂五?
就算徐師兄叫人看顧一二,到底有力有不及之處。
桂重陽皺眉沉思,好一會兒方問道:“徐大哥,此事最後是否會‘直達天聽’?”
徐更點點頭,道:“自然,事涉皇親,州府那邊不敢掩下。”
桂重陽皺眉道:“可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今上怕也不願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吧!”
徐更看了桂重陽一眼,有些不解他說話的用意。
桂重陽猶豫了一下道:“說到底事情到底因我而起,或許可以不用驚動州府更好,否則等到州府調查,有些事情終是有跡可循。”
例如徐師兄讓張量照顧桂重陽之事,有這個“淵源”在,張量因金大不法事發現幕後的西寧侯府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徐更沒有立時說話,顯然是聽見去了。
張量卻是不讚成,道:“你還小呢,以後還要走仕途,真讓西寧侯府嫉恨上可怎麽好?”
人都有欺軟怕硬之心,就算揭開此事的是張量,可到底因桂重陽這個小人物而起,西寧侯府不願意與太子妃的娘家懟上,說不得就要遷怒到桂重陽身上。桂重陽年少,身體不好,前程待定,張量自是明白表哥不會答應讓他承擔這樣風險。至於桂五,因是桂重陽的堂叔,總有借光的時候,現下吃虧也有補償的地方,倒是無礙。
桂重陽想了想,道:“師兄師從我父,照拂師弟,任是誰也說不出不好來。張大人因此對我格外庇護,詳查金大底細也順理成章。隻是甘肅偏遠,駙馬舊事不好查證,遞到禦前,由上而下查證,說不得更便利些。不管事情到底如何,也是師兄忠君愛國之心。”
徐更與張量麵麵相覷,實想不到桂重陽出了這樣的主意。
之前眾人知曉西寧侯陰私,想的是遮掩還是揭開,如今卻有了第三種選擇。換做其他人,這樣就太魯莽,不管最後事情查出真偽都落不下好,可誰讓“大哥”的身份尊貴,對上無須像臣子那樣麵麵俱到,這樣的“不周全”說不得正是周全。
等到查證西寧侯事,到底是揭開處置,還是蓋蓋子瞞住醜事,就都是別人拿主意了,對東宮眾人自然是有益無害。
徐更猶豫了一下,道:“大哥怕是不願意讓你攪合進來。”
桂重陽道:“師兄前些日子出行沒有瞞人,這次徐大哥過來也會有人知曉,這樣實話實說,護著我這個師弟總比師兄護著張大人這個表弟來的妥當。”
張量是官身,還是太子妃娘家,就算是姻親,徐師兄與之往來過密也有“站隊”、“結黨”之嫌,換做桂重陽這個十二歲的孤子,就算徐師兄格外關切些,也說得過去了。
至於被人記恨,桂重陽並不是無所畏懼,可也不能安心讓桂五頂缸。桂五正準備下場,養婿的身份也容易為人詬病,就沒有過過幾日順心日子,還是不要讓他攪合進來了。
至於桂重陽自己,還是守孝期,離下場還遠,正可以避開風頭。等再大幾歲,有了功名,西寧侯還怨憤不休的話,那就去抱師兄大腿去好了。
*
縣學。
梅晟送走族叔,回轉到房裏,坐在窗前,猶如夢中。
梅青柏與杜氏合離,杜氏帶了一雙兒女離開梅家,這聽著跟假話似的竟然是真事。梅童生父子如今名聲狼藉,與族人也不親近,可梅晟卻已經是秀才公。
剛才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梅安的兒子梅青林。
人老成精,杜氏這回的牢獄官司完全是被梅青樹夫婦連累的,最後又鬧到合離的地步,傷了是梅家的名聲,更是梅童生這一房的臉麵。梅安素來想的多,不怕梅童生父子記恨,倒是擔心梅晟心中不自在,特意打發兒子過來告之此事。
斬不斷的血脈,對於刻薄陰毒的杜氏,梅晟從沒有放在眼中過,也沒有當成長輩敬重,可也沒有想到有一日會沒了這一層輩分關係。
梅晟幼年時吃了杜氏不少苦頭,“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下並沒有落井下石的念頭,反而想到梅青柏身上。
這合離,隻是為了名聲,還是其他?作甚杜家就允了?